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脊椎动物基因5'端的CpG岛甲基化状态能够调控基因的转录,几乎所有的看家基因和近一半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基因的表达受CpG岛甲基化调控。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大部分CpG岛处于非甲基化状态。DNA修复基因、肿瘤抑制基因都是看家基因,在肿瘤组织中其CpG岛常常处于异常甲基化状态,导致基因转录失活。肿瘤抑制基因的异常甲基化成为继基因结构变异之外的又一种重要基因失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李旭  刘连新 《医学综述》2014,(13):2369-2371
恶性肿瘤中DNA高甲基化已经被广泛地研究,肿瘤高甲基化基因1(HIC1)是目前研究较多的特异性转录抑制因子,它广泛存在于正常组织中,而在肿瘤组织中HIC1靶基因与细胞增殖、肿瘤生长、血管发生和侵袭等有关。在恶性肿瘤中,HIC1启动子高甲基化,而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通过HIC1的高甲基化使其表达抑制,从而使肿瘤细胞能够持续生长。近年来,人们通过研究对HIC1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和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ASC和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学  张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9):1338-1340,1344
目的 探讨ASC和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非小细胞肺癌中ASC和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发生率.结果 48例非小细胞肺癌中ASC和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发生率分别为47.9%和37.5%,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重度吸烟患者的肿瘤组织中ASC和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AS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较小的肿瘤组织中的有较高的发生率(P<0.05).而且,重度吸烟患者的正常肺组织中亦可检测到ASC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结论 ASC和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有较高的发生率.ASC基因启动子的频繁甲基化可能与吸烟引起的非小细胞肺癌有关,并且ASC基因甲基化有可能是非小细胞肺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4.
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基因调控方式,DNA甲基化水平的改变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DNA甲基化改变引起细胞中C→T突变、癌基因的低甲基化、抑癌基因的高甲基化、错配修复基因异常以及诱导染色体不稳定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利用肿瘤发生中DNA甲基化特征可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FHIT基因是一种与凋亡有关的肿瘤抑制基因,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凋亡系统中,在多种肿瘤及细胞系中失活,其启动子部位CpG岛甲基化是FHIT基因失活的主要机制之一。本研究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对不同宫颈鳞癌细胞系FHIT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在分子水平上了解FHIT异常甲基化与宫颈癌的相关性,为宫颈癌去甲基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肺癌病人痰细胞中p16基因高甲基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肺癌病人痰标本中p16基因启动子区域异常高甲基化的改变情况 ,评价该指标作为肺癌辅助诊断分子标记物的价值。方法 运用半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 ,检测 94例原发性肺癌病人痰标本和部分对应肿瘤组织 ,以及 10例慢性炎病例痰标本中p16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改变。结果  74%的肺癌病人痰标本中检测到了p16基因异常高甲基化 ,与传统细胞学相比 ( 4 6.8%) ,痰标本中p16基因异常高甲基化对肿瘤的检出率灵敏度更高 (P <0 .0 1) ;痰细胞中p16甲基化检测和细胞学相结合 ,对肿瘤的检出率可达 86.17%( 81 94)。如果痰标本中p16基因启动子区域发生高甲基化 ,其对应的肿瘤组织中p16基因亦为高甲基化。 10例慢性炎病人痰标本中仅 3例检测出p16基因甲基化。结论 痰标本中p16基因甲基化是临床肺癌辅助诊断的有效分子生物标记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16基因甲基化失少及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DNA甲基化分析技术检测5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16基因5’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应用RT-PCR检测P16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5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19例出现P16基因5’CPG的甲基化,甲基化率为36.54%,而发生甲基化的肿瘤均未检测到P16mRNA表达,P16基因5’CPG岛甲基化多见于高期,高级肿瘤(P<0.05),结论:P16基因5’CPG岛的甲基化引起的基因失活是膀胱肿瘤发展过程中的晚期所见。  相似文献   

8.
DNA甲基化作为转录水平的DNA修饰方式之一 ,在调节基因表达和维持细胞正常分化起重要作用。DNA甲基化在胚胎发育的初期是必须的 ,但在人类的恶性肿瘤中 ,DNA甲基化的改变是普遍的异常现象 ,DNA甲基化的修饰参与肿瘤形成。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中 ,控制和调节造血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16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在胃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对37例胃癌病人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P16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结果:P16基因在手术切除的29.7%的胃癌组织和2.7%的癌旁组织发生了甲基化,且与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以及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指标无相关性。结论: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是肿瘤特异性的(P〈0.05),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OCS)基因的异常甲基化与多种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有明显的相关性。SOCS基因的甲基化沉默导致JAK/STAT途径的结构激活,从而造成了致癌基因和增殖相关基因的激活并最终导致了肿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肿瘤相关基因超甲基化状态,探讨多个肿瘤相关基因启动子超甲基化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3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10例胃镜活检正常的胃黏膜组织的hMLH1、E-cadherin、GSTP1、p16和p15基因启动子区域的超甲基化状态。结果正常胃黏膜组织未检测到所选基因的超甲基化,22例(95.7%)胃癌组织和7例(30.4%)癌旁组织中检测到超甲基化。在17例(73.9%)胃癌组织和5例(21.7%)癌旁组织可以检测到2个以上基因的超甲基化;E-cadherin、p15和p16三个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78.3%、82.6%、60.8%,明显高于hMLH1和GSTP1的34.8%和17.4%。结论胃癌组织和邻近的癌旁组织中可以同时检测到多个肿瘤相关基因的甲基化,启动子区域超甲基化导致的基因功能失活可能发生在胃癌肿瘤形成的早期。  相似文献   

12.
肿瘤高甲基化-1(HIC-1)基因是一种转录抑制因子,研究发现HIC-1基因具有转录抑制、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生长等多种功能。HIC-1基因在大部分正常组织中表达,在多种肿瘤细胞中由于其高甲基化而表达低下,并且其甲基化在某些肿瘤的早期阶段,大部分肿瘤的发展及预后中起重要作用。通过逆转基因的甲基化可能为癌症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途径。深入研究HIC-1基因及其作用,将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RASSF1A(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1A)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40份乳腺癌组织和24份正常乳腺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率为45.0%(18/40),与正常乳腺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24)(P〈0.05),但与肿瘤病理类型、患者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RASSF1A基因启动予区在乳腺癌中发生异常甲基化,为乳腺癌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4.
Reprimo基因甲基化参与了多种类型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Reprimo基因甲基化是最值得期待的肿瘤生物标志物之一.通过回顾近年对Reprimo基因的研究进展情况,认为Reprimo基因甲基化有望用于肿瘤发病机制、早期诊断、指导药物靶向治疗及预后评估等研究中,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PTEN基因5’CpG岛甲基化状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PTEN基因5’端CpG岛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况。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方法对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PTEN基因5’端CpG岛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况进行研究。结果:乳腺肿瘤组织中PTEN基因甲基化率为31.5%(29/9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0.05),而癌旁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甲基化率均比较低,分别为8.3%(2/24)、6.2%(1/1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N基因甲基化与肿瘤组织学类型、年龄及肿瘤大小均无相关性,但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淋巴结转移组PTEN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结论:PTEN基因5’端CpG岛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可能是散发性乳腺癌PTEN基因失活的主要机制,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PTEN基因甲基化可能是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晚期事件,提示可以考虑将PTEN基因甲基化作为评价乳腺癌肿瘤细胞转移潜能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6.
刘晓玲  汪涛  李明众 《医学争鸣》2007,28(18):1680-1682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浆、肿瘤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分别检测68例乳腺癌患者血浆、肿瘤组织及癌旁腺体组织,以及12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的血浆和乳腺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结果:乳腺癌组织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47.1%(32/68),患者血浆中同样DNA变异检出率33.8%(23/68).血浆中DNA甲基化状况与乳腺癌组织的甲基化状况显著相关(r=0.906,P=0.001).检测血浆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敏感性71.8%,特异性97.2%,肿瘤组织及血浆中游离DNA甲基化异常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大小,ER,PR和cerbB-2状况无相关性(P>0.05).乳腺癌组织中未检测到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血浆中、乳腺良性疾病患者血浆中均未检测到该基因甲基化变异.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浆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肿瘤组织中的变异频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及外周血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fluids,BALF)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状况及其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甲基化特异PCR方法对肺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相应血浆、BALF进行FHIT异常甲基化检测。结果45例肺癌组织中,FHIT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率为40%(18/45),相应血浆中FHIT的甲基化检出率为31.11%(14/45),BALF检出率为33.33%(15/45),而癌旁组织中的FHIT启动子甲基化检出率为8.70%(2/23)、正常对照血浆、非肺癌患者BALF中未检出甲基化,只检出未甲基化的FHIT。血浆、BALF中甲基化改变与肿瘤组织甲基化状况显著相关(P〈0.01);FHIT异常甲基化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但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恶性程度及肿瘤分类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FHIT基因异常甲基化改变的检测在肺癌的特异诊断和淋巴结恶性转移等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肿瘤相关基因超甲基化状态,探讨多个肿瘤相关基因启动子超甲基化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3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10例胃镜活检正常的胃黏膜组织的hMLH1、E-cadherin、GSTP1、p16和p15基因启动子区域的超甲基化状态.结果 正常胃黏膜组织未检测到所选基因的超甲基化,22例(95.7%)胃癌组织和7例(30.4%)癌旁组织中检测到超甲基化.在17例(73.9%)胃癌组织和5例(21.7%)癌旁组织可以检测到2个以上基因的超甲基化;E-cadherin、p15和 p16 三个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78.3%、82.6%、60.8%,明显高于hMLH1和GSTP1的34.8%和17.4%.结论 胃癌组织和邻近的癌旁组织中可以同时检测到多个肿瘤相关基因的甲基化,启动子区域超甲基化导致的基因功能失活可能发生在胃癌肿瘤形成的早期.  相似文献   

19.
甲基化特异PCR方法对p16肿瘤抑制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肺癌、结肠癌组织中p16肿瘤抑制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方法,特异扩增分析甲基化和非甲基化两种状态。结果:p16基因在人胚肺组织处于非甲基化状态;在人肺巨细胞癌细胞系(PLA801-D)呈甲基化状态;在检测的肿瘤标本中,60%肺癌组织及70%结肠癌组织出现甲基化状态。结论: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是肺癌、结肠癌组织中p16基因异常形式之一,有可能成为肿瘤分子诊断的重要标志,MSP方法有临床普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表观遗传学改变即DNA甲基化对散发性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用甲基化特异PCR检测了102例散发性乳腺癌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BRCA1,p16和14-3-3 sigma基因甲基化状况。结果:102例散发性乳腺癌患者血清中p16基因甲基化率为29%,BRCA1为32%,14-3-3 sigma为82%,与肿瘤分级和ER受体表达明显相关。p16基因甲基化与组织分型有关,p16与BRCA1基因甲基化和PR相关,14-3-3 sigma基因甲基化与淋巴结转移有关。70%p16、75.8%BRCA1甲基化患者显示血清CEA水平升高,69.7%显示CA153水平升高。多因素分析发现,血清BRCA1和/或p16甲基化可以预示预后不良,死亡风险指数达6.0。结论:散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1/p16基因甲基化作为肿瘤标志物明显优于蛋白类(CEA、CA153)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