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方肝毒清对铁超载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SC—T6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给药浓度为0.08g/L)。以柠檬酸铁胺(FAC)与HSC—T6细胞共同温育,建立HSC铁超载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SC—T6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TUNEL法检测HSC—T6细胞的凋亡,电镜观察HSC—T6细胞超微结构。【结果】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HSC-T6细胞α-SMA大量表达,未见或仅见有较少细胞发生凋亡,而中药组HSC细胞α-SMA表达明显减少,TGF-β1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且出现明显细胞凋亡。【结论】中药复方肝毒清可能通过调节细胞铁的代谢,抑制HSC活化并诱导其发生凋亡,从而在体外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丹酚酸B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为正常组、对照组、丹酚酸B低剂量及高剂量组。检测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肝组织氧化应激指标、肝组织病理及胶原沉积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结果对照组大鼠血清ALT、AST显著升高,治疗组显著下降;治疗组大鼠肝脏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减少;对照组大鼠肝组织SOD活性及GSH含量明显降低,MDA和TGF-β1含量显著升高;治疗组大鼠肝组织SOD活性及GSH含量有所升高,MDA和TGF-β1含量降低。结论丹酚酸B具有抗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及氧化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庆华  刘殿武  刘雅馨  蒋常文  李青 《医学争鸣》2005,26(22):2049-2052
目的:研究抗纤I号对肝星状细胞(HSC)的影响及抗肝纤维化的机制. 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 mRNA在HSC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TGF-β1和PDGF蛋白的表达. 同时,应用MTT法观察HSC的生长曲线. 结果:抗纤I号复方药物血清作用于HSC后,与对照组和秋水仙碱组相比HSC增殖明显被抑制(P<0.05),同时TGF-β1和PDGF蛋白及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 结论:抗纤I号复方药物血清能够抑制HSC增殖,下调TGF-β1和PDGF蛋白及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该药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方四逆散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和肝纤维化组、四逆散组、三七总皂苷组和复方四逆散组,采用CCl4形成肝纤维化模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中不同时段TGF-β1水平。结果复方四逆散组能更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TGF-β1水平,减轻肝纤维化程度。结论复方四逆散能有效抗大鼠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TGF-β1表达和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5.
加味桃核承气汤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味桃核承气汤对四氯化碳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研究分组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加味桃核承气汤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和秋水仙碱对照组;灌胃给药,疗程8周;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肝组织TGF-β1的蛋白表达;检测血清ALT、AST水平;用苦味酸-天狼红胶原染色方法进行半定量肝纤维化计分(SSS)。[结果]高、中、低剂量组及秋水仙碱组的TGF-β1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对照组;经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后血清ALT、AST水平及肝纤维化SSS计分显著下降。[结论]加味桃核承气汤可抑制肝纤维化大鼠TGF-β1的表达,达到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吕霞  舒建昌  何雅军  方力 《广东医学》2006,27(12):1796-1798
目的观察秋水仙碱抗肝纤维化作用中活化肝星状细胞(HSC)的数量、分布、凋亡等的变化,从而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四氯化碳诱导发生肝纤维化的同时给予秋水仙碱,8周后检测ALT,AST,HA,PC-Ⅲ,TGF-β,TNF-α等指标;观察肝脏病理改变并评估肝纤维化程度;观察肝内活化HSC数量及分布;双染色了解HSC凋亡情况。结果秋水仙碱可以明显降低肝纤维化时异常升高的血清指标(P<0.05),减轻肝纤维化程度(P<0.05),减少活化HSC数量(P<0.05),可增加HSC的凋亡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秋水仙碱抑制活化HSC的活化、增殖,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天然牛磺酸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Wistar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合成牛磺酸组、天然牛磺酸组,应用免疫组化及放射免疫等方法研究天然牛磺酸对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的影响。[结果]天然牛磺酸较模型组相比能显著改善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P<0.05),促进活化HSC凋亡,提高SOD含量,降低MDA及TGF-β1的含量以及降低血清中ALT,HA,PCⅢ和LN的水平(均P<0.01);天然牛磺酸组促进HSC凋亡优于合成牛磺酸组(P<0.01)。[结论]天然牛磺酸具有一定的抑制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苦参、茯苓两种中药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将苦参和茯苓两种中药用于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和大鼠肝星状细胞(HSC)。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检测血透明质酸酶、Ⅳ型胶原含量;MTT法检测HSC细胞增殖抑制率;免疫组化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中药处理组的HSC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P0.05);血清透明质酸、Ⅳ型胶原含量减少(P0.05);肝组织TIMP-1、TGFβ1及PDGF的表达均减少(P0.05)。结论两种中药均能减缓大鼠肝纤维化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这些中药能下调TGFβ1及PDGF表达、抑制HSC增殖活化、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减少肝纤维结缔组织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移植后对肝纤维化及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活化的抑制作用?方法:Ficoll-Hypaque梯度密度离心法及细胞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4周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MSC)?取18只SD大鼠,通过腹腔小剂量注射四氯化碳(CCl4)8周,进行肝纤维化造模,在造模4周时,取其中9只作为治疗组,每周经尾静脉移植给予该组每只大鼠6×106个MSC;另外9只作为模型对照组,经尾静脉给予不含MSCs的等量生理盐水;另取9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仅给予尾静脉等量生理盐水注射,持续4周?自实验开始,每周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水平,至结束共测定8次?实验终点时通过免疫组化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和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COLⅠ)在肝组织中的定位和表达进行研究;原位灌注和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HSC,326 nm紫外光激发和α-SMA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HSC;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SC中α-SMA?TGF-β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经MSC移植后,血清ALT?AST?TBIL水平,肝组织纤维化和炎症程度,肝组织α-SMA?TGF-β1和COLⅠ表达水平,HSC中α-SMA?TGF-β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肝纤维化SD大鼠经BM-MSC尾静脉移植治疗后肝功能显著改善?肝纤维化程度减轻,可能与抑制HSC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复方红景天抗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与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 用CCl4皮下注射法诱导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给予复方红景天颗粒口服进行干预性治疗,观察大鼠血清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含量及肝组织Na /Ca2 泵、TGF-β1,Ⅰ型前胶原α1 mRNA表达水平、肝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复方红景天可明显降低大鼠血清PCⅢ(μg/L)(164.25±45.68 vs 265.54±98.21), CⅣ(96.73±14.68 vs 159.67±29.64), HA(289.35±75.68 vs 455.79±113.55)水平,(q=4.26,4.94,3.68,均为P<0.05);复方红景天可抑制NCX,TGF-β1,α1(Ⅰ) mRNA表达(半定量积分分别为1.50±0.19 vs 2.45±0.31,1.06±0.12 vs 2.47±0.37, 1.26±0.17 vs 2.50±0.40,q值分别为3.52,3.93,4.04,均为P<0.05). 肝组织纤维沉积明显减少(肝纤维化积分为2.43±0.70 vs 3.53±0.68,q=3.69,P<0.05). NCX, TGF-β1 mRNA表达与PCⅢ, CⅣ, HA, α1(Ⅰ) mRNA及肝组织的纤维化积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2, 0.49, 0.56, 0.48, 0.60及0.47, 0.61, 0.56, 0.49, 0.51(均为P<0.05). 结论: 复方红景天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NCX及TGF-β1 mRNA表达从而减少胶原纤维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对胆管结扎(Bile duct ligation, BDL)所致的大鼠肝纤维化的初步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BDL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DHA(14mg/kg)及阳性药物秋水仙碱(0.1mg/kg)干预处理,末次给药24h后,取血清检测ALT、AST、Bilirubin;HE染色、马松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检测肝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肝星状细胞(HSC)活化指标α-SMA与α1(Ⅰ) collagen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肝组织TGFβ-RⅡ的表达。体外培养活化的HSC-T6,并用DHA干预处理,Western blot检测α-SMA、α1(Ⅰ) collagen以及TGFβ-RⅡ、p-Smad2、Smad2的表达。结果 血清学指标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SD大鼠ALT、AST、Bilirubin显著升高,DHA能降低血清中ALT、AST、Bilirubin水平;HE、马松染色、天狼猩红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DHA能够明显改善肝脏病理组织结构以及胶原纤维的沉积;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HA还可抑制HSC活化的标志物α-SMA、α1(Ⅰ) collagen以及TGFβ-RⅡ、p-Smad2的表达。结论 DHA对BDL诱导的肝纤维化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这一效应主要与其抑制HSC活化以及调控TGF-βⅡ/Smad2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补肾柔肝方对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后肝脏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TGF-β1)的影响,以了解其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对模型组和治疗组运用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治疗组在造模4周后给予补肾柔肝方灌胃,剂量10 g·kg-1·d,共治疗4周.第8周末处死全部大鼠,对肝组织进行HE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并采用RT-PCR半定量方法,检测大鼠肝组织TIMP-1及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肝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DMN可以成功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组肝组织TIMP-1和TGF-β1mRNA表达明显增强,中药复方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减弱,而正常对照组表达较少.结论:TIMP-1与TGF-β1mRNA的表达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密切相关,中药复方补肾柔肝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IMP-1及TGF-β1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达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对大鼠纤维化肝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SSTF保护组,采用CCL4皮下注射制备大鼠慢性肝纤维化模型,SSTF保护组大鼠在造模的同时给予SSTF灌胃.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和肝组织羟脯氨酸(Hyp)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TGF-β1的表达,HE染色和Van-Gie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SSTF保护组肝纤维化程度显著低于模型组,血清ALT活性和肝组织Hyp含量明显减少(P<0.01);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中TGF-β1呈强阳性表达,给予SSTF后肝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SSTF能有效减轻大鼠肝脏损伤和肝纤维化的形成,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在肝内的表达,从而抑制了细胞外基质在肝脏的分泌和沉积,达到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方影响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Smad信号转导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分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两部分。在体内实验中,37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5只)、模型组(18只)和扶正化瘀方组(14只)。模型组和扶正化瘀组大鼠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腹腔注射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灌胃治疗4周后,采用盐酸水解法检测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蛋白质印迹法分析肝组织中TGF-β1、TGF-β1Ⅰ型受体(TGF-β1 type Ⅰ receptor,TβR-Ⅰ)、Smad2、Smad3及磷酸化Smad2/3蛋白的表达。体外实验采用培养4d的原代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分为对照组、TGF-β1组、10%扶正化瘀方药物血清组及TβR-Ⅰ胞内激酶抑制剂(SB-431542)组。后3组用2.5ng/mLTGF-β1刺激24h后,对照组及TGF-β1组加10%正常大鼠血清,10%扶正化瘀方药物血清组加10%服用扶正化瘀方的大鼠血清,SB-431542组加10%正常大鼠血清及10μmol/LSB-431542。共孵育24h后,免疫荧光染色检测HSC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Smad3蛋白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分析HSC中α-SMA蛋白的表达。结果:体内实验发现,扶正化瘀方可明显降低纤维化肝组织中异常升高的Hyp含量及TGF-β1、TβR-Ⅰ、磷酸化Smad2/3蛋白的表达。体外研究发现,正常HSC中α-SMA、TβR-Ⅰ表达较低,TGF-β1刺激可显著上调其表达;扶正化瘀方药物血清共孵育后,可明显抑制TGF-β1诱导的HSC中α-SMA的表达;正常HSCSmad3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细胞核中表达较低,TGF-β1可显著刺激Smad3向细胞核转移,扶正化瘀方药物血清可明显抑制TGF-β1诱导的Smad3核转位。结论:扶正化瘀方可下调纤维化大鼠肝脏及HSC中的TGF-β1/Smad病理信号转导通路,这可能是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的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韦新  梁健  张锡流  毛德文  韦明 《广西医学》2003,25(11):2099-2101
目的:研究牛磺酸对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采用高剂量及低剂量牛磺酸干预,测定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结果:牛磺酸治疗组明显抑制HA、PCⅢ、TGF-β1、TNFα的水平。结论:牛磺酸具有抗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TNFα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肝星形细胞(HSC)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促进HSC活化、细胞外基质合成的主要因子。在肝纤维化形成的过程中,TGF-β1/Smad信号转导对HSC的作用非常重要。深入研究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可进一步阐述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为肝纤维化的防治提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重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疫苗诱导大鼠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探讨其对早期肝纤维化的阻断作用.方法 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疫苗干预组),各10只.模型组大鼠给予0.5%的二甲基硝胺(按0.2 ml/100 g)腹腔内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疫苗干预组在注射二甲基硝胺的基础上于大鼠背部皮下注射重组TGF-β1疫苗;正常组大鼠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0.2 ml/100 g.实验4周后处死大鼠,取血清检测抗TGF-β1水平,取肝脏组织做HE染色和Masson染色,比较4组大鼠的肝纤维化分级.结果 正常组、模型组、疫苗干预组大鼠血清抗TGF-β1抗体水平分别为(68.0±38.9)、(75.6±23.7)和(848.9±94.8),疫苗干预组大鼠血清抗TGF-β1抗体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及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血清抗TGF-β1抗体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疫苗干预组大鼠纤维化分级显著减轻(P<0.01),但仍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重组 TGF-β1疫苗不仅能诱导大鼠产生特异性抗体,而且对早期肝纤维化起到了积极的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异种动物血清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肝组织中TGF-β1和α-SMA,同时进行肝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TGF-β1和α-SMA在肝纤维化过程中逐渐升高,与肝纤维化程度成正相关。结论 TGF-β1与肝纤维化程度正相关,具有间接反映病情活动、病情进展的临床实用价值。α-SMA可间接表明肝贮脂细胞的增殖活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用白细胞介素 - 1 0 (IL- 1 0 )干预在体外培养激活的以及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GF)进一步激活的肝星形细胞 (HSC)模型 ,观察 HSC增殖、凋亡、收缩及胶原与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等生物学活性 ,了解 IL- 1 0对大鼠HSC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探讨 PDGF对 HSC的作用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肝星形细胞系 ,分别用 IL- 1 0、PDGF干预以及二者共干预 ,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收缩情况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比色法观察干预前后细胞增殖状况的改变 ,用半定量 RT- PCR方法检测各组 、 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 - β1 (TGF- β1 )、表皮生长因子 (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及 Fas/ Fas L m RNA表达情况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 IL- 1 0、PDGF干预 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果  PDGF显著增强 HSC收缩与增殖 ,促进 、 型胶原及 TGF-β1 、FGF的表达 ;IL - 1 0显著增强 HSC表达 Fas L ,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 HSC的增殖以及对 TGF-β1 、FGF的表达 ;IL - 1 0可显著抑制 PDGF的促收缩、增殖及促 、 型胶原、TGF-β1 表达等作用。 结论  IL - 1 0对 HSC的增殖、收缩以及表达 、 型胶原、TGF-β1 、FGF等多方面生物学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抗肝纤维化机制可能通过 Fas/ Fas L途径诱导 HSC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肝纤维化模型SD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生理盐水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肝纤维化模型组腹腔注射10%四氯化碳(CCl4)建立肝纤维化模型。造模6周后采集血清全自动生化仪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TGF-β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纤维化相关基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情况。结果生理盐水对照组ALT、AST和TGF-β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ALT、AST较正常对照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明显增高(P<0.01),TGF-β的含量明显增高(P<0.05),肝纤维化模型组肝纤维化相关基因PDGF-BB、CTGF表达明显,而生理盐水组与对照组均无表达。结论血清中TGF-β与大鼠肝纤维化密切相关,在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明显增高,同时肝纤维化组织中PDGF-BB、CTGF表达也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