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颈椎管狭窄患者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早期康复效果.方法 患者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治疗组,前者行"锚定法"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同时早期康复训练,后者入院后即行康复训练.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但手术组疗效显著优于非手术治疗组(P<0.01).结论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颈椎管狭窄患者早期施行手术可取得比非手术治疗更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30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病人经颈后路C3~C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后3周时Frankle分级平均恢复2个等级,其中19例病人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时,又恢复1个等级。结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常伴有颈椎管狭窄、脊髓受压、脊髓水肿,单靠药物达不到减压消肿的目的,应尽早手术治疗。C3~C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颈椎间盘突出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获5~28个月的随访,患者术后感觉及运动功能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结论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加颈前路髓核摘除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颈椎间盘突出,其操作安全、简便,并发症少,维持颈髓减压、颈椎稳定以及生理曲度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9,自引:6,他引:43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时机与术后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对1992年8月至1997年7月应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此类损伤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情况视为保守治疗的结果。结果:69例伤后平均1.6个月脊髓功能恢复出现停滞并维持在较低水平,另外38例伤后平均6.2个月出现病情再次加重,手术后3周均明显改善。结论:手术治疗明显优于保守治疗效果,早期手术不仅可以明显改善脊髓的功能状况、缩短治疗周期,还可以避免后期发生创伤性脊髓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锚定法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对1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均行锚定法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采用JOA、Frankel分级及影像学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18个月,平均12个月。JOA评分术后改善率为40.4%。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术前Frankel分级B级2例改善至C级,C级6例改善至D级,D级4例改善至E级。影像学检查16例颈椎生理曲度正常,未见再“关门”现象,最终随访时仅2例感颈部轻度僵硬和活动受限。结论锚定法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在避免再“关门”、减少术后颈部僵硬、疼痛以及早期开始康复训练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颈脊髓前方无局限性压迫、颈椎不稳定的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06--2011-03纳入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44例。包括脊髓中央综合征26例,前脊髓损伤综合征12例,Brown-Sequard综合征4例,其他2例。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获12—60个月随访40例,平均(25.2±17.6)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脊髓功能评分改善率为68.5%;但双上肢功能恢复较差,出现双手不同程度肌肉萎缩5例;X线片检查显示颈椎生理曲度良好,无断钉、断棒及颈椎失稳;CT检查显示螺钉位置良好,椎管扩大成形满意,无门轴断裂及再关门。结论颈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颈脊髓前方无局限性压迫、颈椎不稳定的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5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早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自 1996年收集我院 5 6例无骨折脱位颈髓损伤病人。入院后给予 MRI和 X线检查 ,其中后纵韧带骨化 17例 ,特发性弥漫性骨肥厚症 4例 ,黄韧带骨化 8例 ,颈椎管狭窄 15例 ,其中 2 3例于伤后 3d内手术。19例为晚期手术 ,14例保守治疗。结果 :早期手术满意 ,较大于 72 h手术与保守治疗的效果明显改善 (P<0 .0 5 ) ,术后未见颈椎不稳与再关门 ,所有病人均在入院后进行 Frankel分级 ,2 w后出院再次评分 ,早期手术组改善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X线显示颈椎内径增加 ,椎管扩大 MRI显示颈椎后侧减压明显。结论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早期正确诊断 ,手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单开门棘突重建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15例,均行单开门棘突重建颈椎管扩大成形术。采用JOA、Frankel分级及影像学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平均随访2年5个月,JOA评分术后改善率为35.83%,Frankel分级B→C1例,C→C2例,C→D7例,D→D2例,D→E3例。影像学检查示15例颈椎生理屈度正常,未发现有再“关门”及不稳定现象。结论 单开门棘突重建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由于重建了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对于改善和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治疗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保守与手术疗效差别以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对1996年10月~2002年1月收治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45例疗效进行探讨。结果 保守治疗病例脊髓功能恢复程度低。而手术治疗病例脊髓功能恢复程度较高,并县城越早手术脊髓功能改善率越高。手术均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结论 手术治疗效果显优于保守治疗,伤后1个月内手术效果最佳,伤后至手术时间越长,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10.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是用于治疗多节段退变的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等颈椎疾患的经典术式,在解除脊髓压迫、改善神经功能方面具有确切而持久的疗效。但也常常伴有术后颈椎总活动度明显减少,同时还常常伴有颈部慢性疼痛、僵硬感、沉重感,亦即轴性症状,而轴性症状与术后颈椎活动度减少呈正相关。笔者应用锚定法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配合中药热敷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无骨折脱位性颈脊髓损伤等疾患,以防治颈椎管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外科治疗随诊观察   总被引:44,自引:7,他引:37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程度、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 118例手术治疗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平均随访 30 3个月 (1~ 16 3个月 ) ,74例随访 1年以上 (平均 4 6 3个月 )。观察 :(1)伤后 3种不同脊髓功能状况的治疗效果 (A组 :受伤时呈完全性瘫痪 ,70例 ;B组 :不完全性瘫痪 ,4 2例 ;C组 :上肢部分瘫痪、下肢完全性瘫痪 ,6例 )。 (2 )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效果。 (3)手术时机 (伤后 <12个月、>12个月 )对疗效的影响。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1) 3组之间在保守治疗效果、术后近期效果和后期随访结果上无显著性差异。 (2 ) 3组均经保守治疗 ,平均为 2 1 3个月。保守治疗的效果与术后近期、尤其与后期随访结果相比 ,JOA评分较低 ,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 (3)伤后 <12个月和 >12个月手术的患者后期随访结果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前者术后近期和后期脊髓功能恢复都较满意 ;后者术后近期恢复较明显 ,但后期脊髓功能却出现倒退现象。结论 :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患者不同的脊髓功能状况对脊髓功能恢复程度无影响 ;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 ;手术时机对后期脊髓功能恢复有重要影响。最迟不应超过伤后 12个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后脊髓功能恢复程度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其中13例行非手术治疗, 15例行手术治疗,根据损伤时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标准,经随访比较治疗前后JOA评分的增加幅度。结果 治疗后3个月JOA评分的增加幅度:非手术组为1. 92±0. 58,手术组为4. 93±0. 91,治疗后6个月JOA评分的增加幅度:非手术组为2. 71±0. 64,手术组为6. 24±0. 93;治疗后12个月JOA评分的增加幅度:非手术组为4. 23±0. 75,手术组为7. 80±0. 98。经t检验,两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 01)。结论 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一旦确诊,应积极争取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3.
李秋伟  王林  王弘 《中国骨伤》2022,35(2):136-141
目的:比较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与单开门椎管成形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12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75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5例,女10例,年龄33~83(60.1±11.4)岁.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者(36例)与对照组(39例).观察组采用C3-C6单开门椎管...  相似文献   

14.
Recapping T-saw laminoplasty for spinal cord tumors.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STUDY DESIGN: A prospective study of patients whose spinal cord tumors were managed surgically with a unique posterior method of removing and replacing the posterior spinal elements using T-saw ("recapping T-saw laminoplasty"). OBJECTIVES: To examin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he recapping T-saw laminoplasty technique for spinal canal surgery. SUMMARY OF BACKGROUND DATA: Laminectomy, laminoplasty, and/or laminotomy typically are used to approach intraspinal lesions. When removal and replacement of the posterior elements have been attemp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echnique has been limited by the amount of bone sacrificed when using burrs or osteotomes. The authors thought to adapt a unique "threadwire saw" (T-saw) in these cases, because its use results in minimal bone loss. METHODS: Patients underwent recapping T-saw laminoplasty in the thoracic or lumbar spine for extirpation of spinal cord tumors. The T-saw was used for division of the posterior elements. After resection of the lesion, the excised laminae were replaced exactly in situ to their original anatomic position. The mean follow-up period was 47 months (range, 31-71 months). Patients were observed neurologically and radiologically. RESULTS: One to eight laminae were excised and replaced in 24 patients. Findings on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s confirmed primary bony union in 23 patients by 6 months after surgery, and in one patient by 12 months after surgery. No complications such as postoperative spinal canal stenosis, facet arthrosis, or kyphosis were observed. CONCLUSIONS: Recapping laminoplasty afforded anatomic reconstruction of the vertebral arch after excision of spinal cord tumors. This procedure appears to warrant further evaluation as an alternative to wide laminectomies for exposure of intraspinal tumors.  相似文献   

15.
扩大半椎板减压内固定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后路扩大半椎板减压内固定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2008年6月本院采用后路扩大半椎板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的47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随访比较术前、术后的JOA评分并结合影像学检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0—60个月,平均24h个月,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JOA评分由术前平均7.6分上升至平均14.9分,植骨均获融合,无血管、神经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颈椎后路扩大半椎板减压内固定术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需合理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颈椎曲度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术后神经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实施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7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术前X线片中的颈椎曲度将患者分为曲度正常组(A组)、曲度变直组(B组)、轻度曲度后凸组(C组),比较3组患者术后各节段脊髓后移距离、神经功能恢复率,并探讨术前颈椎曲度、术后脊髓后移距离与神经功能恢复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3组患者术后各节段脊髓后移距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组间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神经功能恢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3组患者的JOA评分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曲度与神经功能恢复率、脊髓后移距离之间无相关性。结论术前颈椎曲度变直及轻度后凸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实施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脊髓神经功能均可改善,曲度变直及轻度后凸可能不再是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17.
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外科手术入路选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Jin DD  Lu KW  Wang JX  Chen JT  Jiang JM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1):1303-1306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外科手术入路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颈椎压缩型骨折脱位29例,颈椎爆裂性骨折脱位7例,单侧小关节脱位3例,双侧小关节脱位15例。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评分:A级21例,B级5例,C级22例,D级6例。43例采用前路手术,11例采用后路手术。结果术中均无大血管、气管、食道、脊髓意外损伤。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无一例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植骨于术后12周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骨不连发生。96.3%患者术后获得完全复位,术后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无丢失。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无恢复,但上肢疼痛、麻木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一定恢复,平均ASIA评分提高1~2级。结论采用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均能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根据颈椎损伤的类型采取适合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根据伤后颈脊髓MRI不同表现对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CSCIWFD)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观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疗效差异原因并探讨治疗方案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接受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的56例中老年CSCIWF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颈椎MRI提示有颈髓受压伴髓内高信号且有神经症状者建议手术,对颈髓无压迫伴或不伴髓内高信号者建议非手术治疗。按治疗建议和患者选择分为3组:建议手术且患者接受手术组(A组,39例),建议手术但患者拒绝手术组(B组,11例),非手术治疗组(C组,6例)。神经功能评估按ASIA分级,对3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的恢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0~88个月。结果显示,神经功能改善情况A组好于B组,C组神经功能改善满意。结论颈髓MRI表现是中老年CSCIWFD患者是否手术的重要参考依据。颈髓受压或颈髓接触伴髓内高信号,手术治疗效果优于非手术治疗;如颈髓无压迫、无明显失稳,即使有神经症状且髓内有高信号,应采用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