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5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皮瓣下置管封闭式持续冲洗引流治疗颅骨修补术后皮瓣下感染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神经外科自1998年1月—2017年5月采用封闭式持续冲洗引流治疗的15例颅骨修补术后皮瓣下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5例患者的皮瓣下感染均治愈,钛网片保留。术后随访2~5年,均无感染复发。结论 皮瓣下置管封闭式持续冲洗引流治疗颅骨修补术后皮瓣下感染的效果良好,避免了植入材料的取出,提高了颅骨修补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三叉神经脑池段及其周围重要血管、神经、骨性标志进行解剖学研究,为确保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降低手术并发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将三叉神经脑池段分为5区,对周围重要血管、神经、骨性标志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 :三叉神经脑池段长度为(10.90±1.90)mm,宽度为(4.58±0.85)mm。血管与三叉神经脑池段接触的有50%,接触区域位于Ⅰ区有33.33%、Ⅲ区13.33%、Ⅳ区60%,主要责任血管分别为小脑上动脉86.67%、小脑下前动脉13.33%、椎动脉6.67%,其中6.67%同一侧存在小脑上动脉和椎动脉分别与Ⅳ区、Ⅲ区接触;三叉神经根部至动眼神经、展神经、前庭蜗神经、舌咽神经、舌下神经根部最近点距离分别为:(20.79±2.15)mm、(14.55±2.82)mm、(8.45±2.05)mm、(14.34±1.88)mm、(18.37±3.03)mm;至内耳道、舌下神经管、颈静脉孔距离分别为:(9.61±2.17)mm、(22.62±2.70)mm、(15.43±1.85)mm。结论 :多支责任血管的压迫,基底动脉、岩静脉等的压迫、岩静脉遮挡手术视野等是导致手术效果欠佳的重要因素,了解和谨慎处理这些血管是确保微血管减压术疗效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压氧综合治疗对颅脑外伤性癫疒间的治疗效果。方法颅脑外伤性癫疒间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2组患者均给予抗癫疒间药物及脑细胞代谢功能活化剂治疗,治疗组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88.5%)明显高于对照组(61.5%),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电泳指数明显下降。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可降低颅脑外伤性癫疒间患者的血液黏稠度,明显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后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家兔用20.0%乌拉坦耳缘静脉麻醉,给药方式为鞘内注射和静脉给药两种,每种给药方式分为低(0.35mg/kg)、中(0.7mg/kg)、高(1.4mg/kg)3种剂量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给药后于0、15、30min、1、2、4、8、12、24h抽取小脑延髓池脑脊液,并测定中剂量组给药后15min、2、8h的组织分布;HPLC测定脑脊液及组织中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浓度,DAS软件分析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鞘内注射低、中、高剂量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后,脑脊液中药物分布半衰期(t1/2α)分别为(27.56±7.25)、(27.22±5.7)、(28.08±8.37)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26.67±3.58)、(28.23±9.23)、(29.94±6.21)h;静脉给药3种剂量后,脑脊液中药物分布半衰期分别为(6.88±0.55)、(8.25±0.24)、(7.34±0.21)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6.96±0.94)、(8.28±0.22)、(7.37±0.24)h;鞘内注射3种剂量后,表观分布容积(V1/F)分别为(2.58±0.42)、(2.35±0.9)、(5.13±0.63)L/kg,静脉给药3种剂量后,表观分布容积分别为(3.10±0.53)、(5.49±0.44)、(9.77±0.72)L/kg;鞘内注射3种剂量后,清除率(CL/F)分别为(0.04±0.02)、(0.08±0.01)、(0.18±0.04)L/(kg.h);静脉给药3种剂量后,清除率分别为(0.29±0.06)、(0.32±0.03)、(0.58±0.06)L/(kg.h);鞘内注射3种剂量后,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9.24±0.81)、(9.8±0.69)、(10.98±0.23)mg/(L.h);静脉给药3种剂量后,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1.26±0.34)、(2.21±0.19)、(2.42±0.25)mg/(L.h);鞘内给药后,心、肾、肺、脾、胃及脂肪等脑外组织药物含量2h达到峰浓度,肝、肠及肌肉组织8h药物浓度达高峰,静脉给药后,心、肝、肾、肺、脾、胃、肌肉及脂肪等脑外组织药物含量15min达到峰浓度,肠2h药物浓度达高峰,鞘内给药15min,脑组织中药物峰浓度是静脉给药的3倍。结论与静脉给药相比脑脊液中药物分布半衰期和消除半衰期延长,表观分布容积和清除率减小,曲线下面积增大;脑组织中药物峰浓度高。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分型及综合治疗.方法 回顾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的545例脑外伤开颅患者,对其术中发生脑膨出的132例患者分五型,对侧硬膜外血肿型(Ⅰ型);窦汇区硬膜外血肿型(Ⅱ型);对侧额颞部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型(Ⅲ型);大面积脑梗死型(Ⅳ型);弥漫性脑肿胀型(Ⅴ型).分析各型临床特点,采用综合治疗措施.结果 根据伤后6个月GOS预后评分判断患者预后,Ⅰ型:GOS 1分14例,GOS 2、3分2例,GOS 4、5分12例;Ⅱ型:GOS 1分7例,GOS 2、3分3例,GOS 4、5分2例;Ⅲ型:GOS 1分14例,GOS 2、3分4例,GOS 4、5分2例;Ⅳ型:GOS 1分18例,GOS 2、3分4例,GOS 4、5分3例;Ⅴ型:GOS 1分44例,GOS 2、3分3例,GOS 4、5分0例.经过Ridit分析,认为五型之间的预后差异有高度的统计学意义( Hc=38.53,P<0.01).结论 颅脑外伤术中脑膨出的分型能反映临床特点及预后,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并可提高早期预后判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2007年1月至2011年2月,我科采用钻孔引流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chronic subdural haematoma,CSDH) 221例,其中有早期复发CSDH表现的38例,发生率17.2%,我们随机选取了部分患者给予口服止血药物氨甲苯酸( PAMBA),并和其他患者对照,结果发现,氨甲苯酸治疗早期复发CSDH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病例人选标准:CSDH诊断依据:(1)有或无外伤史.(2)表现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和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Meckel 囊及其周围重要结构进行解剖学研究,并进行模拟穿刺,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 并发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甲醛固定的尸头标本,观察和测量Meckel 囊及其毗邻结构相关数据;将卵 圆孔分为内前( Ⅰ)、内后( Ⅱ)、外前( Ⅲ)、外后( Ⅳ)4 个象限,在直视下分别将穿刺针放置于不同象限,模拟 穿刺过程,将球囊置于Meckel 囊中,并记录穿刺结果。结果:Meckel 囊是颅后窝硬脑膜跨过岩尖在颅中窝形成 的一个裂隙样硬脑膜袋,其平均长径(12.56±1.14)mm、宽径(9.17±0.93)mm、高度(4.37±0.85)mm。囊 内包含三叉神经根、三叉神经半月节及其分支,是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中放置球囊的目标位置,当穿刺针置于卵 圆孔Ⅱ象限时穿刺成功率为75%,高于Ⅰ象限(56%)、Ⅲ象限(25%)和Ⅳ象限(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成功穿刺Meckel 囊是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成功的关键,熟悉Meckel 囊及其毗邻重要结构对经皮穿刺球囊 压迫术的操作至关重要,从而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处理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的外科策略。方法在10具(20侧)尸头上检查大脑前动脉远段区域的显微解剖,并模拟外科入路至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回顾性分析5例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纵裂入路手术夹闭。结果胼周-胼缘动脉结合部位于A3段的胼上段和胼下段分别为11侧和9侧。胼缘动脉起始处近端胼周动脉长轴与额底长轴间平均夹角是19.5°,从鼻根部到胼缘动脉起始处近端胼周动脉长轴的延长线与额部交点(PC点)平均距离是31.52 mm。本组5例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病人,按GOS评定治疗结果:术后良好4例,死亡1例。随访3例,时间1~5年,无复发、出血及其他手术并发症。结论当采用PC点上方入路时,夹闭动脉瘤前,需切开胼胝体前端,建立有效的近端控制。PC点是制定胼下型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外科策略的重要外科标志。  相似文献   
10.
术中窦汇区迟发性硬膜外血肿致急性脑膨出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术中窦汇区迟发性硬膜外血肿所致急性脑膨出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我院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10例颅脑损伤患者,均为开颅术中发现急性脑膨出,术中复查头颅CT明确窦汇区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后,取顶枕部"U"形切口,做窦汇区骨瓣成形加自体筋膜加压修补术.结果 根据GOS评分判断愈后:中残2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6例.结论 窦汇区硬膜外血肿做跨窦骨瓣成形术,骨瓣足够大,出血点完全暴露,再用自体筋膜加压修补术彻底止血,是理想的手术方法 .早期诊断及正确的手术方法 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