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74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1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有效的抗肝纤维化扶正化瘀319方(下称319方)对肝纤维化、肝硬化常见病理变化肝窦毛细血管化的逆转作用。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MN)4周12次腹腔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型后分为模型对照组与319方治疗组,用药4周;获取血清与肝组织,作病理组织学、电镜超微结构、免疫组化、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及肝功能观测。结果:正常组大鼠肝窦内皮细胞外周胞浆很薄,有许多小窗孔,内皮下未见基底膜。模型组大鼠肝窦扭曲、狭窄,内皮细胞胞浆窗孔减少或消失,有明显的基底膜出现;肝组织可见出血性坏死,门脉区大量的结缔组织增生,纤维间隔向小叶内伸展,肝组织Hyp含量显著增高;肝窦壁第Ⅷ因子相关抗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LM及Ⅳ型胶原阳性染色较正常大鼠均显著增强,且范围较广。与模型对照组比较,319方治疗组肝窦扭曲、狭窄程度及内皮窗孔减少和消失程度轻,基底膜较薄或不连续,部分肝窦结构接近正常;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轻,肝组织内纤维间隔明显减少,Hyp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窦壁第Ⅷ因子相关抗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LM及Ⅳ型胶原阳性染色均显著减弱,分布面积图像分析结果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扶正化瘀319方可显著促进肝纤维化、肝硬化常见病理变化肝窦毛细血管化的逆转。  相似文献   
2.
实胀方与虚胀方辨证敷脐对肝硬化腹水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中药实胀方与虚胀方巴布剂敷脐分别对肝硬化腹水实证与虚证患者的作用.方法选择肝硬化腹水住院患者77例,其中实证3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1例、试验组26例;虚证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4例、试验组26例.在限制利尿剂使用的一般治疗基础上,试验组实证与虚证分别以实胀方或虚胀方巴布剂敷脐,对照组不用敷脐药物.观察患者症状、体重、腹围与尿量,治疗前后B超检查腹水情况,分级判断疗效.并观察毒副反应.结果实际完成病例62例,脱落15例.与相应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体重减轻,腹围缩小,腹水减少,而且尿量与排气明显增加(P<0.05).试验组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虚证对照与试验组的Ⅰ/Ⅱ级有效率分别为7.1%、57.2%,实证对照与试验组分别为9.1%、69.2%,以实证敷脐试验组疗效稍好.结论中药实胀方与虚胀方巴布剂敷脐分别对肝硬化腹水实证与虚证患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BRBNS)是十分罕见的先天性静脉畸形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在皮肤和胃肠道出现特征性蓝色疱痣样血管畸形,可导致消化道出血及继发性缺铁性贫血(IDA)。本文报道1例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BRBNS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还总结了BRBNS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CD34、CK7、CK19免疫组化阳性染色量以及纤维胶原沉积量的变化特点,阐述影响FibroTouch测量值的病理基础。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硬化科就诊的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一般资料,计算CD34、CK7、CK19免疫组化染色的阳性染色量,Masson三色染色的纤维胶原沉积量,FibroTouch所测定的肝脏硬度值。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肝脏硬度值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随着炎症程度的增加,CD34阳性染色量无明显变化(P 0. 05),CK19阳性染色量、纤维胶原沉积量呈现升高趋势(H值分别为9. 02、14. 12,P值分别为0. 011、0. 001)。随着纤维化分期的进展,CD34阳性染色量、CK7阳性染色量、纤维胶原沉积量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H值分别为10. 26、16. 29、22. 97,P值分别为0. 016、0. 001、0.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K7阳性染色量、纤维胶原沉积量均是FibroTouch测量值的独立影响因素(Wald值分别为4. 756、4. 757,P值分别为0. 029、0. 029)。结论纤维胶原沉积量和CK7阳性染色量的增加可能会提高FibroTouch的测量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影响肝脏胶原代谢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二甲基亚硝胺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IFN-γ5万U/只,im,bid,共4 wk.观察大鼠的体质量、肝脾重质量等一般情况.大鼠肝脏HE染色与丽春红胶原染色,分级分期观察肝组织的炎性坏死与胶原纤维沉积变化.检测大鼠血清肝功能与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分析肝组织间质型胶原酶(interstitialcollagenase,MMP-1)活性,检测肝组织I型前胶原[a1(1)]基因表达.结果:模型大鼠肝脏胶原纤维间隔形成,肝小叶与肝窦内胶原增生沉积明显;脾脏明显增大;血清ALT活性升高;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上升,MMP-1活性轻度上升,I型前胶原基因表达明显增多.与模型对照组比较,γ-于扰素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29.8±u.0μg@g-1,vs 44.7±14.2μg@g-1,P<O.05),减轻肝脏内胶原纤维增生沉积,降低血清ALT活性(478.4±156.4 nkat@L-1,vs 1055.2±l28.4 nkat@L-1,P<0.05),提高肝组织MMP-1活性(39.8±6.5 u,vs 32.O±2.8 U,P<0.05),降低I型前胶原基因表达(84.8±9.5%,vs 112.3±8.7%,P<0.05).结论:IFN-γ有良好的治疗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效果,其作用机制主要在于纠正纤维化肝脏异常胶原代谢,即抑制肝脏纤维过度增生,促进增生沉积的胶原降解.  相似文献   
6.
扶正化瘀方对肝纤维化大鼠弹力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迄今为止,对弹力蛋白酶是否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与降解过程知之甚少。细胞外基质(ECM)的弹力纤维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逐渐增加。我们曾报道正常大鼠肝细胞、肝窦壁内皮细胞等均有弹力蛋白酶mRNA表达。本研究进一步观察了弹力蛋白酶在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以及抗肝纤维化药扶正化瘀方对弹力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是指各种损害因素导致的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汇管区和肝小叶内有大量纤维组织沉积,其中以Ⅰ、Ⅲ型胶原纤维为主,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肝硬化。其病理机制主要在于肝星状细胞活化,细胞外基质代谢失衡。肝纤维化病理机制复杂,涉及因素较多,治疗上也就有广义与狭义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谢红东  周滔  刘成海 《肝脏》2007,12(3):205-207
在我国大多数慢性肝病与病毒性感染有关,但目前的抗病毒治疗仍然存在总体疗效偏低、用药时间长、临床费用高及病毒变异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第十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于2008年9月17—21日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七届肝病专业委员会主办,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承办,泰安市中医院协办,并得到上海现代中医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和睦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药物干预前后的肝组织病理动态变化情况,探讨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根据扶正化瘀胶囊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中93例(包括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6个月前后2次肝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的资料,并依据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减轻和未减轻(或继续加重)的情况将病例分为两组(减轻组36例,未减轻组57例),分析该两组肝组织炎症、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相应的血常规变化规律。结果纤维化减轻组伴有肝组织炎症程度的显著减轻。药物干预后,纤维化减轻组的血清透明质酸和Ⅲ型前胶原肽含量明显下降(t=3.34与t=3.17,P值均〈0.01),并显著低于未减轻组;但层黏连蛋白和Ⅳ型胶原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纤维化减轻组伴有血清白蛋白升高(t=3.24,P〈0.01)及γ-谷氨酰转肽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和凝血酶原时间的下降,而未减轻组无类似变化。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血清透明质酸和Ⅲ型前胶原肽含量的变化有助于肝纤维化减轻与否的判断和药物疗效评价,而血清层黏连蛋白和Ⅳ型胶原含量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