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保留幽门后消化道重建原位胰胃吻合、肠肠吻合、胆肠吻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例壶腹周围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保留幽门后,采用原位吻合方式,即胰胃吻合、十二指肠—空肠吻合、肝总管—空肠吻合方式重建消化道。胰胃吻合于胃后壁直接切口,黏膜与胰管、胃浆基层与胰断端直接吻合。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15个月,5例病人中,近期并发胃排空延迟(呕吐)1例(1/5),腹腔感染1例(1/5),无明显胰、胆瘘发生,无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远期无胰功能不足及胃肠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保留幽门原位消化道重建、胰胃吻合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更符合生理机制,胆胰瘘发生率低,是胰十二指肠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优良术式。  相似文献   

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目前腹部外科最复杂的手术之一[1].其手术范围包括胰头、十二指肠、空肠上段、胃窦部、胆总管等,同时还要进行胰肠、胆肠和胃肠吻合等消化道重建.1990年1月至2007年1月我科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48例,手术均以child术式进行消化道重建.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目前腹部外科最复杂的手术之一,其手术范围包括胰头、十二指肠、空肠上段、胃窦部、胆总管等,同时还要进行胰肠、胆肠和胃肠吻合等消化道重建。PD是上腹部多脏器的联合切除,手术操作复杂,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癌、胆总管下段癌、壶腹周围的十二指肠癌和胰头癌等疾病的常规共同治疗方法,其手术切除范围大、手术时间长、对病人的损伤大、吻合口多、引流管多。手术成功与术前充分准备和围手术期护理密不可分,也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总结预防壶腹部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胰胆瘘的体会。方法对我院1984年1月~1995年10月3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术后胰瘘3例(7.7%),非手术治愈。无胆瘘发生,无手术死亡率。结论胰漏的预防关键在于胰腺残端常规楔形切除与合掌式缝合,胰空肠端端套入吻合,吻合层次精确,吻合口无张力,胰管内置多侧孔引流管,胰液输出通畅。胆肠胰肠吻合口相距5cm~6cm。胆肠吻合口的胆总管周围组织游离长度以1cm为宜,保证胆肠吻合血供。胆肠胰肠吻合口附近各置质软腔大的硅胶管充分引流。消化道重建以Child术式为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寻找比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4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法.结果 套叠式胰肠吻合17例,发生胰漏4例;捆绑式胰肠吻合24例未发生胰漏;Child方式重建消化道17例,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胰漏3例、胆漏1例、反复胆道感染3例、顽固性呕吐2例;Roux-en-Y方式重建消化道24例,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胰漏1例、胆漏1例.结论 Roux-en-Y方式 捆绑式胰肠吻合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比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6.
11例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断及术式选择。方法:对2000-2008年间11例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B超为首选的检查方法,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可确诊。10例行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8例效果满意;1例术后反复发作胰腺炎,经再次ERCP检查示胰头部囊肿残余,后行胰头及部分十二指肠切除,治愈,1例术后反复发热,考虑胆道逆行感染,患者早期即出现肝硬化,最后因肝功能衰竭死亡。结论:术前明确诊断及分型,术中完整切除囊肿,合理重建胆肠通道为治疗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囊肿切除空肠间置胆道重建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瑞安市人民医院外科(325200)孙碎康,陈帮飞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外科治疗,过去多以囊肿十二指肠吻合或囊肿空肠R-Y吻合作为主要术式,但术后胆汁似积蓄于扩张的胆总管中,使胆汁引流不畅或导致吻合口狭窄造成胆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大胆总管囊肿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2006~2008年外科收治5例先天性巨大胆总管囊肿患儿,均行胆总管囊肿全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人造乳头术。结果:5例患儿均末后恢复良好、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肝功能恢复正常,治愈出院。结论:先天性巨大胆总管囊肿全切,胆道重建和人造乳头抗反流装置的应用,很好地防止了肠内容物逆流至肝总管,减少了胆道感染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胆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5月至2007年1月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57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PD)49例,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8例,重建方式以Child方式52例,以Whipple术式5例。结果病理类型胆总管下段癌13例,胰头癌21例,乏特氏壶腹部癌11例,十二指肠癌6例,胰岛细胞瘤2例,慢性胰腺炎4例。57例中5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8.77%,其中胰瘘2例(3.5%),胆瘘1例(1.75%),腹腔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死亡2例,病死率3、5%,其中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心功能衰竭。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和胆瘘的防治在于术中选择正确的胰肠、胆肠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10.
Ⅰ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98例外科治疗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外科治疗Ⅰ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经验。方法:对我科1977年1月至1996年3月所收治的98例Ⅰ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外科治疗方法,尤其对复杂和巨大囊肿进行合理的手术处理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例中有95例行手术治疗,主要手术方式:囊肿完全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49例,囊肿大部切除、胆总管横断、胆管空肠吻合21例,囊肿大部切除、胆管空肠吻合19例,囊肿大部切除、胆管间置空肠十二指肠吻合4例,胃次全切除2例。结论: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病人的手术治疗应重视首次手术选用合理的术式,尽可能切除胆总管囊肿,困难时可大部切除,同时应避免下段残留囊腔过大,并行高位大口胆管空肠吻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临床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对46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病人中,41例行囊肿切除、肝管空肠鲁氏Y形吻合,2例因严重粘连出血而行囊肿空肠吻合,2例囊肿巨大,伴有严重感染者先期行外引流术,待一般情况好转后二次行根治性手术。1例因重症胆管炎行外引流。结论:对囊肿伴严重感染者先期行外引流术可有效控制感染。囊肿全切除、肝管空肠鲁氏Y形吻合应作为胆总管囊肿的首选术式。完整的囊肿切除、胆肠吻合口应尽可能地大,保证胆肠黏膜对黏膜的完整吻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Ⅰ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977—2002年8月收治的40例患者。癌变3例,手术治疗38例,2例未行手术自动出院。主要手术方式:囊肿完全切除、肝总管空肠端侧吻合33例;囊肿大部分切除、肝总管空肠端侧吻合9例;囊肿部分切除、胆总管横断、胆总管空肠端侧吻合2例;胆总管囊肿切开,T管引流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二次手术11例。结果:2例术后出现不完全肠梗阻,1例T管引流口出现化脓性感染,1例癌变患者术后因胆瘘死亡,其余患者均顺利恢复,无手术并发症。随访:1例癌变者术后6个月死于肝转移;5例失访,2例正在随访之中,其余患者术后随访0.5—9年,恢复良好,症状消失,无腹痛、黄疸及胆道感染征象。结论:腹痛、黄疸和腹部包块是行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最常见的症状。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的手术治疗应重视首次手术选用合理的术式,首选术式为囊肿完全切除、肝总管空肠吻合术。对于二次手术的患者,我们遵循这样的原因:首选囊肿切除,如果手术有困难,可行囊肿部分或大部分切除;实在困难、无法切除的。至少要求做到胆总管横断,行胆肠端例吻合。B型超声为诊断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首选检查法。CT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有很好的定性定位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适应证选择、消化道重建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总结 1988年~ 2 0 0 2年 9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治疗经验。结果 经典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79例 ,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19例 ,其中联合脏器切除 5例。重建方式均为Child式 ,其中胃肠Roux -en -y吻合 71例 ,胰肠“套入式”吻合 40例。原发病为十二指肠恶性肿瘤 46例 ,胆总管下段占位性病变 11例 ,胰头恶性肿瘤 2 4例 ,壶腹部肿瘤 11例 ,胆囊癌 3例 ,其他肿瘤 3例。术后早期并发症率 3 2 .7%,手术死亡率 9.2 %,常见并发症为胆瘘和 /或胰瘘 ,主要死亡原因是出血、胰瘘和多脏器功能衰竭 (MOF)。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仍是一个高危险手术 ,应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 ,胰肠“套入式”吻合和胃肠Roux -en -y吻合可以有效降低和预防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目前腹部外科最复杂的手术之一。其手术切除范围包括胰头部、十二指肠、空肠上段、胃窦部、胆总管等 ,同时还要进行胰胃、胆肠和胃肠吻合等消化道重建 ,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长、手术出血多 ,对病人造成的损伤大 ,术后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复杂 ,已出现多种严重的并发症。现将我科 8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 1993~ 2 0 0 0年共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86例 ,其中男性 6 2例、女性 2 4例 ,年龄 31~ 76岁 ,平均6 1.5岁。其中胰头癌 5 8例、壶腹周围癌 15例、胆总管下段癌 10例、十…  相似文献   

15.
顾瀛基  高敏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12):1154-1155
报道31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治体会。强调B超对该病最有诊断价值,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是理想的手术方法。胆肠吻合口直径〉2.5cm可预防胆肠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王睿 《中国医药导报》2008,5(26):173-174
目的:探讨I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对切除囊肿行空肠间置胆肠吻合手术治疗的I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21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后早期发生2例吻合口胆汁漏,均经保守治疗漏口愈合;1年内2例发生吻合口狭窄,并发肝内胆管结石,再次手术取石并扩大吻合口治愈。一次手术治愈率90.5%(19/21)。本组无反流性胆管炎及胆管癌发生。结论:应用胆总管囊肿切除后行空肠间置的胆肠吻合术治疗I型胆总管囊肿,并尽量扩大吻合口,为可行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7.
报道 31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治体会。强调B超对该病最有诊断价值 ,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是理想的手术方法。胆肠吻合口直径 >2 .5cm可预防胆肠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成年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外科治疗方式,为先天性胆总管囊捉的外科治疗提供保证。方法 囊肿部分切除并囊肿人肠吻合术8例,囊肿切除并肝管十二指肠间置空肠术6例,周围肝左外叶切除术4例,单纯囊肿引流术2例。结果 一次性手术为23例,病人术后愈合良好,平均住院28d。2例行胆肠内引汉术后,二次行囊肿切除并肝管空肠吻合术,愈合良好。结论 囊肿外引流适用于有严重并发症不能耐受大手术,反复感染的病人。囊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胰头及壶腹部癌手术切除率,减少并发症及提高术后生存率。方法总结39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治疗经验。结果对39例胰头及壶腹部癌患者根据肿瘤不同分期行不同范围扩大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并行改良Child重建术。切除范围注重区域性整块切除,包括周围淋巴结清扫。消化道重建采用胰肠、胆肠端侧吻合。手术时间4.0~6.5h(平均4.6h),术中平均失血500ml,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3.1%。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2%、46.2%、23.1%。结论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应由专业组人员完成。不同范围的清扫可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率。胰肠、胆肠端侧吻合操作不复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①目的 探讨应用胆胰双支撑引流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防胰瘘的价值。②方法 本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6例,其中采用Child方式重建消化道20例,胰胃吻合重建消化道16例。胰腺残端与空肠或胃吻合方式采用端端或端侧套入式吻合。有31例于胰管内置入直径约1mm硅塑管作为桥袢引出体外或肠腔、胃腔内,26例于胆肠吻合口上的肝总管或胆总管下段另行戳孔置入T型管引流。③结果 36例中发生并发症有6例,占16.7%,其中姨瘘2例,占5.5%,无胆瘘并发症。④结论 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双支撑引流能有效地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