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中成药大多存在科学基础薄弱,临床价值评估不清等问题,使得中成药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医保目录等重要的卫生资源调配工具缺乏充分证据,对中医药行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为促进中成药的临床合理用药,遴选决策依据客观,充分凸显其临床价值,我国亟需建立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方法学体系。卫生技术评估(HTA)的流程和方法可为我国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方法的建立提供借鉴,但目前中医药研究领域鲜有开展HTA研究。国内外最新研究表明HTA结合多准则决策分析(MCDA)能够增加决策的透明度并提高决策质量,有利于药物的遴选和临床使用。该研究拟引入HTA联合MCDA形成的证据决策框架,建立我国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体系的方法学框架,并提出初步研究思路。未来,可联合国家相关药品决策部门和管理部门,确立一套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方法,推动中成药再评价工作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多维度多准则儿童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指标框架。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法与头脑风暴法建立指标池、初步拟定指标框架;通过德尔菲法对相关领域专家进行2轮问卷调查,遴选评价指标;结合专家函询结果与小组讨论结果,构建儿童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指标框架。结果 建立了包含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宜性、可及性、创新性6个维度的3级指标框架,包括6个一级指标(即维度)、20个二级指标、52个三级指标。结论 该指标框架从卫生体系角度出发,具有中医药和儿童特点,为儿童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的实施提供方法学建议,为其他领域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丰富了我国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3.
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为药品上市后临床定位、资源配置、医保与基药准入等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除了满足一般药品综合评价6个维度外,还应考虑中医药特色。目前对于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研究的具体实施环节和评价方法比较模糊,因此制定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技术规范迫在眉睫。起草组遵循《中国药品综合评价指南参考大纲(第二版)》以及《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管理指南(2021年版试行)》等文件的相关法规要求,经过文献复习和专家讨论论证,结合多项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研究的实践经验,制定了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技术规范。本规范包括了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的临床定位、资料获取、质量控制、评价内容与方式、各维度的评价技术方法等方面,为中成药开展临床综合评价工作提供方法学指导,使评价过程及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4.
戴宁  何青鋆  陆芳 《中医杂志》2024,(4):357-361
通过分析2013年至2023年国内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研究的现状,发现目前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研究中存在着“四多四少”现象,即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的研究多,给出综合评价意见的相对少;研究资料来源于公开信息的多,来源于真实世界数据的少;可供选择的同类对照药品多,事先设定对照药品的研究少;研究开展过程中步骤多,严格实施质量控制的研究少。基于此,从提高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的质量、加强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结果的转化与传播、提高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的规范性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并针对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研究的现状,从提升原始研究证据、突出中成药特色和优势两个方面提出思考,以期促进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结果更好地转化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在我国的发展及方法研究现状,探析开展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为后续评价工作的推进提供参考。方法:首先通过梳理与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流程、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流程相关的文献,分析我国临床综合评价的方法研究现状;其次全面总结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相关政策的制定背景及内容要点、进而展示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在国家层面与省级层面的发展现状。结果: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纳入中成药具体评价实例文章32篇,研究剂型主要为胶囊剂(15篇,46.88%)和注射剂(28.13%);涉及神经系统(10篇,31.25%)、消化系统(5篇,15.63%)、呼吸系统(5篇,15.63%)等疾病领域。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来自相关学会和科研机构,目前已有不同学者团队研制了有关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的技术指南或规范,但国家与省级层面均尚未形成由政府机构主导的评价指南。此外,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相关的研究文献主要涉猎评价方法的运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一些已完成的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报告。结论:为体现中成药的独特价值与优势,国家需在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的基础上构建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基于证据与价值对决策的影响(EVIDEM)框架的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推动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的科学、系统、规范实施。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半结构化访谈、德尔菲法确定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明确各指标权重。结果:两轮专家咨询回收率均为100.0%,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90、0.905;第一轮咨询二、三级指标的肯德尔协调系数(W)分别为0.320、0.283(P<0.001);第二轮咨询二、三级指标的W分别为0.411、0.351(P<0.001)。最终构建的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中,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的权重分别为37.34%、32.68%、11.85%、5.87%、5.79%、6.47%。结论:该研究构建了一套普适性的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解读,可为开展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但有待结合专科疾病中成药临床应用特点进行细化和改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前列平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的药品临床综合价值,为临床基本用药管理的相关决策提供证据。方法:该研究以《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管理指南(2021年版试行)》为依据,通过系统梳理前列平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的现有研究,结合相关数据库资料和问卷调查结果,基于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循证药学、药物经济学、卫生统计学、卫生技术评估等学科基础,采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模型(MCDA)和CSC 2.0软件,对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6个维度及中医药特色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结果:安全性,基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自发呈报系统(SRS)、安全性文献分析、药理毒理实验报告等证据,前列平胶囊安全性等级评价为A级,安全性好。有效性,基于药理药效学研究及Meta分析结果,综合有效性证据价值及证据质量,最终有效性等级评价为B级。经济性,前列平胶囊为国家医保乙类药物,与同类中成药价格相比,前列平胶囊的日均费用属中等,服药过程中无相关费用增加,经济学研究显示前列平胶囊联合α受体阻滞剂与单用α受体阻滞剂比较,具有较好经济性。综合经济学证据质量评价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欧盟药品注册法规及标准的研究,建立复方中成药欧盟简化注册评价指标体系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期为复方中成药欧盟简化注册品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运用Delphi专家咨询法构建复方中成药欧盟简化注册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果:得到2个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以及各指标权重,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A企业113个复方中成药品种评价后,有61个品种不适宜进行欧盟简化注册。结论: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模型,能够有效的运用于对注册品种的评价,对复方中成药欧盟简化注册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培育中成药大品种是中成药企业发展的核心关键,而遴选具有潜力的"种子"产品则是中药大品种培育战略的先决条件。通过从价值和风险多个维度构建评价模型,进行专业化的中成药评价,可以高效、专业、客观的遴选出有大品种培育潜力的"种子"产品。该文探讨从药品命名和处方组成、原料药材安全风险和供给保障、竞争态势、政策目录准入、科技支撑、临床证据与认可等维度构建多元评价指标体系,系统、规范的采集中成药产品说明书、质量标准、政策目录、科技文献、市场竞争、临床应用等多方面的信息,并通过"主观评价指标的客观化,客观化指标的量程化",探讨构建中成药产品价值和风险多维评价模型。基于该模型,可对一批中成药产品集中作出快速、综合的研判分析,并在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产品间形成量化比较。基于该模型评价结果,结合专家综合研判,可高质量的遴选出优质"种子"产品,为下一步大品种培育奠定坚实基础。基于该模型对企业中成药产品的整体梳理,可进一步明晰各产品的外部竞争优势和内部优先层级,为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完善产品战略布局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中成药的价值评价正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建立起能够反映中医药特点的临床价值评价体系。该文考察了4种国外普适性药物价值评价工具,分别是证据评级矩阵、癌症价值标签、患者视角价值框架和多准则决策分析高级价值框架。证据评级矩阵用于衡量不同治疗措施获益与风险,以净健康获益作为最佳估计点评价药物的治疗价值;癌症价值标签主要是通过计算预期临床结果与预成本之间的比率,通过矩阵形式来权衡不同抗肿瘤药物治疗方案的经济价值和创新价值;患者视角价值框架则强调从患者的视角来评价不同医疗保健措施的价值;多准则决策分析高级价值框架从多维度衡量药物或措施的价值。结合以上普适性药物价值评价工具的特点和国内药物价值评估的相关研究,该文提出从中成药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创新性、经济性、适宜性和可及性6个维度的指标体系分析中成药药物价值评价的特征,并阐述了构建中成药价值评价工具的策略,以期为中成药的价值评价和决策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规范含朱砂、雄黄中成药临床调剂技术,明确临床药师工作流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版),建立“含朱砂、雄黄中成药数据库”,向南京市中医院和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学部多位药师开展调研,结合国内外期刊数据库和问卷调研结果,分析含朱砂、雄黄中成药在临床调剂与使用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构建包括采购验收、贮存养护、处方审核、处方调配、处方复核、发药与用药交代、处方点评、用药监测和用药警戒在内的9项调剂关键技术体系。结果 根据我国现行的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73.53%的不良反应可能由含朱砂、雄黄的中成药导致,用药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长期、超量、超适应症用药;影响含朱砂、雄黄中成药调剂的重点环节包括采购验收、贮存养护、处方审核、处方调配、处方复核、发药与用药交代、处方点评、用药监测和用药警戒等。结论 规范含朱砂、雄黄中成药临床调剂技术对规范影响临床用药安全的调剂流程、促进中医临床药学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成药不良反应漏报情况明显,加上中成药说明书中普遍存在安全性信息缺项,以致中成药的临床安全性应用缺乏证据,开展中成药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刻不容缓。构建中成药临床安全性评价数据集可能会减少中成药安全性项目漏报,减少同类研究中报告的指标不一致的情况,使更多研究能纳入系统评价,为中成药安全应用提供更高级别证据。本文提出中成药临床安全性评价核心数据集的构建方法:首先根据目标疾病、目标人群、研究目的、给药途径、评价方法等特点,确定临床安全性评价核心数据集的适用范围;通过系统评价和半结构化访谈,形成和完善临床安全性评价原始项目清单;根据清单制作调查问卷,对相关利益群体专家进行德尔菲调查,并通过共识会议形成的核心数据集。  相似文献   

13.
中药安全性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中成药上市后临床安全性评价亟需开展。然而,关于如何开展相关研究,具体操作步骤尚无标准可循,故此,急需建立一种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模式和方法以指导实践。笔者根据课题组前期开展的一系列研究,提出在中成药上市后临床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几点看法,包括明确临床安全性评价的目的与内容,确定评价工作的流程,制定安全性评估项目清单,并提出三级风险分类控制,最终探索性的形成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模式。该评价模式根据前期研究基础,通过项目清单评估的方式对中成药目标品种进行风险分级,并分别针对不同风险级别的品种采取相应措施,目的是使药品从高风险级别降到低风险级别,最后进入五步骤循环无端的常态化风险管理,即广泛收集风险信号,通过数据挖掘等技术对风险进行识别,以过程质量控制进行风险评估,采取风险最小化措施的风险管理,再次应用于临床进行后效评估。希望该文提出的评价模式和方法能够为将来开展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中成药合理应用评价模型,完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前置审方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以提高其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在医院信息系统基础上嵌入自定义审查规则,构建中成药合理应用评价模型。自定义审查规则模块包括用法用量、适应症、相互作用、配伍禁忌、重复用药、特殊人群用药等,拟合形成评价模型,用于中成药处方事前审核。再收集2019年7月至2019年9月门诊含有中成药的处方审核及干预情况,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每个月系统审核中成药存在问题的处方占比分别为13.40%、12.59%、10.91%,医生主返回调整处方逐渐增加,药师审核处方、干预处方呈下降趋势。结论该评价模型可规范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提高其水平,从而为用药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中真实世界数据的质量控制,推动真实世界数据在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中科学合理地应用。方法 查阅国内外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真实世界研究数据质量控制的文献,并结合笔者所在省份的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中心开展的工作经验,探讨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真实世界研究数据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流程。结果与结论真实世界研究数据质量控制一般分为内部质控和外部质控,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和综合评价,实施阶段可分为项目启动阶段和数据治理后阶段,并在这两阶段各开展一次数据质量控制。本研究归纳总结了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真实世界研究数据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流程,为研究者和决策者正确生产和使用基于真实世界数据药品临床综合评价证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评价中药综合价值的方法及模式,本研究基于中医药特点,采用多元整合的综合评价方法,结合2种非接触性研究方法、头脑风暴法、名义群体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最终构建了一套包括6个一级维度、20个二级维度、48个三级准则的符合中医药特色的多维度多准则优势中成药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完整、全面且符合中医药特点,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瞿礼萍  李秀丽  张廷模  王梅 《中草药》2023,54(14):4762-4768
欧盟在全球植物药市场的地位举足轻重,推动更多中成药尤其是复方产品进入欧盟药品市场,对中药国际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立足中成药欧盟市场准入中的注册评价技术标准这一关键环节,从欧盟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与技术标准体系构成,以及产品质量、安全与有效性评价技术要求等方面,系统剖析欧盟草药药品注册评价技术标准特点,并针对欧盟复方产品的要求进行专门讨论。研究结果对于我国深入认识欧盟草药药品监管体系内涵、搭建中欧植物药科学监管机制研究的“桥梁”具有良好学术价值,对指导和推动中成药开展欧盟药品注册工作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综合评价4种金嗓开音制剂(JSKY)治疗急性咽炎/喉炎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和同类中成药进行比较,为其临床合理使用和监管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技术指南,基于卫生技术评估和多准则决策分析方法对4种JSKY与2个同类中成药(A和B)开展6个维度的综合评价,通过药物价值量化评分工具进行排序。结果:(1)JSKY可以改善系列疾病症状和体征。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总有效率方面JSKY排第1的概率最高。(2)JSKY未显示出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与对照药物情况类似。(3)对于急性喉炎(风热证)患者,与A药比较,金嗓开音胶囊疗效及经济性与其相当。对于急性咽炎(风热证)患者,与B药比较,金嗓开音胶囊治疗成本低、效果好。(4)创新性。与对照药物比较,JSKY适应证有其独特人群(急性咽炎/喉炎风热证患者)。已获得专利6项,并获批在菲律宾销售。(5)适宜性。与对照药物相比,被调查医生、药师和患者均认为JSKY药品说明书的文字表达更清楚和易理解、使用和储存条件更方便等。(6)可及性。JSKY入选医保乙类目录,针对医保和自费患者,具有良...  相似文献   

19.
陈子佳  张强  雷超  王志飞  谢雁鸣 《中草药》2024,55(5):1641-1651
目的 基于多准则决策分析综合评估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基于循证医学、流行病学、临床医学、临床药学、循证药学、药物经济学、卫生技术评估等方法学,结合调查问卷与数据库资料,利用多准则层决策分析模型(multi-criteria level decision analysis model,MCDA),围绕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中医药特色“6+1”个维度综合评估其临床价值。结果 安全性方面:根据药品说明书、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自发呈报系统(spontaneous reporting system,SRS)、登记注册研究、临床文献报道、真实世界研究、官方网站通知公告、药物警戒与风险管理等,现有研究证据充分;喜炎平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恶心、呕吐、发热寒战等,临床安全性风险较可控,评价为B级,表明基于现有临床研究安全性良好。有效性方面:选取Meta分析作为有效性证据,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治疗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药品临床价值为导向,对便通胶囊/片治疗便秘开展临床综合评价,为便通胶囊/片的合理定价、合理用药及药品目录遴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当前可获得数据及调研数据,围绕便通胶囊/片与3种对照药治疗便秘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和可及性6个维度开展临床综合评价。结果:有效性方面,便通胶囊/片可提高临床有效率,药理作用机制明确。安全性方面,未见不良反应,预后良好。经济性方面,日均费用在对照药中最低,并具有一定成本效果优势。创新性方面,获得国内专利,并作为三类中药新药/中药9新药上市。适宜性方面,便于储存、方便服用,在药物技术特性和药品使用方面都具有较好的适宜性。可及性方面,医院覆盖较广,产能充足,患者负担较低,药品目录收录广泛,长期应用无较大环境风险。4种中成药的综合价值分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对照药B(84.27分)、便通胶囊/片(82.47分)、对照药A(70.47分)、对照药C(59.46分)。专家组推荐意见为A类(18/18),建议可直接转化为决策使用。结论:便通胶囊/片治疗便秘的临床综合价值较高,可为药品合理定价、合理用药及药品目录遴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