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为骨折延迟愈合的实验研究建立一种客观的动物实验模型。方法选取纯种新西兰大白兔,在后肢胫骨中下段截断,切除远近端各1 cm内外骨膜及黄骨髓,保留断端约1 mm间隙,并且钢板固定。术后4、8、12周后经大体标本、病理组织学及X线检查确定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大体标本肉眼观察、放射学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显示术后8周仍未见骨性连接,术后12周才达骨性愈合。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动物模型,具有骨折延迟愈合的表现,又未出现骨不连,符合骨折延迟愈合的要求,可以认为是一种可靠而实用的实验性骨折延迟愈合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转子间外展截骨治疗股骨头坏死塌陷的长期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转子间截骨与股骨头坏死塌陷的关系。方法转子间外展截骨治疗股骨头坏死塌陷30例35髋,观察术前、术后X线片和CT片影像变化。测量马蹄角、角赘角和角赘比。健侧10髋马蹄角正常对照。结果转子间外展截骨术使马蹄角与头赘媾和关节。股骨头坏死塌陷组,马蹄角均值(19.88±2.27)°;角赘角均值(30.80±2.09)°;角赘比1.3:1。正常组,马蹄角均值(20.00±1.77)°。两组马蹄角比较,统计学无差异。结论股骨头坏死塌陷椭圆变形,马蹄角不变;行转子间外展30°截骨术,启动头赘马蹄关节。  相似文献   
3.
自89年至99年12月我科应用股前外侧肌(皮)瓣移植修复腹部、臀部及下肢软组织缺损9例,随访半年至6年,肌(皮)瓣全部成活,治疗效果满意。 临床资料 1.本组共9例,均为男性,年龄20至45岁。病因:腹部2例分别为:恶性黑色素瘤及腹疝切除。臀部2例;均为压疮。小腿3例:胫骨上段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并骨外露。足前部跖骨头外露2例;足趾冻伤后截趾。创面最大面积:12cm×23cm。  相似文献   
4.
结核是一种全身各种组织都可以发生感染的疾病,为常见病及多发病,近几年结核病发生率有增多的趋势,而腱鞘结核则比较少见,腱鞘结核以腕部多发,因其少见和相对缺乏特异性局部体征而易误诊.近10年来,我院收治手腕部腱鞘结核5例,在诊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回顾性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19岁,战士,主因"左股骨远端骨折"入院,入院后经积极术前准备后,病房内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皮试为阴性,急诊行左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间内输入复方氯化钠溶液约50 mL后,患者诉唇部麻木,随即出现呼吸困难,颜面部水肿,头部至足部逐渐出现大面积荨麻疹,生命体征监护仪示:BP 120/90 mmHg,HR 128/次min,R29/次/min,SpO2 75%,双肺听诊大量哮鸣音,"三凹"征明显,体温正常,当时考虑为:(1)抗生素皮试迟发过敏反应;(2)复方氯化钠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6.
转子间外翻截骨治疗股骨头坏死塌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转子间外翻截骨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塌陷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6例(96髋)股骨头缺血坏死塌陷患者(Ⅰb型45例和Ⅱ型51例)行转子间外翻25°~30°截骨,解剖钢板固定。术后水平皮肤牵引3周,后持拐行走。结果96例均获随访,时间3~23年,术后3~4个月截骨愈合。按王岩评价法评价:优89髋(92.71%),良6髋(6.25%),可1髋(1.04%),优良率98.96%。结论转子间外翻截骨治疗股骨头坏死塌陷,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脊髓损伤的治疗一直是医学上的难题.世界各地医务工作者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组织工程研究的兴起,为脊髓损伤的修复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种子细胞的选择是组织工程中研究的热点。全能干细胞和多能干细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是组织工程中重要的靶细胞。目前研究较多的有神经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嗅鞘细胞、雪旺细胞、脐血干细胞及骨髓基质干细胞等。胚胎组织移植存在伦理道德和免疫排斥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素3(NT-3)对脊髓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105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实验组(NT-3组),假手术组。用改良Allen's WD法以30gcm致伤SD大鼠制作大鼠全瘫模型,经蛛网膜下腔导管于术后即刻、4、8、12、24h、3、7d注入NT-320μl(含NT-3200ng),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只打开椎板后蛛网膜下腔置管,不致伤,不给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as蛋白在脊髓神经元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假手术组中Fas蛋白弱阳性表达,对照组中Fas蛋白4h即出现强阳性表达,24h达高峰,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Fas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NT-3能通过抑制Fas蛋白的表达抑制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从而保护损伤的脊髓组织,这可能是NT-3对脊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不显露骨间后神经治疗桡骨中上段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臂上段手术致前臂骨间后神经损伤的报道屡见不鲜,自2003年本院采用后侧显露途径,自桡侧腕长短伸肌间进入,不显露骨间后神经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取得良好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25例,女5例;年龄6~70岁,平均31岁;单纯桡骨骨折16例,尺桡骨双骨折14例;粉碎性骨折4例,横行形骨折8例,短斜形骨折12例,长斜形骨折6例;开放性骨折7例,闭合性骨折23例。1.2手术方法采用桡骨后侧显露途径,尺骨骨折另作切口显露。切口与传统手术相同,前臂外展旋前,自肱骨外上髁后上侧沿桡骨外侧向下,朝向腕背中心,切开皮肤、皮下及筋膜层,显露肌肉,仔细…  相似文献   
10.
GM-1 PLGA微球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涛  任先军  欧阳忠  郭树章 《重庆医学》2007,36(17):1736-1738,F0002
目的 探讨经蛛网膜下腔途径注入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tetrahexosylgangliosides, GM-1)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 PLGA)微球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9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微球治疗组)30只;B组(普通GM-1制剂治疗组)30只;C组(损伤对照组)30只和D组(正常组)4只,采用Nystrom法制备脊髓压迫损伤模型(50g/5min),于术后各时相点检测脑脊液中GM-1含量、脊髓功能变化及NF200表达情况.结果 A组大鼠脑脊液中GM-1含量、BBB评分、运动诱发电位及NF200的表达均优于C组,与B组相当.结论 经蛛网膜下腔途径注入GM-1 PLGA微球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