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近十几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在血液系统及实体肿瘤中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然而,不可避免发生的耐药现象已经成为靶向治疗的瓶颈。随着对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逐步发展逆转和预防耐药的策略。本文着重总结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及关键临床试验、靶向治疗耐药机制以及临床中有效的药物联合治疗策略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其中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率在肺癌患者中占比最高,针对此类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激酶抑制剂(EGFR-TKI)靶向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抑制带有EGFR敏感突变的肿瘤细胞的生长.然而获得性耐药严重制约了该类药物的使用.肿瘤干细胞(CSC)是存在于肿瘤组织...  相似文献   

3.
张雨辰  杜欣 《循证医学》2022,22(1):49-52
靶向治疗在恶性血液肿瘤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药物特异性靶向基因或者蛋白能够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从而实现对肿瘤的治疗.靶向治疗也经常与传统的化疗,手术治疗和放疗联合使用.但是靶向治疗存在着靶点突变,耐药以及脱靶等问题,还伴随着强烈的副作用.因此,对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和改进一直是血液肿瘤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近年来...  相似文献   

4.
肺癌位居于全世界癌症发病率的首位,其中又以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所占比例最高(约80%),在肺癌治疗中,靶向治疗以其高效、低毒、高选择性的绝对优势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分子靶向药物在临床的推广应用,第一代可逆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用药后约50%的患者出现T790M耐药突变,而第二代不可逆性TKIs并未改善上述耐药问题。因此,针对EGFR基因敏感突变及T790m耐药突变的不可逆性EGFR-TKIs第三代靶向药成为研究热点。目前EGFR-TKI第三代药物AZD9291、CO1686、HM61713已进入临床研究,该文对EGFR-TKIs第三代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NSCLC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GBM)是成人中发病率较高的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研究表明,约40%~60%的胶质瘤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过量表达和基因扩增,其中约40%伴随着EGFR突变,目前已有多个针对EGFR的靶向药物用于临床肿瘤治疗,然而在GBM患者的临床应用中,EGFR靶向治疗却鲜有成效.如何克服靶向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原发或继发性耐药,对医学工作者而言仍然是一个巨大挑战.本文将对EGFR靶向药物在GBM中的主要耐药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张渊  邱丽娟  王镇  夏盛全  郭敏  魏志平 《现代实用医学》2020,32(1):111-112,I0003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现时大部分已晚期,发病率及病死率居我国各类恶性肿瘤之首[1]。目前化疗是晚期NSCLC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其疗效已达到瓶颈。近年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的出现,突破了传统化疗药物的瓶颈,其确切的疗效可明显改善晚期NSCLC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多数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在EGFR-TKI分子靶向治疗6~13个月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2]。为了延缓EGFR-TKI药物耐药的发生,笔者对EGFR基因敏感突变晚期NSCLC患者行EGFR-TKI分子靶向治疗的同时联合第三代细胞毒药物培美曲塞维持化疗,观察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家族广泛存在于体内各种细胞中,其异常活化与多种人类上皮组织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之一。目前靶向EGFR家族的药物包括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类药物,特别是单抗类药物近年来在临床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越来越多的临床资料表明,大量患者对这类药物表现出原发性耐药或获得性耐药。目前靶向EGFR家族单抗类药物产生耐药的原因主要包括:受体结构改变、血管生成、多种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活化、EGFR的亚细胞定位、EGFR下游效应分子的持续激活和EGFR家族生长因子表达的上调等。本文就靶向EGFR家族单抗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黑色素瘤是皮肤癌中最致命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黑色素细胞存在的任何解剖部位。由于恶性黑色素瘤的侵袭、迁移能力强,传统的放化疗治疗效果差。为了能够克服耐药并有效治疗黑色素瘤,亟需发现新的治疗因子(癌症相关的免疫检查点、信号通路、突变体等),将临床实施的各种治疗方案(手术治疗、辅助治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辐射治疗等)进行合理、安全、有效的组合。联合治疗手段不但能增强治疗效果,还可尽可能地避免耐药性的出现。纳米载药系统应用于肿瘤能够聚集于肿瘤部位释药,降低毒副作用,生物相容性良好,是一种良好的载药体系。本文介绍了黑色素瘤的形成、危险因素、预后、相关信号通路及纳米材料在黑色素瘤治疗中的应用,并着重介绍了目前黑色素瘤治疗的现状和新的研究方向。得出联合疗法在治疗黑色素瘤中显示出巨大潜力,且新的肿瘤相关因子对黑色素瘤的治疗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肾癌发病机制的日渐了解,小分子靶向药物如舒尼替尼和索拉非尼等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显著提高了肾癌患者的生存时间.然而,约有15%的进展期肾癌患者对靶向药物先天耐药,其余患者在接受舒尼替尼治疗6~15个月后也往往出现耐药和疾病进展,成为晚期肾癌治疗的瓶颈.因此,探索肾癌靶向耐药的生物学机制以及寻找预测靶向药物疗效的生物学标记物十分迫切.我们团队近期的研究发现了在肾癌靶向药物耐药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ancer 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和Oncogene等国际知名期刊上.本文总结了我们团队关于肾癌靶向药物耐药研究的新成果,并对未来靶向药物耐药研究的方向和难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曲妥珠单抗是一种靶向HER2阳性乳腺癌的重组单克隆抗体,效果显著,然而大多数HER2扩增的乳腺癌患者在治疗中会出现继发性耐药,甚至原发性耐药。人体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可通过HER2突变、MUC4过表达、PIK3CA突变或PTEN缺失引起的PI3K信号通路异常活化、EGFR家族成员及其配体的过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R)相关信号通路激活等机制对曲妥珠单抗耐药,microRNA也可参与调控乳腺癌细胞增殖、转移、侵袭及耐药等过程,而其在曲妥珠耐药中的作用鲜有报道。笔者着重在体外细胞实验或体内动物实验层面对miRNA-375、miRNA-21、miRNA-200C、micRNA-221等在曲妥珠单抗耐药过程中的作用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I,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情况及EGFR-TKI的治疗效果。方法:从94例晚期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提取DNA,采用DNA直接测序技术检测EGFR基因18、19、20、21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对EGFR基因突变可评估患者采用TKI口服治疗(吉非替尼250mg/d、厄洛替尼150mg/d),评价客观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及无疾病进展时间。结果:94例患者中39例(41.5%)存在EGFR基因突变,其中27例外显子19突变.2例外显子20突变,9例外显子21突变、1例外显子18突变。女性患者突变率显著高于男性(56.1%vs30.2%.P〈0.05);腺癌患者突变率高于非腺癌患者(48%/)815.8%,P〈0.05);不吸烟者突变率显著高于吸烟者(50.8%vs20.7%,P〈0.05)。16例患者口服TKI后部分缓解5例、疾病稳定7例、疾病进展PD4例,客观有效率为31.2%,疾病控制率为75.0%,截至随访结束,仍有14例患者生存,无疾病进展时间为(11.3l±4.44)个月,1年生存率为43.8%,、结论:DNA直接测序检测晚期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具有高度敏感性,以EGFR基因突变结果为依据,应用TKI治疗晚期NSCL C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盐酸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观察治疗前的EGFR基因检测情况。方法对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口服盐酸埃克替尼治疗的90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EGFR基因检测采用ARMS法。结果盐酸埃克替尼治疗肺癌患者EGFR基因检测率为48.9%。盐酸埃克替尼一线、二线治疗组的EGFR基因检测率分别为79.5%、30.0%(P〈0.05)。可评价疗效的89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31例(34.8%),疾病稳定(SD)38例(42.7%),疾病进展(PD)20例(22.5%)。客观缓解率(ORR)为34.8%,疾病控制率(DCR)为77.5%。89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7个月(0.6-17.8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8.2个月(1.1-31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皮肤毒性和胃肠道毒性,经对症处理后能耐受。结论盐酸埃克替尼治疗晚期NSCLC具有明显的疗效以及良好的安全性,化疗可能降低EGFR基因突变的阳性率。现阶段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率较低,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13.
肺癌是目前恶性肿瘤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病例的80%.近年来,对癌基因机制认识上的重大进展促进了以阻断异常信号通路和代谢过程为特征的分子靶向治疗的迅速发展,如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为代表的分子靶向药物揭开了NSCLC治疗的新篇章.但由于患者耐药性的产生,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焦点.近期研究显示,众多癌基因的突变、扩增和重排与NSCLC的发生和预后相关.本文重点介绍NSCLC中多种癌基因改变,如HER2突变、BRAF突变、PIK3CA突变、FGFR1扩增、DDR2突变和ROS1重排,以及针对这些靶点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以期为NSCLC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张萌      孟昭婷  张翠翠  朱富艺    左冉    陈鹏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21,(2):185-187,203
目的:探讨Super-ARMS法检测体液EGFR突变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自2019年4月1日—2019年12月30日161例NSCLC患者的血液、脑脊液、心包积液标本,采用Super-ARMS法对EGFR基因片段进行检测,根据突变结果对EGFR突变类型分析判断。结果:161例NSCLC患者标本中,86例(53.4%)EGFR突变阳性。19号外显子(19-del)缺失、21号外显子(L858R)基因点突变及T790M点突变最常见。S768I有5例(3.1%);G719X突变4例(2.5%);L861Q有1例(0.6%);不同性别、是否吸烟者之间突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年龄、是否存在EGFR-TKIs治疗史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GFR基因突变率在女性、不吸烟患者中较高。结论:NSCLC患者EGFR突变率较高。Super-ARMS法可用于体液EGFR突变检测,其结果较准确,且可同时检测多种突变及并存突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一组中国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情况,探讨检出的1例EGFR突变类型P848L的功能特征。方法:收集55例手术或活检确诊的NSCLC标本,抽提细胞DNA,对EGFR的1~27号外显子进行筛查以检出突变情况;利用EGFR野生型全长基因载体,通过定点诱变技术构建出P848L突变型,进一步构建出P848L突变与T790M突变的双重突变体,分别转入293T细胞,观察细胞EGFR磷酸化活性及EGFR靶向抑制剂吉非替尼对其磷酸化的抑制作用。结果:共发现8例NSCLC携带EGFR突变,均为腺癌患者,占非吸烟腺癌患者的34.78%(8/23);其中1例NSCLC患者携带P848L突变体的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抑制反应与野生型相近,低于经典型突变体;当引入T790M形成双重突变后,对吉非替尼的反应性显著下降。结论: EGFR激活突变在非吸烟的肺腺癌患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而在鳞状细胞癌等类型未发现;P848L突变不能增强吉非替尼对EGFR受体酪氨酸磷酸化的抑制效应,在携带P848L突变的EGFR基因上,引进耐药的T790M突变,能完全抑制其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状况。方法以上海市胸科医院2003年6月1日--2011年6月1日期间早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NSCLC根治术后原发灶标本,采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方法检测EGFR突变;EGFR敏感突变和非敏感突变患者之间临床病理特征比较采用x。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EGFR敏感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共入组165例NSCLC患者,其中EGFR野生型93例(56.36%,93/165),EGFR突变72例(43.64%,72/165),敏感突变56例(19del33例和21L858R23例),占总人群33.94%(56/165),占所有突变77.78%(56/72);单因素分析发现,腺癌、不吸烟、原发灶直径〈5cm和EGFR荧光原位杂交(FISH)扩增阳性患者突变概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理类型及原发灶大小是早期NSCLC患者EGFR敏感突变的独立预测因子,腺癌、肿瘤直径〈5cm患者的EGFR突变概率分别是非腺癌、肿块直径≥5cm患者的4.435倍(95%CI1.209~16.273,P:0.025)、4.343倍(95%CI1.393~13.540,P=0.011)。结论在早期NSCLC患者中,腺癌、不吸烟、原发灶直径〈5em和EGFRFISH扩增阳性患者的敏感突变概率高;病理类型及肿瘤大小是早期NSCLC患者EGFR敏感突变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K-r基因位点突变与厄洛替尼靶向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测序等方法检测入选40例患者EGFR、K-ras基因突变情况,确诊入选病例给予厄洛替尼治疗,评价治疗效果与基因突变位点之间的关系.结果 疗效好组22例患者中,18外显子突变11例,19外显子突变11例,20外显子突变4例,无K-ras突变;疗效差组18例患者中,18外显子突变2例,19外显子突变1例,20外显子突变10例,K-ras突变8例.疗效好组和疗效差组在EGFR基因18、19、20外显子和K-r基因突变数量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厄洛替尼有效组EGFR突变主要集中在18、19外显子上,并无K-ms突变;而无效组的EGFR突变主要集中在20外显子上,并伴有明显的K-ras突变,提示临床非小细胞肺癌厄洛替尼治疗时应关注EGFR、K-ras基因突变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富集肿瘤细胞对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影响以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采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富集49例NSCLC患者的石蜡包埋样本的肿瘤细胞,采用PCR技术对EGFR基因第18、19、20、21号外显子片段进行扩增后直接测序,分析其结果并比较其与常规肿瘤组织筛选后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的异同.结果 49例NSCLC样本中21例(42.9%)存在EGFR基因突变,包括第19号外显子13例,第21号外显子8例,没有发现两者同时突变的样本.分析外显子突变情况发现,利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富集的样本检测突变率42.9%(21/49),高于利用常规筛选后的突变率34.7%(17/49),两种方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 5<0.05).且比较两种方法,可以发现前者检测得到的突变峰峰高明显高于后者.结论 利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富集肿瘤细胞能有效去除间质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基因组干扰,更能体现肿瘤细胞基因组状态,有效提高EGFR基因突变检测检出率,有利于患者靶向治疗的临床筛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厄洛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晚期NSCLC(腺癌和鳞癌)患者,腺癌和鳞癌患者均分为未治疗组、化疗组、靶向治疗组及化疗+靶向治疗组.靶向治疗服用厄洛替尼.通过生存分析比较各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中位总生存期(OS).结果 肺腺癌及肺非腺癌各自的四组间,中位PFS、OS均存在统计学差异,靶向治疗组中位PFS、OS均较未治疗组的长.肺腺癌患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型组和野生型组的中位OS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厄洛替尼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中位PFS及OS较未治疗者长;厄洛替尼治疗的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型者中位OS较野生型者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使用下一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检测云南地区多结节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云南省分子诊断中心共检测的79例多结节肺腺癌患者送检的111枚肺结节肿瘤组织样本,以NGS法检测EGFR突变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