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8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39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夹闭术与栓塞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短期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02—2020-06揭阳市人民医院62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其中2019-02—2019-10行夹闭术患者31例为夹闭术组,2019-11—2020-06行栓塞术患者31例为栓塞术组。比较2组手术的疗效、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生活质量。随访3个月~1 a,比较2组预后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栓塞术组手术和住院时间小于夹闭术组,栓塞术组住院费用、生活质量高于夹闭术组(P<0.05)。栓塞术组预后良好93.55%,预后差3.23%,死亡3.23%;夹闭术组预后良好90.32%,预后差6.45%,死亡3.23%。夹闭术组和栓塞术组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术组脑梗死发生率6.45%,脑血管痉挛发生率35.48%,脑积水发生率32.26%,总发生率70.97%;夹闭术组脑梗死发生率3.23%,脑血管痉挛发生率41.34%,脑积水发生率19.35%,总发生率64.52%;夹闭术组和栓塞术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闭术和栓塞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短期疗效相当,但栓塞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对脑组织损伤较小,治疗费用较高。根据有无禁忌证、对开颅手术接受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2.
彭晖 《云南医药》2012,(1):69-70
成人斯蒂尔病(adult onset Still disease,AOSD)是一组病因、发病机制不明的慢性系统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高热、皮疹、关节痛(或)关节炎、中性粒细胞增多、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多系统受累,该病发生率不高,因为认识不足故误诊、漏诊较多。本文对我院自2003年至今收治的23例AOS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青葙皂苷(Celosins,CES)对H2O2诱导的H9c2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噻唑蓝检测各组细胞活力以确定CES的最佳作用浓度,以及对H2O2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细胞分组为:空白对照组、H2O2处理组、低剂量青葙皂苷+H2O2处理组、中剂量青葙皂苷+H2O2处理组、高剂量青葙皂苷+H2O2处理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比例、ROS的产生情况。蛋白印记法(WB)检测凋亡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和Nrf2 /ARE 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1)青葙皂苷可升高H2O2处理的H9c2细胞活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青葙皂苷可降低H2O2处理的H9c2细胞凋亡率(P<0.05)。降低ROS的产生(P<0.05)。(3)青葙皂苷可降低蛋白细胞质细胞色素C、cleaved-caspase-9、cleaved-caspase-3、Bax的表达(P<0.05),升高蛋白Bcl-2、Nrf2 核转位与HO-1的表达(P<0.05)。结论 CES通过激活Nrf2 /ARE信号通路抑制H2O2诱导的H9c2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特发性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心律失常消融靶点特点,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导管射频消融的RVOT起源室性心律失常(PVCs/VT)患者38例,借助三维标测系统于PVCs/VT时建立右室流出道三维构图,分析有效消融靶点的电生理特点。结果所有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三维激动/电压标测显示,最早心室激动点/消融靶点均位于RVOT肺动脉瓣附近的电压移行区上(0.5~1.5 m V),即电压移行区与正常电压区的交界处;其中有4例造影及三维图像与CT融合证实于肺动脉瓣上标测消融成功,并在肺动脉瓣上可以记录到大于1.5 m V的电压电位(心肌组织)。结论电压移行区很可能是成功消融特发性RVOT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靶点区域;部分于肺动脉瓣上成功消融的室性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束延伸有关。  相似文献   
5.
基于药物设计的拼合原理,将一氧化氮(NO)供体片段联接到烷氧基联苯结构中,设计、合成了一系列NO供体型烷氧基联苯化合物。采用MTT法评价了目标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Bel-7402、SMMC-7721、QGY-7701及Bel-7404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4a~4g)对5种肝癌细胞均呈现出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对HepG-2的活性最强(IC50=1.15~4.34 μmol/L)。值得注意的是,除化合物4f外,其他化合物对正常肝细胞LO2的抑制作用较小(IC50=5.00~8.53 μmol/L),提示NO供体型烷氧基联苯化合物对肝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此外,化合物4b对敏感及耐药的K562细胞均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1.32和1.28 μmol/L。加入NO清除剂后,化合物4b的抑制活性显著降低,提示该化合物释放的NO对其抗肿瘤活性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7.
目的通过探讨不同时期起搏器更换术囊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总结更换起搏器的方法和临床经验,从而提高起搏器更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10年间167例更换起搏器时局部囊袋处理方法的变化,即2008年以前原囊袋内周围形成的纤维网格不予以分开,仅在囊袋上部切口附近分离皮肤及组织,形成大小适中的囊袋;2008年以后尽量将原囊袋中形成的纤维网格分开,适当扩大原囊袋,并加强术后囊袋管理;同时观察起搏器更换术后囊袋感染和血肿的发生情况。结果 167例更换起搏器患者,均为起搏器电池耗竭;其中2008年1月以前更换者为77例,2008年1月以后更换者为90例。2个时间段,与起搏器囊袋并发症相关的患者和植入因素无显著不同,与2008年以前相比,2008年以后行起搏器更换术囊袋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6.7%vs 27.3%,P0.01),其中局部囊袋血肿10例(5.9%),8例(80%)为2008年以前更换,局部囊袋感染17例(10.2%),13例(76.5%)为2008年以前更换。结论起搏器更换术中将由结缔组织形成的原囊袋周围钝性分开的处理方法可降低起搏器更换术囊袋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应用价值和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50例,对所有患者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并对所有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和随访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5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时间为(39.7±11.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2.4±5.3)ml.所有患者术后6h即可下床活动,平均住院时间(3.8±1.0)d.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0%(3/50),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术后随访无一例患者复发.结论:对腹股沟疝患者行无张力修补术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艾洛替尼耐药肝癌HepG2细胞系的建立及其耐药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体外建立艾洛替尼(erlotinib)耐药的人肝癌细胞系HepG2/erlotinib,鉴定其生物学特性,并对其耐药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逐步递增艾洛替尼并最终给予艾洛替尼50μmol·L-1连续冲击HepG2细胞12个月,建立HepG2/erlotinib。磺酰罗丹明B法检测HepG2/erlotinib耐药倍数和耐药谱;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并计算细胞增殖时间;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HepG2/erlotinib细胞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BCRP蛋白表达。结果经过12个月艾洛替尼诱导的HepG2耐药细胞,艾洛替尼的IC50值为(72.3±6.1)μmol·L-1,艾洛替尼对正常HepG2细胞的IC50值为(10.6±0.3)μmol·L-1,耐药倍数为6.8±0.7,表明HepG2/erlotinib为艾洛替尼耐药细胞系。HepG2/erlotinib对顺铂、多柔比星、米托蒽醌和拓扑替康的IC50均大于正常HepG2细胞的IC50,表明产生交叉耐药性。HepG2细胞和HepG2/erlotinib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20.7±3.3)h和(26.7±1.2)h,耐药细胞倍增时间延长。与HepG2细胞相比,HepG2/erlotinib的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高(P<0.05),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1);HepG2/erlotinib细胞中BCRP基因和BCRP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建立的HepG2/erlotinib具有耐药细胞的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其耐药机制与BCRP蛋白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0.
彭晖  马文英 《心电学杂志》2011,30(1):44-47,60
人工心脏起搏可以追溯到1958年,它在保证患者基本心率的同时,通过各种类型起搏器、起搏方式、电极导线位置、不同间期设置方法来保证起搏节律及血流动力学效果,最大程度地接近心脏正常的生理状态。如何优化起搏治疗以符合患者生理需求一直是临床医师不懈的追求。随着起搏器功能的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