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3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3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使用高分辨多功能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家兔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后血管内膜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并与病理切片相对照。方法:实验于2001-01/2003-01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进行。取新西兰家兔28只,随机分为两组,①正常组6只,不干预,普通饲料喂养2个月后行高分辨超声检查。②模型组22只,以干燥气体损伤(120mL/min,持续充气15min)结合高脂饲料(6%花生油、2%胆固醇加入普通饲料,约按100g/d进食饲料)喂养2个月制作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取14只兔麻醉后处死制作颈动脉病理切片,剩余8只行双侧颈总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后4,10,20和30d行高分辨超声检查麻醉后处死,每个时间点2只。记录正常组和模型组不同时间点超声检查结果,并与相应病理组织切片对照。对模型家兔的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超声特点按用于人类病变的超声4级分级进行分级(1级:正常形态;2级:内、中膜增厚;3级:增厚合并形状不规则或粗糙;4级:可见轮廓清晰的斑块回声。如管壁特征介于两个分级之间,则为半级)。结果:经补充后20只兔进入结果分析。①颈动脉超声结果及其与病理组织切片对照情况:正常组管壁厚度<0.2mm,血流速度为23~124(73.08±36.04)cm/s。模型组术前14只家兔28根血管中,2.5级6根(动脉壁含连续的脂纹和早期纤维化),3级9根(动脉壁脂质沉积及纤维化),4级13根(显著的纤维斑块突入管腔)。②模型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超声动态观察结果:术后4d血管壁略不连续,血流减低至约20cm/s;术后10,20d:管壁较正常增厚,但管腔大小基本正常,血液流速在正常范围;术后30d:血管壁明显增厚,不规则,可见轮廓清晰的斑块回声,出现165cm/s的高速峰值血流。结论:用于人类斑块的4级分级方法经与病理切片对照分别对应于不同程度的病变,可以用于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超声诊断。高分辨超声能有效观察到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10,20,30d血管的早期变化,可作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手术前后一种无创的动态观察方法。  相似文献   
2.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心肾微动脉的病理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心、肾微动脉改变的病理特点,以发现两个靶器官微动脉结构变化的异同和相互联系.方法 从解放军总医院1954-2004年连续尸检的病例中,选取年龄≥60岁经临床和尸检证实为原发性高血压LVH患者25例和对照组8例的心、肾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原发性高血压组再按LVH程度(Ⅰ~Ⅲ级)分为三组,予HE、Masson染色后,用光镜配合电脑图像分析,定量检测心、肾微动脉几何形态学参数,并用半定量的方法 评估微动脉的损伤指数和血浆蛋白浸润指数.结果 高血压组心、肾微动脉血管几何形态学参数随LVH程度的增加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趋势,表现为血管内径(ID)、管腔横截面积(LCSA)减小,而血管壁厚度(WT)、血管壁横截面积(WCSA)、壁腔横截面积比值(WCSA/LCSA)和壁厚内径比值(WT/ID)增大;不同外径(OD)范围的心肌、肾脏微动脉WCSA/LCSA和WT/ID比较均发现,随OD的增加,血管的WCSA/LCSA和WT/ID比值减小;相同OD范围的心、肾微动脉各项血管几何形态学参数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高血压组心、肾微动脉血浆蛋白浸润指数、血管损伤指数高于对照组(P<0.01);各组肾脏微动脉血管损伤指数、血浆蛋白浸润指数均高于心肌微动脉(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肾微动脉均出现向心性重构,在血管OD范围为10~50 μm的微动脉表现最明显,OD<50μm的微动脉最易出现闭塞;心、肾微动脉血管重构随高血压LVH程度的增加而加重;高血压肾脏微动脉损伤比心肌微动脉重.微动脉病变是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重要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巨细胞血管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巨细胞血管纤维瘤(giant cell angiofibroma,GCA)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3例GCA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病理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年龄为15、45和69岁,1例男性(眼睑),2例女性(肩背部、眼眶),均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边界较清.镜下肿瘤表现出3种结构2种细胞:肿瘤细胞分密集区和稀疏区;富含血管和内衬巨细胞的假血管腔隙,腔隙间由无一定排列的增生的圆形、卵圆形、短梭形细胞组成,细胞无异型性;间质胶原化或黏液样变性,局部类似孤立性纤维瘤的形态.3例均表达CD34、CD99、vimentin、Bcl-2.结论 GCA是具有特征性的好发于成年人眶区,亦可发生于眶区以外的良性或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需与孤立性纤维瘤、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男性,41岁。头痛18天。CT示鼻筛中线区膨胀性软组织肿块,考虑为骨源性病变可能性大,双侧额窦、蝶窦、上颌窦阻塞性炎症,鼻中隔偏曲。病理检查巨检:灰白、灰红色碎组织一堆,大小3cm×3cm×2cm,质软。镜检:大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呈原始幼稚小圆细胞样,胞质稀少,核染色质细腻、浓染,核仁不明显(图1)。肿瘤细胞弥漫呈片,局部在骨组织间呈浸润破坏性生长;部分区域在幼稚的小圆细胞背景中出现腺管样结构,细胞异型性明显(图2);局部区域肿  相似文献   
5.
4例胃肠道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胃肠道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复习4例胃肠道原发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病理切片及临床资料,选取典型蜡块做相关的免疫组化染色,抗体包括黑色素相关抗原HMB45、melan-A、肌源性标记抗原SMA、desmin,以及vimentin、CgA、CK、S-100、CD117、CD34.结果 4例PEComas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分别为36、38、42及45岁.其中2例位于升结肠,1例位于降结肠,1例位于乙状结肠.肿瘤大小4.5~10 cm,境界清楚,切面灰白色,质地均匀,局部可见出血.镜检:肿瘤细胞呈上皮样排列,细胞质丰富,透亮或嗜酸性颗粒状,细胞核空泡状,有明显的核仁,间质富于毛细血管、血窦以及厚壁血管.细胞异型性小,个别病例局部可见轻~中度异型性,分裂象0~3个/10 HPF.免疫组化结果 :肿瘤弥漫表达HMB45(4/4),弥漫或片状表达vimentin(4/4)、SMA(4/4)以及desmin(3/4).CgA、Syn、CK、S-100、CD117、CD10及CD34均阴性.4例患者行局部肠管及肿瘤切除,术后随访8、15、32及36个月均无复发和肿瘤转移.结论 胃肠道PEComa少见,为低度恶性潜能肿瘤,形态类似于软组织和其他部位的同类肿瘤,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非那雄胺对中国人前列腺癌发病率及病理分级的影响.方法:将1 029例BPH患者根据其药物治疗的方法分为非那雄胺组、α-受体阻滞剂组、联合用药组及对照组(未治疗组).收集四组患者的穿刺病理资料,重新行Gleason评分.对四组患者前列腺癌发病率及前列腺癌病理分级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①前列腺癌总发病率为13.51%;应用非那雄胺组与未应用非那雄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率相对下降40.63%(RR=0.59,95%CI:0.43~0.82).②前列腺癌患者病理分级为中高级(Gleason≥7分)者占58.27%,应用非那雄胺组与未应用非那雄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级分化前列腺癌相对增多33.96%(RR=1.34,95%CI:1.01~1.76).结论:非那雄胺治疗BPH虽能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但同时能使发生前列腺癌的病理级别增高.  相似文献   
7.
同型半胱氨酸对KKAy小鼠心肌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 (Hcy)血症对糖尿病小鼠心肌的影响 ,以及补充叶酸对心肌病变的作用。方法 2 4只KKAy小鼠随机分成 3组 ,分别喂养高热量饮食 (KA组 )、高蛋氨酸饮食 (KB组 )以及高蛋氨酸加叶酸、维生素B1 2 饮食 (KC组 )。测定各组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 2 水平 ,并观察心肌病理改变。结果 饲养 16周后 ,KB组血浆Hcy明显增高 [(2 9.33± 16 .85对 5 .33± 2 .0 3) μmol L ,P <0 .0 0 1],且心肌间质纤维化、钙化、小动脉管壁增厚、透明变性等病变加重 ,经叶酸、维生素B1 2 治疗的KC组血浆Hcy降至正常 (4 .0 4± 1.81) μmol L ,且心肌病变减轻。结论Hcy可以加重糖尿病小鼠的心肌病变 ,叶酸、维生素B1 2 可以有效减缓这一病变进程。  相似文献   
8.
对本院在1991至2007年间收治的7例畸形性骨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治疗进行分析:(1)6例表现为全身不同部位的骨痛、骨畸形,以长骨为著;(2)血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增高;(3)影像学检查可见骨破坏和骨硬化并存;(4)患者均应用二膦酸盐治疗;(5)2例骨畸形严重者行病变骨清除术和矫形术.畸形性骨炎是一种骨破坏和骨增生并存的代谢性骨病,主要表现为受累骨疼痛和畸形等,二膦酸盐是首选的治疗药物,病变严重时需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关于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发生,中外学者均沿用1978年McNeal提出的理论[1],认为其中绝大部分来自移行区,少部分来自尿道周围组织,也即相当于内腺(Franks[2],1954)区.1996年开展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以来,我们行前列腺穿刺1000余例次,除了有效地为临床及时确诊前列腺癌提供诊断依据之外,我们同时还发现无论穿刺标本来自前列腺内腺或外腺,都有BPH的病理诊断结果.这一结果与传统理论相左,为此我们开展了超声引导前列腺外腺定点穿刺活检的前瞻性研究,以探讨前列腺外腺存在增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总结无症状性炎性前列腺炎(asymptomatic inflammatory prostatitis,AIP)的临床和声像图特征。 方法1468例次患者因为怀疑前列腺癌而行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其中84例确诊为AIP。 结果59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增高(〉4ng/ml),占70.2%(59/84),范围为4.3~45.3ng/ml,平均17.3ng/ml;32例声像图显示前列腺外腺有局限性低回声病灶,4例为外腺弥漫性低回声病变,另外48例声像图未发现前列腺外腺病灶。 结论AIP患者可以出现前列腺外腺低回声病变,但大部分患者前列腺外腺无声像图异常,AIP的最终确诊仍然需要前列腺液检查或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