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采用静息态功能MRI(rs-fMRI)观察经颅电刺激(tDCS)对睡眠剥夺(SD)后青年志愿者双侧后扣带回皮质(PCC)功能连接紊乱的干预作用。方法 对16名健康志愿者间隔施加2次24 h SD,随后随机给予真/假tDCS,于正常睡眠清醒休息状态(RW)、SD后及真/假tDCS后采集fMRI数据并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选取双侧PCC作为种子点,计算种子点与全脑间功能连接,观察RW、SD后及真/假tDCS组间功能连接变化,比较MoCA差异。结果 SD后受试者平均MoCA分值较RW减低(t=8.047,P<0.05);真tDCS后平均MoCA分值(27.06±1.53)高于假tDCS后(25.13±1.86,t=-3.081,P=0.008)和SD后(24.75±2.41,t=3.306,P=0.005)。SD后双侧PCC与双侧丘脑功能连接较RW上升,而与右侧楔前叶功能连接下降。真tDCS后双侧PCC与双侧丘脑间功能连接较假tDCS后下降,而左侧PCC与右侧楔前叶间功能连接上升。结论 24 h SD能引起PCC网络连接紊乱;tDCS对SD所致网络功能连接紊乱具有一定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参加"5.12"汶川地震一线救援的军校学员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地震后6个月,对1024名军校学员的救援经历、急性应激状况(采用SRQ-20)进行回顾性调查,完成PTSD症状清单(采用PCL-C)、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评,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初筛结果高于划界分者,由精神科医师依据临床定式检查(采用SCID)晤谈确定诊断。结果 35人确诊为PTSD,阳性率为3.42%;PCL-C评分城市籍军人明显高于农村籍军人(P〈0.05),独生子女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大专明显高于本科(P〈0.05);参加现场搜救任务和处理遗体任务的救援人员PCL-C评分均显著高于未参加者(P〈0.01);以PCL-C总分为因变量,经线性逐步回归分析,SRQ总分、SAS评分、既往创伤经历、内向性格、文化程度、处理遗体任务进入方程。以PTSD确诊结果为因变量,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遗体任务、独生子女、文化程度、抑郁进入方程,正确预测率为50%,总的正确判断率为75.3%。结论汶川地震后半年时点,一线救援军校学员PTSD患病率为3.42%,处理遗体经历对发病的负性刺激强度最大,独生子女、文化程度、抑郁状态与PTSD的发生率密切相关,急性应激反应、焦虑、创伤经历、内向性格均为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近10年来,我军参与国际维和任务已趋常态化,由于维和部队所到任务区大多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社会动荡,环境恶劣,一些非洲国家(地区)气候炎热,疾病肆虐,对维和官兵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维和官兵在心理和生理上承受的压力较大,同时,驻地环境的隔离,远离祖国和亲人,长期忍受对亲人的思念和心灵上的寂寞。如果这些压力  相似文献   
4.
睡眠剥夺对青年男性执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事件相关脑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技术探讨完全睡眠剥夺(totalsleep deprivation,TSD)对大脑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被试内两因素重复测量设计。14名健康男性硕士参加2次试验,第1次作为对照,正常睡眠;第2次接受36h睡眠剥夺。在每次试验中被试共进行5次Go/Nogo测验,同时记录事件相关脑电位N2、P3的波幅和潜伏期及行为学数据。结果:在测量时间水平上,Fz电极Nogo-N2的波幅与基线值相比,12h后减小[(-5.21±2.62)μV vs.(-6.66±3.19)μV]。Fz电极Nogo-P3的波幅和潜伏期与基线值相比,在24h后波幅下降,潜伏期延长[(8.51±7.34)μV vs.(11.80±6.70)μV;(376.36±38.68)ms vs.(364.10±39.97)ms]。在睡眠与否水平上,睡眠剥夺时Fz电极Nogo-N2、Nogo-P3的波幅低于正常睡眠值[(-4.91±3.27)μV vs.(-6.06±2.96)μV;(8.43±6.65)μV vs.(9.97±6.36)μV],Cz电极Nogo-P3的潜伏期长于正常睡眠值[(375.40±39.55)msvs.(364.96±39.17)ms]。结论:随着睡眠剥夺时间的延长,N2、P3呈现波幅逐渐减小潜伏期逐渐延长的趋势,提示睡眠剥夺可能损害大脑的执行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和探讨准备参加某特殊军事任务武警战士个性特征和心理卫生状况,为今后执行类似任务选取人员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中国版明尼苏达多项个性测查表(MMPI)对534名准备执行此任务的武警战士进行整群抽样、现况研究,问卷测量由心理医生统一组织,战士自行独立填写,所有人员同时完成.结果 全体战士各量表得分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量表T分平均值均低于65分,个别战士少数分量表T分值大于70分;以人口资料学各变量为分类变量做方差分析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既往执行任务不同的战士,在L、F、K、Hs、Pd、Pt、Sc、Ma等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执行此次特殊任务的武警战士整体个性发育比较完善,部分量表得分优于常模,既往执行任务对部分量表得分有影响,任务执行中的心理干预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科技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与普及,军事人员的体力负荷越来越轻,而脑力负荷越来越重,因此,关于脑力负荷的研究自然也就成为现代军事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睡眠剥夺和高应激是现代战争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而这二者均会引起军事人员的脑力疲劳,导致他们的工作效率下降,产生错、忘、漏动作,精神状态恶化,甚至造成严重事故[1].外军极为重视睡眠剥夺和高应激对军事人员认知能力的不良影响及其防护措施的研究,而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还较少[2].  相似文献   
7.
趋向速度能力的职业差异与年龄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趋向速度能力的职业差异及其年龄效应。方法采用图画完形测验对随机抽样的 60名航校飞行学员、60名普通本科学员和 45名轰炸机飞行员施测。结果航校飞行学员测验成绩 ( 15 .73± 3 .97)和轰炸机飞行员的测验成绩 ( 13 .45± 3 .3 1)明显高于普通本科学员测验成绩 ( 11.3 2± 4.19) ,且在轰炸机飞行员中测验成绩与年龄呈负相关 ( r= 0 .45 ,P <0 .0 5 )。结论飞行学员和轰炸机飞行员的趋向速度能力明显高于普通本科学员 ,且趋向速度能力表现出明显的年龄效应 ,与年龄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控制个体言语智力水平变量验证心理旋转角度与空间能力的关系,探讨空间能力与线性函数截距与斜率的关系.方法对95名健康男性大学生进行认知分化成套测验以及以字母R为刺激的心理旋转测验.结果控制言语能力随着旋转角度的增加,无论是正像还是镜像刺激、旋转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反应时延长.这种变化是一种线性函数关系.斜率和截距与空间能力的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从相关系数上比较而言,与截距的相关要小于与斜率的相关.结论在控制言语能力的基础上,旋转角度与反应时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函数关系,但函数斜率和截距与空间能力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确定飞行人员在心理旋转能力测验中是否出现练习效应,并确定出消除心理旋转能力测验练习效应影响的最少练习遍数. 方法: 分别选择不同年龄段的飞行学员、飞行员、飞行教员77人,在指定时间段进行心理旋转测验,收集测验成绩的数据. 结果: ① 心理旋转测验中飞行学员、飞行员、飞行教员的正确反应率分别为98.7%, 96.4%, 93.6%;② 不同年龄阶段的飞行人员测验成绩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③ 飞行人员在测验中出现明显的练习效应,经LSD-t检验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 结论: 练习效应是影响飞行人员心理旋转测验成绩变化的因素之一;为了消除正式测验时出现的练习效应而对测验成绩的影响,建议正式测验时的练习遍数不得少于12遍.  相似文献   
10.
世界范围内的毒品蔓延与泛滥已成为国际公害,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与社会稳定。在我国滥用人数最多、复吸率最高、危害最严重的毒品为海洛因。目前普遍认为对药物的强烈渴求(craving)是导致复吸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外学者研究发现与药物有关的环境线索与药物滥用多次同时出现后可演变为与成瘾药物同等的条件反射刺激,甚至比药物本身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足以诱发出成瘾者对药物强烈的渴求心理和情绪反应,并进一步导致强迫性的觅药和用药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