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七氟醚对幼鼠获取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出生后14d SD幼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和七氟醚组(Sevo),各9只.S组不做任何处理,Sevo组幼鼠暴露于5%的七氟醚4h,1周、3周、6周后于每天上午8:00~11:00应用Morris水迷宫对S组和Sevo组的18只开始连续7d的行为学观察,记录逃避潜伏期.结果 与S组相比,Sevo组逃避潜伏期和探索时间明显延长(P<0.01).结论七氟醚对幼鼠认识获取学习记忆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异氟醚麻醉对胎鼠出生后的学习记忆能力,以及对胎鼠大脑海马CA1区和皮质压部后区(Retrosplenial RS)Bcl-2/Bax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28只孕21 d的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异氟醚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n=14.异氟醚组使用1.3%的异氟醚处理6h,对照组只使用30%的氧气和70%氮气混合气.使用水迷宫检测出生后28d的幼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研究中,处理后2 h检测胎鼠大脑皮质RS区和海马CA1区Bcl-2和Bax表达的变化.结果 水迷宫实验中,2组隐藏平台试验的逃避潜伏期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空间探索试验中异氟醚组在平台所在象限停留的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42.33±2.31)s,(33.2±2.15)s,t=2.2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异氟醚组海马CA1区和皮质RS区Bcl-2的表达高于对照组,Bax的表达低于对照组,Bcl-2/Bax比值高于对照组[海马CA1区(4.40±0.86),(1.31±0.32),t=3.378,P<0.01;皮质RS区(5.07±1.27),(1.47±0.48),t=2.65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3%异氟醚处理孕21 d的大鼠能改善出生后幼鼠的空间记忆保持能力,并能增加胎鼠大脑皮质RS区和海马CA1区Bcl-2/Bax的比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β-细辛醚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CA3区超微结构及脑组织ERK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干预作用。方法:选取60只4~5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和β-细辛醚组,每组15只。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制作大鼠抑郁模型,造模第2天开始,氟西汀组和β-细辛醚组给予氟西汀和石菖蒲干预,于实验第1、7、14、21天,分别进行体重、糖水偏爱度检测和敞箱实验,对大鼠行为学改变进行评定。采用电镜技术观察大鼠大脑组织海马CA3区超微结构的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检测ERK蛋白阳性目标积分光密度及其表达的变化。结果: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增加,β-细辛醚能改善大鼠海马病理改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和β-细辛醚组大鼠行为学指标显著改善,海马区ERK蛋白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细辛醚可显著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ERK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目前,对七氟醚的脑保护功能研究较多,其对认知功能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文中观察七氟醚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空间学习与记忆的影响. 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假手术(C)组,缺血再灌注组(I/R)和七氟醚预处理组(S),每组8只.采用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阻断前脑血供1h,拔出栓线给予再灌注,七氟醚预处理组术前吸入七氟醚1h,呼气末七氟醚浓度维持在1.0(2.4%)肺泡最低有效浓度(MAC).再灌注72h后利用Morris水迷宫测量术后大鼠空间学习与记忆的能力,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海马CA1区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变化. 结果:七氟醚预处理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短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在记忆保留实验中七氟醚预处理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和平台所在象限探索时间明显多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海马CA1区ChAT阳性细胞的数目七氟醚预处理组也明显多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 结论:1.0 MAC七氟醚预处理1h可能通过保护CA1区胆碱能神经元,对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空间学习与记忆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勤  左友波  刘琪琳 《西部医学》2023,35(12):1740-1744+1750
目的 探究地塞米松对异氟醚麻醉手术大鼠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Sham组(不做任何处理);ISO组(持续4 h吸入1.4%异氟醚);5 Dex Iso组(吸入异氟醚前30 min腹腔注射5 mg/kg地塞米松);10 Dex Iso组(吸入异氟醚前30 min腹腔注射10 mg/kg地塞米松)。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物体位置识别实验评估大鼠认知功能,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区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caspase-9、SIRT1、NF-κB、磷酸化(p)-NF-κB、NF-κB抑制蛋白(IκBα)。结果 与Sham组比较,ISO组第3至5天逃避潜伏期和物体记忆时间延长,原平台位置穿越次数减少,海马区神经元凋亡率、caspase-3、caspase-9相对表达量、IL-6、IL-1β、TNF-α及p-NF-κB/NF...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 H)后海马区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表达与神经细胞自噬的关系. 方法 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SA H大鼠模型,将120只雄性SD大鼠采用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组(Sham)、SA H组、U0126(ERK1/2抑制剂)低剂量组及U0126高剂量组.低剂量和高剂量U0126组分别于造模前30 min侧脑室注射U01265和10 g/L.水迷宫行为学测试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光镜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区磷酸化 ERK1/2(p-ERK1/2)和自噬标志蛋白(Beclin-1及LC3-Ⅱ)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Sham组比较,SA H组大鼠在72 h的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延长、穿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各时间点神经元存活比率均明显降低,且SA H组p-ERK1/2,Beclin-1及LC3-Ⅱ表达均增加,于24 h达高峰;与 SA H 组比较,低、高剂量 U0126组大鼠相应时间点的潜伏期明显延长、穿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各时间点神经元存活比率均明显降低,且p-ERK1/2,Beclin-1和LC3-Ⅱ蛋白表达及存活神经细胞比率降低(P<0.05);与低剂量U0126组比较,高剂量U0126组的大鼠相应时间点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p-ERK1/2及存活神经细胞比率降低(P<0.05),但2组间的Beclin-1和LC3-Ⅱ蛋白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大鼠SA H后海马区p-ERK1/2激活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与神经细胞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7.
刘勇攀  龚小芳  罗向红  计流  王贤裕 《西部医学》2019,31(12):1841-1844,1850
目的 探讨反复吸入七氟醚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磷酸化丝切蛋白(p cofilin)及丝切蛋白(cofilin)表达和远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七氟醚组(n=10)和对照组(n=10),七氟醚组大鼠吸入2.4% 七氟醚,每日2 h,连续7 d,对照组不吸入七氟醚。通过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及空间探索实验检测两组大鼠认知功能,采用TUNEL实验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内Bax、Bcl 2、p cofilin和cofilin表达情况。 结果 定位航行实验的第3、4、5d,七氟醚组逃避潜伏期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鼠空间探索实验结果发现,七氟醚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游泳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七氟醚组大鼠海马组织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增加(P<0.05);七氟醚组Bax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而Bcl 2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七氟醚组p cofilin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ofilin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反复吸入七氟醚可降低大鼠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上调cofilin表达诱导的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宫内暴露于七氟醚对仔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及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性成熟Wistar雌鼠交配妊娠后取孕鼠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七氟醚组,每组4只。七氟醚组于孕19天时暴露于2.4%七氟醚6h,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两组仔鼠在出生后第1天(PN1)、第14天(PN14)、第21天(PN21)海马CA1区caspase-3的表达情况。出生后32~37天对仔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以测定其认知功能。结果出生后第1天,七氟醚组仔鼠海马CA1区caspase-3总光密度值(IOD)明显高于对照组仔鼠[(60309.6±6403.6)比(17680.5±9326.7),P0.05],出生后第14、21天,七氟醚组仔鼠海马CA1区caspase-3总光密度值与对照组仔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13.7±582.8)象素比(8503.2±2402.5)象素,(2046.0±62.7)象素比(4839.9±716.3)象素,P0.05]。七氟醚组仔鼠逃避潜伏期与对照组仔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0±13.5)s比(80.7±19.1)s,(52.2±10.3)s比(41.0±19.7)s,(29.2±11.4)s比(28.5±15.3)s,(22.0±5.5)s比(19.2±6.7)s,(16.2±2.8)s比(20.3±4.8)s,P0.05],七氟醚组仔鼠穿越目标象限次数与对照组仔鼠相比无统计学差异[(8.3±0.8)次比(8.2±3.0)次,P0.05]。结论孕晚期Wistar母鼠暴露于2.4%七氟醚对仔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发育的影响呈"一过性损伤",并不会引起子代早期认知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GSK-3β抑制剂在七氟醚诱发老年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5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8)、七氟醚组(n=18)和GSK-3β抑制剂组(n=18),七氟醚组和GSK-3β抑制剂组大鼠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5 mL和GSK-3β抑制剂15 mg/kg,连续吸入七氟醚4 h,假手术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5 mL,连续吸入氧气和氮气(1:1)混合气体4 h.每组各取6只大鼠,分别于麻醉前30 min(T0)、麻醉后1、2、3、4 d,利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认知功能,分别于麻醉前30 min、麻醉后1 d和5d,检测海马组织中神经元凋亡情况,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中caspase-3、GSK-3β和p-GSK-3β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七氟醚组和GSK-3β抑制剂组大鼠麻醉后1 d和2 d时逃避潜伏期均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缩短,与七氟醚组相比,GSK-3β抑制剂组大鼠麻醉后1 d和2 d时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多,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延长;与假手术组相比,七氟醚组和GSK-3β抑制剂组大鼠麻醉后1 d时神经元凋亡率、caspase-3蛋白、GSK-3β蛋白和p-GSK-3β蛋白表达量均升高,与七氟醚组相比,GSK-3β抑制剂组大鼠麻醉后1d时神经元凋亡率、caspase-3蛋白、GSK-3β蛋白和p-GSK-3β蛋白表达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K-3β参与了七氟醚诱发老年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抑制GSK-3β蛋白活化可减少神经元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鼠孕期吸入异氟醚对子代认知功能以及海马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神经肽Y(NPY)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孕龄为18 d的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异氟醚处理组和对照组(n=6)。异氟醚组使用1.3%的异氟醚处理6 h,对照组吸入含30%氧气的空氧混合气体。待幼鼠出生4周后,使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幼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测试结束后,取其海马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GAP-43和NPY在两组仔鼠海马CA1区表达的差异。结果:在水迷宫测试中,与对照组仔鼠相比,异氟醚组仔鼠平均逃逸潜伏期时间明显延长(P<0.05)、第三象限活动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异氟醚组仔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内GAP-43和NPY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1.3%异氟醚处理孕18 d的大鼠6 h可导致仔鼠学习记忆功能降低,这可能与海马CA1区GAP-43和NPY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8):189-192
众所周知,近视可由遗传、外界环境、不良用眼习惯等综合性因素导致,主要预防措施为定期进行视力筛查,并及时对症治疗,与此同时养成良好用眼习惯,保持充足睡眠,保证一定运动量及营养均衡。若判定为近视,可通过光学镜片、西药治疗及中医治疗等方式延缓度数增加,若以上方式均无效,还可通过手术方式进行矫正。目前,近视给青少年的健康及成长带来的重大影响已成为公论,故我国近视低龄化问题也越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针对社会人群而言,了解近视成因,对精准预防与有效控制格外重要。本文对近年来文献报道进行总结,从近视形成原因、预防、筛查及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澳大利亚和我国GMP管理进行对比分析和探讨.方法:借鉴澳大利亚TGA的药品质量监管经验,对GMP体系、现场检查和跟踪检查进行全面阐述,并与我国情况的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我国GMP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缺陷,必须进行改进以适应GMP管理国际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促进我国医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将胡椒碱(PIP)和茶氨酸(THE)联合制备成胡椒碱-茶氨酸共无定型复合物(PIP-THE CAC),提高PIP的溶出度以及生物利用度。方法  通过淬火冷却法制备PIP-THE CAC,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粉末X-射线衍射(XRP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制备的PIP-THE CAC进行表征分析,对PIP-THE CAC在漏槽和非漏槽条件下的体外溶出进行评价,并考察PIP-THE CAC的物理稳定性。此外,在大鼠体内进行PIP-THE CAC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  DSC和XRPD结果表明成功制备PIP-THE CAC。FTIR证实在PIP-THE CAC中,PIP与THE之间发生了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导致PIP-THE CAC具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SEM观察发现PIP-THE CAC呈不规则块状、颗粒状,已不见PIP和THE的特征。体外溶出实验表明,与PIP原料药及PIP-THEPM相比,PIP-THE CAC具有更高的溶出速率和溶出度并且可维持长时间的超饱和程度。药代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与PIP原料药组比较,PIP-THE CAC组Cmax、tmax、AUC0-24 h、AUC0-∞显著增加(P < 0.01),PIP的Cmax和生物利用度分别提高了2.03、1.93倍(P < 0.01)。结论  将PIP和THE联合制备成的PIP-THE CAC能有效地改善PIP的溶解度、体外溶出度以及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苦参碱(matrine,MT)和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的肝毒性,以探索其毒性严重程度和特征,并初步阐明毒性机制。方法用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处理肝细胞,24 h后,检测IC50、肝细胞酶含量、病理形态、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并检测凋亡率。用对乙酰氨基酚、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处理斑马鱼,96 h后,检测LC50、肝细胞病理形态、丙二醛和谷胱甘肽含量,并检测凋亡率,同时检测氧化应激相关基因zgc:136383、凋亡相关基因EIF4EBP3和zgc:123120的表达。结果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肝细胞有毒性作用,苦参碱IC50为5.3 mmol/L,氧化苦参碱为19mmol/L。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处理肝细胞的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含量升高,肝细胞肿胀,丙二醛含量升高,谷胱甘肽含量降低,凋亡率增加(P0.05)。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斑马鱼有毒性作用,苦参碱的LC50为0.41 mmol/L,氧化苦参碱为3.8 mmol/L。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处理的斑马鱼肝细胞呈现轻度至中度空泡化,丙二醛含量和凋亡率增加,谷胱甘肽含量降低(P0.05)。苦参碱下调氧化应激相关基因zgc:136383(P0.05),下调抗凋亡基因EIF4BP3,上调促基因zgc:123120(P0.05)。结论体内外模型结果一致,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具有肝毒性,其毒性特征相似,苦参碱的毒性大于氧化苦参碱。肝毒性机制与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有关:苦参碱下调基因zgc:136383减少脂质转运,并激活氧化应激反应;苦参碱上调促凋亡基因zgc:123120,下调抗凋亡基因EIF4EBP3并诱导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高血压患者的中医症状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诊断学分析证型分布情况.为制定高血压病中医辨证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以门诊为基础的非随机、大样本病例现场抽样调查方法,采集符合西医诊断为高血压患者的资料,经过统计分析得出症状分布情况,分析证型分布情况.结果:症状出现率在20%以上者有33分项,症状出现率在20%以下者有11分项.结论:症状出现率大于20%的症状近似认为是高血压的经典临床表现[1],其中以头面、心胸部及精神症状为主.  相似文献   

16.
肺癌发生发展中cJun、cFos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cJun、cFos表达水平.方法:收集42例人肺癌标本,其中10例可观察到肺癌癌前病变组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cJun、cFos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42例肺癌组织中cJun、cFos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2%和59.5%,其中鳞癌为88.0%和56.0%,腺癌为69.2%和53.8%,小细胞肺癌均为100.0%.正常肺组织cJun、cFos表达阴性.在4例癌前组织中,cJun表达为75%;9例癌前病变组织中,cFos表达为77.8%.结论:在肺癌组织中,有cJun、cFos的高表达,同时,cJun的表达可能介导肺癌的促癌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卡介苗多糖核酸和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舒利迭)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免疫功能和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氨茶碱、异丙托溴铵等治疗,观察组给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和卡介苗多糖核酸,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IgA、IgG、IgM、CD3+、CD4+和CD8+水平,以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IgA和CD4+水平明显升高,CD8+水平明显降低,肺功能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卡介苗多糖核酸和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可以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和肺通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芒果核提取物动物体内外抑菌效果及其使用的安全性。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及琼脂扩散法,观察芒果核提取物对常见肠道感染致病菌(标准和耐药)志贺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小鼠复制感染模型观察芒果核提取物动物体内抑菌效果;用小鼠空腹经口灌胃给予芒果核提取物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芒果核提取物对标准和耐药志贺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大肠埃希菌有不同程度体外抑菌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7.8、7.8、7.8、15.6、15.6mg/ml和15.6mg/ml,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18、21、19、17、18mm;动物体内大、中、小剂量对(标准及耐药组)福氏痢疾杆菌及志贺痢疾杆菌感染小鼠有明显抑菌作用;小鼠灌胃最大耐受量40g/kg,相当临床用量的50倍。结论芒果核提取物对常见3种肠道感染菌具有较明显的体内外抑菌作用及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宠物走进了人们的家庭,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宠物也是人兽共患病的重要传染源和传播媒介.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犬、猫在人兽共患病的防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已报道的200多种主要的人兽共患病中,与宠物犬、猫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有70余种.随着宠物犬猫数量的大幅攀升和宠物业的飞速发展,我国人与犬猫共患病可能会出现逐步高发的趋势,疫病防控工作面临着许多问题.为了完善宠物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防疫监督体系,对人与犬猫共患病实行有效的防控,本文就完善法律法规、形成综合管理机制,加强卫生监督、强化无害化处理、培养专业人才以及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等6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发病率的80%~ 85%.由于缺乏早期诊断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及方法,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目前手术、放化疗和靶向治疗等是治疗NSCLC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对miRNA的深入研究表明,miRNAs的异常表达与NSCL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循环miRNA的发现,为NSCLC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一种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和治疗手段.本文主要就近年来miRNAs在NSCLC中的调控机制及在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