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肾活检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穿刺取材成功率,病理结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取材成功率为100%;病理结果显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46例,伴肾小球硬化22例;局灶性阶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19例;Ig A肾病12例;狼疮性肾炎5例;过敏性紫癜性肾小球肾炎6例;膜性肾病1例;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2例,其中6例自诉有腰酸和腰痛,2例患者出现肉眼血尿后自行消退,4例出现穿刺针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3.3%。结论:超声引导下肾脏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具有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经皮肾活检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392例经皮肾活检术患者的操作方法及结果进行分析,重点讨论经皮肾活检术的护理体会。结果:392例肾活检患者均成功完成经皮肾活检术,原发病为慢性肾炎150例,肾病综合征94例,隐匿性肾炎76例,急进型肾炎9例,紫癜性肾炎17例,狼疮性肾炎26例,骨髓瘤肾病4例,糖尿病肾病6例,乙肝相关性肾炎10例。结论:肾活检是一种创伤性检查,可引起腰痛,血尿,感染等并发症,细致的术前准备和术中、术后护理、有效的防范并发症护理是影响肾活检成功率和并发症的重要方面,使一次穿刺成功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山西省继发性肾小球肾炎(SGN)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07~2006-10收治的265例因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而行肾活检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结果①本组265例肾脏疾病患者行肾活检时的平均年龄30.8±13.1岁(范围8-74)岁,男女比为0.9∶1。②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中,最常见的是紫癜性肾炎(38.9%),其次狼疮性肾炎(27.2%)、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10.9%)。③本组常见的临床表现依次是肾病综合征(47.5%),肾炎综合征(30.6%)、慢性肾衰竭(11.3%)、无症状尿检异常(4.5%)、急性肾衰竭(4.2%)及急进性肾小球肾炎(1.9%)。④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依次是狼疮性肾炎(33.3%)、紫癜性肾炎(30.9%)、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15.1%)。表现为慢性肾衰竭的常见病理类型依次是高血压肾损害(33.3%)、紫癜性肾炎(23.3%)、狼疮性肾炎(16.7%)。表现为急性肾衰竭的病理类型则以狼疮性肾炎(54.5%)及紫癜性肾炎(27.3%)为主。结论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以女性多见,成人及儿童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中紫癜性肾炎是首要病因。肾病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狼疮性肾炎;慢性肾衰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高血压肾损害;急性肾衰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狼疮性肾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脏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86例住院行肾活检的病人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74.1%,病理类型以IgA肾病、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多见;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占21.0%,其中占前3位的是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和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结论:肾活检对肾脏病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隐源性急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和肾活检病理改变,揭示其病因、影响因素及转归预后,提高急性肾衰竭诊治水平。方法对80例急性肾实质性疾病所致的急性肾衰竭进行临床分析,并作肾活检进行病理研究,同时给予治疗。结果临床诊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8例,狼疮性肾炎12例,急性肾炎综合征15例,慢性肾炎12例,紫癜性肾炎5例,药物性肾病4例,妊娠期肾病2例,血管炎2例。系膜增殖性肾炎19例,狼疮性肾炎16例,新月体肾炎10例,急性间质一小管病变7例,膜、增生性肾炎5例,膜性肾病2例,IgA肾炎6例,紫癜性肾炎7例,硬化性或增生硬化性肾炎7例,微小病变性肾病1例。治愈21例,缓解或部分缓解49例,无效5例,死亡5例。结论隐源性急性肾衰竭以肾小球病变占绝大多数,病理表现为肾小球损害且多合并肾间质一小管损害,激素疗法与透析联合治疗可使多数肾功能衰竭得到恢复,尽早肾活检明确病理诊断可显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在B超定位实时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活检的临床经验与体会。方法:分析肾活检住院患者在B超定位实时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的具体实施方法及改进效果、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和并发症的特点。结果:700例肾活检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587例,继发性肾小球肾炎113例。病理类型以IgA肾病发病率最高,占总数的38.2%,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45.6%;在继发性肾疾病中以狼疮性肾炎最多见(40.7%),其次是过敏性紫癜和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各22.1%)。出现并发症114例,其中以血尿最常见(12.3%)。结论:B超定位实时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具有安全、快捷、取材满意、损伤小、并发症少、所需器械消耗材料少、患者易接受等优点,是指导临床诊断肾病不可或缺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总结本院2010年9月至2012年4月进行肾穿刺活检的标本,分析肾脏疾病经皮肾活检的病理类型构成比例。方法:参照WHO肾小球疾病的组织学分型方案,通过光镜及免疫荧光检测明确病理诊断。结果:326例肾活检病人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258例占首位(79.14%),继发性肾小球疾病39例占11.96%,其它占8.90%。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中最多的是IgA肾病(43.41%),其次为微小病变肾病(25.97%)和膜性肾病(13.18%)。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狼疮性肾炎占首位(41.03%),其次为紫癜性肾炎(35.89%)。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其中以IgA肾病最为常见;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以狼疮性肾炎最多见。随着肾活检的广泛开展,其它少见的肾脏疾病也有检出。  相似文献   

8.
庞玉洪  陈抗侵  杨梅 《重庆医学》2015,(30):4274-4276
目的:了解该院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85例肾活检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285例肾活检患者中,男女比例0.79∶1.00,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常见,其病理类型前3位是Ig A肾病(35.68%)、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7.23%)、微小病变(15.49%);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前3位是狼疮性肾炎(31.82%)、紫癜性肾炎(18.18%)、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15.15%)。结论该院肾小球疾病女性患者稍高于男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主要的肾小球疾病,Ig A肾病最多见,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以狼疮性肾炎最多见。  相似文献   

9.
1 096例肾脏活检病理类型总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敛  吴雄飞  余荣杰  赵洪雯  干磊  陈丽萍 《重庆医学》2006,35(18):1676-1678
目的回顾性总结1096例肾活检的病理结果.并分析其类型。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4月间1096例肾脏活检的病理类型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IgA肾病284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53例,特发性膜性肾病92例.特发性FSGS77例,硬化性肾炎66例,膜增生性肾炎41例,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15例.新月体肾炎7例,微小病变4例;狼疮性肾炎111例.紫癜性肾炎18例,糖尿病肾病11例,肾脏淀粉样变性9例.慢性间质性’肾炎25例.急性肾小管坏死21例.急性间质性肾炎7例.高血压肾病21例,血管炎、先兆子痫、Alport综合征及Goodpasture综合征各1例。20例移植肾有12例为急性排斥病变.8例为慢性移植肾病。结论原发性贤小球肾炎是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原发性疾病主要以IgA肾病最为常见;继发性疾病仍以狼疮性肾炎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近4年来118例肾活检患者肾脏疾病病理类型分布及不同年龄段肾脏疾病构成比变化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3月~2011年11月118例在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行肾活检患者肾脏疾病的构成比差异,根据年龄段分成四组,并分析每组的肾脏构成特点。结果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肾脏疾病主要类型(占90.6%),其每年比例保持稳定。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30.8%。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逐年提高。不同年龄段患者肾脏疾病的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18岁以下患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脏疾病为微小病变,中青年患者最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疾病是狼疮性肾炎(5.1%)。结论肾脏构成比逐年变化,且有年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型号活检针对肾活检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486例患者分成两组,16G组216例患者采用16 G Cru- cut手动活检针进行彩超引导下肾组织活检;18G组270例患者采用18 G Cru- cut活检针。16G活检针穿刺要求取材2条肾组织,18G活检针穿刺要求取材3条肾组织。结果两组活检总成功率94.44%。16G组活检成功率93.52%;平均穿刺次数(2.57±0.34)次;并发症发生率8.80%(肉眼血尿5.56%,肾包膜下血肿3.24%)。18G组活检成功率95.19%;平均穿刺次数(2.84±0.51)次;并发症发生率5.56%(肉眼血尿4.07%,肾包膜下血肿1.48%),两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穿刺次数有统计学差异(P<0.01)。16G组光镜下平均肾小球数量(19.33±4.91)个;18G组光镜下平均肾小球数量(25.27±6.23)个;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18G针进行超声引导下肾活检,虽多取材1次,但与16G针比较不增加并发症。两种活检针取材的有效肾小球数量有差异,但均可保证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检测的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彩超引导下不同内径粗针在经皮肺活检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我院住院的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粗针16G组及细针18G组,回顾性分析不同内径粗针穿刺活检成功率、并发症及病理结果等。结果 120例中118例患者例穿刺活检成功(粗针16G组成功率100%,细针18G组成功率98.33%);活检诊断正确率98.33%(118/120);并发症发生率16G组5.00%(3/60),细针18G组3.33%(2/60)。结论 16G粗针同18G粗针一样安全,而且更有利于病理科处理和组织学分型。  相似文献   

13.
超声引导下粗针经皮组织活检术并发症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粗针经皮组织活检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总结经验,减少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5366例次超声引导下粗针自动活检术,总结不同部位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总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为1.08%,以出血、气胸、咳血、感染等为主.结论 超声引导下粗针组织活检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组织学取材方法,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CT透视下16G套管针穿刺活检纵隔及纵隔旁病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CT透视下同轴套管针穿刺纵隔及纵隔旁病灶的活检技术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CT图像结合激光定位灯确定穿刺点,取16G同轴套管针穿刺、18G自动活检枪摄取组织,同时作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部分加作免疫组化检查.全部病例的诊断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而得到证实.结果本组56例病灶,其中纵隔29例、纵隔旁27例,病灶最大径为12~40mm.穿刺到位率为100%.55例穿刺活检得到的组织细胞学报告与手术后病理或临床诊治结论相符合,1例无法作出明确的组织细胞学诊断,诊断准确率为98.2%.发生气胸4例,占7.1%(4/56),其中1例作微创性胸腔闭式引流;少量咯血7例,占12.5%(7/56);未发生血胸、感染、针道肿瘤种植等情况.结论采用16G粗针在CT透视下行纵隔及纵隔旁病灶穿刺活检是安全准确、经济实用的临床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Tru-cut型活检针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方法选择符合肾穿刺适应证342例,其中肾功能不全9例,使用Tru-cut型活检针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术,与Menghini穿刺针负压抽吸式124例相比较。结果 (1)Tru-cut型活检针取出肾小球数多,>10个小球达96.2%,成功率高;(2)出血为主要并发症,肉眼血尿发生率5.6%,肾周血肿2.6%,输血1 000 mL以上的严重出血并发症1例,占0.3%;(3)两种方法各有1例严重出血,均为CKD3期,血肌酐190~350μmol/L,尿蛋白3+,双肾长径9.2~9.6 cm,皮质厚度正常回声增强,病理诊断:硬化性肾炎。但有5例双肾长径9.5~13.4 cm,血肌酐700~1 200μmol/L,病理示:硬化性肾炎、纤维性新月体肾炎、Goodpasture综合征、出血热肾损害和骨髓瘤肾病,使用Tru-cut型活检针者仅表现为镜下血尿。结论 Tru-cut型活检针相对负压抽吸法单人操作,简便易学,取材质量高,并发症相似。肾功能不全不是穿刺禁忌证,双肾偏小者需谨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肾活检术与超声定位后经皮盲穿法肾活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优越性。方法将我院肾脏内科收治的100例肾脏病患者,在彩超引导下行肾活检术,分成A组;同期广元市医院收治的100例肾脏病患者,在彩超定位后使用"十"字盲穿法行肾活检术,分成B组。观察分析两组其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A组患者一针成功取材92例,二针成功取材96例,成功率分别为92%、96%;B组一针成功取材63例,二针成功取材82例,失败2例,成功率分别为63%、82%。A组并发症发生率6%;B组并发症发生率23%。结论用BARD MAGNUM自动穿刺枪经皮超声引导下行肾活检术相比超声定位后经皮盲穿法肾活检术并发症少,风险小,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7.
超声引导经皮肾活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活检术在经皮肾活检中的应用.方法:在超声引导下用Tru-cut手动式活检针和长射程内槽切割式自动活检枪及相应活检针经皮对肾脏进行活检术.结果:299例共穿刺574针,取出组织条563条,长度0.5~1.8 cm,均有病理结果.299例中具有不同程度不良反应者67人,占22.41%.结论:经皮肾活检的成功与否,超声引导是关键,超声引导下经皮肾活检术安全,可靠,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CT导引下经皮胸部肿块穿刺活检的技术及应用价值。方法经皮穿刺活检79例胸部肿块,采用18G同轴自动切割针。常规选择垂直床面进针,水平床面进针或垂直体廓进针。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8%,总确诊率96%,胸部并发症发生率21.8%。结论CT引导下经皮胸部肿块穿刺活检技术安全可靠,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CT引导经皮肺部穿刺活检使用抽吸针及活检枪的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如何针对不同病变选用不同的穿刺工具,以提高诊断正确率,降低术后并发症.方法 分别使用美国COOK DCHN抽吸针(16-18G,15 cm)及美国Angiotech半自动活检枪(16-18G,15 cm)对286例肺部病变进行经皮穿刺活检,其中使用抽吸针101例,使用半自动活检枪185例,依据手术病理判断活检病理诊断结果是否正确.比较选用抽吸针及半自动活检枪在诊断正确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选用抽吸针对恶性病变诊断正确率(89.3%)略高于半自动活检枪(80%);选用半自动活检枪对良性病变诊断正确率(93.7%)较抽吸针诊断正确率(41.2%)明显提高(P=0.002).选用半自动活检枪术后并发症(42.2%)略高于抽吸针(34.6%).结论 根据肺部病变的位置、大小、密度等因素,术前认真分析,合理选用不同的穿刺工具能够明显提高病变诊断正确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统计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ACNB)术后并发症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352例胸膜外定位法(EPL)ACNB结果,对主要并发症出血及气胸相关因素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活检准确率为94.9%,每例操作时间为(16.0±2.0)min。出血率22.7%,咯血率5.1%,Logistic分析提示肺不张(OR值0.321)为保护因素。气胸率17.0%,迟发性气胸1.4%,封闭引流率0.6%,Logistic分析提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OR值11.224)及病灶直径(OR值2.556)是气胸发生的危险因素。出血并气胸率6.0%。胸膜反应及术后持续性疼痛各1例。严重并发症率1.4%。结论:CT导引下EPL法ACNB诊断准确率高,出血及气胸是主要并发症,合并肺不张出血率低,合并COPD及病灶直径小气胸率高,要警惕迟发性并发症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