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物的寒热温凉之性主要用以反映影响人体寒热病理变化及阴阳盛衰的作用性质和特征,这是狭义的药性,古代称"四气",现代通常称"四性"。然而在梳理历代本草文献过程中,发现诸多关于中药的"四气"与"四性"概念不符之处,因而进行探讨与总结。  相似文献   
2.
自1989年10月至1997年12月,我们共收治肺心病157例,其中病情较重同时并发低渗血症者35例,占22.29%.低渗血症属危重急症,处理不当,死亡率极高.  相似文献   
3.
何首乌及其炮制品为临床常用中药,对人体有多种有益效果。临床服用何首乌引起肝中毒问题时有报道,但由于何首乌导致肝毒性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炮制后的何首乌仅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目前仍缺乏有效控制何首乌炮制品的科学方法。本文从何首乌的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肝毒性、药代动力学等角度汇总分析何首乌研究进展,以探索何首乌质量控制方法和下一步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梳理天冬功效应用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脉络,认为汉唐时期医家重视天冬补益之能,将其广泛用于美容、保健方面;宋金元时期,天冬常作为止咳药物,普遍用治肺疾咳喘等证;明清医家将天冬作为滋阴润燥之要药,用治消渴、燥证。另外,本草古籍有少许天冬消“瘾瘕积聚”、治“暴风湿偏痹”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肾气丸不同剂量配比对肾功能损伤大鼠的影响,探索肾气丸治疗肾功能损伤的药物合理配比剂量。方法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选择正交表为L8(27),将肾气丸方中8种药物分为4个因素,并根据不同剂量组成8个配方。给大鼠腹腔注射庆大霉素制造肾损伤模型,观察肾气丸不同剂量配比对肾功能损伤大鼠的影响。结果肾气丸各因素水平间对尿素氮的影响均无差异(P〉0.05);在降低肾功能损伤大鼠24h尿蛋白含量方面,干地黄4两、山萸肉4两的配伍比例优于干地黄8两、山萸肉4两的配比;在降低肾功能损伤大鼠血清肌酐(Cr)的含量方面,泽泻3两、牡丹皮2两较优于泽泻3两、牡丹皮3两的剂量配比。在降低大鼠血清钾离子浓度方面,肾气丸方中干地黄8两的用量比例优于干地黄4两的用量比例;在升高肾功能损伤大鼠血清钙离子方面,干地黄4两、山萸肉4两的配比剂量优于干地黄8两、山萸肉4两的配比;肉桂1两、附子1两的配比优于肉桂2两、附子2两的配比。结论肉桂、附子用量以原方比例为佳,干地黄、牡丹皮的用量比例较原方所用比例减少为宜;提示临床肾功能损伤时,用药以小剂量为佳,否则将加重肾脏负担,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金匮肾气丸与桂附地黄丸不同补肾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匮肾气丸与桂附地黄丸组成功效虽相似,但二者亦有不同.金匮肾气丸平补肾气,适用于肾气亏虚、气化失司而无明显寒热之象的病证;桂附地黄丸为金匮肾气丸的衍变方,将干地黄改成了熟地黄,桂枝易为肉桂,温补之性增强,进而变为温补肾阳之剂,临床适用于肾阳不足寒象明显的病证.两方在临床上应区别运用.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94年2月至1995年10月共收治各种病因的CHF44例,其中22例应用氨酰心安、卡托普利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4例CHF,其中冠心病24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肥厚型心肌病4例,风湿性心瓣膜病10例(因高...  相似文献   
8.
当归四逆汤(Danggui Sini Decoction,DSD)是治疗血虚寒厥证的代表方剂,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等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雷诺氏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痛经、膝骨关节炎等疾病。在对DSD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依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五原则”对其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提示阿魏酸、藁本内酯、肉桂酸、桂皮醛、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甘草苷、甘草酸和细辛脂素可作为DSD的Q-Marker,为DSD及其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等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植物皮类中药的集中收载最早出现于秦汉时期的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经过历代沿用与发展,此类药物药性理论不断完善,临证应用更为广泛。通过对《本草纲目》所载植物皮类药的逐条筛选,分析其四气、五味和毒性分布规律。再研读医药典籍,发现此类药物功效主治包括消痈疮疥癣、止痢、下气消痰、止吐逆、杀虫、利小便、通关节等;临证多用于治疗疮疡、时行杂病、肺系疾病、经络疾病、肝胆疾病、肾系疾病等。综合分析认为,果皮类药物的药性以辛、苦、温为主,多治疗肺胃病证;树皮、根皮类药以苦味为主,多用于疮疡、痹痛、痢疾,其作用与"苦入心""心主血脉""苦能坚"等理论相关。参考文献30篇。  相似文献   
10.
中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按说应该为中医的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但实际的现象是:中医很难走进实验室,即使走进了实验室,也很难再从实验室走回生活,缺乏现代科学必要的反复性。但西医却是从实验室中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