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内皮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设计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lP、Wanfang Data、CBM、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7个数据库,查找关于丹红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后内皮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RCT,涉及1325名患者。经Meta分析发现治疗组(丹红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在改善术后各内皮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常规治疗),具体为指标NO[MD = 9.57,95%CI(8.22,10.93),P <0.00001]、指标vWF[MD = -31.60,95%CI(-41.47,-21.72),P < 0.00001]、指标ET[SMD=-0.92,95%CI(-1.49,-0.35), P < 0.01]、指标ET-1[SMD = C-2.19,95%CI(-3.11,-1.27),P < 0.00001]、指标FMD[MD = 1.81,95%CI(1.26,2.37),P < 0.00001],各个指标间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相比,更能改善冠心病PCI术后的内皮功能。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较低,且存在异质性较大问题,上述结论仍需通过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双盲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系统评价方法评价中成药稳心颗粒对心肌缺血后心肌电生理重构的影响。方法:以"稳心"的中英文检索式为主题词检索CNKI、CBM、万方、维普、EBbase、Pubmed、Cochrane、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期刊学术论文,筛选出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动物实验研究运用SYRCLE动物实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并分析结局指标。结果:共纳入7篇有效动物实验研究评估后认为质量均较低。主要结局指标是心电图、缝隙连接结构、缝隙连接蛋白及其mRNA,CaM/CaMKⅡ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相关mi-RNAs以及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由于纳入研究中结局指标均缺少具体数值,无法量化,故使用描述性系统评价对结局指标进行总结性评价;结论:稳心颗粒能改善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并且直观地反映在心电图上同时能够改善缝隙连接超微结构,改变缝隙连接蛋白及其mRNA、CaM/CaMKⅡ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相关mi-RNAs的表达水平,调节心肌细胞离子通道以维持正常的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从而发挥改善大鼠缺血心肌电生理重构的作用,但纳入评价研究质量均较低还需要方法学更完善的高质量实验研究进行相关机制的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内质网应激凋亡途径对大鼠心肌H9C2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及稳心颗粒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salubrinal(Sal)组、稳心颗粒组;采用毒胡萝卜素(TG)诱导内质网应激凋亡模型,以经典凋亡抑制剂Sal抑制凋亡,采用CCK-8比色分析法筛选药物浓度及时间,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EBP-同源蛋白(CHOP)、天冬氨酸胱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2(Caspase-12)、Cx43的表达。结果:CCK-8结果提示,TG、Sal和稳心颗粒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1、20 μmol·L-1和10 g·L-1,作用时间均为24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其余3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Sal组及稳心颗粒组的细胞凋亡率都明显下降。Western blotting结果中,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GRP78、CHOP及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而Cx4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Sal组和稳心颗粒组细胞CHOP、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Cx4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Sal组细胞GRP78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稳心颗粒组GRP78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TG诱导的内质网应激凋亡途径会影响Cx43的表达,稳心颗粒可以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凋亡途径调节H9C2细胞Cx43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4.
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是提供无偏倚证据的来源。由于目前国内外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实施过程及结果报告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临床研究价值,造成经费浪费。因此,一些研究者意识到针对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开展高质量的方法学研究,对提高临床研究水平有重要意义。在开展方法学研究方面,国外有嵌入式研究(Study Within A Trial,SWAT)和基于研究的研究(Research On Research,ROR),并形成了相应的组织。在该项研究中,研究者首先介绍了有一定影响力的SWAT计划和探索ROR研究方法的MIROR(Methods in Research on Research)项目进行介绍,并探讨其对循证中医药学发展的启示,以期引起相关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稳心颗粒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方法:电子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等外文数据库及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 Fang Data)、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等中文数据库,时间截至2018年10月1日。按照Cochrane手册推荐的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学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Stata 14软件Begg检验进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共纳入24篇随机对照试验(RCTs),涉及到2246名房颤患者。结果显示,稳心颗粒单用或者联合西药治疗在控制快速心室率(MD=-7.14,95%CI:-8.42- -5.87),降低房颤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缩短窦律转复时间(MD=-3.04,95%CI:-3.47- -2.61),增加窦律转复率(RR=1.19,95%CI:1.09-1.29),减少房颤复发率(RR=0.28,95%CI:0.13-0.59),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MD=3.44,95%CI:0.87- 6.01),改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MD=-2.47,95%CI:-2.86- -2.08),降低左心房内径(LAd)(MD=-0.91,95%CI:-1.58- -0.25),减少P 波离散度(Pd)(MD=-4.04,95%CI:-4.15- -3.93)等方面效果优于空白对照、安慰剂或单用西药治疗。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胺碘酮在改善P波最大时限(Pmax)优于单用常规剂量胺碘酮治疗(MD=-8.25,95%CI:-10.33- -6.17),而稳心颗粒联合常规剂量胺碘酮治疗效果更优(MD=-13.10,95%CI:-13.65- -12.55)。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更少,且Begg检验未发现发表偏倚。结论:稳心颗粒单用或者联合西药在房颤治疗中有良好疗效,但仍需要高质量证据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为该病患者的循证治疗提供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等数据库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10月。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共纳入22个RCTs,10 971例患者。对其中20个RCTs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MD=7.56,95% CI(4.13,10.98),P<0.000 1;MD=20.06,95% CI(9.77,30.35),P=0.000 1],N末端脑钠肽(NT-proBNP)、脑钠肽(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值明显减小[MD=-153.23,95% CI(-186.97,-119.49),P<0.00001;MD=-96.74,95% CI(-117.10,-76.38),P<0.00001;MD=-5.69,95% CI(-8.11,-3.27),P<0.000 01;MD=-6.80,95% CI(-8.65,-4.95),P<0.000 01];(2)有7个研究涉及阿托伐他汀的剂量,与40 mg治疗组相比20 mg治疗组的LVEDD、LVESD、NT-proBNP、BNP明显减少[MD=-5.13,95% CI(-6.05,-4.21),P<0.000 01;MD=-0.84,95% CI(-1.50,-0.17),P=0.01;MD=-26.53,95% CI(-47.68,-5.37),P=0.01;MD=-17.63,95% CI(-32.66,-2.59),P=0.02],LVEF及6 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MD=9.13,95% CI(7.95,10.31),P<0.000 01;MD=22.24,95% CI(7.06,37.43),P=0.0004]。定性分析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及患者心功能状况。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且可以有效预防无症状型心力衰竭进一步发展,但上述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7.
保障患者安全是临床研究和实践的关键。目前,中医临床安全性评价存在诸多问题,如中西药联用难以真实反映中药临床安全性、症状性不良事件/反应的报告缺乏可靠性、同类临床研究中安全性指标报告差异大等。在西药临床研究应用不良事件/反应术语集及核心指标集的基础上,应将核心指标集概念引入到中西药联用临床安全性评价中,以提高中药临床安全性评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疾病的临床效应特点,并评价其证据质量,为舒血宁注射液的临床运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舒血宁”中英文检索式为主题词检索CNKI、CBM、万方、维普、EBbase、Pubmed、Cochrane数据库中的期刊论文、学术会议论文,筛选出全部形式的临床研究,分析疾病类型及频次,找出目前临床应用舒血宁注射液的优势病种,并提取其中的RCT,运用cochrane手册推荐方法对文献质量进行分级,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所有临床研究结果分析显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疾病种类多达74种,其中主要为循环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其次为内分系统泌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剩余研究分散在其他10个疾病系统中,治疗人数最多、出现频次最高的疾病前三位的分别是脑梗死及其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共纳入337篇RCT,文献质量均较差,总体上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4.48%,有21.96%的文献提到不良反应,但均为轻微不良反应,如皮疹、瘙痒等,停药后一般自行好转或治疗后好转。结论:舒血宁注射液临床应用广泛,且效果显著,尤其针对心脑血管方面的缺血性疾病有效性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比较安全。但证据质量总体较差,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不良反应漏报情况明显,加上中成药说明书中普遍存在安全性信息缺项,以致中成药的临床安全性应用缺乏证据,开展中成药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刻不容缓。构建中成药临床安全性评价数据集可能会减少中成药安全性项目漏报,减少同类研究中报告的指标不一致的情况,使更多研究能纳入系统评价,为中成药安全应用提供更高级别证据。本文提出中成药临床安全性评价核心数据集的构建方法:首先根据目标疾病、目标人群、研究目的、给药途径、评价方法等特点,确定临床安全性评价核心数据集的适用范围;通过系统评价和半结构化访谈,形成和完善临床安全性评价原始项目清单;根据清单制作调查问卷,对相关利益群体专家进行德尔菲调查,并通过共识会议形成的核心数据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芪丹利心丸防治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左冠状动脉结扎术建立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卡托普利组和芪丹利心丸组,另设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每组10只。术后第2天,芪丹利心丸组给予芪丹利心丸2.43 g/(kg·d)灌胃,卡托普利组给予卡托普利片2.25 mg/(kg·d)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去离子水10 ml/(kg·d)灌胃。4周后检测各组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 max)、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 max)],称取左心室重量(LVM)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HE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Masson染色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miR-133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及TGF-β1、CT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LVSP、+dp/dt max,-dp/dt max下降,LVEDP升高,LVMI、CVF增大,miR-133a下调,TGF-β1和CTGF蛋白及mRNA表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芪丹利心丸组LVSP、+dp/dt max,-dp/dt max上升,LVEDP降低,LVMI、CVF减小,miR-133a上调,TGF-β1和CTGF蛋白及mRNA表达减少(P0.05或P0.01)。HE染色显示,模型组见梗死边缘区残存的心肌纤维混乱、部分断裂,肌间隙增宽明显,而卡托普利组和芪丹利心丸组心肌梗死边缘区心肌纤维走形相对规整,多数胞膜基本完整。结论芪丹利心丸可防治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miR-133a/TGF-β1/CTGF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