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联用高营养(高脂、高糖)及酒精所致脂肪肝模型的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 选用纯种新西兰家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12周)及实验1、2、3组(高脂、高糖饲料及含5%酒精饮水分别喂养3、6、12周)。实验结束肝组织标本采用Sudan IV脂肪染色、HE、Masson’s三色染色及硝酸银染色,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特征,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单色分割分析法进行脂肪变面积分析。结果 模型组动物形成以小泡性病变为主的脂肪肝,模型复制率为100%。脂肪性肝炎为以肝细胞脂肪变、点或灶状坏死、气球样变、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小叶内炎症和淋巴及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汇管区炎症与不同程度纤维组织增生,细胞核空泡变性和Mallory小体较少见。电镜观察可见肝细胞内充满不规则小脂滴,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损伤,细胞核结构改变,胆小管增生、扩张,纤维组织增生。图像分析显示:正常肝脏脂肪面积为1.24%~4.01%,轻、中、重度脂肪肝依次为12.04%~24.00%,25.91%~34.94%,35.43%~46.80%。结论 高营养及酒精脂肪肝模型较传统单一方法模型形成快,病变进展较迅速,可形成以小泡性病变为主的肝脂肪变,随造模时间延长、肝细胞脂肪变、肝细胞变性坏死、气球样变、小叶内及汇管区炎症和肝纤维化呈进行性加重。  相似文献   

2.
大鼠高脂饮食性和酒精性脂护肝超微结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给予大鼠饲喂高脂饮食和灌注白酒分别制造大鼠高脂饮食性和酒精性脂肪肝模型,观察两种模型肝脏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区别。方法:选和4~6周龄雄性SD大鼠45只,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只给予普通饲料;高脂饮食组,用高脂饲料喂养,连续8周;酒精组,用体积分数为60%白酒灌胃,初始剂量为8g/kg,每2周增加2g,直到16g/kg维持16周。试验末,将运动麻醉,取部分肝组织制备病理切片,另取部分制备电镜。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肝组织形态结构正常,肝小叶规则,无脂滴发现;高脂饮食组可见多处脂质沉积,但尚无明显的肝纤维化表现,电镜下可见肝细胞胞浆内有大量脂护滴积聚;酒精组脂肪肝大鼠肝细胞有脂肪变性的表现,电镜下可见类结晶体,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断裂,数量较少,溶酶体内有电子密度增高的颗粒沉积。有一定量的脂滴。结论:大鼠高脂饮食性脂肪肝超微结构改变主要以肝细胞细胞浆内脂肪滴沉积为主,而酒精性脂肪肝主要以线粒体肿胀和其他细胞器的变性和结构改变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葛花、枳椇子不同比例配伍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椒?采用白酒灌胃的方法复制酒精性肝损伤的模型后,将Wistar模型大鼠1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东宝肝泰对照组、葛花组、枳椇子组、葛花枳椇子配伍1∶1、1∶2和2∶1八组。连续灌胃8周,于8周末取材,摘取肝脏,制成超薄切片,在电镜下观察大鼠肝脏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模型组见不同程度的核固缩,核膜凹凸不平,线粒体畸形,线粒体内糖原增多,出现空泡,粗面内质网扩张脱颗粒,细胞内脂滴数明显增多,可见髓样物和絮状物;葛花和枳椇子配伍组见肝细胞核膜凹凸不平,未见明显畸形线粒体,线粒体内糖原沉积较少,粗面内质网扩张不明显,细胞内脂滴减少。结论:大量饮酒可以导致肝脏受到损伤,葛花与枳椇子不同比例配伍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细胞具有?ぷ饔谩?  相似文献   

4.
氟砷联合作用对大鼠子代肝脏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氟砷联合作用对大鼠子代肝脏的影响。方法:采用两代一窝繁殖试验的方法,对亲代接触不同剂量氟砷后其子代肝脏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各染毒组大鼠子代肝组织超微结构均有一定的改变,可见肝细胞核形不观则,异染色质增多,核仁边集;线粒体肿胀及空泡变性;粗面内质网脱颗粒,滑面内质网扩张,细胞内脂滴增多。结论:氟砷可以通过胎盘屏障或是哺乳方式对大鼠子代肝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慢性活动性肝炎及慢性迁延性肝炎的肝穿刺标本各选择5例作了电镜观察。发现慢活肝大部分肝细胞呈现变性坏死,如细胞质疏松水肿;线粒体凝聚变性;糖原颗粒减少;肝细胞核空泡变性;胞质内有散在髓样小体;偶见肝细胞坏死。慢迁肝之肝细胞仅出现变性,如线粒体肿大;粗面内质网及滑面内质网扩张,数量增多;脂滴增多扩大;多量髓样小体;糖原颗粒减少;肝细胞嗜酸性变等。肝细胞于光镜下的气球样变主要是由肝细胞质疏松水肿及线粒体肿胀所致,与内质网扩张关系不大。慢活肝突出变化为线粒体变性,降低了能源供给,导致肝细胞变质。慢迁肝由内质网变性,导致脂滴沉积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对Apo E基因敲除小鼠睾丸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12只C57BL/6J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野生型小鼠,给予普通饮食;实验组为Apo E基因敲除小鼠,给予高脂饮食。饲养12周后,取睾丸组织制片,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超微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①生精细胞出现退行性改变:线粒体肿胀空泡变性,粗面内质网扩张,核糖体脱颗粒,胞内出现电子密度较高的异常结构;②支持细胞线粒体肿胀空泡化,核膜外侧出现致密沉淀物,胞内出现较大空泡;③生精小管基膜厚薄不均,成波浪式皱褶;④睾丸间质细胞内线粒体和脂滴明显减少,线粒体呈空泡状,粗面内质网扩张;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线粒体空泡变性,粗面内质网上核糖体脱颗粒。结论高脂饮食可导致小鼠睾丸超微结构发生病理学改变,可能对小鼠睾丸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脂肝泰胶囊对大鼠高脂血症性脂肪肝肝脏形态学改变的影响,为临床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喂饲大鼠复制脂肪肝模型,实验分组为模型组、脂肝泰高剂量组、脂肝泰低剂量组、东宝肝泰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以高、低剂量脂肝泰和东宝肝泰进行干预,各组大鼠肝脏取材,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 模型组肝细胞索结构不清,多数肝细胞内可见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脂滴空泡,呈现中至重度脂肪变性;脂肝泰胶囊治疗组大鼠肝小叶和肝血窦结构清晰,细胞内无明显脂滴空泡。结论 脂肝泰胶囊能有效地防治高脂血症性脂肪肝。  相似文献   

8.
肝脏是冷冻割断法较难制做的器官之一。本文显示肌细胞、枯氏细胞内膜结构的立体构象,结构完整清晰,立体感强。肝细胞内膜结构极为丰富致密,主要以线粒体,粗、滑面内质网构成。线粒体为小卵圆形,外表光滑。其内线粒体嵴丰富,为圆柱形;粗面内质网,如透射电镜下所见,浅层紧密排列,未见明显囊腔;滑面内质网呈短分枝管状与粗面内质网连续,构成胞内膜结构的大部。肝细胞脂滴为圆球形,表面光滑,无包膜,直接与周围膜结构相接触。枯氏细胞内线粒体为长圆杆状;吞噬体表现为膜分隔的无定形结构,内含部分残质。本结果揭示了肝细胞、枯氏细胞内透射电镜下难以全面观察的膜结构的全貌。  相似文献   

9.
将43只实验大鼠分成5组:肝损伤组给CCI_4皮下注射;大黄组、赤芍组、栀子组除给CCI_4皮下注射外,分别给以上述各药煎剂灌胃各共7日;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并以自来水灌胃。结果,三个中药治疗组与肝损伤组相比,除栀子组外,大黄组及赤芍组均使肝损伤区域缩小,肝细胞中脂滴减少,细胞核增大,RNA、核仁增多,糖原恢复,琥珀酸脱氢酶和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增强,粗面内质网恢复平行排列,滑面内质同增加,线粒体形态结构恢复、数量增加,表明大黄及赤芍对CCI_4所致肝损伤均有修复作用(大黄更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内质同损伤的阻止,促进蛋白质合成及解毒,恢复了肝功能。  相似文献   

10.
补肾方对流产大鼠胎盘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在组织形态学上探讨补肾方药对流产的治疗作用,寻找其作用的形态学基础,对澳隐亭致流产SD大鼠模型,以补肾方高、低剂量为治疗组、黄体酮肌注为阳性对照组,于孕12d处死,取下胎盘组织以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超徽结构。结果发现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胎盘组织出现下列明显的超微结构改变:在合体滋养层,游离面的血窦密度明显减小;数量较多的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池扩张,膜上核糖体有脱颗粒现象;基底膜弯曲、增厚;在基底膜内或附近常见电子致密球状颗粒;微血管内皮增厚,伴有微绒毛样突起。补肾中药组和黄体酮组滑面内质网增加,呈扩张状态,线粒体丰富,胞质内有大量脂滴,其它细胞器基本正常。结果提示,溴隐亭引起大鼠胎盘结构改变,影响其进行物质交换和分泌激素的功能,从而引起流产的发生。补肾中药作用后可逆转流产胎盘超微结构的形态学改变,使其向有利于甾体激素合成的方向转化,起到维持妊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建立SHIV艾滋病动物模型提供毒力较强的病毒株,将新合成的SHIV XJ02170病毒适应猴体,并增强其毒力。方法实验前采集猴血清并进行血清学检查和PCR检测。选出13只无SIV,STLV1,SRV D和B病毒感染的猴。第一批实验,将SHIV前病毒DNA质粒经肌肉注射到猴体内,每只500μg;SHIV病毒液,经静脉注射到猴体内,每只2ml。病毒质粒和病毒液各接种2只猴。当第一批猴体检出病毒后,10ml感染猴的全血,抗凝后静脉注射到第二批猴体内,当第二批猴检出病毒后再将10ml感染猴的全血静脉注射到第三批猴体内,连续传代4次。每批实验均定期采集血液标本,分别用肝素和EDTA抗凝,进行病毒分离;病毒基因PCR检测;CD4,CD8测定;病毒抗体检测。结果SHIV XJ02170病毒和SHIV XJ02170前病毒DNA质粒在猴体内的传代中均能分离出病毒;从传代猴的血浆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检出了病毒DNA和RNA基因;CD4,CD8测定结果显示有暂时性倒置现象,后变为正常倒置与正常交替出现;在传代的猴血清中检测出特异性HIV病毒抗体。结论SHIV XJ02170病毒与SHIV XJ02170前病毒DNA质粒,均能在恒河猴体内复制。  相似文献   

12.
高脂饮食诱发大鼠营养性肥胖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高脂饮食诱发建立雄性SD营养性肥胖大鼠动物模型。方法:40只SD雄性青年大鼠采用D12492配方所制作的高脂肪、高热量食物进行限制饲喂,2周时剔除肥胖抵抗大鼠,其余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即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饲喂,高脂饮食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观察体重、Lee's指数。高脂饲喂8周时禁食24 h后麻醉取血分离血清,取肝脏制备匀浆,取体脂称重并计算脂肪指数,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和肝脂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于正常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脂饲喂4周后,高脂饮食组体重达到(299.3±17.74)g,而正常组大鼠体重仅为(202.8±9.14)g,高脂组的Lee's指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高脂饮食组大鼠的脂肪湿重、脂肪指数、血清TC、TG、LDL-C以及肝脂TC、TG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01)。结论:选取SD雄性青年大鼠采用D12492配方所制高脂饲料运用限制喂养的方式成功建立营养性大鼠肥胖模型,节省造模成本,同时显著提高血清和肝脏中的TC、TG水平,造成动物的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病变,与人类临床肥胖症及相关并发症颇为相似,为共同研究人类营养性肥胖伴发的高脂血症与脂肪肝提供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消膏转浊方对高脂饲养的肥胖大鼠脂质过氧化反应以及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消膏转浊组、罗格列酮组及饮食控制组。正常组以标准饲料喂养,其余组的大鼠饲以高脂饲料。8周后,正常组饮食同前;模型组继续高脂喂养;消膏转浊组及罗格列酮组改为普通饲料喂养,同时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饮食控制组改为普通饲料喂养。干预12周后,检测大鼠葡萄糖输注率(GIR),肝匀浆中FFA、MDA、SOD的含量,检测肝细胞色素P4502E1的蛋白表达,以及肝脏CYP2E1、胰岛素受体(InsR)和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的基因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消膏转浊组可以显著降低大鼠肝组织匀浆中的FFA、MDA含量(P<0.01),同时提高SOD活性(P<0.01);消膏转浊组与罗格列酮组均能够显著提高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GIR(P<0.01);消膏转浊组肝细胞中CYP2E1染色阳性的细胞面积和MOD值、CYP2E1 mRNA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同时,消膏转浊组与罗格列酮组InsR mRNAI、RS-2 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高脂饮食可以引起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以及胰岛素抵抗状态,消膏转浊方可减少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以保护肝脏;同时消膏转浊方通过增加肝脏组织InsR以及IRS-2的表达来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14.
雷晨  周晓玲  张婕  庞毅  路晰媗  杨建军 《宁夏医学杂志》2014,36(11):969-972,968
目的通过高脂高糖诱导妊娠糖尿病(GDM)小鼠模型,探讨不同血糖状态下的妊娠小鼠脂代谢特点及其肝脏的病理学特征。方法将C57BL/6J雌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和高脂高糖饮食组,确定受孕后,普通饮食组继续给予普通饲料喂养,高脂高糖饮食组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检测孕期体重情况、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同时检测甘油三酯、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并且进行肝脏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高脂高糖饮食喂养孕鼠组空腹血糖水平明显升高且高血糖水平较稳定,体重增加明显,妊娠晚期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增加,动物模型稳定。高脂高糖饮食孕鼠组小鼠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较高脂高糖饮食未孕组小鼠、普通饮食未孕组小鼠及普通饮食孕鼠组小鼠明显增高。肝脏组织病理显示,高脂高糖饮食孕鼠组肝板排列不整齐,肝细胞胞浆内可见大小不等的脂肪空泡。结论运用高脂高糖饮食诱导C57BL/6J小鼠能够模拟人类GDM发病特点在不同饲养方式和不同学堂状态下的妊娠小鼠脂质代谢紊乱不一致,GDM小鼠其血脂代谢紊乱程度严重,并且可以引起明显的肝脏病理学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85α(PI3K p85α)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高脂饮食12周建立大鼠NAFLD模型后,造模组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疏肝组、健脾组、综合组和自然恢复组等5组。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其他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模型组继续高脂饮食,其余均予基础饲料喂养。治疗8周后,用3%戊巴比妥腹腔麻醉,腹主动脉取血,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及肝功,稳态模型法评价胰岛素抵抗程度,光镜下观察各组肝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细胞内PI3K p85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药物治疗各组及自然恢复组肝脏脂变程度明显减轻,肝功、血脂、胰岛素抵抗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肝细胞内PI3K p85α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自然恢复组相比,药物治疗各组肝功、血脂、血糖的改善无显著差异,但肝脏脂变程度减轻,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下降(P〈0.05),肝细胞内PI3K p85α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疏肝健脾方药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NAFLD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与其降低肝细胞PI3K p85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植物甾醇对高脂饮食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基础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高脂模型组(高脂饲料喂养)、植物甾醇低剂量组(高脂饲料喂养,每天100mg/kg植物甾醇灌胃)和植物甾醇高剂量组(高脂饲料喂养,每天200mg/kg植物甾醇灌胃)。分别于实验结束时(6周末)测定各组大鼠的体质量、血脂水平、肝脏脂肪含量及体脂含量。结果实验结束时,3组高脂饮食大鼠的体质量、肝脏脂肪含量、体脂含量以及血清TC、TG、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基础对照组(P〈0.05),血清HDL—C水平低于基础对照组(P〈0.05)。与高脂模型组比较,植物甾醇高剂量组大鼠的体质量增加量较少(P〈0.05),体脂含量较低(P〈0.05);植物甾醇低、高剂量组大鼠肝脏脂肪含量及血清TC、TG和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P〈0.05)。结论植物甾醇具有预防高脂饮食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高剂量植物甾醇可减少高脂饮食大鼠体质量的增加和体脂含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病理及血清指标来评价利拉鲁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模型的疗效.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高脂组20只和正常对照组12只,高脂组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利拉鲁肽组和安慰剂组,继续予高脂饮食并分别予皮下注射利拉鲁肽或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予普通饲料喂养.干预16周末,1H-MRS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相对脂肪含量,并行肝组织病理HE染色及生化等指标检测,采用方差齐性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与安慰剂组相比,利拉鲁肽组大鼠体质量、肝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谷丙转氨酶均明显下降(P<0.05);与安慰剂组相比,利拉鲁肽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及1H-MRS结果示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减轻甚至恢复正常,肝内相对脂肪含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利拉鲁肽能明显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体质量,改善肝指数和肝脏相对脂肪含量,利拉鲁肽有可能成为治疗NAFLD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用于建立大鼠和小鼠肥胖模型的高脂饲料配方。方法用5种改进配方的高脂饲料分别喂养大鼠8周,观察其体重、Lee’s指数、脏器系数、腹腔脂肪指数、血脂及血糖等指标,选择高脂饲料C饲喂小鼠8周,观测相应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脂饲料C组大鼠体重、Lee’s指数、肝脏系数、肾脏系数、脾脏系数、睾丸系数、腹腔脂肪指数、甘油三脂、胆固醇、血糖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脂饲料C组小鼠体重和心、肝、脾、肾的脏器系数、腹腔脂肪指数、胆固醇及血糖显著增加(P〈0.05),而Lee’s指数、甘油三脂和睾丸脏器系数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总油脂含量15%和黄豆粉含量24%的高脂饲料配方较为合理,可引起大鼠营齐性肥胖,伴随高脂血症和高血糖;可引起小鼠体重快速增加和脏器系数增加,伴随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血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何首乌山楂、丹参、绿茶等对高脂饲料所致脂肪肝模型大鼠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大鼠饲喂高脂饲料复制脂肪肝模型,第21天组开始饲喂何首乌等中药水煎液,连续26 d,第46天取血测定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的血浆浓度,并进行肝脏病理切片,观察脂肪病变浸润情况。结果:给药各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给药各组肝脏脂肪浸润明显低于模型组,其中以何首乌组肝脏脂肪浸润最少。结论:何首乌、山楂、丹参、绿茶对高脂饲料所致脂肪肝模型大鼠脂肪肝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