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中 AFP蛋白表达与 P53、P1 6、nm2 3-H1 、C-myc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5 0例肝癌组织中 AFP、P53、P1 6、nm2 3-H1 、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 :AFP蛋白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 70 % ,癌旁组织中 1 6% ;AFP蛋白表达与 P53、C-m yc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与 P1 6和 nm2 3-H1 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AFP基因在肝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AFP基因与 P53、P1 6 、nm2 3-H1 、C-myc基因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癌术后长期生存患者临床病理及P53、c-myc癌基因表达的特点和意义。方法:以启东肝癌高发区34例肝癌术后生存10年以上的病例(A组)作为研究对象,42例肝癌术后5年内死亡的病例(B组)为对照,进行临床病理特点观察,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癌及癌旁P53和c-myc表达。结果:肝癌组织中P53、c-myc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58%(43/76)和60.53%(46/76),A组中分别为47.06%(16/34)和50.00%(17/34),B组中分别为64.29%(27/42)和69.05%(29/42),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癌旁组织中P53、c-myc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2.11%(32/76)和57.89%(44/76),A组中分别为26.47%(9/34)和41.18%(14/34),与B组中54.76%(23/42)、71.43%(30/4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85.29%(29/34)的病人有完整包膜,显著多于B组的21.43%(9/42);5.88%(2/34)有门脉栓塞,38.24%(13/34)伴有肝硬化,显著低于B组(69.05%,78.57%)。结论:癌周组织中P53、c-myc表达与术后生存呈负相关;肝癌包膜完整、无门脉栓塞、无肝硬化的单结节病人,预后好,术后生存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大鼠肝癌变中突变型P53蛋白(mP53)的表达及p53基因第6外显子点突变。方法 通过DEN诱发的启动模型和肝癌模型,应用免疫组化、MDT-PCR-SSCP和直接测序技术分别研究mP53表达和53基因第6外显子点突变。结果 mP53阳性细胞仅见于癌前个别肝细胞增生结节中,8/18例(44.44%)肝细胞癌呈mP53阳性;8例mP53阳性肝癌中仅有1例(12.50%)被检出p53基因第6外显子发生点突变,即第208位密码子第1碱基G→G填换。结论 在DEN诱发的启动模型和肝癌模型中p53基因突变可发生于大鼠肝癌变之癌前及肝癌形成阶段,且第6外显子突变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中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技术检测了42例肝细胞肝癌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PTEN和的表达情况。结果:42例癌旁组织PTEN全部阳性表达,肝细胞肝癌组织中PTEN阳性表达率47.6%。42例肝细胞肝癌组织中高分化癌的阳性率为68.7%,低分化癌阳性率38.5%,PTEN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明显相关。结论:肝细胞肝癌组织中存在较高比例的PTEN蛋白阴性表达,说明在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中PTEN基因失活起着重要作用,它的阳性表达可能有一定的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P300/CBP相关因子(P300/CBP-associated factor,PCAF)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0例HCC及对应癌旁组织,运用RT-PCR、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CAF在肝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研究PCAF蛋白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人正常肝细胞LO2和肝癌细胞HepG2和SMMC-7721中PCAF蛋白的表达。结果:PCAF mRNA及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对应的癌旁组织(P=0.000);PCAF蛋白低表达与肿瘤肝内转移(rs=0.413,P=0.037)、门脉侵犯(rs=0.589,P=0.011)和高TNM分期(rs=0.513,P=0.029)相关;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SMMC-7721中PCAF 蛋白的表达较正常肝细胞株LO2降低(P=0.000)。结论:肝癌细胞系及肝癌组织中PCAF表达下调,且PCAF的表达下调与肝癌的恶性病理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中细胞凋亡、增殖及其相关调控因子p53和Fas表达特征与HCC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分别以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和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人HCC与其癌旁组织中凋亡细胞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及p53、Fas的表达特征,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细胞凋亡指数(AI)、PCNA指数(LI)、p53和Fas表达与HCC的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显著性差异;AI、p53和Fas表达与HCC的组织学类型间也无显著差异(P>0.05);LI与HCC组织学类型有关:实体型较梁状型和腺样型明显增高(P<0.01);随Edmondson分级、TNM分期增加,AI逐渐减少,而LI及p53表达强度则逐级增高,Fas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HCC的恶性程度与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而与PCNA指数呈正相关.HCC细胞凋亡为p53依赖型,p53基因高突变、Fas表达的下调的肝癌组织其分化程度较低,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53、CD34和nm23基因蛋白表达在肝癌诊断及临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肝癌组织和55例肝非癌性增生结节p53、nm23、CD34的表达,分析它们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p53、CD34在肝癌组织的表达比非癌组明显增高,且在肝癌组中伴有与不伴门脉瘤栓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别(P<0.05)。nm23则在非癌组中表达率高,而且nm23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显著的瘤周淋巴细胞浸润有关(P<0.05)。不同蛋白组合联合分析生存情况发现:P53( )、CD34( )、nm23(-)组同其他组相比,生存时间明显为短(P<0.05)。结论p53、nm23、CD34的综合表达对肝癌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并且p53突变、CD34的高表达似乎可作为肝癌预后不良的可行性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肝癌缺失基因1(deleted in liver cancer-1,DLC-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肝细胞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的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的石蜡包埋病理标本及其临床病理资料,另选取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述组织中DLC-1表达情况。结果:DLC-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44%(22/50),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72%(P=0.005)和正常肝组织的10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C-1的表达与癌组织病理分化程度、侵袭倾向高低及肿瘤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HBsAg、肿瘤大小、AFP浓度、纤维包膜及肝硬化程度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DLC-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低表达,且与肿瘤TNM分期、侵袭倾向高低及病理分化程度有关,是肝癌预后的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人原发性肝癌(HCC)PTEN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人HCC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PTEN-mRNA和人HCC组织、癌旁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TEN mRNA在人的正常组织、癌旁组织、HCC组织中的表达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蛋白的表达在人HCC组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38).PTEN基因的表达与临床分期、门脉癌栓、病理分级有密切的关系(P=0.031, P=0.001, P=0.025).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的,其表达较Ⅲ~Ⅳ期的高;无门脉癌栓的较有门脉癌栓的表达高;病理分级为Ⅰ~Ⅱ级的较Ⅲ~Ⅳ级的表达高.结论:HCC的发生中可能存在PTEN 基因的突变或缺失.PTEN基因的表达缺失可能与HCC的恶性程度、疾病的进程及HCC的侵袭转移有密切关系.PTEN基因低表达,HCC病人病程较晚、肝癌的恶性程度较高,较容易发生侵袭转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刘辉  喻陆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7):776-778
目的:为了探讨人类肾癌中AKR 1C 2基因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择30例肾癌手术切除患者的肿瘤标本,利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的AKR 1C 2基因的表达,同时分析肿瘤中AKR 1C 2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结果:RT-PCR结果显示,30例肾癌组织中AKR 1C 2 mRNA均为上调表达,其中6例癌旁组织中未见AKR 1C 2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30例肾癌组织中AKR 1C 2蛋白均为上调表达,其中13例癌旁组织中未见AKR 1C 2蛋白的表达。AKR 1C 2的表达与肾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AKR 1C 2基因的L I和E I与肿瘤患者的R obson分期、肿瘤分化、肿瘤病理类型及其转移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提示人类肾癌组织中AKR 1C 2在转录与翻译水平上均呈过表达,可能有助于肾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aspase-3和PCNA在肝细胞肝癌的表达及其在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95例肝细胞肝癌组织、68例癌旁组织和19例正常肝组织中Caspase-3和PCNA的表达。结果Caspase-3在肝细胞肝癌中表达阳性率(34.7%)显著低于癌旁组织(79.4%,P〈0.01)和正常肝组织(84.2%,P〈0.01);Caspase-3的表达与肝细胞肝癌的组织分级和HBsAg有关(P〈0.01,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转移无关(P〉0.05)。PCNA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阳性率(68.4%)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6.5%,P〈0.01)和正常肝组织(15.8%,P〈0.01);PCNA的表达与患者组织分级、转移有关(P〈0.01,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HBsAg无关(P〉0.05)。在肝癌组织中Caspase-3与PCNA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598,P〈0.001)。结论肝细胞肝癌中Caspase-3的低表达与PCNA的高表达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TTG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TYG1在79例肝细胞癌组织及79例相应的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分析PTTG1表达与肝细胞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在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中PTTG1高表达率分别为53.2%、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YG1的表达水平与卫星结节,Edmondson病理分级密切相关。PTrG1在无卫星结节组和有卫星结节组高表达率分别为39.7%、68.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TG1在Edmondson病理分级Ⅰ、Ⅱ组和Ⅲ、Ⅳ组高表达率分别为38.3%、6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VITG1表达水平与陛别、年龄、AFP、HBsAg、肝硬化程度、ICGRl5、TNM分期、肿瘤大小及肿瘤包膜状况无关。结论肝癌组织中PTTG1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PTTG1的表达水平与卫星结节,Edmondson病理分级相关,提示prlTGl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江  杨柳明  赵延龙  崔彬  王丽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5):32-33,35,16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雄激素受体(AR)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8例患者乙型肝炎病毒相关原发肝细胞癌组织(HCC)及相应癌旁组织中HBx、AR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HCC和癌旁组织中HBx及AR的表达率为63.8%(37/58)、58.6%(34/58)和20.9%(12/58)、27.6%(1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x阳性和HBx阴性的HCC组织中AR的表达率分别为72.3%(27/37)和33.3%(7/21),在HCC组织中HBx表达与AR表达正相关(r=0.4532,P〈0.05)。HBx染色的阳性率与AFP水平和Edmondson分级相关;AR染色的阳性率与性别及肿瘤直径相关。结论在HCC组织中HBx蛋白可上调AR的表达,HBx—AR信号传导途径可能促进HBV相关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1QL1(C1q-like-1)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80例HCC组织中C1QL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用qRT-PCR及 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20对冷冻H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1QL1蛋白的表达。结果:80例石蜡组织标本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55例(68.8%)HCC组织中C1QL1蛋白呈高表达;而癌旁组织中8例(10%)C1QL1蛋白呈高表达,两组间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C1QL1在HCC中的表达与有无乙肝病史(P=0.021)、肿瘤的大小(P=0.003)、血管侵犯(P=0.003)、TNM分期(P=0.002)及Edmondson分级(P=0.002)相关,而与年龄(P=0.758)、性别(P=0.672)、甲胎蛋白(AFP)(P=0.191)、肿瘤数目(P=0.877)、Child-Pugh分级(P=0.866)、肿瘤包膜完整程度(P=0.238)和肝硬化程度(P=0.316)均无关。qRT-PCR及Western blot 均显示HCC组织中C1QL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1,P<0. 001) 。结论:在HCC组织中,C1QL1蛋白呈高表达,而C1QL1的高表达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及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徐昌隆  陈辉乐  薛战雄  黄智铭 《浙江医学》2010,32(10):1467-1469,1473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B)、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及其受体(wrod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的蛋白表达量.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71例肝组织标本,包括对照组(NC组)12例、肝细胞肝癌组(HCC组)34例和癌旁组织组(PTT-组)25例的CB、uPA和uPAR蛋白表达量,分析蛋白表达量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1)HCC组CB、uPA和uPAR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NC组和PT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TT组与N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B与uPA(r=0.793),CB与uPAR(r=0.766),uPA与uPAR(r=0.892)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均P〈0.01).(3)CB、uPA、uPAR在包膜不完整、有肝内或肝外转移者肝癌标本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包膜完整、无肝内或肝外转移者肝癌标本中的表达(均P〈0.05);与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随肝癌分化程度降低,3项指标均有增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组织CB、uPA和uPAR蛋白均呈现高表达,它们之间可能相互诱导,协同促使肝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 P16、P53与大肠癌的发生关系及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ABC法检测大肠癌、大肠粘膜异型增生、炎症及正常组织中 P16、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大肠癌中 P16 蛋白阳性表达明显低于炎症时及正常组织 ;而 P53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炎症时及正常组织。但两种蛋白阳性表达在大肠癌与大肠粘膜异型增生中无明显差异 ,且在大肠粘膜病变中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P16 、P53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可能与大肠癌、大肠粘膜异型增生的发生、发展有关 ,检测其表达产物对判断和预测大肠癌的发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马楠  冯英明  张贺龙  纪统理  张伟  张惠中 《医学争鸣》2007,28(11):1030-1032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中的survivin的表达与HBV感染的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原发性肝癌组织45例,癌旁肝硬化组织25例,肝硬化组织18例,肝炎组织5例,正常肝组织10例中survivin的表达,同时检测原发性肝癌中HBsAg的表达. 结果:在45例肝癌组织中survivin阳性34例(75.5%),阳性率高于癌旁肝硬化组织(44.4%),肝硬化组织(0),肝炎组织(0)和正常肝组织(0,P<0.001). 肝癌中survivin的表达在Edmondson分级Ⅲ~Ⅳ级高于Ⅰ~Ⅱ级(P=0.014),而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是否有门脉转移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survivin与HBsAg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4). 结论:肝癌组织中survivin高表达说明其在肝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同时HBV感染对于survivin表达上调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杨健  王伟林  方哲平  张法标  朱昱 《浙江医学》2011,33(3):307-308,311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的第一个Kringle结构域(HGFK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HGFK1在5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中的表达,并进一步分析HGFKI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生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HGFK1的高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甲胎蛋白水平、肿瘤大小以及Child分级无关(P >0.05),但与病理分级和门脉癌栓形成显著相关(P<0.01).病理分级差(Edmondson分级Ⅲ~Ⅳ级)、有门脉癌栓形成、3年复发的患者,其HGFK1高表达率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HGFK1高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HGFK1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 HGFK1的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病理分级、有无门脉癌栓形成、3年复发与否及5年生存率相关,而与患者年龄、性别、术前甲胎蛋白水平、肿瘤大小以及Child分级等临床特征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硒蛋白P(selenoprotein-P,Se-P)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分别选取HCC组织标本84例、正常肝组织标本60例制备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用Se-P兔抗人多克隆抗体检测84例HCC组织和60例正常肝组织中Se-P的表达,同时结合临床病理进行分析.结果:Se-P在HCC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4%(65/84)和95.0%(57/60),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HCC中Se-P阳性率与患者肝功能Child分级有关,与肿瘤TNM分期、Edmondson病理分级无关.结论:Se-P可能与HCC的发生有关.HCC组织中Se-P表达水平对肝功能评估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咽癌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基因蛋白Fhit的表达以及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兔抗人Fhit蛋白抗体和枸橼酸-微波-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下咽癌标本中Fhit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下咽癌组织Fhit表达阳性率为45.0%(27/60),正常下咽组织表达阳性率为88.3%(53/60),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0)。癌组织Fhit表达强度较正常下咽部组织高13例(21.7%);较正常下咽部组织低3l例(51.7%),其中阴性11例(18.3%),与正常组织相等16例(26.6%)。Fhit蛋白低表达下咽癌组织中Fhit染色的阳性细胞数量及强度较正常下咽部组织明显减少及降低;(2)高分化鳞癌Fhit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2.5%(15/24),中分化鳞癌为36.8%(7/19),低分化鳞癌为29.4%(5/17),各病理分级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rs=-0.2843,P=0.0277);(3)无淋巴结转移下咽癌Fhit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5%(9/12),伴淋巴结转移癌组为37.5%(18/48),差异有显著性(P=0.02)。结论:下咽癌Fhit的表达较正常组织降低,其表达状况和病理分级及淋巴结的转移相关,提示Fhit表达降低可能对下咽癌的演化和进展具有重要作用并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