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1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效果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三种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胰肠吻合口瘘发生率,探讨实施不同吻合方式的适用条件及其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吻合方式不同分为捆绑式胰肠吻合组(A组)、胰管对空肠粘膜端侧吻合组(B组)和套入式端侧吻合组(C组),观察其术后胰瘘的发生率。结果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A组1例(1/41,2.44%);B组无胰肠吻合口瘘发生;C组3例(3/19,15.79%)。A、B两组间胰肠吻合口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胰肠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管对空肠粘膜吻合法和捆绑式吻合法均为较安全的胰肠吻合方法。在条件许可下,胰管对粘膜吻合法应作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首选的胰肠吻合方法。  相似文献   
2.
肝动脉置管栓塞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肝癌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肝动脉置管栓塞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肝癌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44例肝癌患者。对12例HIFU治疗前需肋骨开窗的病人,在开窗的同时给予肝动脉置管栓塞,观察其在此方治疗中的利弊。结果 此法为肝癌HIFU治疗中需开窗的病人争取了时问,节约了费用,为进一步追加治疗提供了方便。结论 肝癌HIFU治疗中需开窗的病人在肋骨切除术中给予肝动脉置管栓塞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肝脏肿瘤7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肝癌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用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机治疗肝脏肿瘤76例,分析其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76例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改善,均为有效,有效率100%。6例患者有并发症发生,其中低热4例,皮肤烧伤2例,经对症治疗好转。结论 高强度聚焦超声是一种对肝癌有效、安全可行的辅助治疗新手段。  相似文献   
4.
王太洪  文旭  顾荣明  蒋谦 《江苏医药》2007,33(10):1034-1035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8例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表现以上腹隐痛不适与腹块为多,梗阻性黄疸少.B超与CT是主要的诊断手段,表现为胰腺的囊性肿块、囊壁厚薄不均、囊内有乳头状突起或实质性肿物.6例根治性切除,1例死于并发症,5例生存良好;2例活检后分别4个月与5个月死亡.结论 影像学是术前主要的诊断手段,除明确的浆液性囊腺瘤可以局部切除外,均应作根治性的胰腺囊性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低位直肠癌大剂量放疗加经腹经肛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大剂量术前放疗加经腹经肛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方法:全组12例,术前经病理诊断为直肠腺癌,先作放疗,15mv-X线照射,靶区剂量45~46Gy,放疗结束后作经腹经肛直肠部分乙状结肠切除、肛管乙状结肠吻合术。结果:全组1例发生吻合口瘘、1例外力性直肠阴道瘘,均经治疗痊愈,余无严重并发症。11例随访>12个月,9例>18个月,7例>24个月,3例>30个月。1例术后12个月发生转移,而吻合口及其周围无肿瘤复发,另11例均无瘤生存。结论:低位直肠癌术前大剂量放疗,再加各种保肛手术,是部分低位直肠癌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X—ray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roup1(XRCC1)RB99Q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收集有关XRCC1 R399Q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关系的文献,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应用Meta分析软件对各项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并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评估。结果国内外共有21篇文献纳入研究(结直肠癌组6229例;对照组1069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XRCC1 R399Q基因多态性在整个人群中与结直肠癌无明显的关联性(OR QQvs、RR=1.10,95%CI=0.90~1.35;OR QQ/RQvs.RR=1.02,95%CI=0.90~1.16;OR QQvs.RR/RQ=1.12,95%CI=0.95~1.33)。通过种族的分层分析发现XRCC1 R399Q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在亚洲人群和欧洲人群中无差异。结论XRCC1 R399Q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间不存在明显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22例胃肠间质瘤均行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恶性17例,良性5例;肿瘤组织中抗原标记物表达均为CD117和CD34阳性;22例均行手术切除,1例术前因使用伊马替尼后肿瘤缩小而经肛门切除。结论:手术切除仍是胃肠道间质瘤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肝脏巨大肿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自2000年1月~2005年6月间行手术治疗63例巨大肝脏肿瘤(其中原发性肝癌53例),采用常温下间歇性肝门阻断,阻断时间6~48分钟。结果:本组肝切除术取得较好疗效,原发性肝癌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4%、36.5%和15.4%,8例出现明显的并发症,仅1例(1.59%)术后20天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如能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技巧,手术治疗肝脏巨大肿瘤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组织起源、生物学行为及临床治疗方法 和预后.方法 对18例SPT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8例SPT患者中,女性16例,男性2例,发病年龄9~65岁,平均25.3岁.多以腹痛和上腹部包块为主要症状.肿瘤常有包膜,囊实相间,镜下可见肿瘤由假乳头和囊实性区混合组成,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轴心形成特征性假乳头结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显示,多数肿瘤表达α-抗胰蛋白酶(α-AT)、α-抗糜蛋白酶(α-ACT)和波形蛋白(Vim),阳性率均为94.4%.18例SPT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10年不等,5例术后复发,均予手术切除.18例SPT患者中,死亡4例,中位生存时间为23.0个月,5年生存率为72.2%.患者年龄、肿瘤大小、SPT特殊的病理表现、大血管侵犯和肿瘤转移与胰腺SPT患者生存期有关.结论 SPT为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可能起源于胰腺多潜能干细胞.好发于青少年女性,有独特的临床病理表现,手术切除后预后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CD90蛋白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CD90蛋白研究的文献并作综述。结果 CD90蛋白与细胞-细胞,以及细胞-细胞质间的作用有关;可促进神经轴突生长和神经再生,诱导胸腺细胞和间质细胞凋亡,参与细胞黏附、外渗和转移,调节纤维化;可作为癌症干细胞的候选标志物。结论 CD90蛋白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肿瘤诊治提供了新的分子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