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周围性面瘫病人与正常健康志愿者的针刺前、针刺中以及针刺后fMRI的对照研究,探讨针刺合谷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神经生理机制.方法:研究对象分为2组,面瘫组35例,正常对照组24例.2组采用相同的磁共振扫描序列采集针刺前、中、后3个静息态和1个针刺任务态的功能数据.利用AFNI程序分析任务态的针刺脑激活区,以及静息态的PCC、SI(左侧和右侧)、MI(左侧和右侧)以及SⅡ(左侧和右侧)的功能联系区.对所有fMRI数据进行组内分析和组间分析,并用Monte Carlo方法对分析结果进行校正.结果:任务态组内分析显示2组均可见多个脑区激活;静息态组内分析显示针刺前、中、后2组的PCC、SI、MI和SⅡ都与其他脑区存在着广泛的功能联系;组间分析显示面瘫组针刺前左侧SI和右侧MI与运动前区的功能联系增强;针刺中2组之间的功能联系没有显著性差异;面瘫组针刺后双侧的SⅡ与视觉及听觉皮层的功能联系减弱.结论:1)面瘫病人感觉运动皮层之间的功能联系增强;2)2组之间的针刺即时效应存在少许差别,针刺后的差别更加明显;3)针刺合谷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可能机制是针刺作用通过强化感觉运动皮层之间的相互功能联系,促进脑功能重组,实现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睡眠剥夺后静息状态下前扣带回功能连接模式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对静息态脑功能连接模式的影响.方法:对14名健康男性大学生进行两次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第1次扫描在正常睡眠清醒后12h完成,第2次扫描于睡眠剥夺36h后完成.选取前扣带回为种子区域进行静息态脑功能连接分析.结果:睡眠剥夺后与前扣带回的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有顶叶皮层、岛叶、颞叶等,下降的脑区有丘脑.结论:清醒状态的维持主要由丘脑等皮层下区域负责,机体的默认网络系统在睡眠剥夺后功能连接增强,反映了默认网络系统功能的一致变化,这与机体的注意、抑制功能的下降及清醒状态的下降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昏迷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中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改变情况及其与后扣带回(posterior cingulate cortex,PCC)的功能连接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1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衡水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外科入院治疗的创伤性脑损伤昏迷患者23例为试验组,同时选取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右利手健康志愿者23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完成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选择感兴趣区并作功能连接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结果:正常对照组的PCC功能连接图与假设的默认网络完全匹配(P<0.05).颅脑损伤性昏迷患者和PCC呈显著正连接的区域比正常对照组和PCC显著正连接的区域明显减少(P<0.05).结论:静息状态下颅脑损伤性昏迷患者默认状态网络系统存在,但范围减小,颅脑损伤性昏迷患者在静息状态下与健康对照相比多个脑区与PCC的功能连接显著减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对静息态脑默认模式网络的影响。方法对14名健康男性大学生进行两次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第一次扫描在正常睡眠清醒后12h完成,第二次扫描于睡眠剥夺36h后完成。选取利用工作记忆确定的活动下降的前扣带腹侧及后扣带回为种子区域进行静息态脑功能连接分析。结果验证默认模式网络的存在。睡眠剥夺后与前扣带回腹侧及后扣带回的功能连增强的脑区有顶叶皮层、颞叶等,下降的脑区有丘脑。结论机体的默认网络系统在睡眠剥夺后功能连接增强,反映了默认网络系统功能的一致变化,这与机体的注意、抑制功能的下降,清醒状态的下降相关。丘脑等皮层下区域在睡眠剥夺条件下处于过度激活状态,主要负责清醒状态的维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静息态MRI功能连接的方法观察两组不同年龄人群听觉皮层与脑的正相关的功能连接,观察老化的影响.方法:选取A、B组不同年龄正常受试者各30例[年龄分别为(25.23±3.89)、(56.52±3.48)岁]进行静息态功能MRI数据采集,用功能连接的方法分别观察左右大脑听觉皮层与脑区不同的正相关功能连接脑图,并比较不同年龄间的差异.结果:A组受试者分别以双侧AⅠ区为种子点时,正激活的脑网络主要包含双侧颞横回、颞上回、岛叶、前扣带回及辅助运动区.B组受试者分别以双侧AⅠ区为种子点时,正激活的脑网络与A组类似,但是仍有差别,主要存在于岛叶、扣带回及辅助运动区.结论:不同年龄组以双侧AⅠ区为种子点的听觉系统的功能连接均主要局限于听觉系统之内,老化可对该网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髓海不足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功能连接特点。方法 扫描经过严格筛选的20例髓海不足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20名健康志愿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用双样本t检验从感兴趣区和网络水平分别分析两组与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有关的默认网络、控制网络、背侧注意网络、感觉运动网络和突显网络。结果 实验组矩阵强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性降低;两组间感兴趣区水平差异显著的脑区主要有左侧前顶内沟、左侧运动皮层、后扣带回、右侧初级视觉皮层、右侧顶叶、右侧初级听觉皮层、右侧后顶内沟、右侧前顶内沟、右侧运动皮层。而网络水平分析提示两组间的默认网络、背侧注意网络和感觉运动网络的平均z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髓海不足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静息态脑功能连接存在异常改变,其改变对该病的脑功能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分析青少年抑郁症默认模式网络(DMN)的功能连接异常改变。 方法:收集青少年抑郁症患者22例符合《美 国 精 神 障碍诊断与 统 计 手 册 第 四 版》抑郁症诊断标准及与之匹配的正常对照组20例,采集磁共振静息态BOLD数据,选取后扣带皮层(PCC)作为感兴趣的种子点,分析默认网络内部功能连接异常脑区,并与临床量表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功能连接度增加脑区为颞中回、顶下小叶脑区。功能连接降低的脑区为前扣带皮层、内侧前额叶及背侧前额叶脑区;且腹内侧前额叶皮层与抑郁症量表评分存在相关关系。 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默认网络内功能连接存在异常,且部分功能连接强度变化与其临床症状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抑郁症发病率高,危害大,目前对于抑郁症发病的原因和机制并不清楚,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存在脑网络的改变,本综述总结了抑郁症脑网络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结果,旨在从神经影像的角度探讨其神经环路的机制.方法 2014年12月在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利用“抑郁症”、“静息态”、“脑网络”等检索词,检索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文献,分析抑郁症相关的脑网络的关键脑区、抑郁症皮层静息态网络的改变.结果 共24篇关于抑郁症的静息态功能连接研究,其中14篇采用ROI分析方法,ROI包含杏仁核、前额叶(腹侧、内侧、外侧)、扣带回膝前部以及小脑半球等脑区,计算ROI与全脑的功能连接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8篇采用ICA分析方法,提取静息态网络内的功能连接并与正常对照进行比较;2篇采用图论分析方法,分析全脑所有脑区的功能连接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论 抑郁症存在边缘系统-丘脑-前额叶皮层环路及皮层静息态网络的功能连接的异常,并且这些网络的功能连接改变与抑郁症的临床症状及药物疗效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静息态功能连接方法,探讨女性抑郁障碍患者默认网络相关脑区脑功能连接变化。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9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门诊和住院的女性抑郁障碍患者为病例组(n=27)。同期按照与病例组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匹配原则从北京大学医学部社区居民及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职工家属中招募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37)。受试者均进行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rs-fMRI)扫描。以左侧楔前叶和左侧顶下小叶为感兴趣区(ROI),通过ROI与全脑的功能连接分析,比较两组默认网络相关脑区脑功能连接差异。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左侧顶下小叶与右侧扣带回功能连接增加,左侧楔前叶与右侧丘脑及双侧中脑功能连接增加(P<0.05,Alphasim校正)。结论 女性抑郁障碍患者静息态下默认网络相关的脑区与多个脑网络功能连接存在异常,这些异常可能参与了其神经病理学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f ALFF值及功能连接方法分析T2DM患者脑功能改变,探讨病情严重程度和认知障碍对于T2DM患者脑功能连接改变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基于静息态f MRI的方法,对31例T2DM患者及27例健康对照者基于比率低频振幅技术进行脑功能连接分析研究。得到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所有被试者的f ALFF值并进行组间比较,获取f ALFF值有差异的脑区;以这些脑区为种子点进一步进行基于全脑体素水平的功能连接分析,最后将患者的MMSE评分与异常功能连接的脑区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多个脑区功能连接异常,T2DM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相比共有7个脑区的f ALFF值出现异常增加或减低;基于这些脑区进行全脑体素水平的功能连接分析,有多个脑区出现功能连接的异常增强或减弱;患者的MMSE评分与异常功能连接的脑区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T2DM患者存在多个脑区f ALFF值异常及多个功能连接异常的脑区,其中部分脑区可能是其产生认知功能及视觉功能障碍的神经病理机制,同时部分脑区存在认知及运动功能异常及代偿的神经调控机制;患者临床认知障碍与多个不同脑区的功能连接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研究轻微肝性脑病患者默认网络(DMN)脑区功能连接的改变情况。方法本研究共纳入73例肝硬化患者和73名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进行rs-fMRI扫描,采用DPARSF软件分析得到DMN相关脑区功能连接的变化情况,并使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之间差异;使用皮尔森相关分析DMN中脑区功能连接改变和神经心理功能测试结果之间的联系,ROC分析评估可靠性。结果与HC组相比,肝硬化患者DMN中额前内侧回(MPFC),后扣带回/楔前叶(PCC/PCUN),左侧颞极(TP)以及双侧海马旁回(PHG)DMN连接下降,而与non-HE患者相比,MHE组患者在MPFC,PCC/PCUN,以及右侧PHG脑区间的功能连接降低。其中MPFC出现改变的有效性最高(敏感度81.5%,特异度70.4%)。结论肝硬化患者从non-HE发展为MHE的过程中,DMN部分脑区的功能连接减低,这为轻微肝性脑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探索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脑部功能损伤.方法 对18名2型糖尿病患者及18名健康志愿者进行脑部静息态功能成像及脑部结构像扫描,计算全脑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ALFF)及双侧海马、后扣带回的功能连接.统计学方法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较正常对照ReHo减低脑区主要位于右侧丘脑、海马、嗅皮质及左侧壳核,ALFF减低脑区主要位于左侧额中回及右侧缘上回、枕中回.2型糖尿病患者较正常对照海马功能连接主要表现双侧海马之间功能连接的减低,但与其他脑区之间无显著功能连接减低区域;双侧后扣带回与其他脑区之间未见显著功能连接减低区域.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脑部静息态脑功能主要表现为局部脑区ReHo及ALFF的减低,双侧海马之间功能连接的减低,双侧后扣带回功能连接无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13.
失眠是影响人体身心健康的生理心理性疾病,严重失眠可导致相关脑区的功能改变。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是目前脑功能研究的主要手段,其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局部脑区数据分析法(局部一致性、低频振幅、比率低频振幅)和脑区之间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法(独立成分分析、种子点功能连接分析、向中心度分析、体素镜像同位分析、图论分析)。该文总结了rs-fMRI分析方法在失眠脑功能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失眠脑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腹针联合药物治疗抑郁患者静息态下丘脑功能连接fMRI技术的研究。方法随机将36例患者分为2组,将腹针组与假针组行治疗前和后静息态MRI扫描。结果与假针组相比,以下丘脑(左侧pa、左侧ph、左侧vmh)为种子点,腹针组以中央前后回、枕中回、小脑上脚、额下回等功能连接降低为主,多个脑区发生异常功能连接,腹针组变化脑区多于假针组。结论腹针组和假针组腹针治疗后全脑功能连接均降低,功能磁共振为其治疗抑郁症提供确切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年龄对正常人脑边缘区功能连接的影响。方法对64 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常规
MRI、三维结构像及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扫描。将受试者分为年轻组及年老组,并手工勾画边缘区蒙片,进行全脑基于感兴趣区
的功能连接计算。单组数据采用单样本t检验,成组数据采用协方差分析,性别为协变量。结果年轻组边缘区相关的功能连接
位于双侧中扣带回、壳核、丘脑及杏仁核;年老组边缘区相关的功能连接脑区位于双侧壳核、丘脑、杏仁核、岛叶、岛盖及右侧缘
上回。年老组较年轻组边缘区相关的功能连接减少脑区主要位于双侧中扣带回、海马旁回及左侧海马。结论年龄增加可致边
缘区功能连接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尾状核为感兴趣区进行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研究与海洛因成瘾相关的静息态功能连接异常。方法 以15名男性慢性海洛因成瘾者以及15名年龄、性别和香烟吸食量相当的健康对照作为研究对象。以3.0 T磁共振对受试者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扫描,利用SPM软件分析两组被试的静息态数据,并在全脑范围内定位与尾状核存在功能连接的脑区。比较成瘾组与健康组之间尾状核功能连接差异。将差异脑区与尾状核之间的功能连接度与海洛因成瘾者吸食毒品时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成瘾组尾状核与豆状核、杏仁核以及海马之间的功能连接强度明显上升(t=2.8, P<0.005;voxel>5),而与前扣带回的功能连接却显著降低(t=2.8, P<0.005)。左侧杏仁核以及右侧海马与尾状核之间的功能连接度与吸食毒品的时间正相关(r=0.68, P<0.05;r=0.59, P<0.05)。结论 海洛因成瘾后涉及奖赏、记忆以及动机脑功能区之间的静息态功能连接上升,涉及认知控制功能的脑区之间功能连接下降,可能与海洛因成瘾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成像技术观察深度麻醉下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对大脑功能连结性的影响。方法  6位在术中磁共振手术室行经蝶垂体瘤切除术的神经外科患者,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4 μg/mL)进行麻醉诱导并维持。分别在患者处于清醒、麻醉和麻醉下进行疼痛刺激三种状态时应用3.0 T场强磁共振仪进行扫描。获取的影象学资料应用AFNI软件分析大脑默认网络,体感运动网络和疼痛相关网络的功能连结性,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种子体素相关分析法结果显示,与清醒状态相比,丙泊酚导致在外科麻醉水平大脑默认网络、躯体运动感觉皮层以及疼痛相关脑区岛叶皮层的脑功能连接显著下降,表现为扣带回、内侧前额叶、岛叶等脑区被抑制(P<0.01)。疼痛刺激后在躯体运动感觉皮层及疼痛相关脑区的功能连接呈现部分恢复,表现为右侧舌回、梭状回、岛叶及扣带回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激活(P<0.01);而默认网络的功能连接则进一步下降(P<0.01)。结论  在外科麻醉水平,丙泊酚导致大脑各脑区功能连接减弱,提示可能与意识水平降低相关。扣带回、岛叶以及内侧前额叶可能是丙泊酚中枢作用靶点。而疼痛刺激虽可恢复部分脑区功能连结性,但重要脑区的功能连结性仍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评估三叉神经痛患者处于静息状态下大脑自发性功能活动变化.方法 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患者组26例,健康对照组22例,受试者静息态下进行功能性核磁共振扫描.利用DPARSF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两组人员的全脑平均低频振幅率(mfALFF)值.使用SPM12和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两组受试人员在年龄、受教育程度和男女比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TN患者组部分脑区mfALFF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是:左侧枕中回(BA18)、枕下回(BA19)、三角部额下回(BA47)、梭状回(BA37)、小脑脚1区、距状裂周围皮层、中央旁回,右侧背外侧额上回(BA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TN患者多个相关脑区的mfALFF值增高,提示患者在静息状态下,部分脑区的活动改变可能与疼痛的调节或感觉的整合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基于体素的镜像同伦连接(VMHC)及基于种子的功能连接(FC)的方法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脑网络异常改变。方法:收集MCI患者29 例纳入MCI组,收集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匹配的健康对照者29 例纳入HC组。两组受试对象均接受相关精神量表分析及3.0T磁共振扫描。利用VMHC方法分析两组受试对象全脑镜像同伦连接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比较两组VMHC值差异,然后以VMHC差异脑区作为种子分析其与全脑功能连接差异。结果:MCI组双侧颞上回VMHC值较HC组增加(差异体素41个,t =4.264,P <0.05),MCI组左侧颞上回与右侧梭状回、左侧额中回、右侧额中回的功能连接较HC组增强(P <0.05),右侧颞上回与左侧梭状回、左侧颞中回、右侧额下回、左侧楔叶、左侧枕中回的功能连接增强(P <0.05)。结论:MCI患者静息状态下双侧颞上回镜像同伦功能连接增强,提示MCI可能存在感觉语言中枢损害并伴有对侧中枢代偿性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颈椎病慢性疼痛患者经中医手法治疗后,与临床症状相关的静息态脑功能默认网络的变化.方法 研究对象为10例颈椎病慢性疼痛的患者,经12周中医推拿治疗,治疗前后予以颈椎病量表评估,并采用西门子3.0T磁共振仪采集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数据,应用独立成分分析提取出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找出对区分治疗前后的DMN最有意义的脑区,对这些区域与临床量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与病情呈正相关的脑区有左侧额下回三角区,左额中回眶部,左舌回和右侧楔前叶;与病情呈负相关的脑区包括左侧直回,双侧中央后回,右侧额上回,右顶下回.结论 中医推拿手法治疗可能通过调整患者的DMN,增强DMN与感觉和执行相关皮层的连接,抑制其与认知、视觉及记忆皮层的联系而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