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结核分枝杆菌Rv1246c和Rv1247c假想蛋白间的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PCR技术克隆结核分枝杆菌Rv1246c和Rv1247c假想蛋白基因, 构建酵母双杂交载体质粒pGBKT7-Rv1247c和pGADT7-Rv1246c, 经酶切分析和DNA测序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后, 采用醋酸锂法顺序转染酵母菌AH109,检测β半乳糖苷酶活性.结果 共转染GBKT7-Rv1247c和pGADT7-Rv1246c的酵母菌AH109可以在SD/-Ade/-His/-Leu/-Trp营养缺陷培养基上生长,β半乳糖苷酶活性实验阳性.结论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证实结核分枝杆菌Rv1246c与Rv1247c假想蛋白可以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重组质粒pET32a(+)-cfp-10-esat-6-ppe68,得到重组结核分枝杆菌CFP-10-ESAT-6-PPE68蛋白及兔抗结核分枝杆菌CFP-10-ESAT-6-PPE68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为下一步应用于临床结核病的检测奠定基础。方法将结核分枝杆菌cfp-10-esat-6-ppe68基因转入质粒pET32a,将经PCR、酶切、序列测定鉴定为阳性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DE3,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经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后用凝血酶切除载体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进行纯化。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表达体系pET32a(+)-cfp-10-esat-6-ppe68,制得去除载体蛋白的高纯度重组蛋白CFP-10-ESAT-6-PPE68,并成功得到高纯度抗结核分枝杆菌CFP-10-ESAT-6-PPE68蛋白的抗体。结论成功表达结核重组蛋白并制得高纯度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酵母双杂交法研究HBVX蛋白与hDaxx蛋白的相互作用,为探讨HBVX蛋白的致癌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构建pGBKT7-hDaxx和pGADT7-HBX重组质粒,分四组转化酵母AHl09,A组为pGADT7和pGBKT7,B组为pGBKT7-hDaxx和pGADT7-HBX,C组为pGADT7-T和pG-BKT7-Lam,D组为pGADT7-T和pGBKT7-p53。将转化菌落接种于SD/-Tip-ku(二缺)固体平板,长出克隆后再接种于SD/-Tip-Leu-His(三缺)和SD/-Tip-Leu-His-Ade(四缺)平板,30℃培养36~72h。裂解酵母菌,提取蛋白,经SDS-PAGE、Western blot检测hDaxx和X蛋白在酵母中的表达。结果仅有共转化pGBKT7-hDaxx和pGADT7-HBx的AHl09可以在三缺及四缺平板上生长。Western blot检测到hDaxx和X蛋白均能在酵母中表达。结论HBV X蛋白与hDaxx能在酵母细胞内发生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不同抗原的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ELISPOT)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分离5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和43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胸腔积液单个核细胞(PEMCs),经早期分泌抗原靶6 kD(ESAT-6)、培养滤液蛋白10 kD (CFP-10)、ESAT-6/CFP-10融合蛋白(E/C)...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并鉴定结核分枝杆菌重组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a bifidum,Bb)-ESAT-6-MPT64疫苗。方法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标准株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ESAT-6和MPT64单基因序列,然后采用基因拼接(gene SOEing)法构建融合基因ESAT-6-MPT64,定向克隆至穿梭表达载体pGEX-1λT中,构建重组质粒pGEX-ESAT-6-MPT64;再电转化入Bb,构建结核分枝杆菌重组双歧杆菌-ESAT-6-MPT64疫苗。结果 PCR成功扩增出1020bp的ESAT-6-MPT64融合基因;双酶切证实ESAT-6-MPT64融合基因成功插入pGEX-1λT中;PCR证实rBb-ESAT-6-MPT64疫苗构建成功。结论成功构建了结核分枝杆菌rBb-ESAT-6-MPT64疫苗,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保护效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电导Ca2+激活K+(SK)通道亚型SK2通道与肌浆网(RyR)2蛋白的相互作用.方法:经PCR扩增及酶切鉴定,构建含有SK2和RyR2目的基因片段的酵母表达载体pGBKT7-SK2和pGADT7-RyR2.pG-BKT7-SK2与pGADT7-RyR2经电转化法转化酵母宿主AH109,X-α-Gal/3A...  相似文献   

7.
目的克隆结核分枝杆菌的ESAT-6和CFP-10基因,构建能同时表达两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活载体,为研制能有效防治结核病的重组腺病毒活载体疫苗打下基础。方法首先利用PCR技术克隆结核分枝杆菌的ESAT-6和CFP-10基因,将两者通过IRES串连插入腺病毒转移载体中,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Shuttle-CMV-ESAT-6-IRES-CFP-10。该穿梭质粒转化含有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的BJ5183感受态细胞,经同源重组获得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pAdeasy-1-pShuttle-CMV-ESAT-6-IRES-CFP-10。PacI酶切线性化该质粒,转染AD293细胞进行病毒包装。结果ESAT-6和CFP-10基因成功克隆,其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一致。两者通过IRES串连插入腺病毒转移载体,获得的重组穿梭质粒经同源重组,成功获得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质粒Adeasy-1-pShuttle-CMV-ESAT-6-IRES-CFP-10,转染该质粒的AD293细胞出现细胞病变效应。结论成功克隆了分枝杆菌的ESAT-6和CFP-10基因,构建了含IRES串连的ESAT-6和CFP-10基因的重组腺病毒,为重组腺病毒活载体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细菌—酵母穿梭表达质粒pGBKT7—MIF的构建及转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构建并转化能在酵母菌AH109中表达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的穿梭表达质粒pGBKT7-MIF。方法:用RT-PCR方法从人T淋巴细胞中扩增MIF基因全外显子片段,并定向克隆人细菌-酵穿梭表达质粒pGBKT7中;用PEG/LiAC法将pGBKT7-MIF转化感受态酵母菌AH109。提取转化酵母菌的质粒DNA,转化大肠杆菌并行质粒的酶切鉴定。结果:扩增出人MIFcDNA片段,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DNA测序证实获得正确有重组质粒pGBKT7-MIF;获得可在色氮酸缺陷培养基(SD/-trp)上生长含pGBKT7-MIF的酵母菌克隆。酶切鉴定表明pGBKT7-MIF已转化入酵母菌AH109。结论:成功构建穿梭质粒pGBKT7-MIF,并转化入酵母菌AH109。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靶6000蛋白(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在早期辅助诊断结核性脑、胸膜炎中的价值。方法将收集的29例阳性病例(结核性脑膜炎及胸膜炎的患者)和30例对照病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脑脊液或胸水ESAT-6和CFP-10蛋白,并与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块浓缩脑脊液或胸水后检测ESAT-6和CFP-10蛋白浓度进行比较。结果浓缩前的标本:CFP-10的灵敏度为62.1%,特异度为86.7%;ESAT-6的灵敏度为68.9%,特异度为90%;两蛋白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79.3%,特异度为96.7%。浓缩后的标本:CFP-10的灵敏度为68.9%,特异度为86.7%;ESAT-6的灵敏度为72.4%,特异度为90%;两蛋白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89.6%,特异度为96.7%。浓缩前后病例组与对照组的CFP-10和ESAT-6蛋白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 ESAT-6和CFP-10检测结核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且简便和廉价,适合用于早期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酶联免疫斑点检测(ELISPOT)和结核菌素试验(TST),探讨ELISPOT在初治肺结核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初治肺结核123例和非结核疾病病例102例作为结核组和对照组,应用6 kD早期分泌靶向抗原/10 kD培养滤过蛋白融合蛋白(ESAT-6/CFP-10)作为抗原对受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ELISPOT(即ESAT-6/CFP-10-ELISPOT),检测斑点形成细胞(SFCs)的数量;同时对受试者行TST.结果 结核组ESAT-6/CFP-10-ELISPOT形成的SFCs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结核组中ESAT-6/CFP-10-ELISPOT的敏感度91.1%(111/123)、特异度80.4%(82/102)、阳性似然比4.60、阴性似然比0.12、阳性预测值0.85、阴性预测值0.87,TST的敏感度65.6%(59/90)、特异度45.1%(46/102)、阳性似然比1.31、阴性似然比0.76、阳性预测值0.51、阴性预测值0.60.ESAT-6/CFP-10-ELLS-POT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显著高于TST(均P=0.000).菌阳肺结核组和菌阴肺结核组间ESAT-6/CFP-10-ELLSPOT形成SFCs数量差异无显著性(P=0.166),两组ESAT-6/CFP-10-ELISPOT的敏感度分别为91.8%(67/73)和88.0%(44/50),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448).结论 ESAT-6/CFP-10-ELISPOT有可能作为辅助诊断初治肺结核的较为准确方法,并为菌阴肺结核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但诊断的特异度可能受结核潜伏感染影响.TST对初治肺结核的诊断价值较小.  相似文献   

11.
何紫琪  李从荣 《海南医学》2016,(12):1923-1925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对结核病治疗疗效的监测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T-SPOT.TB试剂盒,检测T细胞中γ-干扰素对结核分支杆菌特异性多肽类早期分泌性抗原靶标6-kD(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CFP-10)的应答,对比113例结核感染者治疗前与治疗后T-SPOT.TB结果的变化,其结果根据对该试验中两种抗原的联合与各自应答来分析。结果113例感染者在治疗后T-SPOT.TB结果转阴者有42例(37.2%)。其中,CFP-10转阴率占48.9%(P<0.001),ESAT-6转阴率占20.0%(P=0.238)。ESAT-6的斑点形成细胞(SFCs)/2.5×105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的平均数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为18.47和16.29(P=0.16),而CFP-10的SFCs/PBMCs的平均数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为22.83和15.31(P<0.01)。结论结核病治疗对于T细胞中γ-干扰素引起的ESAT-6和CFP-10抗原应答影响不同,CFP-10的定量应答才是结核病治疗的更有效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意义。   方法   采用T-SPOT.TB试剂盒,检测其抗原ESAT-6和CFP-10的应答,对比79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月末及治疗结束时ESAT-6和CFP-10应答结果的变化。   结果   79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ESAT-6和CFP-10应答的斑点数在治疗2月末和治疗结束时较治疗初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初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ESAT-6和CFP-10在治疗2月末和治疗结束时阴性率较治疗初有上升,与治疗初的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全部患者T-SPOT.TB转阴率为3.8%。治疗2月末与治疗结束时ESAT-6应答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4.635,P = 0.031 < 0.05);治疗2月末与治疗结束时CFP-10应答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1.272,P = 0.259 > 0.05)。   结论   T-SPOT.TB治疗前后ESAT-6、CFP-10应答变化有明显差异,对肺结核治疗效果评价有一定作用,但不能利用其转阴率作为肺结核治疗停药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杜氏盐藻S腺苷高半胱氨酸水解酶(SAHH)的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pGBKT7-SAHH,并检测其对酵母细胞的毒性和自激活作用。方法:应用RT-PCR扩增杜氏盐藻的SAHHcDNA,测序分析后与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pGBKT7连接,构建诱饵载体pGBKT7-SAHH。用PEG/LiAc法将诱饵载体转入AH109和Y187酵母中,通过表型筛选检测诱饵蛋白对酵母有无毒性和自激活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了诱饵载体pGBKT7-SAHH并成功转化到酵母细胞AH109和Y187中,表达的融合蛋白对宿主酵母细胞无毒性。在AH109和Y187酵母细胞中诱饵载体均未激活报告基因HIS3和ADE2,但是激活了报告基因MEL1。结论:诱饵载体pGBKT7-SAHH可用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与SAHH相互作用的蛋白。  相似文献   

14.
结核杆菌多价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包含结核杆菌3种抗原蛋白Ag85A、ESAT-6和CFP-10真核表达质粒的多价DNA疫苗,并对其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进行初步分析。方法PCR扩增获得结核杆菌ag85 a、esat-6和cfp-10基因片段,分别克隆入真核表达质粒VR1020的BamHⅠ位点构建DNA疫苗,以此多价DNA疫苗免疫BALB/c小鼠,检测小鼠体内的特异性抗体应答和细胞免疫反应,并与BCG免疫组、质粒VR1020免疫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多价DNA疫苗免疫小鼠后能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DNA疫苗免疫组小鼠脾细胞IFN-γ的表达量显著高于BCG免疫组,而DNA疫苗免疫组小鼠所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水平低于BCG免疫组。结论成功构建了结核杆菌多价DNA疫苗,免疫小鼠后检测到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5.
张桂芝  李鸿斌  肖镇 《医学综述》2012,(18):3047-3049
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免疫学检测方法用于结核感染的诊断,其主要原理是应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ESAT-6与CFP-10刺激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使T细胞活化释放干扰素γ,根据活化T细胞数来判定是否存在结核感染,此技术因不受机体免疫力及卡介苗接种的影响,而较皮肤结核菌素试验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现就ELISPOT的技术原理、发展简史、操作步骤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滑玮  张伟  吕海鹏  辛晓燕 《医学争鸣》2006,27(11):1043-1045
目的:用Bit1基因片段构建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并检测其表达产物对酵母细胞有无毒性作用及对报告基因有无激活作用. 方法:运用RT-PCR技术从卵巢癌细胞系Caov-3中扩增出Bit1基因片段,克隆入pUC19质粒,经测序正确后,再克隆入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pGBKT7中,将重组质粒导入酵母菌AH109,检测其表达产物在酵母细胞中对报告基因有无激活作用. 结果:成功获得Bit1基因片段,Bit1基因表达的蛋白对酵母菌AH109无毒性,对报告基因亦无激活作用. 结论:可以利用酵母双杂交Gal4系统来研究与Bit1相互作用的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