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通过MICROS超细粉碎机制备同种异体纳米脱钙骨基质(DBM),观察纳米DBM结构特征,研究DBM纳米化工艺及其作为骨移植替代物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改良Urist法制备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液氮冷冻球磨机将块状DBM预粉碎,使用MICROS超细粉碎机进一步研磨粉碎制备纳米DBM.电镜扫描观察其结构,按照我国卫生部<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材生物学评价的技术要求>中的标准,对纳米DBM进行急性毒性实验、热原实验、溶血实验等检测.[结果]制备颗粒直径在50~200纳米的脱钙骨基质,生物相容性检测无毒性,无热源性,不引起溶血反应,纳米DBM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纳米DBM可在低温或控制温度条件下制备,是一种无毒、无刺激,不含热源、不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的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总结急性颈脊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发生特点,并分析其可能的发生原因,以及脊髓损伤严重程度、性别、年龄等因素对血钠变化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05年6月至2011年3月急诊收治的一组颈椎外伤患者,排除合并颅脑外伤及慢性疾病的患者,入选病例分为完全性脊髓损伤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组及无神经功能障碍组,回顾性分析各组病例的血钠变化情况。结果入选病例共102例,男83例,女19例;年龄17~68岁,平均45.6岁。完全性脊髓损伤组23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组60例,无神经功能障碍组19例。共发生低钠血症共39例,完全性脊髓损伤组15例(65%),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组23例(38%),无神经功能障碍组1例(5%)。低钠血症发生率在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完全性脊髓损伤组低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组和无神经功能障碍组。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钠血症与患者脊髓损伤程度有明确相关关系,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脊髓损伤节段无相关关系。结论急性颈脊髓损伤后具有较高的低钠血症发生率,虽然影响钠盐平衡的因素及相互作用非常复杂,但颈脊髓损伤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以及血液动力学改变可能是导致颈脊髓损伤后电解质系统异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腰椎椎间盘置换术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椎间融合术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是目前全世界用于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背痛最广泛的手术方法,但其不足之处,如病变节段融合后相邻运动节段退变加速也日益受到临床重视,医学界一直在寻求保留病变节段运动功能的治疗手段。保留病变节段运动功能的理念最初见于1966年Fernstrom尝试的椎间不锈钢球植入,此后围绕人工椎间盘的研究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首次手术失败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因首次手术失误而导致的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或合并其他症状需再次手术治疗的84例病例,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再手术原因主要为术前诊断及定位错误,椎管狭窄未解除,退变突出髓核碎片残留,多节段髓核突出遗漏,椎管内粘连以及腰椎不稳。再手术效果优良率达82.0%。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首次手术前要加强术前检查,明确诊断,明确是否合并其它腰椎退变性疾病,确立正确的手术方案。术中同时解决其他合并疾病,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5.
急性颈髓损伤死亡预判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颈髓损伤患者死亡的预判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3年1月-2005年12月急性颈髓损伤完全瘫痪患者184例,探讨损伤节段(C1~4:C5~7)、损伤严重程度[美国脊柱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B级]、损伤类型(稳定型:不稳定型)、年龄(<50岁:≥50岁)对死亡的预判作用,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 184例全瘫患者,死亡61例,生存123例.损伤节段C1~4:C5~7比率:死亡组为54.1%:45.9%,生存组为7.3%:92.7%(P<0.01);损伤严再程度ASIA分级A级:B级比率:死亡组为90.1%:8.9%,生存组为95.9%:4.1%(P>0.05);损伤类型稳定型:不稳定型比率:死亡组为14.7%:85.3%,生存组为6.5%:93.5%(P>0.05);年龄<50岁:≥50岁比率:死亡组为50.8%:49.2%,生存组为75.6%:24.4%(P<0.01).有统计学意义的预判因素包括损伤节段和年龄.但考虑到损伤严重程度对死亡预判的重要作用,笔者提出采用损伤节段/损伤严重程度(C1~4节段损伤A级:C5~7节段损伤A级:B级)作为预判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50岁C1~4节段损伤A级患者死亡率为93.3%,<50岁C5~7节段损伤A级患者死亡率为13.7%. 结论损伤节段、损伤严重程度及年龄是预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死亡与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脊髓型颈椎病手功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双手功能障碍程度。[方法]明确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31例按年龄3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进行分组,选择年龄、性别及例数均匹配的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采用Duru z′s Hand Index(DHI)手部功能指数评分法对疾病组及对照组双手功能进行定量评分。患者颈椎病严重程度评价采用改良JOA评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疾病组及对照组左右手功能评分进行对比统计分析,对患者手部功能评分及JOA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年龄由低至高4组中,DHI评分均值在Con-trol及CSM组分别为88.6±1.0、82.1±5.6;86.3±1.8、80.2±4.3;80.8±4.8、71.9±6.6;79.4±6.3、62.5±7.4,CSM组DH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在各年龄组左右手评分及均值二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SM组JOA评分在各年龄组分别为13.0±1.8、12.4±1.7、11.7±1.4、10.3±1.4,JOA评分与DHI评分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558、0.497、0.459、0.482(P0.05),二者具有相关性。[结论]Duru z手部功能指数能较客观并定量地评价脊髓型颈椎病手部功能障碍程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部功能较正常人明显降低,并与脊髓型颈椎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由椎间盘病变引发的疾病在临床较为常见,但椎间盘病变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并不完全清楚,通常认为生理退变是根本因素。近年来.研究人员日益重视遗传因素在椎间盘疾病发病机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对椎间盘病变的基因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这一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金银花多糖(FLP-3)对卡介苗加脂多糖(BCG+LPS)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将72只昆明种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BCG+LPS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组(模型组)、对照组(联苯双酯)及FLP-3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制备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Bcl-2、Bax阳性表达率、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和小鼠肝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组织Bax表达上升(P0.01),Bcl-2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FLP-3各剂量组Bax表达下降(P0.01),Bcl-2表达上升(P0.01),而FLP-3高剂量组与对照组肝组织Bax及Bcl-2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IL-10、IL-12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FLP-3各剂量组IL-10、IL-12水平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除FLP-3高剂量组血清IL-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剂量组血清IL-10、IL-12水平均降低(P 0.05)。结论:金银花多糖对LPS+BCG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而防止肝细胞过度凋亡可能是其防治免疫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颈椎脊髓损伤早期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脊髓损伤早期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05年12月63例颈椎脊髓损伤早期死亡病例的一般状况、受伤原因、受伤至入院时间、脊柱损伤节段、脊髓损伤严重程度、合并伤、颈椎脊髓损伤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过程及结果,总结其早期死亡的原因。结果本组49例因呼吸衰竭死亡,8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2例因癫痫发作导致急性呼吸、循环衰竭死亡,2例因多发伤导致肺部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死亡,2例因上消化道大出血导致出血性休克死亡。结论呼吸衰竭为颈椎脊髓损伤早期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与脊髓损伤节段及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腰痛及再突出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摘除术后下腰痛以及腰椎间盘再突出的情况。[方法]在采用后路腰椎板开窗突出椎间盘摘除手术的患者中,随机选择200例,对其中获得5a以上随访的8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前后下腰痛JOA评分以及影像学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79.8%的患者残留下腰痛,其中14.3%患者存在严重的下腰痛(JOA 1),75%的严重下腰痛患者在35岁以下;(2)13例患者行二次手术,其中12例为腰椎间盘再突出,1例为腰椎不稳,13例患者中主要是50岁以下的成年男性。[结论]年轻患者更易发生严重的下腰痛以及腰椎间盘再突出,在年轻患者首次手术时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考虑脊柱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