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基层医院诊治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在基层医院的早期诊断和后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8月间收治的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其他损伤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按照GOS评分,56例中恢复良好32例,残疾5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15例。结论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在基层医院需要首诊医师早期明确诊断,切勿过多依赖一过性的初检结果(包括特殊检查),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积极生命支持,保命在先,先重后轻,全面兼顾,多科合作,后续综合治疗包括病情允许转往上级医院,尽力防止和减少漏诊或误诊,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120例的临床资料,探讨临床特点和救治体会。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伤后6个月GOS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120例,痊愈102例。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轻度残疾8例,3例重残,7例死亡。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早期诊断,纠正休克,选择恰当的治疗顺序,重视围手术期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易漏诊部位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432例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其他部位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符合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其他部位损伤患者的诊断标准,并按损伤严重评分(ISS)和GCS评分对伤情进行评估。同时对漏诊组(50例)和非漏诊组(382例)患者进行分析比较。结果432例患者中有50例漏诊,漏诊率为11.57%。与非漏诊组比较,漏诊组患者ISS评分,GCS≤8的病例所占比例及死亡率均较非漏诊组患者高(P〈0.05)。视神经、空腔脏器及脊髓损伤漏诊率较高,这些易漏诊部位损伤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也较高。结论对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应重视其视神经、脊髓等合并伤的诊断,规范其诊疗流程,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临床救治经验。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207例重型颅脑创伤合并多发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方法,总结重型颅脑创伤合并多发伤的治疗经验以及疗效。结果预后按格拉斯哥结果评分法(GOS评分),恢复良好70例(33.8%),轻残42例(20.2%),重残29例(14%),植物生存10例(4.8%),死亡56例(27.2%)。结论早期诊断,尽早判断伤情,合理把握抢救顺序,及时抢救危及生命的器官损伤,重视术后的综合治疗,则可提高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抢救成功率,减少伤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的临床救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估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的临床救治结果。方法对2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预后按GOS评分,良好者8例(36.4%),轻残4例(18.2%),重残2例(9%),植物生存3例(13.6%)。死亡5例(22.7%)。结论早诊断、早治疗、积极抗休克治疗、合理的救治顺序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的治疗效果,减少致残率及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合并伤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53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伤后第28天或出院时GOS分为预后良好组(GOS4~5分)与预后差组(GOS1~3分),比较两组患者合并伤类型的差异性,对可能影响患者近期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合并多发损伤、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颈椎损伤、胸部损伤、骨盆骨折、四肢骨折及创伤严重程度评分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明显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合并多发损伤、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颈椎损伤及胸部损伤为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多发损伤、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颈椎损伤及胸部损伤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特重型颅脑损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早期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12~2008-01收治的23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情况。结果随访3个月~1年,恢复良好者9例,中度残废者6例,植物状态者3例,死亡5例。结论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全身严重多发伤,早期明确诊断,多学科联合治疗,可获得良好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影响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危害性大。是造成伤残及死亡重要的病因之一;也是颅脑损伤救治中的难点。影响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预后的因素非常复杂。正确估计伤情对患者的诊断、治疗起着重要的指标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影响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预后的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笔者通过检索PubMed,ProQuest和Wanfan Data中2000~2007的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相关文章。对影响其预后的各项相关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损伤控制技术在以重型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救治中的效果。方法对62例以重型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经过液体复苏,损伤控制性开颅手术,病情稳定后进行确定性手术,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统计。结果本组62例中抢救成功50例,成功率80.6%,死亡12例,病死率19.4%。结论对严重多发伤病人,在复苏治疗的同时,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减少血肿压迫,控制活动性出血和污染,病情稳定后再作相应的手术和治疗,可提高以重型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病人的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75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175例中,恢复良好57例,中残20例,重残15例,植物生存11例,死亡45例;自动出院22例;转上级医院治疗5例(2例死亡,3例恢复良好)。结论 及时判断主要伤情,密切关注病情变化,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强调重症监护及以神经外科为主的多学科综合诊治,对于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find out whether persistent depression of intellectual functions after craniocerebral injuries occurs also outside the group of very severe traumas and what is the role played by the degree of injury, the age of the patient and the length of time after trauma. Using Wechsler's test for adults 150 men were tested who had had from 1 to 10 years earlier craniocerebral injuries. The sustained injuries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severity and permanent neurological sequelae. A control group of 50 individuals was tested similarly. The study showed that craniocerebral injuries caused permanent depression of intellectual functions also in the cases of less severe injuries, and that the degree of trauma severity was not always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degree of intellectual impairment. It was shown that in the subjects with skull trauma sustained at the age above 40 years intellectual impairment caused by trauma was greater (significance level p less than 0.002) than in younger subjects.  相似文献   

12.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74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诊断标准,其中43例伤后并发SIRS,分析SIRS发生的相关因素以及其与病情轻重、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颅脑损伤后SIRS的发生与脑挫裂伤、颅内高压、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血肿破入脑室、高血糖以及开颅手术显著相关;与性别、年龄无关;存在SIRS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常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系多种因素诱导的一种病理过程,对损伤的脑组织和脑外器官的功能恢复有重要影响。发生SIRS提示脑组织广泛损害,临床症状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对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病人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生存42例,死亡4例。颈椎损伤病人早期漏诊5例,因未及时行颈椎X-线平片或CT检查,致死亡1例。截瘫1例。颅骨牵引继发硬膜外血肿或原血肿加大者4例,新增血肿多在颅骨骨折处,而颅骨骨折多因入院未行CT骨窗扫描漏诊或被忽略,致死亡1例。吸取上述经验后,对5例颅颈复合伤病人一经确诊即与骨科同台早期手术。结论对颅颈复合伤病人,早期行颈椎CT、X-线平片检查及头颅CT骨窗扫描可减少颈椎损伤及颅骨骨折漏诊率。早期脑外科与骨科同台手术,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轻中型颅脑损伤猝死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轻、中型颅脑损伤后"无明显预兆"突然死亡的原因,增强对特殊类型颅脑损伤诊治预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轻、中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伤情、诊断、治疗和死亡经过,总结死亡原因。结果轻、中型颅脑损伤后突然死亡病人的首要致伤原因为摩托车减速伤,其次为高处坠落伤。头颅CT无颅内血肿、脑疝等急诊开颅手术指征。但病情发展迅速,突然恶化,迅速死亡。结论对轻、中型颅脑损伤病人应特别注意分析受伤机制,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对有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底骨折、颅底脑池显示不清、重要脏器合并伤等高危因素的患者要高度重视,尽早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总结外伤性脑室内出血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对过去10年来31例外伤性脑室内出血的的病因学、影像学、诊断和治疗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多数为车祸致伤,重型颅脑伤占26例。原发TIVH17例,继发TIVH14例。脑室出血量按Graeb法分类:1~4分(轻度)12例,5~8分(中度)10例.9M2分(重度)9例。28例合并其他颅脑损伤。伤后6个月GOS评分:死亡14例,植物状态1例,重残2例,中残5例,良好9例。结论闭合性颅脑损伤后TTVH的发生率较低,反映了脑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心电图改变,了解心肌损害情况。方法入院后即行24h动态心电图描记,1周及2周时复查。结果本组20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170例出现心电图异常(82.5%),其中重型颅脑损伤组108例(92.3%),中型组51例,轻型组11例(40.7%)。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性改变和心律失常。绝大多数患者心电图改变在2周内随着伤情的好转而恢复正常。结论颅脑损伤可引起心电图异常变化,且其变化与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心电图改变可反映急性颅脑损伤后心肌损害程度,为临床早期判断伤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33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和探讨地震发生后一线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 将336例地震颅脑损伤患者通过GCS评分法初筛,按伤情程度分为重、中、轻3型,予以药物治疗和医学观察;伤口行止血包扎和清创;复合伤行相关处置;重型颅脑损伤中开颅手术4例,死亡1例.结果 本组病例中,轻型颅脑损伤206例,恢复良好201例;中型颅脑损伤122例,恢复良好11例;重型颅脑损伤8例,恢复良好1例,死亡4例.结论 地震所致颅脑损伤具有致伤机制复杂,合并损伤多,病情变化快的特点,提高一线医院灾害应对能力和应急储备,对于及时抢救危重颅脑损伤患者,提高抢救存活率,最大限度的降低死残率均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和手术处理。方法对34例颅脑外伤开颅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进展性颅内血肿和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是颅脑损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处理、双侧去骨瓣等可以降低颅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致重残率和致死率。术中及时复查CT可以为下步手术方案提供确凿的临床证据。结论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由多种因素引起,针对病因采取综合治疗是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患者血小板(PLT)参数的变化及其与继发性脑损害的关系。方法伤后24h内入院的非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163例,分别于伤后1d、3d及14d三个时间段采血测定外周血PLT数量、PLT平均体积(MPV)、PLT体积分布宽度(PDW);于入院时、伤后1d、伤后7d进行GCS评分,并通过CT计算脑出血量及脑水肿体积;伤后6个月进行GOS预后评分。分析上述指标与PLT计数、MPV和PDW之间的关系。同时测定4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的PLT计数、MPV和PDW作为对照。结果伤后1d及3dPLT计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MPV和PDW值明显增加(P〈0.05);伤后14dPLT计数、MPV和PDW值均恢复正常;GCS〈8分者PLT计数明显低于GCS≥8分者,而MPV和PDW则明显高于GCS≥8分者(P〈0.05);脑水肿体积伤后逐渐扩大,至伤后7d时水肿体积最大(P〈0.05);脑水肿体积与PLT计数呈负相关关系(r=-0.238,P〈0.05),与MPV和PDW的值呈正相关关系(r=642、0.593,P〈0.05);GOS评分与外周血PLIT计数呈正相关(r=0.883,P〈0.05),而与MPV和PDW值呈负相关(r=-0.235、-0.267,P〈0.05)。结论本结果提示,颅脑损伤后PLT参数的变化可能与伤后继发性脑损害有关;检测其变化有助于对颅脑损伤伤情、预后的判断,并为颅脑损伤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