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血必净治疗脓毒症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脓毒症休克患者,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血必净注射液组(血必净组)和生脉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组(联合组)。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h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治疗前及治疗7d后白细胞(WBC)、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序贯器官功能障碍评分(SOF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态评分系统II(APACHE II)的水平,以及28d病死率。结果治疗24h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明显好转,心率及血乳酸明显下降,平均动脉压及尿量、氧合指数明显上升,且联合治疗组较血必净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7d后,血必净组与联合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下降,器官功能水平能得到改善,其中联合组组炎症因子下降水平及器官功能改善又优于血必净组(0.01);但两组患者总体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生脉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联合血必净对脓毒症休克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患者炎症反应,改善器官功能,促进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组织灌注指标、全身氧代谢指标、平均ICU住院时间及28d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75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根据《2008国际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治疗指南》6 h EGDT方案+24 h集束化治疗,参附组按EGDT方案第1次液体复苏后应用参附注射液10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对照组在同一时间予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比较参附组和对照组用药后24h组织灌注指标、全身氧代谢及两组ICU平均住院时间和28 d预后的差异.结果 参附组24 h ScvO2、尿量高于对照组,血Lac低于对照组(P<0.05);参附组DO2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02ER%、VO2及治疗24h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相近(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改善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24h组织灌注水平和氧输送水平,对平均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参附注射液对重度脓毒症患者组织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重度脓毒症患者氧输送的影响。方法:选择ICU收治的52例重度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25例)和常规+参附注射液治疗(治疗组,27例),观察比较0、6、24、48、72h时两组患者的氧供应(DO2)、氧消耗(VO2)、氧摄取率(ERO2)和乳酸清除率及28d病死率的情况。结果:两组的DO2、VO2、ERO2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或降低(P<0.01),治疗组第6、24、48、72h的DO2、VO2和乳酸清除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两组的28d病死率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改善重度脓毒症患者的氧输送,是治疗重度脓毒症的临床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必净和生脉注射液对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为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提供治疗方法与思路。方法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A组(生脉注射液组)、B组(血必净+生脉注射液组),在脓毒症综合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具有益气扶正功效的生脉注射液或益气扶正联合化瘀解毒功效的血必净+生脉注射液治疗。监测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D-二聚体(D-D)及血小板(PLT)动态演变情况,并进行Marshall评分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及28天临床预后判断。结果生脉注射液组治疗后的APTT水平、Marshal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5;APACHEⅡ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必净+生脉注射液组治疗后PLT、T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P〈0.05;APTT、PT、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及Marshall评分、APACHEⅡ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必净+生脉注射液组治疗前PLT、D-D值与生脉注射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病情、凝血功能障碍、病情预后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脓毒症综合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根据中医气血理论,单纯使用中药益气扶正或益气扶正联合解毒化瘀法,均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及改善病情严重程度;由于益气扶正联合解毒化瘀法气血并重,有优于单纯益气扶正法疗效的趋势,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及大样本深入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血必净和生脉注射液对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为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提供治疗方法与思路.方法 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A组(生脉注射液组)、B组(血必净+生脉注射液组),在脓毒症综合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具有益气扶正功效的生脉注射液或益气扶正联合化瘀解毒功效的血必净+生脉注射液治疗.监测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D-二聚体(D-D)及血小板(PLT)动态演变情况,并进行Marshall评分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及28天临床预后判断.结果 生脉注射液组治疗后的APTT水平、Marshal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5;APACHEⅡ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必净+生脉注射液组治疗后PLT、T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P<0.05;APTT、PT、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及Marshall评分、APACHEⅡ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必净+生脉注射液组治疗前PLT、D-D值与生脉注射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病情、凝血功能障碍、病情预后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脓毒症综合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根据中医气血理论,单纯使用中药益气扶正或益气扶正联合解毒化瘀法,均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及改善病情严重程度;由于益气扶正联合解毒化瘀法气血并重,有优于单纯益气扶正法疗效的趋势,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及大样本深入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严重脓毒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参附注射液治疗组,两组病人常规给予抗感染、液体复苏、纠正酸中毒等对症支持治疗,参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先给予100 m L参附注射液快速静滴,然后再以4 m L/h持续24 h泵入。所有病人经桡动脉及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两组病人用药前、用药后6、12、24 h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体循环阻力(SVR)、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12、24 h各时间点的SVR、SVRI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而参附注射液治疗组改善更明显,并于24 h内基本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严重脓毒症可以更快纠正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高排低阻型"血流动力学紊乱,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姚钧  张茜利  宣娟娟  蔡仿 《新中医》2021,53(17):94-97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在重症监护室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按随机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开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生脉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组织灌注指标、血乳酸水平;比较2组死亡率与用药安全性。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均下降(P0.05),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 O_2)、尿量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较低(P0.05),CVP、MAP、Scv O_2、尿量均较高(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6 h、12 h、24 h、72 h血乳酸水平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6 h、12 h、24 h、72 h比较,治疗组同期血乳酸水平均较低(P0.05)。治疗组治疗7 d病死率为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适和过敏情况。结论:生脉注射液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效果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预后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择我院ICU收治的71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及24 h后血血乳酸(Lac)、中心静脉血氧饱合度(ScvO_2)、24 h乳酸清除率,尿量、入组当日及48 h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受损器官数目,入组后6 h、12 h、24 h、48 h多巴酚丁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剂量,以及患者ICU平均住院日、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组Lac、ScvO_2、尿量、24 h乳酸清除率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6 h、12 h多巴酚丁胺剂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脓毒症休克24 h集束化治疗结合参附注射液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组织灌注水平,但对患者ICU平均住院日及28 d病死率预后影响改善不很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早期患者机体的组织灌注、全身氧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感染性休克早期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按照《2008国际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6 h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方案加24 h集束化治疗方案。参附组在EGDT方案开始时同时给予参附注射液50 m L在10 min内静推完毕,然后给予参附注射液以4 m L/h速度持续泵入24 h。比较两组用药前、用药后3 h、6 h、12 h、24 h各个时间点的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 O2)、混合静脉氧饱和度(Sv O2)、乳酸清除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用药3 h后两组Scv O2、Sv O2、Lac清除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6 h、12 h时间点参附组Scv O2、Sv O2升高更明显,Lac清除率更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后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比单纯西医治疗能更早、更显著地改善感染性休克早期患者的氧代谢,增加组织灌注,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气扶正、化瘀解毒法治疗脓毒症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脓毒症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采用脓毒症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生脉注射液联合血必净治疗,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T、TT、Fg及APTT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T、TT、Fg及APT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MODS、MVE、脓毒症休克及死亡率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血必净治疗脓毒症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效果理想,可发挥益气扶正、化瘀解毒功效,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在脓毒症休克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68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加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循环功能、氧和情况、临床并发症、住院时间及生存率。结果两组治疗24h后,平均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血乳酸水平、尿量指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鼻导管吸氧时间、中转气管插管率和有创通气时间,两组结果相近(P〉0.05);对照组患者累计出现脏器功能不全率高于治疗组(P〈0.05);两组生存率与住院时间相当(P〉0.05)。结论早期使用参附注射液可改善脓毒症患者循环功能及保护脏器功能,但不能改善生存率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生脉注射液单次静点后对心力衰竭(HF)患者不同时点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EDLS)血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功能Ⅱ~Ⅲ级(NYHA分级)、无明显肝肾功能异常和电解质紊乱、近一周内未用过洋地黄制剂的住院患者40例,按年龄分层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生脉注射液低、中、高3个剂量组,每组10例。对照组予极化液单次静点;生脉注射液低、中、高3个剂量组分别予对照组等量极化液 生脉注射液20ml或40ml或60ml静点。采用放免法分别测定各组患者给药前和给药后0.5h、1h、3h、6h、12h、24h共7个时点的EDLS血浓度。结果:(1)低、中、高剂量组给药后0.5h、1h、3h、6h时点的EDLS血浓度均显著高于给药前;(2)低、中、高剂量组给药后0.5h、1h、3h、6h各时点的EDLS血浓度均分别显著高于同时段对照组,而给药后12h、24h时点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均未见显著差异;低、中、高3个剂量组给药后各时点EDLS血浓度间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但随剂量增加可见增高的趋势。结论:低、中、高剂量生脉注射液均能提高心衰患者的EDLS血浓度,其作用呈现一定的时效规律;同时,此种作用有随着剂量增大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血乳酸及APACHEⅡ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X组30例和C组30例,C组患者给予常规抗脓毒症治疗,X组患者在常规抗脓毒症治疗的同时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静滴,每12 h 1次。观察2组患者基础乳酸值(T0)以及6 h(T1)、12 h(T2)、24 h(T3)血乳酸水平,并计算6 h、12 h及24h的乳酸清除率。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及72 h后的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率。结果 2组患者T0、T1时点2组血乳酸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X组患者T2、T3时点的血乳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X组患者T1~T3各时点的血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X组患者入院72 h后的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ICU滞留时间和28 d病死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以降低脓毒症患者血乳酸水平,促进脓毒症患者的乳酸清除,间接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合并常规西医治疗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病死率、休克和血乳酸水平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纳入用生脉注射液合并常规西医治疗对比常规西医疗法治疗成人脓毒症休克患者,以病死率、休克纠正无效数和血清乳酸水平为结局指标,提取并合并数据。使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单个研究的质量评价,使用GRADE证据质量分级系统进行单个结局指标的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检验异质性,根据异质性选取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结果共纳入17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报道,86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生脉注射液对28 d病死率(RR=0.86,95%CI=[0.49,1.51],P=0.59)、7 d病死率(RR=1.08,95%CI=[0.53,2.19],P=0.84)和3 d病死率(RR=0.99,95%CI=[0.56,1.75],P=0.97)均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可减少休克治疗无效数(RR=0.25,95%CI=[0.15,0.42],P 0.0001)并降低12 h(MD=-0.69,95%CI=[-0.98,-0.40],P 0.001)、24 h(MD=-0.79,95%CI=[-1.16,-0.41],P 0.0001)、72 h(MD=-3.10,95%CI=[-5.02,-1.18],P=0.002)血乳酸浓度。结论在治疗脓毒症时,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合并生脉注射液可以提高休克复苏疗效、降低血清乳酸浓度,但是对病死率没有明显改善。以上结论尚需高质量研究进一步证明,且生脉注射液使用方法和剂量有待规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在成人脓毒症休克早期复苏阶段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目前脓毒症休克标准治疗:早期目标液体复苏、泵入血管活性药物升压、清除或控制感染源及保护重要器官功能等综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所有患者入组时及24小时后均记录平均动脉压、心率、24小时血乳酸清除率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24小时后平均动脉压、心率、血乳酸清除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参附注射液在脓毒症休克早期复苏阶段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生脉、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配至单纯西药组、生脉组和血必净+生脉组,每组各20个病例,初步探讨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症候演变特点,以及分析益气、益气活血法对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影响的相关临床疗效。结果对于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临床主要分三个症候:瘀毒阻络,气营两燔;气虚阳脱,瘀毒损络;气虚阴脱,瘀血损络。西药组治疗后FIB水平、Marshall评分、APACHEⅡ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生脉组治疗后APTT水平、Marshall评分、APACHEⅡ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必净+生脉组治疗后PT、INR水平、APACHEⅡ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三组的病情、凝血功能障碍、病情预后等各项指标比较,除在FIB方面显示血必净+生脉组改善优于单纯西药组外,其余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组中医症候临床疗效判定上,生脉组、血必净+生脉组在中医症状改善上优于单纯西药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气阴两虚、阴竭阳脱是脓毒症的病机之本,毒邪内蕴是脓毒症的重要发病基础,只有从益气扶正、化瘀解毒两方面同时入手,双管齐下才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对于临床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脉注射液对心衰舒张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对心衰舒张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1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生脉注射液静滴,对照组予极化液静注;分别于用药前3d及停药后3d进行UCG检查以评价左心舒张功能。结果 观察组在改善左心舒张功能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生脉注射液能较好地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通腑净化汤对创伤后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组织氧代谢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通腑净化汤和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以及治疗后6、12、24、48 h患者血流动力学与组织氧代谢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均有明显改善,而两组各时间点各项组织氧代谢指标除对照组治疗后12 h氧摄取率(O2ER)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心率(HR)、体循环阻力(SVR)、心输出量(CO)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指数(CI)在治疗后6、12、24 h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各时间点组织氧代谢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通腑净化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脓毒症休克,可较迅速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和组织氧代谢障碍,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心功能的作用。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内毒素血症模型组(LPS组)及生脉治疗组(SM组),每组20只。LPS组采用注射内毒素(L ipopolysaccha-rides,LPS)造模;SM组造模后立即经尾静脉注射生脉注射液4mL/kg体重。12h后经右颈总动脉左心室内插管监测各组大鼠左心室功能变化,同时检测血清心肌酶谱的含量。结果:内毒素血症状态下左心室收缩峰压(LVP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心室压力上升/下降最大速率(±dp/dtm ax)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应用生脉注射液后可明显改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结论:生脉注射液改善内毒素血症状态下心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心肌酶谱和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生脉注射液对围生期心肌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对围生期心肌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应用生脉注射液对 2 0例围生期心肌病患者静脉滴注治疗 10天 ,观察其对患者临床表现、体征、血液流变学影响。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体征改善明显 ,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压积等均显著降低 ,而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及心率血压无变化。结论 :生脉注射液疗效确切 ,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