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任依  刘艳丽  马力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0):1183-1189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网络中起到“网底”的作用。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发热哨点诊室有利于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发热诊室“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和及时上报”,从而控制疫情进展。目前,我国正在加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哨点诊室的建设,对其建设标准和职能有了初步的规定。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哨点诊室的最低标准应包括建设布局、硬件和软件配置三方面的内容,针对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应加强社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广泛开展人员培训与工作督导、建设便捷通畅的信息网络,规范建设发热哨点诊室并实施持续性运行管理,才能有效发挥发热哨点诊室的作用,使之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中发挥重要的“网底”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 上海市在我国率先提出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哨点诊室,发热哨点诊室在防疫体系中承担着“网底”功能。公共卫生防范诊所(PHPC)是新加坡成熟的公共卫生体系中的一个分支系统。目的 对比上海市发热哨点诊室与新加坡PHPC模式,探究双方在基层疫情防控方面的差异,并对完善上海市发热哨点诊室建设提出建议。方法 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远郊、城郊结合区各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哨点诊室作为样本机构,通过对发热哨点诊室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开展两轮访谈,以及对样本机构开展现场调研,并辅以文献检索,获取上海市发热哨点诊室模式及应用资料。通过检索新加坡卫生部官网和数据库文献,获得新加坡PHPC模式及其应用资料。结果 新加坡PHPC模式诊所数量、密度高于上海市发热哨点诊室;上海市发热哨点诊室的设置标准要求高,但新加坡PHPC的准入“门槛”更高;上海市发热哨点诊室在就诊流程方面更具个性化;新加坡PHPC模式对防疫补贴、医护人员保障方面较为突出。结论 新加坡PHPC模式具有更长的筹建时间,由政府自上而下制定标准、准入批准、统筹布局,呈现出更高的同质性与缜密性,上海市发热哨点的建设起步较晚,呈现出更高的个性化与本土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郭壹凡  朱先  曾志嵘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5):3190-3196
背景 目前家庭医生团队在发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守门人”的功效上仍然面临着重重阻碍,但目前较缺乏针对家庭医生团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中现实困境的研究。目的 分析家庭医生团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中的现实困境,为保障其高效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建议。方法 2020年6月,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广州市2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其一线医务人员(每家机构抽取2名)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对2月至调查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线开展情况、基本医疗服务开展情况、应急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同时选取部分愿意配合的基层工作人员进行访谈,结合价值链理论进行分析。结果 25家机构中,19家机构停止(过)部分或全部公共卫生专线,6家机构没有确诊/疑似病例的转运通道和能力,24家机构启动应急预案,10家机构开设健康教育专线,9家机构未开放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专线,10家机构未开设发热门诊,11家机构的所有门诊一直正常开放。访谈结合价值链理论分析显示,家庭医生团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中面临着内部后勤保障不到位、外部沟通协作不顺畅、监测预警功能发挥不完全、健康教育工作不深入、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应急基础设施不健全、应急专业人才缺口大、信息化建设步调不一致、应急物资采购机制不完善等现实困境。结论 建议优先破除阻碍开展基本工作的困境,再深入优化解决辅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让社区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的坚实堡垒,保障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应急能力现状。方法 本研究以广州市为例,采用文献研究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采用自填式问卷随机调查方法,于2014年3-5月对广州市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和越秀区5个具有代表性地区的5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调查。结果 设立预防保健科、应急指挥部门、应急处理预案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别为96.2%(51/53)、100.0%(53/53)、98.1%(52/53);6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应急药品有储备;仅有35.8%(19/53)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了康复培训,5.7%(3/53)在应急人员不足时使用志愿者,41.5%(22/53)实验设备得不到充分使用,26.4%(14/53)建立了应急资金管理制度。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信息监测预警系统、应急预案建立、应急药品储备能力等“硬件实力”上具有良好的应急能力,而在康复治疗能力、应急人员机动能力、实验室设备、应急资金等“软件实力”上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相似文献   

5.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基本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在防治重大传染性疾病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基于2003年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2009年甲型H1N1流感和2019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基层参与防控的多案例梳理发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大传染病防控能力尚存不足。主要表现为传染病防控机制不完善、卫生资源欠缺、预防性健康教育疏漏和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建议通过进一步改革传染病应急防控机制,联合多元主体,吸引社会资本,优化卫生资源、人才和设备配置,落实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树立“平战结合”思想、促进健康教育等方式,逐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6.
背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设置是一项重要的经验总结与尝试,目前发热诊室试点工作已开展一年有余,分析其运行情况十分必要。目的 调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的设置与利用情况,总结经验并提出相应建议。方法 于2021-02-22至2021-03-02,采用多阶段抽样法,选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全程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员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其所在机构是否开设了发热诊室〔包括疫情防控期间设置的发热(哨点)诊室和疫情防控前设置的发热门诊〕,以及累计使用时间、累计接诊人次、累计转诊率、累计确诊人次。结果 最终回收有效问卷718份,来自40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中,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设了发热诊室的机构208家(51.0%),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之前已开设的机构91家(22.3%),一直未开设的机构109家(26.7%)。271例应答者参与了发热诊室工作。根据该271份问卷:截至2021年1月底,发热诊室的中位累计使用时间为12(10)个月;188例(69.4%)应答者表示累计接诊人次<300人次,45例(16.6%)应答者表示累计接诊人次>1 000人次;184例(67.9%)应答者表示累计转诊率<3%,35例(12.9%)应答者表示累计转诊率>70%;238例(87.8%)应答者表示接诊的所有患者中最终确诊为新冠肺炎的人数为0例。χ2检验结果显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设发热诊室与疫情防控之前开设发热诊室的累计接诊人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地区(包括按经济带划分、按本城市内地理位置划分、按所属地区疫情期间最高风险等级划分)发热诊室的累计接诊人次、累计转诊率、累计确诊人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发热诊室的设置时间与累计使用时间、累计接诊人次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37、0.18,P<0.05),按经济带划分地区(东、中、西部)与累计确诊人次呈正相关(rs=0.13,P<0.05)。结论 超2/3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或之前设置了发热诊室/门诊。不同地区因素的发热诊室在累计接诊人次、累计转诊率、累计确诊人次方面无明显差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之前开设发热门诊的接诊工作量高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设置的发热(哨点)诊室,表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有一定处置发热患者的工作潜力。  相似文献   

7.
背景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其公共卫生服务能够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信息化建设则是促进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的重要措施。目的 了解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推动基层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以四川省所有市、县(区)为单位,采用等比例单纯随机法抽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 022个,于2019年11-12月,采用网络问卷法对医院业务院长进行调查。内容主要为公共卫生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简称基层系统)两类系统使用情况,包括经费、基础设施、覆盖率、人员、阻碍因素等。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1 133份,有效问卷994份,有效率为87.7%。结果 调查机构中,平均使用9个公共卫生业务管理信息系统;48.6%(483/994)的机构有专门信息化建设经费;91.0%(905/994)的硬件设备满足工作需求;45.0%(447/994)的机构信息填报人员在5人及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在经费、硬件设备、人员配置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2.9%(68/8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6.3%(878/912)乡镇卫生院使用了基层系统,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填报人员专业以临床(357人,占37.7%)、护士/护理(288人,占30.4%)为主,信息技术专业少见(21人,占2.2%);63.2%(43/82)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4.7%(656/912)的乡镇卫生院认为基层系统满足院内业务需求,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层系统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模块信息均存在重复填报问题。阻碍公共卫生模块使用的因素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选“软件功能不完善”〔36.8%(25/68)〕,乡镇卫生院首选“专业人才匮乏”〔31.4%(276/879)〕。结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信息化存在基础保障薄弱、系统建设效率低、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机构发展不平衡、系统软件功能还不完善等问题,亟须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8.
彭韵杨  伍林生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6):1909-1913
目的 了解重庆市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情感倾向,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重庆市9个主城区的社区居民450人为调查对象,于2013年12月-2014年2月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为居民的一般情况,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利用情况和总体态度,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情感倾向三个方面。结果 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02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9.3%。知晓社区卫生服务的有346人,知晓率为86.1%;知晓且利用过社区卫生服务的有216人,利用率为53.7%。346名知晓社区卫生服务的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态度评分为(2.67±0.78)分。在居民对“医护人员的诊疗水平值得信赖”“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感到满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环境足够舒适”“医疗设施感到安全放心”“从住所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很方便”“提供的基础健康服务很齐全”“社区卫生服务的收费合理”的情感倾向中,平均分分别为(2.64±0.80)、(2.58±0.79)、(2.82±0.86)、(2.73±0.85)、(2.47±0.95)、(2.87±0.82)、(2.74±0.86)分。社区居民对诊疗水平、服务态度、环境舒适、医疗设施、地理方便、服务齐全、收费合理的情感倾向与总体态度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 重庆市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情感倾向较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充分挖掘居民就诊的潜力,提升居民就诊的价值体验,全面提升人才队伍水平和改善硬件环境,从多层面为居民考虑,增强居民就诊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背景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路径与机制研究还比较缺乏。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功能定位,并刻画其发挥作用的系统路径。方法 2020年2-3月以上海市W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采用邮件访谈、微信语音访谈与关键人物访谈搜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疫情期间的主要措施,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疫情防控中的功能定位,并通过绘制系统动力学流图刻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系统路径。结果 W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疫情期间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组建疫情管理团队、实施分诊筛查、落实应急响应、强化病房管理、开展线上医疗,其主要功能定位包括“守住基本”“承接上线”“对接社区”“左右协同”4个方面。系统动力学流图显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疫情防控系统主要由“执行路径”“应急路径”“协同路径”“基本医疗服务路径”4个子系统构成。结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重大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概括为“上下左右”的功能定位。守住基本、加强组织管理、强化团队建设与提升外部协同是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背景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之后,特大城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治理能力被提上政策议程,而基层卫生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的“网底”所发挥的作用十分关键。目的 探索上海市基层卫生在应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实践并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困境,为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提供政策建议与决策依据。方法 本研究于2020年6-9月选取上海市具有代表性的郊区、城区与城郊结合地带,采用小组座谈形式调查了5个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相应卫生健康委员会与疾病防控部门。访谈工具为自行设计的半结构式访谈大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访谈内容主要包括疫情期间承接主要任务、组织架构、实际工作内容、内部协同、主要问题与建议等,相应卫生健康委员会与疾病防控部门的访谈内容主要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疫情中的主要职能与实际作用、暴露的“短板”、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中心如何予以支持及如何平战结合。结果 上海市基层卫生在公共卫生防疫中主要发挥了战时应急响应、区域联防联控,院内分诊筛查、保障基本医疗,借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做实签约服务的功能,存在物资与人力资源不足、心理防疫能力不足、内部协同与多部门管理不足、激励机制与活力不足四大问题。结论 针对当前基层卫生在公共卫生疫情防控中的困境,建议从四个方面理顺关系,即理顺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关系、理顺平时与战时关系、理顺社区与上级部门关系、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  相似文献   

11.
蔡毅  崔丹  毛宗福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0):1234-1238
目的 了解三明市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旨在全面评价三明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成效。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法在三明市的1个区、2个县共选取了4家综合医院、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乡镇卫生院),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门诊和住院患者496例为调查对象。于2017年4月,采用自行设计的人口社会学特征调查问卷和18条目简明患者满意度问卷进行面对面现场调查。综合医院患者发放问卷386份,回收有效问卷369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5.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发放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109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9.1%。结果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对医疗卫生服务“一般满意度”“技术服务质量”“医生人际交流能力”“医患沟通能力”“服务经济性”“服务时效性”“服务可及性与便利性”7个维度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医院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对医疗卫生服务“这里设备齐全,能给我提供完善的服务”“这里的医生通常会向患者解释清楚做生化检查的原因”2个条目的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对其余16个条目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医院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具体维度来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满意度评分最高的维度均为“医生人际交流能力”,分别为(3.97±0.71)、(4.50±0.59)分;满意度评分最低的维度均为“服务经济性”,分别为(3.34±0.71)、(3.87±0.67)分。从具体条目来看,医院患者满意度评分较高的2个条目为“这里的医生对待患者友善礼貌”“这里的医生诊治患者时非常仔细”,分别为(4.16±0.80)、(4.11±0.73)分;满意度评分较低的2个条目为“我确信经济因素不会妨碍我到这里就医”“我在这里需要紧急医疗服务时,等候时间太长”,分别为(3.33±0.96)、(3.34±0.94)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满意度评分较高的2个条目为“这里的医生对待患者友善礼貌”“我想看这里的任何医生都很方便”,分别为(4.62±0.68)、(4.49±0.68)分;满意度评分较低的2个条目分别为“我确信经济因素不会妨碍我到这里就医”“这里设备齐全,能给我提供完善的服务”,分别为(3.74±0.99)、(3.77±0.92)分。结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总体高于医院患者,患者对三明市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最高,对服务经济性满意度最低,整体满意度有待继续提高,尤其需要关注医疗卫生服务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2.
黄艳丽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4):4336-4342
背景 以患者需求和问题为导向提升基层全科医生的接诊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在岗能力建设方向,但目前国内尚无针对基层实际接诊环境下的患者需求和服务供给差距的大数据分析。目的 通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诊断的大数据分析,真实反映一个典型的城市区域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接诊能力特征,从而精准识别基层首诊能力需求,为提升基层首诊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疾病和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本)(ICD-10)规则对武侯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20年门诊产生的2 897 689条真实世界ICD-10诊断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其呈现的诊断结构、顺位和4种慢性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评估诊断深度。采用数据结构、分布等描述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99.31%(2 877 653/2 897 689)的诊断记录集中在频次大于30的912种诊断编码(六位编码)中,87.31%(2 392 603/2 740 333)的诊断编码(三位编码)记录集中在前10顺位。其中预防类诊断记录相对更为集中,主要为体检(含儿童保健体检)和预防接种服务。1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11家已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中诊疗能力A级标准,但疾病顺位与“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能力标准中的诊断编码目录有所差异。机构间平均ICD-10诊断种数、常见诊断种数、预防类或临床类的种数的变异系数均大于25%。排名前10类(三位编码)的诊断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高度一致,其他常见的诊断还包括睡眠障碍、急性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和失眠症等。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睡眠障碍等慢性病患者更容易有较高(>5次/年)的就诊频次,体检是频次较高前10位中人均年就诊频次最低的内容。常见慢性病的诊断记录高度(90%以上)集中于本类诊断中“未特指”类编码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就诊人次(4 268人次)和人数(1 675人)低于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诊断聚集性明显,特别是在预防保健领域。常见诊断高度集中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应的服务内容和人群。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接诊能力范围已达到优秀标准,但对患者(特别是慢性病患者)进行综合的诊断性评估上还需改进,特别是高血压及相关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急性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器质性或非器质性睡眠障碍等疾病综合诊断评估能力的建设和诊疗质量管理。全科医生在大量接诊负荷下,特别是在常见慢性病接诊上存在一定的“诊断惰性”,建议至少从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团队、机构供给和保障三层系统地设计基层首诊能力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上海市闵行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效率,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效率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分别构建慢性病管理、传染病管理、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服务模型,对上海市闵行区2014年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同类型服务提供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 闵行区有3家(江川、龙柏、七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慢性病管理、传染病管理、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方面均达到服务有效状态,有效率为23%。在10家非服务有效状态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仅有3家是由单纯规模效率低下引起,其余7家是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引起。在慢性病管理方面,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有效决策单元,有效率为31%;在传染病管理方面,8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有效决策单元,有效率为62%;在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方面,9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有效决策单元,有效率为69%。结论 闵行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效率有待提高,尤其是慢性病管理方面的服务效率,建议改进管理机制、激励工作人员,使得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4.
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国家提出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要充分发挥在疫情防控中的“网底”作用。全科医生在基层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与问题。为此对全国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1位全科医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此次疫情中,全科医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公共卫生、传染病学知识匮乏;此次疫情易感人群包括医疗防疫工作者、弱势高危群体和缺乏防范意识的人员;全科培训中应该强化公共卫生、传染病学、流行病学方面课程。为此建议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应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及处理、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相关内容培训,提高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15.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暴露出了公共卫生人才数量和质量双重不足的短板。笔者对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人才队伍现状进行了分析,从育人、用人和留人三个角度对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再思考,提出了“数量和质量两手抓,培养好公共卫生人才”“顶天和立地分好工,用得对公共卫生人才”和“待遇和事业双留人,留得住公共卫生人才”的改革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白婧  卢燕  杨非衡  朱磊  刘宝花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3):1514-1517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2010-2012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的现状、变化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为社区卫生服务的良好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12月课题组通过朝阳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直报和管理信息平台,结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常规月报、季报、年报和临时报表等形式的有关统计信息,收集2010-2012年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共收集了4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相关数据。结果 与2010年相比,2012年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4882487人次比3342681人次)、中医(1597939人次比1141989人次)等特色门诊服务量增加,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0.9%、18.3%|慢性病管理总人数(487484人比294274人)增加,年均增长率为28.7%|开展健康教育讲座(2467次比2325次)、健康促进活动(1800次比1043次)增加,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0%、31.4%|参加健康教育讲座(142633人次比86183人次)、健康促进活动(231425人次比121024人次)的社区居民亦增加,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8.6%、38.3%|其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如结核病免费服药、精神疾病免费服药、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等亦增加。2012年家庭健康档案电子化率达92.4%(1091266/1180767),个人健康档案电子化率达91.5%(2568591/2796941),但仍存在总体服务的覆盖率较低,难以满足社区居民需求|发展速度不足以实现规划目标|部分服务的提供量出现下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服务模式单一等问题。结论 2010-2012年间,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亦存在有不合理的地方。针对目前的现状,朝阳区应制定系统的社区公共卫生发展规划;加强人才引进的力度;增加财政的支持力度;改善社区机构的条件;加强各双向转诊制度的执行;发挥社区公共卫生居民“健康守护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吕凯敏  孙艳格  闫岩  李超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9):2369-2373
目的 了解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女卫生保健服务能力。方法 将北京市16个区/县以城区及远郊区/县分层,按1∶1的比例抽取样本,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9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其中城区48家,远郊区/县45家。于2016年6—7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妇女保健科室设置情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妇女卫生保健服务项目情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项目。共发放问卷93份,回收有效问卷93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100.0%。结果 9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72家(77.4%)有专门的妇科医师,其中31家(43.0%)有独立的妇科门诊。北京市城区与远郊区/县有独立妇科门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提供宫颈癌筛查、乳腺癌筛查、计划生育手术、更年期保健、产前检查服务的机构分别有47家(50.5%)、53家(57.0%)、28家(30.1%)、57家(61.3%)、34家(36.6%)。城区和远郊区/县提供计划生育手术、更年期保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区和远郊区/县提供宫颈癌筛查、乳腺癌筛查、产前检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开展彩超、超声骨密度检测、电子阴道镜检查、妇科经阴道超声检查、乳腺超声检查、血生化检查、女性激素检查服务的机构分别有80家(86.0%)、45家(48.4%)、15家(16.1%)、37家(39.8%)、74家(79.6%)、86家(92.5%)、23家(24.7%)。城区和远郊区/县提供彩色超声检查、超声骨密度检测、妇科经阴道超声检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区和远郊区/县提供电子阴道镜检查、乳腺超声检查、血生化检查、女性激素检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初步具备开展妇女卫生保健的相关人员配置及硬件设施,开展形式多样,但仍需加强妇科专业人员配置和妇科门诊设置。  相似文献   

18.
背景 国际范围内许多国家建立了基于传染病的哨点监测,在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健康司建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发热哨点诊室。目的 为了监测和防控秋冬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局部流行及可能发生的其他传染病,基于我国不同地区间的医疗水平及医疗资源差异,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哨点诊室设置标准。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专家,并设计两轮专家讨论法。参考上海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哨点诊室建设,设计第一轮专家讨论会(15人),会议时间为2020-06-30。在第一轮讨论提纲基础上,结合国家、各省市有关发热哨点诊室建设的政府政策文件,以及国内外有关哨点建设文献,设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哨点诊室设置指导原则讨论稿》,邀请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基层医疗专家进行第二轮专家讨论(29人),会议时间为2020-08-14。结果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哨点诊室设置标准主要包括6个方面:设置原则、功能设置、诊室设置、人员配备、工作路径及工作要求。二级指标包括:功能设置(日常功能、疫情期间功能要求)、诊室设置(房屋要求、设施设备配置及标志标识)、人员配备(医护、行政与工勤人员配置)、工作路径(预检、接诊、处置及健康宣教)、工作要求(接诊、防护、管理、培训、消毒、督导及保障)。结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哨点诊室建设是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体现,发热哨点诊室的功能应包括预检分诊、发热患者的接诊筛查、及时上报并协助安排转诊,同时可有效防止院内感染;发热哨点诊室的硬件与人员配置可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身条件按不同级别配置。  相似文献   

19.
背景 上海市于2011年下发通知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设双休日门诊提出要求,目前尚缺乏针对双休日门诊开设和利用情况的研究。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休日门诊的开设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8年8—9月,对上海市全部共28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调查,包括24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9家分中心。由机构相应负责人根据机构在2018年1—6月开展双休日门诊情况填写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双休日门诊的开设情况、门诊量、人力资源及加班补贴情况,所有问卷均有效回收。结果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双休日门诊开设率为95.7%(270/282),其中周六上午的开设率最高〔95.0%(268/282)〕。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休日日均门诊量为81 980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日均门诊量排在前3位的地区(青浦区448.50人次、闵行区445.75人次、浦东新区437.79人次)和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日均门诊量排在前2位的地区(青浦区248.60人次、闵行区156.67人次)均处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平均日均门诊量高于分中心(321.99人次比151.03人次)。仅在周六上午开设门诊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平均日均门诊量为307人次,其他时间段的门诊量较低。在开设了双休日门诊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0.4%(82/270)认为人力资源不能满足双休日开诊需要,15.2%(41/270)发放了双休日加班补贴。结论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周六上午的门诊开设率较高,且利用情况较好;双休日门诊利用情况,郊区优于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于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设双休日门诊的人力资源不足。建议社区卫生服务服务机构合理分配双休日医疗资源,通过补充人员缓解双休日门诊的人力资源压力,并采取激励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双休日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基层医疗卫生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网底”,加强基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提供和疫情应对能力,对全国疫情控制工作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检索国家及各地卫生健康委官方网站疫情防控相关信息,梳理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疫情时期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疫情平战结合时期基层卫生工作重点,以及今后基层医疗卫生发展策略。针对疫情的复杂形势,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重点做好社区疫情防控、协助开展医疗救治服务、做好常规诊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做好医疗安全和院感防控、充分发挥好县域医共体作用五方面工作。同时,针对疫情应对和基层“短板”,提出今后基层医疗卫生发展策略:加强全科医生制度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增强基层医务人员对重大疫情的预警灵敏性、报告及时性和应急处置能力;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工具等手段,持续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探索医防融合的有效模式;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群防群控机制,做好健康社区健康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