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0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治疗方法及途径。方法:对我院自1982-09~2006-06 116例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行单纯胆囊切除术12例,标准胆囊癌根治术49例,扩大根治术16例,姑息性手术39例。结果:Nevin'sⅠ期9例均生存5a以上;Ⅱ~Ⅳ期89例1a、5a生存率分别为30.3%和8.9%;Ⅴ期18例1a、5a生存率为16.6%和0%。结论:胆囊癌的治疗效果取决于胆囊癌的分期,关键是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蛋白和p2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6例HCC、32例癌旁和14例正常肝组织中FHIT蛋白和p21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FHIT蛋白在HCC中的表达(0.934±0.622)低于癌旁(2.298±1.050)和正常对照组(2.457±0.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21蛋白在HCC中的表达(2.604±0.316)高于癌旁(1.241±0.547)和正常对照组(1.056±0.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中、低分化HCC中FHIT蛋白表达逐渐减低;而p21蛋白在上述组织中表达逐渐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癌栓组中FHIT表达低于无门静脉癌栓组;p21在门静脉癌栓组中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CC中FHIT和p21的表达呈负相关(r=-0.329,P=0.027)。结论:FHIT的低表达与p21高表达和HCC的病理分型和侵袭转移有关,FHIT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可能通过上调p21基因的转录而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施行肠内营养(EN)的可行性及护理措施。方法对87例行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分别经鼻肠管、经颈内静脉进行营养支持,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EN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由鼻肠管内输注营养液,PN组经静脉输注营养液,做好各项护理观察,记录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营养支持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对不同营养途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EN组肛门排气时间早,术后并发症率低,术后住院时间及营养支持费用少于PN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有效、费用低廉。而正确的综合护理是肠内营养成功实施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胆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5月至2007年1月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57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PD)49例,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8例,重建方式以Child方式52例,以Whipple术式5例。结果病理类型胆总管下段癌13例,胰头癌21例,乏特氏壶腹部癌11例,十二指肠癌6例,胰岛细胞瘤2例,慢性胰腺炎4例。57例中5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8.77%,其中胰瘘2例(3.5%),胆瘘1例(1.75%),腹腔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死亡2例,病死率3、5%,其中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心功能衰竭。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和胆瘘的防治在于术中选择正确的胰肠、胆肠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脾切除对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安阳地区医院1995-2008年内科治疗无效的26例ITP患者行脾切除手术,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 26例术后,血小板均明显升高接近正常或正常以上,19例随访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7例升高后又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再应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治疗,2例血小板正常,1例血小板50×109/L左右,4例治疗无效,其中2例发现副脾,出血倾向较重。结论脾切除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效,手术相关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佳的治疗方法;副脾是否切除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癌中FHIT、Survivin和Caspase-3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脆性组氨酸三联体蛋白(FHIT)、Survivin和Caspase-3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75例HCC及相应癌旁组织中FHIT、Survivin和Caspase-3的表达,分析其内在联系及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FHIT在HCC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8.7%和69.3%,Survivin为86.7%和8%,Caspase-3为29.3%和84%,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HIT蛋白的丢失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有无包膜、是否有门静脉癌栓、甲胎蛋白和HBsAg是否阳性无明显相关性。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大小有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Caspase-3蛋白的表达强度与HCC的分化程度和大小呈负相关(P<0.01)。在HCC中,FHIT与Survivin、Caspase-3与Survivin的表达呈负相关,FHIT与Caspase-3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FHIT和Caspase-3的表达缺失或下调与Survivin的过表达可能通过凋亡抑制共同参与了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TSP-1在人肝癌裸鼠种植瘤模型诱导凋亡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肝癌细胞株HCCLM3裸鼠模型,治疗组和对照组(n=6)分别皮下注射TSP-1和生理盐水;治疗三周收集标本,采用Tun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TSP-1治疗组肝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9.36&#177;1.49VS2,64&#177;0.57,P〈0.01)。TSP-1组Caspase3蛋白(0.0581&#177;0.0185VS0.0908+0.0210,P〈0,05)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TSP-1在人肝癌裸鼠模型中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上调Caspase3的表达可能是TSP-1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对胆囊癌细胞GBC—SD凋亡的体外诱导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SP-1及其受体CD36,CD47作用后HCCLM3的凋亡率,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Caspase-3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TSP-1组凋亡率(10.56±0.63)%显著高于对照组(3.17±0.33)%和CD47阻断组(4.05±0.27)%(P〈0.01)。CD36阻断组(8.49±0.37)%高于对照组或CD47阻断组,低于TSP.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P.1组Caspase3 mRNA的表达TSP-1组(0.575±0.026)和CD36阻断组(0.583±0.023)显著高于对照组(0.336±0.031)和CIM7阻断组(0.412±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SP-1在体外可诱导胆囊癌细胞GBC-SD的凋亡,TSP-1与受体CIM7结合后上调Caspase3的表达可能是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1980年1月-2005年8月我院诊治的55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术中及术后不同时期发现的胆管损伤分别进行胆道修复、引流及胆肠吻合等方法处理,经1~25年随访,临床治愈率达96.4%(53/55).结论 胆囊切除术时Calot三角区解剖不清是发生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胆管损伤应早发现,及时处理.根据损伤的情况和术后时间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肿瘤(DPT)局部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对我院1994年4月-2004年11月26例十二指肠乳头肿瘤行局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病理十二指肠乳头癌13例,乳头腺瘤10例,非典型增生3例.13例良性病变术后均恢复良好.13例乳头癌中11例获随访2~12年,其5年生存率为72.7%(8/11),1例于术后1年腺癌复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结论 对于十二指肠乳头良性肿瘤及早期中高分化腺癌,局部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