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往对脊柱结核并发截瘫的治疗多采用脊柱前外侧及侧方减压。由于这种手术对完全解除椎管前后的致压物有一定困难,术后仍有部分病人恢复不明显。我院从1986年以来,采用后路椎管减压加鲁氏棒固定治疗脊柱结核晚发截瘫33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男15例,女18例,年龄11~43岁。完全性截瘫7例;不完全性截瘫26例。截瘫指数为3者14例;为4者11例;为5者1例;为6者7例。病变部位:胸6-711例。胸6-810例,胸9-109例,胸10-112例2腰1-21例。截瘫发生至手术的时间3周以内者26例,1月以内者4例,3月以内者3例。 手术要点和结果 术前于病变部位棘突内注…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我科从1980年~1995年共收治68例胸腰椎骨折伴截瘫的病人,其中完全性截瘫45例,不完全性截瘫23例。T11~T1228例,L1~L440例。后路椎板切除减压、Dick’s棒内固定34例,椎弓根螺钉钢板内固定10例;前路椎管减压、自制前路内固定器固定24例。术中均行植骨脊柱植骨融合。全部病例经工~15年随访。(1)24例前路减压内固定者脊柱后凸畸形、压缩椎体高度、椎体移位百分率平均矫正24.52、42.36%、53.85%;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9例不全瘫从B级恢复到C级3例,D级4例,E级2例。15例全瘫者恢复到C级1例,D级2例,E级1例。…  相似文献   

3.
我院1985~1995年施行脊柱结核手术共1380例,其中发生9例血管损伤,发生率为0.65%,现就本级资料,探讨脊柱结核病情术中防止血管损伤的问题。临床资料手术合并血管损伤的9例中,男4例,女5例;年龄32~65岁;T7-8百椎体结核1例,T5-6椎体结核2例(其中1例会并截瘫),T9-10椎体结核2例(其中1例会并截瘫,1例为再次手术),L5S1椎体结核合并窦道1例,S1-2;椎体结核合并窦道1例,L4-5椎体结核2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年1个月。9例血管损伤中动脉出血3例,均为助间动脉,静脉出血6冽,其中椎管静脉丛2例,髂总静脉1例,髂外静脉1例,…  相似文献   

4.
颈胸段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胸段脊柱结核的术式选择和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0年5月至2005年12月手术治疗的颈胸段脊柱结核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23-66岁,平均47.5岁。C71例,C7T1 4例,C6-T1 2例,Cλ-T2 3例,T1.2 4例,T1-3 2例,T2.3 4例,T2-4 3例,T3-4 2例;合并截瘫17例,按Frankel分级:B级3例,C级8例,D级6例;病变节段后凸Cobb角5.0^o~65.0^o,平均32.5^o。17例行经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加前路钢板固定术,其中下颈椎低位前方入路10例,下颈椎低位结合胸骨柄劈开入路7例;2例行高位经胸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6例行经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9-18个月。结果随访时间18-84个月,平均34.8个月。1例术后出现乳糜漏,行纵隔引流10d后愈合;2例喉返神经受损,3个月后症状均缓解;1例窦道形成,经换药后4周治愈;胸膜撕裂1例,术中修补;前路钢板螺钉置入椎间隙1例,后路椎弓根螺钉松动1例。在随访期内未见复发。合并截瘫者11例完全恢复,5例部分恢复,1例D级者无恢复。术后6-12个月,23例植骨融合,2例至最终随访时骨融合不确切。术后Cobb角平均13.4^o(-8.0^o-24.0^o),随访末Cobb角平均15.2^o(-8.0^o-27.0^o)。结论颈胸段脊柱结核的术式选择应根据病灶的位置及累及范围而定,前路钢板或后路椎弓根内固定都能为颈胸段提供良好的稳定性,内固定的应用有利于彻底减压、矫正畸形,促进截瘫恢复和病灶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钛板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3月~2004年5月有68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接受前路减压、结构性植骨及钛板固定治疗。本组男45例,女23例,年龄14~61岁,平均36.7岁。骨折节段:T11 1例、T12 20例、L1 33例、L2 12例,为L1.2 1例和L2.3 1例。神经功能情况:完全性截瘫10例,不全性截瘫58例。固定器材:Z-PLATE钛板43例,PROFILE钛板19例,ALPS钛板6例。植骨材料:自体髂骨块45例和充填自体碎骨的钛网23例。采用Frankel分级和ASI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检查脊柱畸形角(Cobb角)的纠正、减压范围、骨块或钛网的位置及骨愈合情况。结果65例随访8~48个月(3例失访),平均15.6个月。61例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平均提高了1.25级,ASIA评分明显提高。Cr及M砒检查示椎管减压彻底。髂骨块和钛网均无松动、移位等变化。三种钛板均无松动、移位及断裂。所有随访病例脊柱畸形均获得良好矫正和骨性融合,无畸形矫正的丢失。结论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行前路减压安全彻底,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钛板内固定和结构性植骨稳定性好,骨性愈合率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C -D短棒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器 ,加截瘫站立及行走矫形器 ,对 2 4例外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截瘫患者进行阶段性治疗收到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 2 4例均为男性 ,年龄 2 2~ 48岁 (平均 2 9岁 )。脊柱损伤情况 :T1 0 ~L2 ,单节段 2 0例 ,双节段 4例。脊髓损伤情况 :2 4例均为完全性脊髓损伤。C -D手术及椎管减压时间 :伤后 6h~ 7d。矫形器治疗时间 :在C -D手术及椎管减压术后8~ 1 2周。2 C -D手术及椎管减压以伤椎为中心 ,后路正中切口 ,显露伤椎及相邻上下椎的椎板及关节突以及横突。在健康椎的椎弓根 ,安装C -D…  相似文献   

7.
病变治愈型脊柱结核脊柱后凸畸形及脊髓压迫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腰段病变治愈型脊柱结核合并脊柱后凸畸形及脊髓压迫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7例胸腰段病变治愈型脊柱结核分别采用单纯后路植骨融合3例,后路椎弓根螺丝钉固定及后路植骨融合术8例,椎体侧前方椎管减压6例,其中行单纯椎体侧方植骨融合术3例,辅以椎体侧方钢板内固定3例。[结果]术后随访时间9个月~7a6个月,平均4.2a。后路植骨平均骨融合时间为2.8个月,椎体侧方植骨平均骨性融合时间为3.3个月,椎管侧前方减压6例中1例神经根刺激症状完全消失,3例大部分改善,2例症状加重并伴单侧下肢肌力1~2级减退。[结论]胸腰段病变治愈型脊柱结核合并脊柱后凸畸形临床上有时并不合并严重的脊髓压迫症状,外科治疗目的在于防止脊柱后凸畸形进一步加重及避免继发性截瘫,而过分强调椎管完全减压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会导致严重的脊髓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8.
经胸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治疗胸椎结核并后凸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胸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截瘫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2例胸椎结核截瘫并后凸畸形患者,男12例,女10例,临床表现均有胸背痛、截瘫及脊柱后凸畸形,脊柱后凸角Cobb角为20~40°,平均25°。结核病损部位:T3~51例,T3~43例,T4~54例,T4~61例,T6~72例,T7~83例,T8~93例,T9~102例,T10~113例。ASIA分级:B级3例,C级11例,D级8例。MRI示椎管内均有压迫。9例行肩胛下经胸前路病灶清除矫形植骨内固定术,13例常规经胸病灶清除矫形植骨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痨治疗9~12个月。结果:22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术后随访2~4年,14例在术后4周内瘫痪完全恢复,8例3个月内完全恢复。所有患者胸背痛消失,植骨融合,平均融合时间4个月,无1例结核复发,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18°,随访期间畸形矫正无丢失。结论:经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截瘫并后凸畸形,能够一期完成病灶清除、脊髓减压、后凸畸形矫正和脊柱稳定性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改良后路减压椎体间植骨USS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是临床上较常见的脊柱损伤,采用后入路手术为较多骨科医生所熟知。作者采用脊柱后路切口行半椎板切除、经椎弓根入路椎管前方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USS器械内固定,经临床16例治疗观察,疗效良好。临床资料本组男11例,女5例,年龄18~65岁,平均32岁。其中车祸伤8例,高处坠落伤5例,重物砸伤3例。损伤部位:T112例,T127例,L16例,L21例。所有病例均行脊柱正侧位X线摄片、CT及MRI检查。椎体爆裂骨折按AO分类:A3型5例;B1型9例;B2型2例,骨折块突入椎管内并翻转,椎管狭窄50%以上,脊髓受压明显,损伤椎体…  相似文献   

10.
脊柱创伤椎管容积测量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脊柱创伤后椎管容积变化的测量方法以及椎管容积下降对脊髓功能的影响,分析椎管横截面积下降与椎管容积下降的相关关系。方法 本组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16-59岁,平均43岁。骨折节段:T12 3例:L1 7例;L2 6例;L3 1例。脊髓功能判定(Frankel法):A组1例;B组1例;C级6例;D级2例;E级7例。应用Philips螺旋CT扫描骨折部位,在Easy Vision工作分别计算椎管横截面积下降率和椎管容积下降率,并进行图像三维重建,选择不同的切割方法,消除遮盖视野的组织结构,使椎管内骨块的立体图像清晰显示出来。我们用AVH三个参数反映椎管狭窄程度:A(area)-椎管横截面积下降率;V(volume)-椎管容积下降率;H(height)-椎管狭窄的纵径。结果 椎管横截面积下降率为50%-91.3%,平均63%;椎管容积下降率为28.2%-79.5%,平均49%,椎管狭窄纵径8mm-15mm,平均12.4mm。经统计学处理,椎管容积下降率与椎管横截面积下降率的相关性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脊柱创伤后测量椎管容积的意义,一是有利于医生从空间而不是平面概念上理解和分析椎管狭窄对脊髓的影响;二是有利于椎管狭窄程度作容积性的定量分析;三是有利于更加科学、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异体股骨片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截瘫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前路椎管减压、异体股骨片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截瘫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3年2。月,收治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截瘫36例,年龄18~56岁。受伤部位:T11 3例、T12 10例、L1 14例、L2 7例、L3 2例。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9例、B级11例、C级13例、D级3例。均采用脊柱前路手术,切除伤椎中后缘,对受压椎管彻底减压后,椎体间后缘支撑植入适宜的脱脂异体股骨片,椎管成形后,再将减压取下的伤椎椎体碎骨和肋骨骨条植入椎体进行前路“Z”型或“K”型钢板固定。结果术后CT扫描示36例椎管致压物全部去除,椎管扩大。其中33例获随访1~3年;A级中1例失访,3例无恢复,1例降至B级,2例降至C级,2例降至E级;B级中1例失访,2例无恢复,2例降至C级,4例降至D级,2例降至E级;C级中1例失访,3例降至D级,9例降至E级;D级全部降至E级。32例椎体间融合成功,内固定器械无断钉、松动;1例融合失败,改用后路手术治疗。结论采用前路异体股骨片支撑植骨,可避免取白体髂骨植骨,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脊柱前路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椎管前侧减压治疗胸椎结核并截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胸椎结核并截瘫较常见,治疗方法亦较多,自1986年1995年,我们采用经胸腔病灶清除椎管前侧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的方法治疗胸椎结核并截瘫28例,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17例,年龄1251岁,平均40.6岁。T3~...  相似文献   

13.
胸腰段脊椎骨折合并截瘫,多由于椎管变形或骨折节的机械性压迫所致,均通过手术减压达到治疗目的。作者自1982年以来采用侧前方椎管减压术治疗26例该病患者,随访2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17例,女性6例。年龄18~53岁。 致伤原因;坠落伤11例,压砸伤7例,车祸致伤5例。 脊椎骨折分布情况:腰椎113例,胸椎128例,腰椎22例。 骨折类型:根据X线片显示,属屈曲压缩型骨折14例,骨折的上位椎体向前滑脱,局部向后成角畸形。椎体爆裂型骨折9例,压缩的椎体向后凸出。 瘫痪的程度:根据临床表现,属不完全性截瘫22例,完全性截瘫1例。2例入院…  相似文献   

14.
自1984年6月至1989年6月,我们采用棘突旁直切口侧前方椎管次全环状减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合并不完全性截瘫32例,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报告32例皆为T11~12、L1~2骨折脱位合并不完全性截瘫,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56岁,平均28. 5岁,40岁以下27例,占84.3%。 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8例,占56%;塌方、重物压伤11例;车祸伤3例。 就诊时间;最短2天,最长3年7个月,4周以内13例,4周以上19例。 受累椎节38个,其中T115个,T1211个,L118个,L24个。2综合分类 根据张氏等综合分类法[1],32例胸腰椎损伤…  相似文献   

15.
在胸腹段骨折脱位并截瘫的治疗过程中,恢复脊柱正常力线和椎管通畅、牢固固定脊柱是首要问题。近年来作者采用国产Dick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并截瘫30例,经短期随访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0例中男28例,女2例;年龄20~57岁,平均35岁。损伤节段:T113例,T126例,L1 13例,L2 4例,L3 3例,L41例。损伤原因:交通事故9例,直接砸伤16例,高处坠落伤5例。骨折类型:按Denis分类,爆裂型8例(26%),压缩型10例(33%),骨折脱位型10例(33%),安全带型2例(7%)。神经功能情况:按Frankel分级,A级25例,B级3例,C级2例。本组24h内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评价胸椎多椎体结核经胸腔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一期植骨单钉棒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2年6月至2010年3月收治多椎体胸椎结核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23~59岁,平均45岁。病变范围T4~10椎体,病变累及3个椎体5例,4个椎体6例,5个及以上椎体3例。术前Frankel评分2例B级,4例C级,8例D级。MRI均显示椎体破坏、椎旁脓肿,其中椎管内脓肿或致压物导致脊髓明显受压7例,压迫均来自脊髓前方,X线片测量后凸Cobb角为40°~22°,平均25°。均采用经胸腔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一期椎体间植骨单钉棒内固定术。结果随访1~9年,平均5年6个月。脊髓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D级2例,E级12例。植骨全部骨性愈合,后突畸形矫正率为84%,后凸角平均矫正21°,无结核复发及继发脊柱后凸畸形。结论经胸腔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一期椎体间植骨、单钉棒内固定是治疗胸椎多椎体结核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脊柱结核经椎管病灶清除及椎弓钉棍固定矫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于脊柱结核合并推旁脓肿后凸畸形的治疗,传统方法是经前路或侧前方病灶清除,另行先期或后期植骨融合,往往需两次手术,这对病人身体及经济都是较大负担。作者采用经椎管病灶清除加推弓根钉固定,经一次手术达到清除病灶,解除脊髓压迫,矫正畸形,稳定脊柱的目的。17例经平均27个月的随访,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2例,女5例,年龄19~53岁,平均33岁。病史最短6个月,最长48个月。病变部位:T;;~T;z9例,L;~L。5例,L。~L。3例。术前血沉:20mm/lh12例,ZO~3Omm/lh5例。血红蛋白均在10Og/L以上。…  相似文献   

18.
前路减压内固定修复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损伤机制及前路减压修复重建的必要性。方法1999年1月~2004年1月,收治26例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男23例,女3例,年龄23~62岁。其中T2 6例,L1 12例,L2 4例,L3 3例,L4 1例。神经功能按改良Frankel分级评定:A级2例,B级13例,C级5例,D级6例。手术均行前路减压内固定重建术,其中4例因脊柱三柱结构损伤严重,同期先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固定融合术。结果26例术后影像学检查胸腰椎生理弧度基本恢复正常,椎管内减压彻底、充分。均获随访1~6年,平均17.7个月。术后3个月植骨区达骨性融合,神经功能除2例脊髓完全损伤出现不可逆恢复外,其余有1~3级不同程度改善。未出现脑积液漏、钢板螺钉松动断裂、明显植骨块吸收伤椎塌陷、继发性脊柱后突及节段性不稳等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结论前路减压内固定修复重建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减压彻底、植骨充分及内固定牢固等特点,有助于椎体高度恢复和神经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85年4月起对胸段、胸腹段、腰 段脊柱骨折脱位18例(合并截瘫14例),经前路行椎管前方减压、复位、椎体钉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经1~3年随访,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为外伤所致的胸腰椎屈曲型骨折脱位或爆裂型骨折。18例中,男13例,女5例;年龄18~45岁16例。其中完全性截瘫5例,不完全性截瘫9例,无神经症状的骨折脱位者4例。 损伤部位:T101例,T121例,L110例,L25例,L41例。 椎体压缩:按椎体高度,压缩程度分为四度,Ⅰ度2例,Ⅱ度2例,Ⅲ度12例,Ⅳ度2例。 前后脱位:按椎体移位占前后径的比例分为4度,Ⅰ度9例,Ⅱ度5例,…  相似文献   

20.
三年来,我们对脊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都作了椎管减压术。对这类损伤,首先是要求椎管减压彻底,有利恢复脊髓功能。对于脊柱稳定度问题,可采取补救措施。因此本文简要叙述椎管前后方联合减压术。 临床资料 男性9例,女性3例,均为青壮年患者。陈旧性骨折脱位3例,其中2例曾在他院施行推板截除减压术,植骨融合术。急性损伤9例。胸椎损伤5例,腰椎_1损伤7例均为屈曲型骨折。伤后完全性截瘫11例,不完全性截瘫1例。x线片示骨折脱位之椎体向后方移位0.5~1cm4例,1.1~2.0cm4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