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型颅脑损伤可引起患者神经内分泌及代谢功能紊乱,并加重脑的继发性损害.亚低温治疗可降低脑代谢,减少脑耗氧量,减轻应激反应,有效保护脑组织.笔者选择我科2009年1月- 2011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对比研究亚低温治疗与常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时患者血清皮质醇及血糖水平变化规律,探讨血清皮质醇测定的临床价值及皮质醇与血糖水平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皮质醇及血糖水平的影响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脑梗死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导致外伤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外伤性脑梗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了204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对可能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年龄、脑疝3个因素在统计学上对导致外伤性脑梗死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导致外伤性脑梗死的主要相关因素从主到次分别是重型颅脑损伤、年龄、脑疝。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患者血小板(PLT)参数的变化及其与继发性脑损害的关系。方法伤后24h内入院的非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163例,分别于伤后1d、3d及14d三个时间段采血测定外周血PLT数量、PLT平均体积(MPV)、PLT体积分布宽度(PDW);于入院时、伤后1d、伤后7d进行GCS评分,并通过CT计算脑出血量及脑水肿体积;伤后6个月进行GOS预后评分。分析上述指标与PLT计数、MPV和PDW之间的关系。同时测定4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的PLT计数、MPV和PDW作为对照。结果伤后1d及3dPLT计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MPV和PDW值明显增加(P〈0.05);伤后14dPLT计数、MPV和PDW值均恢复正常;GCS〈8分者PLT计数明显低于GCS≥8分者,而MPV和PDW则明显高于GCS≥8分者(P〈0.05);脑水肿体积伤后逐渐扩大,至伤后7d时水肿体积最大(P〈0.05);脑水肿体积与PLT计数呈负相关关系(r=-0.238,P〈0.05),与MPV和PDW的值呈正相关关系(r=642、0.593,P〈0.05);GOS评分与外周血PLIT计数呈正相关(r=0.883,P〈0.05),而与MPV和PDW值呈负相关(r=-0.235、-0.267,P〈0.05)。结论本结果提示,颅脑损伤后PLT参数的变化可能与伤后继发性脑损害有关;检测其变化有助于对颅脑损伤伤情、预后的判断,并为颅脑损伤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脑室内出血内外引流治疗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室内出血可由高血压、颅脑损伤等原因引起 ,早期可并发急性梗阻性脑积水 ,后期可出现慢性脑积水 ,因而都涉及到脑脊液内外引流手术问题 ,本文报告我科 1992— 2 0 0 1年对2 5例脑室内出血内外引流应用情况 ,并结合文献复习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本组 2 5例 ,其中男 16例 ,女 9例 ,年龄 15~ 6 5岁 ,入院时GCS评分 :5~ 8分 16例 ,9~ 12分 7例 ,13~ 15分 2例 ,脑室内出血原因 :高血压 14例 ,外伤性 4例 ,动脉瘤破裂 3例 ,血管畸形 2例 ,原因不明 2例 ;头颅CT扫描 :单纯脑室内出血 4例 ,脑实质内出血破入脑室内 2 1例。2 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蛋白mdm2、bcl-2和AR(雄激素受体)之间的关系,为脑膜瘤的性激素对抗治疗提供一些新信息。方法从华西医院病理科获得04年1月-07年12月病理诊断明确的脑膜瘤共394例,计算机随机抽样60例,其中良性脑膜瘤(WH0I)41例,用LsAB法做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dm2、bcl-2、AR的表达。结果在良性脑膜瘤中mdm2、bcl-2、AR的表达率分别为67%、62%、33%,三者之间没有相关关系。结论(1)是否能够作为抗性激素治疗疗效的筛选和/或预测指标,bcl-2比mdm2更有潜在价值。(2)AR在脑膜瘤中的促进生长作用的相对独立性,提示AR可以作为脑膜瘤对抗激素治疗的新靶点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小脑后下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效果及诊治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结果12例中有11例因动脉瘤破裂出血而发病,单纯第四脑室出血4例,全脑室系统出血2例,小脑半球出血3例,小脑蚓部伴第四脑室出血1例,侧脑室伴第三脑室出血1例,以后颅窝占位病变表现1例。8例术前行DSA检查明确诊断,4例术中明确诊断。12例均行后颅窝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其中动脉瘤颈夹闭9例,孤立切除2例,动脉瘤加固术1例,术后2例因脑积水加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2例中除1例术后留有轻偏瘫外,其余11例恢复良好。结论小脑后下动脉瘤多以第四脑室出血发病,少数以小脑半球或蚓部出血发病,及早治疗效果满意。手术方式应尽量夹闭动脉瘤颈,对于小脑后下动脉末端动脉瘤,可以采用孤立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高压氧对鼠脑创伤后基因mdm2、bcl-2、bax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建立中度颅脑损伤动物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创伤后高压氧治疗对大鼠基因mdm2、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探讨高压氧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为高压氧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两组(脑损伤组,高压氧治疗组)。各组大鼠均于致伤后48h,取挫伤灶周边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基因mdm2、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高压氧治疗组基因bcl-2的表达强于损伤组(P〈0.05)。而基因mdm2、bax在两组间的表达无差异。结论高压氧对脑损伤的治疗作用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苟章洋  游潮  漆建  唐文国 《华西医学》2006,21(3):505-506
目的:探讨颅内各部位大型、巨大型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及操作要点,肿瘤大小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2例大型、巨大型脑膜瘤均经CT或/和MRI检查确诊后行手术治疗,根椐肿瘤部位选择手术入路,采用常规或特殊方法切除肿瘤。结果:按Simpson分级标准,Ⅰ级切除26例,Ⅱ级切除4例,Ⅲ级切除2例;术后痊愈20例,好转9例,恶化2例,死亡1例。结论:大型、巨大型脑膜瘤,因其大而质韧或质硬,血供丰富,加之有些肿瘤部位特殊,手术有相当的难度,甚至面临极大的风险,要求术者根椐肿瘤部位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掌握一定的手术技巧,尽可能运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保护好重要神经、血管及组织结构,在保证生命安全、避免神经功能受损的前提下,对肿瘤进行完整或分块切除,力争全切肿瘤,并尽可能消除肿瘤复发因素。以平均径对肿瘤大小进行分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的临床、影像学、病理特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例颅内HPC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1例以头痛、头晕,1例以头晕伴步态不稳至我院就诊,术前分别诊断为胶质瘤和脑膜瘤。2例均于显微镜下全部切除肿瘤,术后病理检查皆确诊为颅内HPC,术后均辅以放射治疗,放射治疗结束后出院。出院后1个月随访2例均无异常。结论颅内HPC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与脑膜瘤相似,易误诊,临床应结合CT、MRI以及病理学检查进行诊断。手术全切是其首选治疗方式,术中应控制和减少出血,术后可辅以放射治疗并坚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0.
本文收集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我科一期显微手术治疗的16例36个颅内多发动脉瘤(MIA)患者的临床资料,占同期动脉瘤手术例数(16/172)的9.3%,现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10例,年龄37~66岁,平均54岁.首发症状:突发头痛8例,头痛伴意识障碍5例,头痛伴眼睑下垂3例.按HuntHess分级:Ⅰ级5例,Ⅱ级6例,Ⅲ级3例,Ⅳ级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