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彭昕  张剑  何军邀  范三微  凌庆枝 《中草药》2012,43(3):577-580
目的比较三叶青松散型和致密型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及其次生代谢产物黄酮的积累情况。方法将三叶青叶诱导的愈伤组织在不同外源植物激素种类和配比的培养基上多次继代培养,筛选获得松散型和致密型愈伤组织,分别建立相应悬浮细胞体系,研究了两种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和总黄酮积累的动态。结果三叶青松散型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的继代周期为8 d,增加质量倍数最高达到3.68倍,黄酮积累的最大值11.7 mg/g,较最初接种时的浓度增加34.5%,该悬浮系继代4~5次后生命力衰退且褐化加重;而致密型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的继代周期为20 d,增加质量倍数最高达到2.65倍,黄酮积累的最大值40.9 mg/g,较最初接种时的浓度增加212.2%,该悬浮系继代多次细胞无明显变化。结论与松散型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相比,致密型愈伤组织悬浮培养更有利于继代培养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冬凌草细胞悬浮培养体系。方法:采用冬凌草愈伤组织为原材料,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分别对激素种类及浓度、愈伤组织接种量、继代培养起始密度以及最佳继代时间进行考察,绘制悬浮细胞生长曲线。结果:冬凌草细胞悬浮培养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0.5mg·L~(-1)NAA、0.5 mg·L~(-1)2,4-D、0.5 mg·L~(-1)6-BA,愈伤组织接种量为60 g·L~(-1),继代培养起始密度为液体培养基量的四分之一,最佳继代时间为8天。结论:冬凌草细胞悬浮体系的建立,原材料愈伤组织至关重要,只有获得较为疏松长势良好的颗粒状愈伤组织才能用以建立细胞悬浮培养体系,因此在对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过程中,如何降低愈伤组织褐化率,促进愈伤组织生长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明党参愈伤组织诱导及其细胞悬浮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建立明党参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细胞悬浮培养的技术体系.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不同植物激素对明党参叶柄、根和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以及明党参不同外植体细胞的悬浮培养.结果:叶柄最易诱导出愈伤组织,其次是根和叶片,4种植物激素对明党参根和叶柄愈伤组织的诱导都具有极显著的效果,其中诱导叶柄愈伤组织形成的最佳激素组合为0.5 mg·L~(-1) NAA+0.5 mg·L~(-1) 2,4-D+0.1 mg·L~(-1) KT+0.5 mg·L~(-1) 6-BA,培养14 d左右,诱导率达到100%.此外,明党参叶柄细胞培养至21 d时,细胞量和多糖均达到最大值,分别1 090.28,36.85 mg·L~(-1).结论:明党参叶柄是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外植体和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最佳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4.
彭昕  汪荣斌  何军邀  凌庆枝 《中成药》2012,34(5):961-965
目的建立三叶青颗粒状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系,并筛选出适合三叶青细胞生长和总黄酮积累的较佳培养条件。方法比较了基础培养基类型、碳源、氮源、激素等对三叶青颗粒状愈伤组织悬浮细胞生长及黄酮积累的影响。结果三叶青颗粒状愈伤组织悬浮培养可以采用两步法进行:先在MS培养基(含3%蔗糖、30 mmol/L总氮浓度、NH4+-NO3-为1∶2、6-苄氨基嘌呤4 mg/L、吲哚丁酸1.5 mg/L)上培养24 d,再更换到B5培养基(含5%蔗糖、30 mmol/L总氮浓度、NH4+-NO3-为0∶1、6-BA 2 mg/L、吲哚丁酸1.5 mg/L)中培养16 d收获黄酮。结论采用悬浮培养方式生产三叶青颗粒状愈伤组织不仅可以大大地缩短生产周期,而且细胞培养物中的总黄酮量也明显高于原植株及固体培养的愈伤组织,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对远志根、茎、叶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并对远志根、茎、叶愈伤组织中的黄酮量进行测定分析。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以远志无菌苗的根、茎、叶为外植体,应用正交试验法确定2,4-二氯苯氧乙酸(2,4-D),萘乙酸(NAA),6-苄氨基嘌呤(6-BA)这3种激素对远志根、茎、叶不同部位愈伤组织诱导及其黄酮积累量的影响。结果:2,4-D,NAA,6-BA对远志根、茎、叶愈伤诱导率均有显著影响。叶的最佳愈伤诱导组合为MS+3. 0 mg·L~(-1)2,4-D+1. 0 mg·L~(-1)NAA+1. 5 mg·L~(-1)6-BA;茎的最佳愈伤诱导组合为MS+1. 0 mg·L~(-1)2,4-D+3. 0 mg·L~(-1)NAA+1. 5 mg·L~(-1)6-BA;根的最佳愈伤诱导组合为MS+1. 0 mg·L~(-1)2,4-D+1. 0 mg·L~(-1)NAA+1. 0 mg·L~(-1)6-BA。2,4-D,NAA,6-BA对远志茎愈伤组织中黄酮积累均影响显著,以MS+3. 0 mg·L~(-1)2,4-D+1. 0 mg·L~(-1)NAA+0. 5 mg·L~(-1)6-BA为最佳黄酮积累组合; NAA,6-BA对远志叶愈伤组织中黄酮积累影响均显著,而2,4-D则无明显影响,以MS+3. 0 mg·L~(-1)2,4-D+2. 0 mg·L~(-1)NAA+1. 0 mg·L~(-1)6-BA为最佳黄酮积累组合; 3种激素分别对远志根愈伤组织中黄酮积累无明显影响,以MS+2. 0 mg·L~(-1)2,4-D+1. 0 mg·L~(-1)NAA+1. 5 mg·L~(-1)6-BA为最佳黄酮积累组合。结论:在该条件下远志根、茎、叶愈伤组织诱导率均达100%,其中尤以远志叶愈伤组织长势最好,其次分别是远志茎和远志根。在该条件下远志根、茎、叶愈伤组织中黄酮量分别达到21. 31,24. 56,23. 61 mg·g-1。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博落回愈伤组织及悬浮细胞的培养体系,并对培养体系中产生的血根碱、白屈菜红碱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通过不同激素筛选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及培养悬浮细胞的最佳条件;采用HPLC方法检测两种生物碱的积累。结果附加6-BA 0.6 mg·L~(-1)+2,4-D 1.2 mg·L~(-1)+蔗糖30 g·L~(-1)的MS培养基适用于愈伤组织的诱导,附加6-BA 0.6 mg·L~(-1)+2,4-D 1.2 mg·L~(-1)+KT 0.6 mg·L~(-1)+蔗糖30 g·L~(-1)的MS培养液适用于悬浮细胞的培养;HPLC法测定血根碱在愈伤组织、悬浮细胞及博落回药材根中的含量分别为2930.41 mg·kg~(-1),2357.72 mg·kg~(-1),6464.24 mg·kg~(-1),白屈菜红碱分别为6.19 mg·kg~(-1),37.53 mg·kg~(-1),364.17 mg·kg~(-1)。结论建立了博落回愈伤组织及悬浮细胞的培养体系,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式可以获得博落回中的血根碱及白屈菜红碱。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杜仲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中绿原酸含量。方法利用Hypersil C18-ODS柱(250mm×4.6mm,5μm)色谱柱,乙腈-水-磷酸溶液(12:87.9: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7nm,流速1.0ml/min,柱温为25%。结果绿原酸在2.216~55.4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1,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中绿原酸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69%和97.62%,RSD分别为2.42%和2.71%。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杜仲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中绿原酸含量分别为1.528mg/g和3.949mg/g。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建立产黄酮的罗布麻悬浮细胞培养体系。方法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测定样品中总黄酮含量。结果将新疆罗布麻无菌种子苗茎段和叶片分别接种于附加0.5mg/L 2,4-D+0.05mg/L 6-BA的MS、B5、IS、WPM培养基上,其愈伤组织诱导率均为100%,且来源于WPM培养基上叶片诱导的愈伤组织状态最佳,质地疏松、生长较快。利用叶片在WPM上诱导的愈伤组织制备悬浮种子液,并优化其接种量,发现生物量积累最大的接种量为30g/L。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一个生长周期内悬浮细胞的生长和黄酮累积量情况,发现悬浮细胞生长曲线和黄酮累积量类似"S"型,黄酮含量在培养的第21天达最大值,为30.69 mg/g(DW),该含量显著低于大田收获期罗布麻叶片中的黄酮含量,却高于茎和根中的含量。结论获得了生长状态好、质地疏松适合悬浮培养的愈伤组织,并初步建立其悬浮培养体系,该研究为利用罗布麻悬浮细胞培养技术规模化商业生产黄酮等有用物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国槐Sophora japonica种胚愈伤组织培养体系,并对愈伤组织中的异黄酮量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通过添加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得到国槐种胚愈伤组织诱导、悬浮细胞培养、异黄酮量最高的最佳培养基;通过对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在生长中的生长量和异黄酮量进行测定,得到悬浮细胞最佳收获期.结果 国槐种胚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B5+2,4-D(1.0 mg/L) +6-BA(0.2 mg/L)+蔗糖(20 mg/L).固体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培养7d之后组织进入迅速生长期,第35天,愈伤组织的生长量达到最高(鲜质量7.413 7 g),但其异黄酮量均无显著变化.悬浮培养中,愈伤组织培养24 d达到最高生长量(鲜质量11.563 8g),24 d后进入衰亡期,继续培养细胞其鲜质量、干质量均呈现下降趋势,且细胞逐渐变褐,最终死亡,其中异黄酮量的变化趋势与生长曲线相反,在24 d达到最低(4.826 mg/g).结论 国槐种胚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和异黄酮量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均具较大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培养基成分和光照对黄芪愈伤组织生长和黄酮类化合物形成的影响.方法 使用不同培养基并改变其中碳源、氮源、磷酸盐、钙盐的浓度,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进行黄芪愈伤组织培养,分光光度法检测愈伤组织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 黄芪黄酮积累的最佳条件是(24±1)℃暗培养,培养基为MS基本培养基(附加0.5mg·L-12,4-D和1.0mg·L-16-BA),其中含有80g·L-1蔗糖,NH NO3-为12(氮源总浓度为60mmol·L-1),1.5mmol·L-1KH2PO4,1.496 mmol·L-1CaCl2.结论 蔗糖作为碳源最有利于黄芪愈伤组织生长和黄芪黄酮的生物合成.混合氮源有利于黄芪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相似文献   

11.
从中医精气神辨识角度认识虚劳病,总结虚劳病病因病机。通过观察面容、形态、神色、五官、舌象、脉象等辨识精气神状态,确立虚劳病精气神调治原则。在精气神辨识理论指导下,对《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相关条文、方药进行解析,总结虚劳病相关治则治法。根据精气神调养原则,为虚劳病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血液的生成与五脏关系密切,据此确立五脏补血法:养心补血法、健脾补血法、润肺补血法、滋肝补血法、益肾补血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散原方及提取物镇静催眠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14组,正常对照组、原方组及各组分低中高剂量组,通过测定小鼠自主活动次数,采用戊巴比妥钠延长睡眠时间实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镇静催眠协同作用实验观察丹栀逍遥散原方及各提取物镇静催眠作用。结果丹栀逍遥散原方及提取物均无改变小鼠自主活动的功能,表明均无中枢兴奋性作用;丹栀逍遥散石油醚提取液高、中剂量具有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时间的作用(P<0.01或P<0.05),石油醚提取液高剂量能明显增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睡眠小鼠个数(P<0.01)。结论丹栀逍遥散石油醚提取部位可能为丹栀逍遥散的中枢抑制作用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4.
通过梳理古本草文献中全蝎、蜂房的有关记载和现代临床对该药对的配伍应用,探讨并阐释该药对祛风攻毒增效的作用机制,认为全蝎配蜂房,药力迅捷,内走脏腑,外达肢节,透骨搜风,既可祛风通络止痛,又可攻毒散结消痈.尤其适宜于治疗风湿顽痹、痈疽恶疮、癌肿等.  相似文献   

15.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6.
通过梳理《内经》及相关医家关于阴阳升降的论述,探讨阴阳升降的内容及阴阳升降的不同内涵。从阐述人体生理变化和脏腑特点、阐述疾病的病机、解释治则治法和方药配伍应用等方面分析阴阳升降对临床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治疗中有效对策。方法结合近代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研究现状部分问题,运用中医辨证和辨病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结果中西医结合防治此病有效。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和辨病结合论治防治此病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从山豆根中精制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并以此为化学对照品对山豆根药材进行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的方法分离纯化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经理化数据和光谱解析等方法鉴定结构,采用TLC和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检查其纯度,并利用TLC的方法对不同来源的山豆根商品药材进行鉴别研究。结果 从山豆根中分离纯化得到纯度98%以上的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照品各1.7 g和2.0 g,并以此为对照品有效地鉴别了正品山豆根药材及其混淆品。结论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作为山豆根的定性指标是合理的,采用TLC方法鉴别山豆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从量表或问卷评估法、症状组合法、记叙法等方面阐述亚健康状态评估与诊断的现状,归纳总结存在的难点;认为开展亚健康评估、诊断研究,可从健康测量角度出发,运用量表问卷和数据挖掘技术,结合多种手段控制临床质量,构建包括宏观和微观指标在内的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