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早期糖尿病大鼠肾小球高滤过状态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实验性糖尿病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未治疗组、卡托普利组及左旋硝基精氨酸甲基酯(L-NAME)组,观察4周后糖尿病大鼠肾脏血流动力学和血浆、肾组织匀浆中NO、AngⅡ浓度的改变。结果 糖尿病未治疗较正常对照组的肾重/体重、24h尿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血清及肾组织匀浆中NO3^-和AngⅡ活性显著升高(P<0.05或P<0.01)。卡托普利组,除血浆及肾组织匀浆中NO3^-未检测外,上述各项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或P<0.01)。L-NAME组,除血浆及肾组织匀浆中AngⅡ未检测及24h尿蛋白无明显下降外,余项均有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 糖尿病早期血浆NO、AngⅡ升高可造成肾小球高功能状态,用卡托普利及L-NAME可减轻糖尿病早期肾脏的高功能状态,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Losartan对糖尿病大鼠尿α1-微球蛋白及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方法 于实验的第1、2、4周时,分别收集糖尿病对照组和糖尿病Losartan治疗组、正常对照组大鼠24h尿液测尿蛋白、α1-微球蛋白、肌酐清除率。结果 糖尿病对照组的尿白蛋白排泄率在各个阶段均高于糖尿病Losartan治疗组(P<0.01)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糖尿病Losartan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在各个阶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对照组尿α1-微球蛋白排泄率在三个阶段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Losartan治疗组在第1周(P<0.01)、第2、4周(P<0.05)时均低于同时期的糖尿病对照组。在各个阶段糖尿病Losartan治疗组的肌酐清除率低于糖尿病对照组。结论 Losartan可降低尿白蛋白排泄、降低肌酐清除率及尿α1-微球蛋白排泄、保护肾小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核因子-κB(NF-κB)和P-选择素(P-selectin)的表达,以及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PDTC)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干预组(DP组),每组10只。喂养8周末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肾重指数及尿白蛋白排泄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肾组织P—selectin及NF-κB表达。结果8周末,DM组大鼠肾组织中NF-κB和P—selectin表达明显高于NC组(P〈0.01),DP组的表达显著低于DM组,高于NC组(P〈0.01);P—selectin表达与NF-κB呈正相关(r=0.954,P〈0.01)。结论NF-κB及P—selectin表达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明显增加,抑制NF-κB表达可减少P—selectin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C组)、DM对照组(DM组)、ACEI(雷米普利)组和AT1RA(芦沙坦)组。观察平均颈动脉压(MAP)、体重、肾重、尿白蛋白(UAlb)、血AngⅡ、ET-1、NO及肾脏病理学。结果ACEI组和AT1RA组与DM组相比,体重明显增加,肾重明显降低(P<0.01),UAlb明显降低(P<0.01),MAP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的电镜下肾脏改变均较同期DM组病变轻。ACEI能使血浆AngⅡ降低,在第4、8周时甚至低于DM组,而AT1RA使血浆AngⅡ明显增高。两组血ET-1在第4、8周时均明显降低(P<0.01,并能抑制血NO的早期升高及后期下降(P<0.01)。结论:ACEI和AT1RA可能通过在不同水平阻断AngⅡ的作用而显降低血ET-1水平,部分延缓NO的下降,介导了DM时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L-精氨酸(L-Arg)对糖尿病(DM)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DM组、L-Arg治疗组(L-Arg组)。L-Arg治疗12周后,测定三组大鼠血清、坐骨神经组织一氧化氮(N0)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血浆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以及坐骨神经组织Ca^2+-ATPase、Na^+-K^+-ATPase活性及神经元型NOS(nNOS)、醛糖还原酶(AR)基因的表达。结果:DM组大鼠血清、坐骨神经NO含量和NOS活性、血浆CGRP含量及坐骨神经Ca^2+-ATPase、Na^+-K^+-ATPase活性和nNOS mRN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NC组(P〈0.01或P〈0.05),而血浆ET-1含量、坐骨神经AR 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NC组(均P〈0.01);经L—Arg治疗后,上述改变逆转,与DM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L—Arg对DM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神经血供及抑制多元醇代谢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MP-2和IV-C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表达及其与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C组)和糖尿病模型组(DM组),用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于第4周、第8周分批处死大鼠,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检测肾组织中MMP-2及IV-C的表达,同时检测蛋白尿及肾功能等。结果:DM组与NC组比较,MMP-2的表达显著减少(第4周P<0.05,第8周P<0.01),IV-C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同时,MMP-2及IV-C表达的改变分别与UAER升高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肾组织中的MMP-2及IV-C的表达改变与糖尿病肾脏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糖尿病大鼠肝组织内脂素(visfatin)的表达,探讨内脂素在肝糖代谢的作用。方法雄性 SD 大鼠,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C 组)、肥胖组(DIO 组)、糖尿病组(DM 组)、胰岛素治疗组(INS 组)、二甲双胍治疗组(MET 组)。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游离脂肪酸(FFA )、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RT‐PCR 测定大鼠肝组织 visfatin 、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mRNA 的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 visfatin 、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p‐AMPKα)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AMPKα)蛋白表达量。结果 DM 组 FBG 较 NC 组、DIO 组均显著升高(P<0.01);INS 组、MET 组 FBG 较 DM 组显著下降(P<0.01)。 DIO 组、DM 组 HOMA‐IR 均较 NC 组显著升高(P<0.01);DM 组 HOMA‐IR 较 DIO 组显著升高(P <0.01)。DIO 组、DM 组 ISI 均较 NC 显著降低(P<0.01),DM 组 ISI 较 DIO 组显著降低(P<0.01)。 DIO 组 TG 较 NC 组显著升高(P<0.01);INS 组、MET 组 TG 较 DM 组显著降低(P<0.05),DM 组、INS 组、MET 组 TG 、TC 均较 NC 组升高(P<0.05)。 DM 组、MET 组、INS 组 FFA 均较 NC 组明显升高(P<0.05);DM 组 FFA 较 DIO 组明显升高(P<0.05)。 DM 组 visfatin mRNA 表达较NC 组、DIO 组显著升高(P<0.05);INS 组、MET 组 visfatin mRNA 较 DM 组显著降低(P <0.01)。 DM 组、MET 、INS 组 G‐6‐Pase mRNA 较 DIO 组显著升高(P<0.05),MET 组 G‐6‐Pase mRNA 较 DM 组显著降低(P <0.05)。 DM 组、INS 组、MET 组visfatin 蛋白表达较 NC 组显著升高(P<0.05);DM 组、MET 组、INS 组 AMPKα蛋白表达较 NC 组显著降低(P<0.05),DM 组AMPKα蛋白表达较 DIO 组显著降低(P <0.05);DIO 组、DM 组、INS 组、MET 组 p‐AMPKα蛋白表达较 NC 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大鼠肝组织 visfatin 表达可能与肝糖脂代谢有关联,visfatin 可能未参与到二甲双胍激活 AMPK 降低血糖的机制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大鼠胸主动脉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的改变及其机制。方法高脂高糖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组处理4周后,观察糖尿病(DM)组、正常(NC)组、糖基化终末产物抑制剂(AG)组血管舒张功能,eNOSmRNA表达及血清NO浓度。结果①DM组血糖、血清胰岛素、甘油三酯较NC组显著升高(P〈0.05)。②最大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EDVRmax),DM组低于AG组(P〈0.05),AG组低于NC组(P〈0.05)。③eNOSmRNA表达,AG组高于DM组(P〈0.05),DM组高于NC组(P〈0.05)。④血清NO浓度AG组高于NC组(P〈0.05),NC组高于DM组(P〈0.05)。结论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通过NO途径介导糖尿病内皮功能损伤,糖基化终末产物抑制剂(AG)可改善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9.
L-NAME对新生鼠缺氧性脑损伤内源性NO和ET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玲  惠延平  侯英萍  鱼绥和 《医学争鸣》2001,22(19):1752-1754
目的 用新生大鼠急性缺氧模型,探讨NO合成酶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在缺氧后脑损伤中的作用,进而探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在早期缺氧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地位。方法 检测正常对照组、缺氧组和缺氧前应用L-NAME预处理的新生大鼠血浆ET及脑组织匀浆NO含量及NOS的活性,并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及毛细血管充盈不良程度。结果 缺氧组血浆E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升高(P<0.01),而脑NO水平及NOS活性无显变化(P>0.05),脑脑毛细血管充盈不良程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加重(P<0.05);L-NAME组血浆ET水平较缺氧组显升高(P<0.05),脑NO含量及NOS活性较缺氧组显下降(P<0.01),脑毛细血管充盈不良程度与缺氧组相比明显加重(P<0.05)。结论 急性缺氧早期,ET异常增高是脑损伤的主要因素;此时抑制内源性NO的合成,可加重脑组织的微循环障碍而导致脑缺氧缺血性损害的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0.
氟伐他汀对血脂、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作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氟伐他汀的调血脂疗效、及对血 浆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分为两组:氟伐他汀组(n=19)口服氟伐他汀20mg/日,及辛伐他汀组(n=11)口服辛伐他汀10mg/日,疗程均为12周。观察用药前及用药12周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C-HDL-C)/HDL-C及甘油三酯(TG)、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两组服药12周后,患者血清TC、LDL-C、(TC-HDL-C)/HDL-C均下降,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0.01);组间比较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 组TG下降22.01%(P<0.05),HDL-C上升5.05%、血浆内 皮素下降4.98%(P>0.05),NO上升24.19%(P>0.05)。对照组TG下降33.09%(P>0.05),HDL-C上升8.24%、血浆内皮素下降12.05(P<0.05),NO上升38.35%(P<0.05)。结论:两组氟伐全汀治疗12周后,调血脂疗效肯定,作用基本相似,但氟伐他汀对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浓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唐灵  张木勋 《华夏医学》2002,15(6):726-729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对糖尿病SD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建成链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模型。设正常组(N组,6只,糖尿病非治疗组(DM组,8只),糖尿病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DG组,8只)。6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血糖,体重,24h尿蛋白排泄,肾重等生化指标,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肾脏TGF-β1,C-fos的表达及肾脏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DM组相比,DG组肾脏肥大指数及24h尿蛋白排泄量(P<0.01,<0.05),肾组织TGF-β1表达(P<0.01)及C-fos表达(P<0.05)均明显减少,同时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改变亦减轻。结论:GbE对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动态观察分化抑制因子2(Id2)在糖尿病大鼠血糖控制前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分化过程(EMT)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糖尿病组(DM),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组(DMT),采用链脲佐菌素(55 mg/kg)尾静脉注射复制Ⅰ型糖尿病大鼠模型,N 组和 DM组成模后分别于2周(2 w)、8周(8 w)、16周(16 w)、24周(24 w)时各处死6只;成模13周(13 w)起,DMT 组大鼠采用胰岛素个体化治疗,以血糖控制在4~7 mmol/L,尿糖阴性为准,分别于16 w 和24 w 时处死6只大鼠;观察大鼠血糖、24 h 尿蛋白并计算肾脏指数,HE、PAS 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结构的变化,免疫组化观察大鼠肾脏纤维连接蛋白(FN)的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 检测大鼠肾组织分化抑制因子(Id2)、E-钙粘素(E-cadher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变化,RT-PCR 检测肾组织 Id2 mRNA 表达情况。结果:(1)与 N 组相比,不同时间点 DM组血糖、24 h 尿蛋白量、肾脏指数均显著升高(P <0.01),并出现肾组织形态学异常改变;而 DMT 组血糖、24 h 尿蛋白量、肾脏指数均低于 DM组(P <0.05),肾纤维化病变改善;(2)与 N 组比较,DM组肾组织 Id2蛋白和 mRNA 的表达从2 w 开始减少,16 w、24 w 显著减少(P <0.05),并伴有 E-cadherin 的表达减少(P <0.05)、α-SMA 表达增加(P <0.05)和 FN 蛋白的沉积增多(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 Id2蛋白与 FN 蛋白成负相关(r =-0.931,P <0.05),与 E-cadherin 蛋白成正相关(r =0.9000,P <0.05);(3)与 DM组相比,DMT 组大鼠肾组织 Id2蛋白和 mRNA 表达均明显增加(P <0.05),且 E-cadherin 的表达增加(P <0.05)、α-SMA 的表达及 FN 在间质沉积减少(P <0.05)。结论:胰岛素在控制血糖能上调肾小管上皮细胞 Id2蛋白的表达,恢复 Id2对肾纤维化的负调节作用,进而逆转肾小管上皮细胞的 EMT 及减轻肾间质ECM的沉积,改善 DN 肾纤维化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早期胃排空的变化以及与血浆胃生长素(ghrelin)和肥胖抑制素(obestatin)之间的关系。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低剂量胰岛素组(LD组)、高剂量胰岛素组(HD组)。利用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LD组和HD组分别每天给以中性人胰岛素4U和8U皮下注射,于注射STZ后2周测定胃排空及血浆ghrelin和obestatin水平。结果   注射STZ2周后,DM组大鼠血糖和血浆ghrelin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HD组大鼠血糖虽仍明显高于NC组(P<0.01),但两组血浆ghrelin水平没有明显差别(P>0.05)。DM组、LD组和HD组大鼠血浆obestatin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P<0.01),但3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别(P>0.05);DM组大鼠胃排空明显快于其它3组(P<0.01),HD组大鼠胃排空虽明显低于DM组和LD组(P<0.01),仍快于NC组(P<0.01)。结论    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早期胃排空明显加快,内源性ghrelin的增加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内源性obestatin在其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甘油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大鼠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变化及钙通道阻滞剂(CCB)氨氯地平对其的影响。方法:检测正常和甘油所致ARF大鼠不同时间血浆CGRP、ET和血清NO水平的变化,并观察应用氨氯地平对肾脏功能及血浆CGRP,ET和血清NO的影响。结果:甘油所致ARF大鼠血浆CGRP、NO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5);血浆ET明显升高(P<0.05),氨氯地平治疗组肾损害减轻(P<0.05),CGRP、NO显著升高(P<0.01,P<0.05)而ET明显降低(P<0.05)。结论:CGRP、NO的降低和ET的升高可能参与甘油所致ARF的形成和进展,氨氯地平对肾脏功能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升高CGRP、NO和降低ET有关。  相似文献   

15.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糖尿病大鼠心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迎春  李竞  甘佩珍  李芳林  包艳 《医学新知杂志》2002,12(4):193-195,F004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糖尿病大鼠心肌中的表达,探讨MCP-1和糖尿病心肌病变的关系。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和糖尿病模型组(DM组),于8周时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两组大鼠心肌中MCP-1的表达。结果:8周时大鼠心肌中MCP-1的表达DM组明显高于NC组(P<0.01),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DM组明显高于NC组(P<0.01)。结论:MCP-1的表达和糖尿病心肌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左旋精氨酸(L—arginine,L—Arg)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M组)和DM4周后L—Arg治疗组(L—Arg组),并以正常组作对照。观察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检测血清和肾皮质中氧化亚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肾脏线粒体膜电位及肿胀度。结果:与DM组相比,L—Arg组大鼠UAER,SCr,BUN显著降低(P〈0.05),肾脏病理形态得到一定改善;血清和肾皮质中NO及SOD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5),MDA显著降低(P〈0.05);肾脏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升高(P〈0.05),肿胀度趋势增强。结论:左旋精氨酸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增加NO合成,同时保护肾脏线粒体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肺心营养合剂预防大鼠应激性高血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肺心营养合剂(PX)对应激性高血压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PX灌胃28d后固定悬吊复制应激性高血压的大鼠(PH组)与生理盐水灌胃28d后固定悬吊复制应激性高血压的大鼠(NH组)比较,PH组的舒张压(DP)和平均动脉压(MAP)均明显低于NH组(P<0.05),脉压(PP)则明显大于NH组(P<0.05)。其收缩压(SP)较低,心输出量略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分别为P>0.1,P>0.25)。PH组的SP略高于正常血压大鼠(NC组)(P<0.05),而PP明显大于NC组(P<0.01)。结果表明PX有抗高血压的作用,尤其是对舒张压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将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和糖尿病模型组(DM组)各16只,于成模后第2,4周各处死8只。采用特异性抗体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每例大鼠肾组织中VEGF中VEGFR表达的分布范围及强度变化进行观察,并结合生化指标及肾脏病理进行了分析。结果 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VEGF及VEGFR表达的分布范围及强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第2周组有升高趋势,第4周组升高呈显著性差异(P<0.01),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亦显著升高(P<0.01),且肾组织中呈现肾小球内皮细胞增生,典型的结节性变等病理改变。结论 肾局部VEGF及VEGFR表达的增加参与也糖尿病肾病(N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Lsartan)减少糖尿病大鼠尿蛋白及保护肾功能的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和Losartan治疗组3组,干预处理4周,分别在1,2和4周检测24h尿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平均动脉压(MAP),肾重/体重,血,尿ET-1及肾组织Ⅳ型胶原,纤连蛋白(FN)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24h尿蛋白及MAP明显增高,第2周达高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Ccr下降,肾重/体重增加。免疫组化显示,肾组织FN,Ⅳ型胶原表达水平增强,尤其在基底膜。血,尿ET-1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Losartan组MAP,24h尿蛋白,肾重/体重,Ccr均有下降,与模型组比较,P<0.05;血,尿ET-1水平亦降低,尤其尿ET-1下降明显(P<0.01),肾组织FN,Ⅳ型胶原表达水平减弱,与对照组强度相似。结论 Losartan可减少糖尿病大鼠蛋白尿,并有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地肤根降血糖及预防糖尿病肾病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通过大鼠糖尿病模型的保护实验,明确地肤根是否有降血糖作用和预防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方法:随机将糖尿病大鼠分成地肤根治疗组、消渴丸治疗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各20只,同期另设地肤根预防组20只,共80只。观察各组大鼠给药前后的血糖、尿糖、尿蛋白变化,及给药后各组血胰岛素、血脂、肾系数、肾脏病理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消渴丸组、地肤根组、预防组给药后2周和8周血糖均较给药前降低(均P<0.001),实验结束后未出现尿蛋白;生理盐水组给药后2周和8周血糖与给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尿蛋白较给药前增加(P<0.01);给药后消渴丸组血糖下降优于地肤根组(P<0.05),而地肤根组血胰岛素水平高于消渴丸组(P<0.01);生理盐水组系膜区明显增宽,肾系数高于消渴丸、地肤根、预防组(P<0.01);消渴丸、地肤根、预防组均未出现肾脏病理损害,3组肾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地肤根组甘油三酯较消渴丸组、生理盐水组低(P<0.05)。结论:地肤根有降血糖、预防糖尿病肾病的作用,并可能有降甘油三酯作用;地肤根降血糖机制可能是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