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69篇
综合类   106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42篇
  1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2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技术在前臂血管神经损伤早期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对172例前臂血管神经损伤患者(神经损伤106例,血管损伤54例,血管合并神经损伤12例)进行早期修复;术后2~7 d采用血管造影对吻合血管进行评价;随访25~30个月,对患者神经修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神经损伤106例患者中,神经修复"优、良"者98例(优良率92.45%);血管损伤54例中,血管修复"优、良"者52例(优良率96.3%);血管合并神经损伤12例中,神经修复"优、良"者6例(优良率50.0%),血管修复"优、良"者6例(优良率50.0%)。本组神经修复总优良率为90.70%(156/172)。结论:早期运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前臂血管神经损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梳理古代文献中有关百合地黄汤的条文,以期了解百合地黄汤的历史沿革和方义演变,为其成药开发提供文献学支持,为经典名方的现代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古籍数据库中以“百合地黄汤”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摘录记载了百合地黄汤的方、药、量、制、治、论等信息的古籍条文,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古籍和条文,提取朝代、书名、作者、举句、剂量、煎服法、方解、证型等关键信息,并进行文献分析,以了解百合地黄汤的组成、药材基原、炮制、剂量、功能主治、煎煮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历史沿革及方义演变情况。结果:最终纳入古籍101本,共计165条。百合地黄汤首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由百合和地黄两味药组成,用于治疗百合病。随后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载录了本方,并增加生地黄汁至两升。宋及宋之后,因度量衡制度的改变,百合地黄汤在药物剂量方面出现了较大变化,此外宋代在炮制和服用量上略有变化。明代在地黄炮制上略有变化,明清代文献多为注释、方解,重在阐述百合地黄汤的病因病机。结论:百合地黄汤首见于汉代,历代古籍均有记载,源远流长,但其历代变化不多,以药物剂量方面变化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于2020年8月发布了《神经外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程管理及防控指南》,对指导神经外科医护人员安全、有序的开展临床诊疗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胜利,防控已进入常态化。本文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对该指南进行解读与评述,以期为新冠疫情防控常态下神经外科及相关专业开展治疗工作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行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后肺动脉发育、瓣膜反流及右心功能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12年9月广东省人民医院31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1例;患儿手术时14d~14.50岁(47.90±53.84)个月,均采用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随访评估其吻合口及肺动脉发育情况、肺动脉与三尖瓣反流及其与随访时间的相关关系;采用右心室应变等指标评估右心功能。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随访27例(27/31,87.1%),随访时间4~129(35.97±28.24)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根治术后元吻合口再狭窄,姑息术后吻合口相对狭窄4例。吻合口及左、右肺动脉的直径均明显大于术后早期;肺动脉反流及i尖瓣反流加重,但肺动脉反流量与随访时间无相关关系。远期右心功能整体良好。结论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行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效果良好,吻合口及肺动脉分支可生长发育,术后中远期右心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5.
龚伟玲  王乐  刘峰  许刚  王晓梅  韩东 《中成药》2021,(2):471-475
目的对中药矫味及掩味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方法检索1999至2019年CNKI数据库收载的有关中药矫味及掩味的文献,通过Excel、SATI3.2、Citespace软件对文献发表数量、文献来源、文献被引量、文献机构进行统计,分析作者发文情况及关键词,并对矫味技术在中药、西药中的应用进行对比。结果共检索到159篇有效文献,刊载量在2013年后逐年上升,以期刊为主,主要关注制备工艺;河南中医药大学李学林、刘瑞新对中药矫味的研究较多;收录中药矫味及掩味相关文献载文量排名第一的期刊为《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中药矫味技术大多应用于具有清热作用的苦寒中药,以穿心莲、龙胆、黄芩等为代表,并以传统的加入矫味剂或包合技术为主,西药矫味技术大多采用包衣技术、离子交换技术等新型手段。结论关于中药矫味及掩味的文献数量总体较少,主要侧重于制备工艺或成型工艺,较少涉及高新技术开发应用。在满足临床安全有效的基础上开拓中药矫味及掩味技术,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时效性激励护理对脊髓型颈椎病(CSM)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CSM并行手术治疗的病人9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时效性激励护理。记录并比较2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程、手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入路、病变节段、基础疾病情况、护理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活动度(ROM)变化、生活质量(QOL)、并发症及护理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1)。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2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 < 0.01),JOA评分和ROM均明显升高(P < 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改善更为明显(P < 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护理后2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整体健康、精力、情感职能、社会职能、心理健康评分均优于护理前和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时效性激励护理可有效改善CSM病人术后康复水平,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QOL指数,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近年随着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广泛应用于脊柱融合术,临床上由此引起的不良事件也有所增加。rhBMP引起的不良事件有神经根炎症、异位骨化、骨溶解、逆行性射精及潜在的致癌效应。该文就rhBMP-2在脊柱融合术中安全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根据术前影像学表现预测脑膜瘤术中出血程度和输血需要的可行性,为脑膜瘤手术的血液保护提供新方法。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脑膜瘤术前CT和MRI的影像学特征(位置、体积、侵袭、脑膜尾征、钙化、瘤周水肿、与重要动脉或静脉窦的解剖关系、相邻颅骨改变)与术中出血量及输血与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Logistic分析显示,位置(P=0.024)和体积(P=0.003)是脑膜瘤术中出血偏多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999和3.184,而钙化、侵袭、瘤周水肿、脑膜尾征、相邻颅骨改变等对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影响(P>0.05);位置(P=0.054)、体积(P=0.005)、累及重要血管或静脉窦(P=0.019)是脑膜瘤术中需要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838、2.989和4.205。结论脑膜瘤的位置和体积是术中出血偏多的独立危险因素,位置、体积、累及重要血管或静脉窦是术中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单纯化疗对Ⅱ~Ⅲ期胃癌患者2年生存率的影响及近期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2月~2012年6月收治的49例Ⅱ~Ⅲ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同步放化疗组(n=24):XELOX方案化疗2周期,同步口服卡培他滨(825 mg/m2,2次/d)放疗,放疗结束后再行2周期化疗;单纯化疗组(n=25):XELOX方案化疗4~6周期。通过定期随访,比较两组的2年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和治疗期间的毒副作用。结果同步放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2年生存率分别为87.5%和64.0%,2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0.8%和4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及手足综合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Ⅱ~Ⅲ期胃癌术后行同步放化疗可提高患者2年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外周血前列腺痛抗原3基因(prostate cancer antigen 3,PCA3 mRN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基因(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 mRNA)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PCa)及对其微转移诊断的价值.方法 用双重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dFQ-RT)-PCR对49例PCa和71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外周血PCA3 mRNA和PSA mRNA进行定量检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在PCa诊断和微转移监测中的价值.结果 PCa组外周血PCA3 mRNA含量明显高于BPH组[2 362(<3-7 421)拷贝/ml比<30拷贝/ml,Z=-6.66,P<0.01],而PSA mRNA含量也明显高于BPH组[3 425(908~36 639)拷贝/ml比<200拷贝/ml,Z=-6.40,P<0.01];PCa组外周血PCA3mRNA和PSA mRNA的阳性率随临床分期增高而增加[B期:均为30.0%(3/10),C期:60.0%(9/15)和86.7%(13/15),D期:91.7%(22/24)和91.7%(22/24);χ2分别为13.534和16.451,P均<0.01],同时也随Gleason评分增高而增加[2~4分:20.0%(1/5)和40.0%(2/5);5~7分:66.7%(12/18)和72.2%(13/18);8~10分:84.6%(22/26)和92.3%(24/26);χ2分别为8.895和8.015,P均<0.05];ROC曲线显示,当PCA3 mRNA和PSA mRNA临界值分别为846拷贝/ml和280拷贝/ml时,诊断PCa敏感度分别为69.4%(34/49)和81.7%(40/49),特异度分别为90.1%(64/71)和77.5%(55/71);而联合检测时其敏感度可增至85.7%(42/49),但特异度下降为76.1%(54/71).PCA3 mRNA诊断PCa微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9%(20/22)和84.7%(11/13).结论 外周血PCA3 mRNA和PSA mRNA检测是PCa诊断的良好指标,而联合检测可弥补PCA3 mRNA敏感度低和PSA mRNA特异度低的不足,而更有利于PCa诊断;PCA3 mRNA可能为PCa微转移诊断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