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脊髓损伤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脊髓损伤的治疗,有了一些进展,有的近于突破性。 临床治疗进展 1.药物治疗:自Young等以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治疗急性脊髓损伤成功以来,美国国家急性脊髓损伤第三批临床研究(1997)已将急性脊髓损伤病人在伤后8小时以内入院者应用MP治疗列为常规,规定病人至急诊室即开始应用MP,越早越好。伤后3小时内应用者共用24小时,伤后3~8小时应用者共用48小时。我们用大剂量MP治疗颈椎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32例,均在伤后8小时应用,MP用量30mg/kg,15分钟内静注为冲击量;隔45分钟后,5.4mg/kg/小时,静滴,共23小时。由于MP对脊髓损伤后水肿的作用较差,故对有椎管狭窄的病例在伤后48小时内给予手术减压。32例中完全性损伤8例,不完全性损伤24例,术后观察评定按ASIA评分方法,1年时运动改善率:完全脊髓损伤MP组21%,减压组25%,MP 减压31%;不完全损伤MP组39%,减压组32%,MP 减压64%。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甲基强的松龙(MP)在复杂寰枕部畸形合并严重压迫性脊髓病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复杂寰枕部畸形合并严重性压迫性脊髓病患者62例,分为MP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19例术前无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者在脊髓减压前30min按20mg/kg冲击,术后第1、2、3天均按3mg/kg/d静滴;13例术前合并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者脊髓减压前30min按30mg/kg冲击,其后按5.4mg/kg/h静滴,持续23h后停用。对照组30例,术后均即刻应用20%甘露醇125ml,1次/8h;地塞米松20mg/d静滴,共3d,第4天减至10mg,第5天减至5mg,5d后停用。评价患者脊髓功能恢复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MP治疗组术后3d、7d和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术后3d和3个月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提高(P<0.05),术后7d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MP治疗组术后7d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者应用MP自主呼吸功能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0.05)。两组均未发生感染、心血管和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外科减压治疗复杂寰枕部畸形合并严重压迫性脊髓病是改善脊髓神经功能的有效方式,同时应用MP可有效维持减压后获得改善的脊髓神经功能,并有助于减压后患者自主呼吸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甲基强的松龙在颈椎外科的围手术期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椎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应用甲基强的松龙(MP)对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最佳用药方案.方法:本组颈椎外科疾患共122例,年龄38-65岁,平均52.6岁.其中男性75例,女性47例.术前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害.手术方式分为单纯前路减压66例,单纯后路减压35例.前后路联合减压21例.122例患者分为4组,A组31例,减压手术前半小时在持续心电监护下静脉滴注MP(30m/kg)30min内滴完(冲击),术后1~3d按3mg/kg静滴MD;B组31例,冲击剂量为MP 20mg/kg,余同A组;C组30例,仅术后1~3d按3mg/kg静滴MP;D组30例,仅术后1~3d每天予地塞米松10mg静滴.4组术后均予20%甘露醇脱水、洛赛克预防消化性溃疡、神经节苷酯营养神经治疗3~5d.对4组患者术后3d、1周、6个月时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率及并发症情况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组术前JO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d、1周、6个月时,4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1);A、B组神经功能恢复率优于C、D组(P<0.01),C组术后1周内优于D组(P<0.05),A、B组问无显著差异(P>0.05).消化道溃疡、感染、心血管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4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外科行减压手术时,围手术期使用MP可以改善脊髓神经功能预后,且减压手术前30min冲击剂量联合术后小剂量连续应用有明显优势,优于单独术后小剂量应用;同时消化道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未显著增加;冲击剂量选择20mg/kg可能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对严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减压术后近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01年6月至2004年12月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的中重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24例,影像图片证实脊髓横断受压面积≥25%.根据术中是否使用MP分为两组MP组60例,术中脊髓减压前30min左右给予MP 20mg/kg快速静滴,术后20%甘露醇250ml静滴,连续维持3d;对照组64例,术中脊髓减压前30min左右给予地塞米松20mg快速静滴,术后给予20%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10mg静滴,每日1次,维持3d.观察患者术后1周内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按JOA脊髓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率,并统计其并发症.结果术后第1天和第3天MP组神经功能恢复率稍好,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7天,MP组和对照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率分别为75.50%±6.18%和61.02%±6.30%,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与糖皮质激素相关的并发症无差异.结论对严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中脊髓减压前应用大剂量MP冲击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近期神经功能恢复率,且不增加与糖皮质激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颈椎外伤后围手术期继发性脊髓损伤的预防措施.方法 颈椎外伤后脊髓损伤165例,29例行甲基强的松龙(MP)治疗,45例行神经节苷酯(GM-1)治疗,27例同时行MP和GM-1治疗,12例行高雎氧治疗,52例仅行颈部制动、吸氧、降温、脱水药、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结果 随访期末脊髓、神经功能有1级以上恢复者84例,总恢复率为50.9%;恢复到D、E级者39例,有用恢复率为23.6%.MP、GM-1、高压氧治疗均与常规治疗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预防颈椎外伤后继发性脊髓损伤,应及早颈部制动,应用MP、GM-1,高压氧治疗;把握手术时机,及早手术减压、固定;围手术期积极功能锻炼,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甲基强的松龙在伴有严重脊髓受压颈椎疾患减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目的:探讨适量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在伴有严重脊髓受压颈椎疾患减压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伴有严重脊髓受压的颈椎疾患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手术减压前半小时静脉给予甲基强的松龙15mg/kg体重冲击,术后第1、2、3天均按3mg/kg静脉滴注。对照组18例,施行同样减压术但未使用MP治疗。以脊髓功能JOA评分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作为标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术前JOA评分分别为5.9±2.9分和6.5±2.6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减压后治疗组JOA评分为11.1±3.2分,对照组为9.0±2.1分,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消化道溃疡、感染、心血管系统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及术后使用适量MP在伴有严重脊髓受压颈椎疾患的减压治疗中具有预防脊髓继发性损伤以及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且消化道溃疡、感染、心血管系统衰竭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不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行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ASIA评分及改善率,并与10例保守治疗者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在治疗后感觉及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但手术组疗效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P<0.01)。结:论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早期施行减压及稳定手术可取得比保守治疗更好的效果。线锯法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结合早期康复训练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治疗与功能恢复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髓受压及减压后,大剂量维生素C(vitaminC)联合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对脊髓灰质血流量,体感诱发电位(SEP),组织学变化,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36只犬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A组于SEP消失后5min静脉注射MP 30 mg/kg,以5.4 mg (kg·h)输液泵静脉注射;B组于SEP消失后5min以同样方式注射vitaminC 200 mg/kg+ MP 10 mg/kg,减压后12 h,24h各注射vitaminC 200 mg/kg;C组于SEP消失后5min静脉注射0.9%氯化钠,同样以5.4 mg(kg·h)输液泵静脉注射.均持续90 min后减压,期间检测SEP及脊髓灰质血流量,减压后3h重复检测,并进行改良Tarlov评分.减压后28 d通过病理组织学分析确定损伤的范围.[结果]在持续压迫期间A组4只犬出现了SEP,B组5只犬出现了SEP,C组无一出现.减压后A组有2只犬出现SEP,B组有2只犬出现SEP,C组有1只犬出现SEP.三组犬中出现SEP的脊髓灰质血流量明显高于没有出现SEP的犬(P<0.05).A、B组脊髓灰质血流量明显高于C组(P<0.05).A、B组动物后肢的运动功能可以较快恢复,C组不能恢复.A、B组脊髓损伤范围与C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病理改变与SEP及脊髓血流量具有相关性,与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相关性.[结论]大剂量维生素C与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应用在神经功能保护及恢复方面提供了显著持续的作用,可能增加了脊髓局部的血流量.维生素C可以部分替代甲基强的松龙对于脊髓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在伴有严重脊髓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有严重脊髓受压的颈椎病患者62例,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或后路单开门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按照围手术期是否使用MP分为MP治疗组和对照组。MP治疗组38例,术中操作达椎前或后路达椎板时静脉给予MP30mg/kg,15min滴完;45min后给予5.4mg/kg/h维持23h,术后第1~3天均按80mg/次静脉滴注,每天2次;术后第4天停用。对照组24例,施行同样减压术,于手术当时开始常规使用地塞米松(DXM)治疗,10mg/次,每天1次,应用3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脊髓功能JOA评分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MP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JOA评分分别为6.9±2.3分和7.5±2.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MP治疗组JOA评分为11.9±3.2分,改善率为49.5%;对照组为9.1±2.1分,改善率为16.8%,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消化道溃疡、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中4例出现症状加重,经对症处理后1例完全恢复,2例肢体仍有麻痛感,1例肌力未完全恢复正常。结论:围手术期大剂量使用MP在伴有严重脊髓压迫的颈椎病患者的减压治疗中具有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可有效地预防由于手术所造成的神经刺激症状,相关并发症比较少见。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6):1451-1456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手术方式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7月~2015年6月收治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39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12例,C级14例,D级8例。根据骨折类型、脱位程度、脊髓受压评估情况、是否存在关节突骨折及交锁或者前后复合体损伤等因素选择手术方案。其中24例椎体骨折、椎间盘损伤、术前经颅骨牵引可复位者采用前路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术;7例颈椎脱位伴小关节骨折或脱位但不伴明显前中柱损伤者采用后路复位侧块螺钉内固定术;8例颈椎椎体骨折、椎间盘损伤、椎小关节脱位交锁、术前经大重量颅骨牵引不能复位者采用前后路联合复位减压固定融合术。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平均固定节段数;术后定期复查,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测量Cobb角、椎体水平移位和Frankel评分表,评估脊髓功能恢复与脊柱损伤重建稳定性等情况。[结果]患者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4~6个月均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联合入路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平均固定节段数均较单纯前路或后路组长,而后路手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平均固定节段数明显多于前路手术组(P<0.05);除2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无恢复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2级。所有患者的术前JOA评分和颈椎复位参数较术后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路手术、后路手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均能获得不错的治疗效果,但应根据颈椎损伤部位及类型采取适合的手术入路,根据病情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不同时间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应用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作用,为临床应用MP保护脊髓功能选择用药时间提供理论指导.方法:216只成年SD大鼠,体重190~24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脊髓损伤组(B组)、MP治疗组(C组)和MP防治组(D组),每组54只.A组不损伤脊髓.B、C、D组采用改良AUen's法建立脊髓损伤(T8~T9水平)模型,D组术前0.5h静脉注射MP(30mg/kg),C组术后1h静脉注射MP(30mg/kg),C、D组术后6、12、18、24h静脉注射MP(每次31.05mg/kg),A、B组相同时间点予生理盐水0.5ml静脉注射.各组术后24、48、72h采用后肢功能评分障碍率(n=6)及斜板障碍率(n=6)进行脊髓功能评价.B、C、D组术后8、24、48、72h取出损伤段脊髓,A组相同时间点取出相应部位脊髓,切片行光镜(n=6)和电镜(n=6)检查,结果:A、B组组内各时间点后肢功能评分障碍率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C、D组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小(P<0.05);A组各时间点斜板障碍率及B、D组组内48h和72h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D组组内24h分别与48h、72h比较以及C组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C、D组各时间点后肢功能评分障碍率及斜板障碍率均高于A组(P<0.05);24h、48h时C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72h时及D组各时间点两者均低于B组(P<0.05);D组72h时斜板障碍率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72h时后肢功能评分障碍率及24h、48h时两者均低于C组(P<0.05):A组脊髓灰白质交界清楚,神经元丰富,形念清晰;B组损伤脊髓多处出血、坏死,神经元减少,残留细胞内结构模糊,髓鞘板层结构紊乱,并逐渐加重:C组较B组损伤轻,残留细胞内结构稍模糊,24h后逐渐好转;D组较B、C组损伤轻,出血少,细胞器轻度肿胀,24h后肿胀长基本消退.结论:MP能减轻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程度,术前半小时开始预防应用MP较单纯术后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甲基强的松龙在胸椎管狭窄症围手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在胸椎管狭窄症围手术期应用的价值.方法对82例胸椎管狭窄症采用单纯后路胸椎板切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手术减压前30min给予MP 1000mg冲击.76例减压术后第1日起每日200mg递减,术后第5d停药.术后出现脊髓缺血再灌注(IR)损伤6例,其中3例MP用法同上;另3例术后出现脊髓IR损伤时即刻按NASCIS-Ⅱ方案治疗.结果本组76例术后呈现不同程度的恢复.另6例术后出现脊髓IR损伤,其中术后MP每日200mg递减治疗的3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慢,1例于术后6个月恢复至正常,2例术后1年随访时肌力恢复满意但肢体仍有麻痛感;采用NASCIS-Ⅱ方案治疗的3例患者中,2例于治疗后48h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1例于术后1个月双下肢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发生应激性溃疡1例.结论胸椎管狭窄症手术减压患者围手术期应用MP,具有预防和治疗脊髓继发性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甲基强的松龙(MP)对发育性颈椎管狭窄(DCS)合并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脊髓减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2例DCS合并CSM患者,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应用MP分为2组,MP组32例,术中脊髓减压前30min以MP 30mg/kg静滴(15min内滴完),45min后继以5.4mg/kg/h维持用药23h;对照组30例,术中脊髓减压前给予地塞米松15mg静脉点滴,术后地塞米松10mg静滴×3d.术后3d、7d、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按JOA评分标准评定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率[(术后JOA评分-术前JOA评分)/(17-术前JOA评分)×100%],观察统计并发症.结果术后3d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d时MP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68.43±9.89)%、(49.67±11.45)%,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个月时分别为(77.32±11.24)%、(61.65±10.42)%(P>0.05),术后6个月时分别为(81.12±10.42)%、(70.45±9.22)%(P<0.05),术后12个月时分别为(83.15±8.57)%、(81.77±11.61)%(P>0.05).术后对照组有4例出现肩痛,MP组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DCS合并CSM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MP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术后近期神经功能改善率,未增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合并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5例颈椎骨折合并颈脊髓损伤的患者施行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和颈椎带锁钛板内固定术。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8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5年。术后3个月植骨块获得骨性愈合,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满意,无内置物并发症,172例患者神经功能提高1~2级,仅12例A级患者神经功能无恢复。结论颈椎骨折合并颈脊髓损伤应尽早行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能使损伤节段获得即刻、坚强的稳定,方便护理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椎前后联合减压结合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对3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同期行经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钛笼植骨、钛板内固定术及经颈后路椎板碎块摘除或单开门减压、椎管探查、侧块钉棒内固定术。结果 38例获得平均随访15.6个月。骨折脱位复位均满意,植骨术后4~6个月融合,无颈椎失稳、钛笼下沉等并发症。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术前A级8例,B级4例,C级26例;术后1年A级6例,C级3例,D级6例,E级23例。JOA评分:术前0~7(4.60±0.72)分;术后1年0~17(12.80±1.21)分;JOA评分恢复率为(48.14±4.72)%。结论颈椎前后联合减压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能充分解除颈脊髓压迫,稳定颈椎恢复颈椎正常解剖结构,使颈脊髓在相对稳定环境下达到最大程度的功能恢复,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陈旧性颈髓损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椎减压融合手术对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引起的颈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3年12月手术治疗因颈椎骨折脱位合并不同程度颈脊髓损伤后1个月以上的患者58例,总结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感觉运动功能的改善程度。结果:平均随访27个月。术前ASIA分级A级的7例患者术后上肢有1~2个神经根功能改善者3例,下肢出现肌肉活动功能改善者2例:术前B级的11例患者术后8例上肢活动有改善,6例出现下肢功能改善;术前C级6例患者术后达D级3例,E级3例:术前D级34例患者术后达到E级24例,10例仍为D级。所有患者术后ASIA的感觉及运动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减压融合手术对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引起的颈脊髓损伤或神经根损伤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脊髓功能的恢复与脊髓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Sun T  Xu S  Huang H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2):735-737
作者对应用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外科减压及两者联合使用对颈椎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将32例颈椎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患者分为三组:甲基强地松龙(MP)组8例,在伤后8小时内给予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外科减压组12例,在伤后48小时内给予手术减压;MP+外科减压组12例,在伤后8小时内给予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及伤后48小时内行手术减压。根据脊髓损伤的神经和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脊髓损伤程度和疗效。随访1年,结果显示MP+外科减压对感觉及运动的恢复,不论对完全性脊髓损伤者,还是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者均明显优于单纯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或外科减压组,而三组之间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MP)不同用法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最佳用药方案。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8月在我院脊柱外科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3例,男48例、女35例;年龄35~65岁,平均52岁;前路减压手术65例,后路减压手术1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术中使用MP组(n=20),脊髓减压前30min静脉快速滴注MP1000mg;B组,术后使用MP组(n=23),即术中不使用,术后1h开始静脉滴注MP80mg,每日2次,连续使用5d;C组,术中、术后使用MP组(n=19),脊髓减压前30min静脉快速滴注MP1000mg;术后1h开始静脉滴注MP80mg,每日2次,连续使用5d;D组,空白对照组(n=21),术中、术后均不使用MP。术前和术后1d、2周、3个月分别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标准对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记录应用MP的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各组患者ASI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d、2周和3个月时,A、C组ASIA评分较B、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与D组的ASIA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脊髓减压前30min快速静脉滴注MP1000mg能够显著改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近期的神经功能,术后小剂量应用MP则无明显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骨牵引复位配合颈前路减压融合与前路撑开撬拨复位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6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患者的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颅骨牵引复位配合颈前路减压融合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前路撑开撬拨复位固定方式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及感觉功能、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95.46±10.86)min,术中出血量(95.28±6.12)mL,对照组分别为(125.83±16.94)min、(116.81±13.41)mL,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运动功能及感觉功能评分(85.09±11.78)分、(115.55±16.78)分,对照组则分别为(63.97±10.47)分、(96.99±1 4.27)分,两组比较,P0.05。治疗后随访发现,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4.71%,同样低于对照组的41.18%,P0.05。结论颅骨牵引复位配合颈前路减压融合方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与前路撑开撬拨复位固定治疗方案相比效果更加显著,且可有效解除关节突绞锁,恢复脊髓功能,同时有效避免医源性脊髓损伤的发生,提升机体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甲基强的松龙在胸椎管狭窄症围手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目的松龙(MP)在胸椎管狭窄症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目的效果.[方法]对2003年7月~2007年12月40例胸椎管狭窄症采用单纯后路胸椎板切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应用MP分为两组:MP组,21例,术中脊髓减压前30 min以MP30 mg/kg冲击治疗(15 min内滴完),45 min后以5.4 mg/(kg·h)维持用23 h;对照组,19例,术中脊髓减压前给予地塞米松(DX)15 mg静滴术后10 mg/d静滴,连续3 d.术后3 d、7 d、3个月、12个月,按JOA脊髓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改善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7-术前评分)×100%],观察并发症.[结果]术后3 d时MP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33.54±10.01)%、 (28.29±8.73)%,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 d时分别为(58.34±8.98)%、 (49.34±8.27)%,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及12个月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有5例患者术后即刻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加重,而MP组未出现类似病例.[结论]围手术期应用大剂量MP对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目的脊髓功能有保护作用,提高手术目的安全性,未增加严重不良反应目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