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0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88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38篇
妇产科学   44篇
基础医学   155篇
口腔科学   45篇
临床医学   598篇
内科学   341篇
皮肤病学   54篇
神经病学   90篇
特种医学   1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303篇
综合类   1563篇
预防医学   629篇
眼科学   101篇
药学   588篇
  9篇
中国医学   518篇
肿瘤学   124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34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45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6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0年   3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粘合剂(FS)粘贴的双层角膜基质透镜体内生物相容性,探讨使用该种材料行角膜移植的可行性。

方法:选取健康清洁级新西兰白兔15只,采用自身对照,以兔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实验眼使用FS粘贴的双层角膜基质透镜作为移植材料行板层角膜移植手术,对照眼不进行人工干预。分别于术后7、14、28d使用手持裂隙灯观察双眼角膜情况,并进行生物相容性评分,同时取双眼角膜行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观察角膜恢复情况。

结果:裂隙灯观察结果显示,至角膜移植术后28d,实验眼角膜上皮生长情况良好,角膜透明度基本恢复,水肿程度减轻,新生血管生长至角膜缘后未加重,未见上皮、内皮排斥线等排斥反应; 对照眼角膜透明,角膜上皮光滑。生物相容性评分结果显示,角膜移植术后实验眼角膜植片水肿程度逐渐减轻,透明度逐渐恢复,排斥反应较小,角膜植片的生物相容性较好; 至术后28d,实验眼和对照眼角膜透明度、水肿程度及新生血管生长程度均无差异(P>0.01)。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至角膜移植术后28d,实验眼植片表面有4~5层角膜上皮细胞覆盖,角膜胶原排列整齐、规则,植片内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双片透镜间分界消失,层间FS被机体完全吸收,植片与植床融合,未见明显分界。

结论:使用FS粘贴的双层角膜基质透镜作为植片行板层角膜移植术后恢复较好,排斥反应较小,生物相容性较好,可用于板层角膜移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远隔缺血时不同适应渐进模式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应用随机抽签法将6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标准机械后适应组、标准远隔时适应组、正向渐进模式远隔时适应组、负向渐进模式远隔时适应组6组,每组各10只。同时采用称重法检测实验大鼠心肌梗死范围,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分光光度计测MPTP开放程度,并应用蛋白印迹分析检测心肌细胞内p-STAT-3、p-Jak2、p-Akt、p-ERK1/2的蛋白表达情况,比较各组实验结果。结果: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相比,标准机械后适应组、标准远隔时适应组、正向渐进模式远隔时适应组、负向渐进模式远隔时适应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心肌凋亡率以及MPTP开放程度明显更低,且正向渐进模式远隔时适应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蛋白印迹检测显示,正向渐进模式远隔时适应组的p-STAT-3、p-Jak2、p-Akt、p-ERK1/2表达较其他组别显著提高(P<0.05)。结论:正向渐进远隔时适应模式可以发挥较传统标准模式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RISK和SAFE途径,抑制MPTP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降低儿童服用地高辛导致洋地黄中毒风险发生率,保证用药安全。方法:运用追踪方法学对监测中发现的儿童洋地黄中毒案例进行个案追踪,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再运用系统追踪法,剖析系统或流程中的潜在风险,制定对策,持续改进,并评价追踪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个案追踪发现儿童洋地黄中毒风险点主要是药物剂量和合并用药,系统追踪发现存在药品因素、人员因素和信息系统因素等导致的风险。通过系列控制风险措施的实施,追踪后再未发生儿童洋地黄中毒事件和超说明书剂量医嘱,治疗药物监测(TDM)监测率和治愈率追踪后较追踪前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药师运用追踪方法学进行儿童洋地黄中毒风险点的挖掘和防范措施的实施,可降低儿童洋地黄中毒事件发生率,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乳酸芽孢杆菌DU-106发酵陈皮过程中风味与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乳酸芽孢杆菌DU-106对陈皮进行发酵,分别于发酵第0、2、4、6、8、10天取发酵液样品,采用pH计检测陈皮发酵液pH;按照《食品中总酸的测定》(GB 12456—2021)测定发酵液中总酸含量;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发酵液中亚硝酸盐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陈皮干燥样品中有机酸含量;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发酵陈皮干燥样品中挥发性成分含量;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发酵陈皮干燥样品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 接种乳酸芽孢杆菌DU-106后,陈皮发酵液pH降至3.2左右,总酸最高质量分数达4.67 g·kg–1。发酵陈皮干燥样品中,亚硝酸盐质量分数为0.14~0.54 mg·kg–1,远低于卫生限量标准中的20 mg·kg–1,乳酸质量分数最高可达166.29 mg·g–1,且多种有机酸含量不断升高,进一步丰富了发酵陈皮的口感;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由3 914.30 mg·kg–1降至608.91 mg·kg–1;在发酵陈皮干燥样品中共鉴定出75个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包括萜烯、酯、醛、醇、酮、酚、酸和醚共8个种类,其中含量最多的是萜烯类化合物;发酵后期多数萜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不断增加,酯类、醛类、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逐渐下降。结论 乳酸芽孢杆菌能够丰富发酵陈皮的口感,挥发性物质的变化使得发酵陈皮具有独特的柠檬、草药、花果香味,研究结果为陈皮的精深加工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妥乐平对帕金森病(PD)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SD大鼠分为对照组、PD组(PD造模)、神经妥乐平低剂量组(PD造模+腹腔注射0.6 Nu·kg-1神经妥乐平溶液)、神经妥乐平高剂量组(PD造模+腹腔注射1.2 Nu·kg-1神经妥乐平溶液)和通路抑制组(PD造模+腹腔注射1.2 Nu·kg-1神经妥乐平溶液及2 mg·k-1 Nrf2通路抑制剂Brusatol)。转棒试验及爬杆试验测试大鼠的行为功能,记录跌落潜伏期、爬下时间;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试剂盒检测脑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白细胞介素(IL)-6、IL-1β水平;蛋白印迹检测脑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Nrf2)、血红素加氧酶-1 (HO-1)和醌氧化还原酶1 (NQO1)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D组大鼠跌落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脑组织中CAT活性、Nrf2、HO-1、NQ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爬下时间显著延长(P<0.05),脑组织中MDA含量、IL-6、IL-1 β水平显著升高(P<0.05),脑组织出现病理改变;与PD组相比,神经妥乐平低、高剂量组大鼠跌落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脑组织中CAT活性、Nrf2、HO-1、NQ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爬下时间显著缩短(P<0.05),脑组织中MDA含量、IL-6、IL-1 β水平显著降低(P<0.05),脑组织病变减轻;与神经妥乐平高剂量组相比,通路抑制组大鼠跌落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脑组织中CAT活性、Nrf2、HO-1、NQ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05),爬下时间显著延长(P <0.05),脑组织中MDA含量、IL-6、IL-1 β水平显著升高(P<0.05),脑组织病变程度加重。结论神经妥乐平可改善脑组织氧化应激、炎症损伤状态,提高PD大鼠行为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NQO1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决白芷生产过程中盲目引种、生产无序等导致的药材品质不达标、农残超标等问题,对白芷无公害规范化种植技术进行探讨。方法:利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GMPGIS)Ⅱ对白芷栽培选地进行科学预测,得出潜在的白芷和川白芷各自生态适宜区。同时,根据白芷种质资源现状、产区考察、文献研究,建立一套无公害白芷规范化种植技术体系。结果:白芷引种栽培以黑龙江、河北、内蒙古、山西、河南一带为宜;川白芷引种栽培以湖南、江西、四川、浙江、贵州一带为宜。建立了一套从选地整地、播种、间苗定苗、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储存、良种繁育的完整无公害白芷规范化种植体系。结论:白芷无公害规范化种植技术体系的建立为白芷无公害精细栽培奠定基础,也为现阶段中药材种植产业精细、集约、高产、高品质的种植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淋巴结不符合与胃癌病人预后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3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同一组医师收治的1745例行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淋巴结不符合对病人术后远期疗效的影响,并分析淋巴结不符合的术前高危因素。结果 所有病人的淋巴结不符合率为39.3%,其中根治性全胃切除和远端胃切除病人的淋巴结不符合率分别为52.1%和23.6%。淋巴结不符合与年龄、BMI、腹部手术史、肿瘤部位和胃切除类型具有相关性(P均<0.05)。淋巴结符合组病人5年存活率高于淋巴结不符合组(65.8% vs. 53.2%,P<0.001)。基于临床T分期进行分层,cT1期胃癌病人淋巴结符合组与不符合组的5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6% vs. 91.2%,P=0.369),而cT2~cT4期胃癌病人淋巴结符合组的5年存活率高于淋巴结不符合组(56.0% vs. 40.0%,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不符合为胃癌病人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65岁、BMI≥25、腹腔镜全胃切除为淋巴结不符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淋巴结不符合是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病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高BMI及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是术中出现淋巴结不符合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30例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联合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变化情况,血管再通情况,NIHSS量表评分、ADL量表评分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SOD水平均明显升高,MDA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联合组治疗后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治疗后联合组血管再通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 2组治疗后HINSS量表评分明显降低,ADL量表评分明显增加,且联合组治疗后各项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促进血管再通,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调节SOD及MDA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