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术供区晚期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术供区的晚期并发症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16例颈椎伤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术.髂前上棘后2~3cm处沿髂嵴向后作切口,取全层髂骨.切口置半管引流,加压包扎2~3d,24~48h拔除引流管.术后24h可在颈托保护下坐起或下地活动.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84个月,平均15.4个月.供区严重并发症3例,占18.8%.结论: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术供区并发症将对患者工作生活造成明显影响,不容忽视.临床上应重视取骨手术技巧及颈椎伤病新术式新材料的应用以减少或杜绝供区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颈椎间盘置换术是经前路减压后植入人工椎间盘假体的一种治疗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新技术。由于该项技术可保存颈椎的活动功能,避免了术后长时间应用外固定或前路钢板内固定,不再从髂骨取骨行自体骨移植,避免发生取骨区和植骨区的并发症,达到防止相邻椎间盘过度负荷与椎间盘发生继发性退变目的。  相似文献   

3.
颈椎前路手术的并发症   总被引:58,自引:3,他引:58  
目的 总结分析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探索其防治策略。方法 自1995~2002年共行颈椎前路手术3163例,术后出现各种手术并发症646例。术后获随访1848例,随访期6个月~8年.平均2年3个月。减压方式有环锯减压、椎体次全切除、椎间盘切除和病灶清除;植骨方式有自体髂骨植骨、BAK植骨、方盒形Cage植骨以及钛网植骨等;部分患者采用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固定。结果 喉返神经或喉上神经损伤26例,4~12周后基本恢复正常,术后颈部血肿16例,术中止血不彻底和术后引流不畅是其主要原因。颈脊髓或神经根刺激、损伤13例,经脱水治疗多数恢复满意。脑脊液漏11例,经颈部制动和切口局部适度加压后愈合。切口感染8例.经抗感染、清创缝合等治疗后愈合、食管瘘2倒,经修补术治愈。植骨块移位8例.均于发生后当天或第2d再次手术、植骨不愈合假关节形成17例,均行翻修手术。相邻节段退变35例,6例因出现新的脊髓压迫症状再次行颈前路减压术,术后症状缓解。髂骨供区并发症342例.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和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内植物相关并发症中.BAK下沉10例,钢板断裂1例.钢板螺钉脱落1例.钛网下端下沉7例.颈部轴性疼痛216例。猝死1例。结论 颈椎前路手术可发生多种并发症.程序化、标准化的诊治方案是减少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同种异体皮质骨在颈椎前路减压术后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同种异体皮质骨用于颈椎前路减压术后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 2 0 0 1年 1月~ 2 0 0 3年 1月 ,应用异体皮质骨替代自体髂骨移植治疗 5 7例颈椎疾病患者 ,平均随访 2 3 1个月 ,对临床疗效、颈椎曲度及植骨愈合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脊髓功能评分平均增加 5 5分 ,手术疗效优良率为 84 2 %;颈椎前凸保持良好 ;术后5个月内出现植骨并发症 3例 (占 5 2 %) ,其中 2例行二次手术 ;术后 5~ 6个月拍片及骨扫描示植骨融合 ,随访 1年以上患者骨性融合率达 10 0 %(19/ 19)。结论 :同种异体皮质骨可替代自体髂骨植骨用于颈椎前路减压术后重建。  相似文献   

5.
胸骨取骨在颈椎间植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颈椎间盘突出或颈椎骨折施行颈椎前路手术,大多需行髂骨取骨椎间植骨术,髂骨取骨术后,多数病人会出现术区不适等难以接受的并发症.自2001年3月2005年3月对18例颈椎单间隙融合病例施行取胸骨植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经右侧颈前路切口清理结核自取髂骨植骨前路钛板固定治疗颈椎结核的手术方法、疗效及5年随访结果.[方法]收集2008年4月~2013年4月全部采用右侧颈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病例,共10例,平均31岁.C45例,C53例,C62例.所有病例均采用一期病灶清除髂骨植骨内固定术,抗结核治疗9~12个月.[结果]平均随访30个月.颈椎生理弧度得以恢复,术后随访未见矫正角度明显丢失;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术后3~6个月植骨融合,内固定器械无断裂,无结核病灶局部复发.[结论]在抗痨治疗的基础上,右侧颈前路手术清除结核病灶取髂骨钛板固定治疗中下颈椎结核,恢复病灶破坏椎体的高度、同时达到矫正后凸畸形的目的、解除结核病灶对脊髓神经的压迫、重建颈椎的稳定,有利于结核病灶的愈合.  相似文献   

7.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钢板内同定术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变累及1个节段23例,2个节段46例,3个节段6例.经颈前路减压,单间隙为开窗式,余为开槽式.加自体髂骨植骨,加带锁钢板内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12个月,植骨于术后4~5月完全骨性融合.术后恢复之椎间高度未发生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脊髓、血管损伤,无钢板、螺钉折断、滑脱等并发症,但有4例术后长期存在吞咽时异物感,有1例进食时有明显梗阻感.JOA评分由平均术前8.1分上升至术后14.1分.手术优良率夏为83.3%.结论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可靠,宜使用低切迹颈前路钢板内固定. 个节段23例,2个节段46例,3个节段6例.经颈前路减压,单间隙为开窗式,余为开槽式.加自体髂骨植骨,加带锁钢板内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12个月,植骨于术后4~5月完全骨性融合.术后恢复之椎问高度未发生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脊髓、血管损伤,无钢板、螺钉折断、滑脱等并发症,但有4例术后长期存在吞咽时异物感,有1例进食时有明显梗阻感.JOA评分由平均术前8.1分上升至术后14.1分. 术优良率夏为83.3%.结论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可靠,宜使用低切迹颈前路钢板内固定. 个  相似文献   

8.
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颈椎及颈椎间盘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自1996年4月,我们在颈椎前路减压后用自制的异体骨螺纹融合支架(allograftthreadedfusioncage,ATFC)填充环钻减压时取出的松质骨来替代髂骨植骨,取得满意的效果[1]。与自体髂骨植骨(autologousiliaccrestgraft,AICG)比较,作者认为ATFC加自体松质骨植入优于自体髂骨植骨。临床资料 自体髂骨植骨组(AICG组):1995年3月~1996年3月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颈椎间盘疾病21例(25节段),年龄4…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995年以来收治的49例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移植及ORION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及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骨折脱位者均Halo头环牵引复位后即行颈前路开槽式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ORION钛板内固定,伴脊髓损伤者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及脱水剂1~3d后手术,术后行X线检查,46例获得随访.结果 经6个月~2年随访,骨折脱位复位满意,内固定牢固,植骨在术后3个月获得骨性融合,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因术后1年患褥疮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无1例发生ORION钛板断裂或螺钉松动、脱出.结论 颈前路减压、植骨后辅以ORION钛板内固定使融合节段达到术后即刻稳定,更有利于植骨节段的融合及颈椎曲度的重建,是治疗下颈椎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可吸收螺钉内同定治疗颈椎病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2008年9月我院应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患者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38~70岁,平均49.4岁.脊髓型颈椎病1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5例,混合型颈椎病10例.1个椎间隙受压8例,2个椎间隙受压18例.所有患者采用标准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块植骨,应用可吸收全螺纹螺钉自植骨块纵轴中线与冠状面呈45°角方向将植骨块固定于上、下椎体.术后常规颈托同定4~6周.每月门诊随访拍片,观察植骨块位置及植骨愈合情况.了解植骨块融合时间;应用JOA评分评估神经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可吸收螺钉固定顺利.术后1周,患者手术切口均I/甲愈合.全部病例获4~18个月平均12.6个月随访,植骨块与周围融合时间3.2~4.6个月,平均3.3±0.6个月,症状改善总体优良率84.2%,未观察到明显全身不良反应及局部并发症.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可有效治疗单或双节段颈椎病,避免金属内同定物产生的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方式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三种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优缺点及其适应证。方法 :分析收治并经随访的前路减压不同方式融合的颈椎病患者 111例 (其中单纯髂骨植骨 6 1例 ,骨笼加自体骨植骨 30例 ,自体骨髂骨植骨加钢板固定 2 0例 )的骨融合时间、疗效及并发症等。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 9个月 ,三组骨融合时间分别为 3 0、4 0、2 5个月 ;优良率分别为 86 9%、93 3%、95 0 % ;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2 5 0 %、0 0 %、2 0 0 %。结论 :不同方式的颈椎前路融合术各有其优缺点和适应证 ,单纯髂骨植骨简单可行 ,但并发症最多 ;骨笼加自体骨植骨不需取自体骨 ,并发症最少 ;自体髂骨植骨加钢板固定牢固 ,并发症居中  相似文献   

12.
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30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中18例施行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颈椎自锁钢板内固定术,12例施行颈后路半椎板切除减压。结果:30例均获得6~24个月随访,所有病例植骨完全愈合,无一例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早期手术减压可显著提高疗效,颈椎前路自锁钢板可提供有效的固定节段稳定性,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13.
自1958年Smith和Robinson首次描述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以来,该术式已被广泛应用于颈椎病的手术治疗,但植骨块滑脱、塌陷、骨不连及颈椎反曲畸形等并发症尚未完全解决.钛笼内椎体骨移植的优点在于能够灵活适应椎体切除后所需的植骨长度,减少供骨区的并发症,比髂骨或腓骨植骨的强度更好,且钛笼提高了整个植骨的抗扭转性.术后外固定简单、能早期活动等优点,在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中已得到充分体现.本院自2002年11月至2008年5月采用颈椎前路减压白体髂骨移植与钛笼内椎体骨移植的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合并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5例颈椎骨折合并颈脊髓损伤的患者施行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和颈椎带锁钛板内固定术。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8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5年。术后3个月植骨块获得骨性愈合,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满意,无内置物并发症,172例患者神经功能提高1~2级,仅12例A级患者神经功能无恢复。结论颈椎骨折合并颈脊髓损伤应尽早行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能使损伤节段获得即刻、坚强的稳定,方便护理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5.
颈前路减压支撑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勇  邱勇  刘汝专  刘尚礼 《脊柱外科杂志》2005,3(5):269-272,291
目的 探讨颈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支撑融合或颈椎椎间融合器(钛网或Cage)支撑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6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后,分别采取骼骨植骨支撑融合、颈椎间融合器(钛网或Cage)植入支撑融合,钢板内固定术,随访时间平均32个月,采用Zdeblick影像学判定椎体间融合的标准,贾连顺的评定法评定术后临床疗效。结果 在颈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方法中,自体骼骨植骨融合优良率87.5%,供区并发症12.1%,椎间盘退变椎问高度丢失7.6%;颈椎间融合器支撑融合优良率96.1%,无供区并发症和椎问盘退变椎间高度丢失。结论 颈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或颈椎间融合器支撑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钢板内固定术后颈椎即刻稳定;植骨融合手术操作简单,费用少,但存在供区并发症、椎问高度丢失;椎间融合器融合稳定、牢固,椎间高度丢失少,后者疗效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6.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带锁钢板在颈前路减压植骨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价值。方法42例脊髓型颈椎病,全部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加带锁钢板固定术。结果植骨全部于术后12~16周骨性愈合。术后恢复之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术后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5分升至14.5分。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加带锁钢板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颈椎前路次全切术中采用钛网融合和自体髂骨植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2例老年颈椎疾病患者,颈椎前路次全切术中分别采用钛网植骨融合和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各为30和32例,比较两组手术参数和术后并发症。结果钛网组和髂骨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在老年患者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住院时间上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钛网组21例移位,髂骨组2例供区血肿。结论颈前路钛网植骨可减少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而自体髂骨融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或加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前路颈椎手术患者进行分析,19例患者常规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9例加用钢板内固定,所有病例术后都行X线检查,21例进行3~12个月随访(平均6个月)。结果术后症状有明显缓减,脊髓功能明显恢复者占76.19%,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达到100%,无钢板断裂或螺钉松动、滑脱。结论前路减压植骨或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满意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颈椎疾病的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前路减压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疾病临床分析.方法 2001年7月至2005年12月施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颈椎伤病38例,其中颈椎骨折14例,颈椎病23例,颈椎肿瘤1例,比较术前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随访2~24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和完全消失,JOA评分术后优良率84.2%.Frankel分级脊髓神经症状较术前平均提高1级以上.结论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加钛板内固定术,植骨固定牢固,可提高植骨融合率,术后可长期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和高度,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ORION+钛网植骨在颈前路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ORION 钛网植骨在颈前路间隙减压后内固定中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本组30例,其中颈椎骨折脱位13例,颈椎病间隙减压17例,均行ORION 钛网植骨固定术,观察术前后神经损伤Frankel分级和JOA评分。结果随访6-12月,平均6.5个月,术前症状明显缓解和消失,Frankel分级神经损伤症状比术前平均提高1级以上。JOA评分由术前8-9分恢复至术后的13—14分。结论ORION 钛网植骨稳定性好,固定牢固,组织相容性好。自体骨充填网笼减免了取髂骨的痛苦,减少了供骨区的并发症,提高了植骨融合率,术后颈椎生理曲度和高度维持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