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开颅听神经瘤切除术中肌松药罗库溴铵最佳单次给药剂量,在满足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的同时,尽快实现无肌松干扰的面神经功能的精准监测。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开盲的临床试验。将28例择期行开颅听神经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4例),静脉单次给予罗库溴铵0.3 mg·kg~(-1)(R_(0.3))组和罗库溴铵0.6 mg·kg~(-1)(R_(0.6))组。采用4个成串刺激(TOF)监测两组患者肌松药起效(TOF计数)和消除(TOF比值)情况,并记录气管插管时血压、心率、声门暴露(Cormack-Lehane喉镜显露分级)、气管插管(Cooper评分)情况和插管尝试次数。结果①气管插管时,R_(0.6)组肌松效果优于R_(0.3组,R_(0.3组7例(50%)和R_(0.6)组14例(100%)患者达到中深度肌松(TOF计数为0~2,P=0. 004)。②两组患者Cormack-Lehane分级和Cooper评分均差异无显著性,所有患者气管插管均一次成功。R_(0.3)组和R_(0.6)组的罗库溴铵剂量均能满足气管插管的肌松要求。③R_(0.3)组与R_(0.6)组比较,肌松药消除加快,TOF比值恢复至90%(TTOF 90%)所需时间显著减少(P0.0001)。结论在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下,单次静脉给药罗库溴铵0.3 mg·kg-1 (理想体重)能满足气管插管的肌松要求,可加快获取面神经监测的术前基线值,有助于听神经瘤切除术中面神经功能的精准监测。  相似文献   
2.
曲马多超前镇痛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腹腔镜手术由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妇科手术中,但是术后切口疼痛仍然存在,尤其是术后24h内。超前镇痛是指术前即对伤害性感受加以阻滞而达到术后止痛或减轻疼痛的目的[1]。曲马多是中枢性镇痛药,作用于阿片受体及下行镇痛系统的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中磁共振(iMR)影像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22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采用核磁兼容或核磁可用的麻醉材料和设备,在全身麻醉(静吸复合或全凭静脉麻醉)下行iMR影像神经导航辅助颅内肿瘤切除术,术中监测心率、有创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七氟醚浓度、中心静脉压以及动脉血气.结果 22例患者肿瘤的全切率从60.0%提高到86.4%.术中患者iMR扫描次数2~5次,手术时间延长1~3 h,术中未发生与麻醉和iMR相关的并发症和意外事件.结论 在iMR影像神经导航下行颅内肿瘤切除术的围术期麻醉处理中关注iMR影像神经导航外科相关的信息、手术室应用环境、麻醉技术和药物的选择以及围术期管理对患者的安全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顺式阿曲库铵联合维库溴铵用药后ED50和ED95的变化。方法将75例择期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顺式阿曲库铵组、维库溴铵组和顺式阿曲库铵+维库溴铵组,每组各25例。麻醉诱导后,以单次给药法观察起效时间和T1达到最大抑制的时间,描绘3组患者的量-效曲线,求得各自的ED50和ED95值,并运用等效图法和代数法对两药相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单用顺式阿曲库铵组、维库溴铵组ED50值分别为32.35、28.78μg/kg,ED95值分别为52.67、51.20μg/kg。联合用药时ED50值为16.81、12.17μg/kg,ED95值为23.49、22.16μg/kg,与单独用药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时ED50和ED95的合用代数值分别为0.942、0.879。结论联合使用顺式阿曲库铵和维库溴铵具有协同作用,且量-效曲线产生左移。  相似文献   
5.
开颅术中唤醒能够准确定位大脑功能投射区,指导手术操作,避免损伤大脑功能区[1].这项技术要求使患者处于适当的麻醉深度,既能保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又能在手术需要时使患者可被唤醒[2].本研究拟探讨不同镇静深度对大脑皮质功能区肿瘤切除术患者术中唤醒试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运动诱发电位(MEPs)作为一种神经电生理监测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术中脊髓运动功能监测..经颅电刺激肌源性动作诱发电位(M-MEPs)在术中监测中应用最为广泛.不同MEPs监测方法以及麻醉药物均对M-MEPs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低温亦对其产生影响,因此术中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尤为重要,并宜采用多脉冲电刺激技术,以期获得满意的监测结果.本文就MEPs的原理及监测方法、影响M-MEPs的因素、术中脊髓运动功能监测的应用及其局限性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术患者蛛网膜下腔注射不同等比重局麻药的药效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患者蛛网膜下腔注射不同等比重局麻药的药效学.方法 拟在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下行剖宫产术患者96例,孕37~41周,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50~85kg,随机分为3组(n=32):布比卡因组、左旋布比卡因组和罗哌卡因组分别于蛛网膜下腔注射等比重0.5%布比卡因、等比重0.5%左旋布比卡因和等比重0.5%罗哌卡因.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初始剂量为9 mg,相邻剂量比为0.9,麻醉有效,则下一例患者采用低一级剂量;麻醉无效,则下一例患者采用高一级剂量.麻醉有效的标准:注射局麻药后15 min内感觉阻滞平面达到T7或以上、术中无牵拉痛、注射局麻药后45 min内硬膜外不需要追加局麻药.计算3种局麻药麻醉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95%有效剂量(ED95)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 布比卡因麻醉有效的ED50(95%CI)、ED95(95%CI)分别为6.15(5.48~6.68)mg、7.62(6.91~11.82)mg;左旋布比卡因麻醉有效的ED50(95%CI)、ED95(95%CI)分别为8.06(7.46~8.62)mg、9.59(8.86~13.42)mg;罗哌卡因麻醉有效的ED50(95%CI)、ED95(95%CI)分别为10.55(9.73~11.49)mg、12.80(11.66~21.42)mg.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的效价比为1.00:0.76:0.58.结论 剖宫产术患者蛛网膜下腔注射等比重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麻醉有效的效价比为1.00∶0.76∶0.58.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不同呼气末浓度七氟醚对不同肌肉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s)监测的影响,为临床进行MEPs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择期神经外科手术患者20例,年龄23~62岁,ASAⅠ~Ⅱ级。采用经颅电刺激技术记录MEPs。上肢选择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肱桡肌、伸指总肌、拇短展肌和小指展肌;下肢选择股直肌、胫前肌、腓肠肌和拇展肌作为记录肌肉。分别于清醒和七氟醚呼气末浓度0.5、0.75、1.0和1.3 MAC时,记录和比较不同肌肉MEPs的波幅和潜伏期差异。结果 ①在清醒及七氟醚呼气末浓度为0.5 MAC时,上肢及下肢肌肉中分别以拇短展肌、拇展肌记录的MEPs波幅最大(P<0.05),0.75和1.0 MAC时,拇短展肌、伸指总肌和小指展肌MEPs波幅无显著差异;②清醒及七氟醚呼气末浓度为0.5、0.75和1.0 MAC时,拇短展肌和拇展肌记录MEPs的成功率均为100%;1.3 MAC时分别为95%(19/20例)和90%(18/20例);③清醒和七氟醚不同呼气末浓度时,拇短展肌和拇展肌MEPs波幅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潜伏期均呈上升趋势。结论 拇短展肌和拇展肌可作为记录MEPs理想的部位,临床可根据监测需要选取。在0.5~1.0 MAC七氟醚呼气末浓度时可获得较稳定的MEPs。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产妇分娩时舒芬太尼或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无产科及硬膜外阻滞禁忌证的阴道分娩单胎初产妇180例,随机均分为3组: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PCEA组(S组),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PCEA组(F组),未行任何镇痛处理的60例为对照组(D组).当产妇宫口开至3 cm时,在L2~L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S组在硬膜外注射0.1%罗哌卡因和0.5 mg/L舒芬太尼混合液试验剂量5 mL,随后追加上述混合液10 mL,30 min后以0.1%罗哌卡因和0.5 mg/L舒芬太尼混合液行PCEA.F组混合液中以2 mg/L芬太尼替代0.5 mg/L舒芬太尼,其他用药情况与S组相同.两组患者自控镇痛(PCA)剂量为5 mL,背景剂量为5 mL/h,锁定时间为15 min.3组胎儿娩出后立即抽取新生儿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硬膜外给药后10、30、60、120和180 min时的疼痛情况.记录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及出生后1~5 d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结果 3组间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给予PCEA后,S、F组的VAS评分逐渐降低(P<0.01),在宫口开全时S组显著低于F组(P<0.01),S、F组间其余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F组镇痛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D组(P值均<0.01).S组与F组间PCA用量、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F组产妇使用催产索的构成比显著高于D组(P值均<0.01).3组间器械助产、剖宫产率和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新生儿的NBNA总分均>35分.结论 产妇分娩时予PCEA对新生儿安全且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解剖学以及超声影像学方法比较两种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最常用的入路-喙突入路与VIP入路的进针点准确性以及安全性.方法:实验分两部分,(1)应用解剖学方法分析喙突人路与VIP入路的体表进针点与臂从神经的相互关系、进针深度以及进针点与肋骨或肋间肌的关系.(2)应用超声影像学方法分析两种入路体表进针点与腋动脉前壁的相互关系、进针点皮肤至腋动脉前壁的距离以及腋动脉前壁与胸膜的关系.结果:(1)喙突入路中,进针点与喙突尖的垂直距离小于总体均数2(P<0.05);VIP入路中进针点与臂丛神经的距离与总体均数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IP入路的臂丛神经深度以及进针点与胸廓的距离分别小于喙突入路(P<0.05).(2)喙突入路中,探头中心与喙突尖的水平以及垂直距离与总体均数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IP入路中,探头中心与进针点的距离与总体均数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IP入路中的腋动脉前壁深度以及腋动脉前壁与胸膜的距离分别小于喙突入路(P<0.05).结论:两种入路相比,喙突入路较VIP入路更具有安全优势.喙突入路中2 cm的值可能偏大,需要根据患者的体型调整进针点与喙突尖的水平及垂直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