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12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并比较不同规格怀牛膝不同极性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探索其内部质量差异,为该药材的规格标准完善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怀牛膝用体积分数75%乙醇水浴回流提取,得体积分数75%乙醇回流提取物,用40 mL水溶解后,依次用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得到各萃取相及萃取后的水相,浓缩至浸膏,采集各部位HPLC指纹图谱;运用相似度、综合聚类法进行数据分析,同时对其不同部位的指纹图谱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石油醚、氯仿部位均标定了11个共有峰,乙酸乙酯部位标定了10个共有峰,正丁醇部位标定了19个共有峰,水部位标定8个共有峰;氯仿部位指纹图谱相似度差异较大,其他部位指纹图谱相似度差异较小,均在0.9以上;石油醚部位指纹图谱差异主要体现在峰高,乙酸乙酯部位、氯仿部位、水部位的化学成分种类及峰高均存在差异;综合聚类分析能将不同规格怀牛膝区分开。结论不同规格怀牛膝内部质量存在差异;实验中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可以全面反映不同规格怀牛膝的化学成分分布,为不同规格怀牛膝的整体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不同产地山茱萸中化学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明确不同产地气象因子对化学成分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对河南、陕西及浙江3个主产区14个产地山茱萸药材中熊果酸、马钱苷、总多糖、有机酸、鞣质、水溶性浸出物及醇溶性浸出物进行含量测定,运用数理统计学软件(PASW STATISTICS 18)各化学成分指标与产地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山茱萸药材中马钱苷、醇浸物、总有机酸、鞣质的含量与产地气象因子没有显著相关性;熊果酸含量与产地日照呈现负相关,多糖含量与产地年日照时数和年均温度呈正相关;水浸物含量与产地年均温度成正相关.结论:明确了山茱萸化学成分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为培育质优、高产的山茱萸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山茱萸的GAP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枸橘药材的研究,分析枸橘药材药用历程和质量标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与实地调查,从名称、药用历史及地理分布3方面完成对枸橘药材的本草考证;运用薄层色谱法,HPLC对枸橘、枳实及枳壳中的辛弗林、柚皮苷、橙皮苷及新橙皮苷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辛弗林参考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枳实的含量测定方法,柚皮苷、橙皮苷及新橙皮苷参考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枳壳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本草考证得知,枸橘在历史上最早作枳实使用,宋朝时期枸橘果实不再作为枳实与枳壳的唯一正品来源,明清时期枸橘与枳实、枳壳明确区分开来,酸橙果实成为枳实与枳壳的正品来源至今;质量分析得到,枸橘中含有辛弗林、柚皮苷、橙皮苷及新橙皮苷,但含量较枳实、枳壳低,枳实、枳壳中指标性成分均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标准。结论:枸橘药材曾作为枳实和枳壳的正品来源,该研究得出枸橘具有枳实和枳壳相同的指标成分,为开发新的药用资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多指标成分定量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产地和不同采收期的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热浸法测定其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应用超高效液相-电喷雾检测器(UPLC-CAD)法同时测定桔梗皂苷D、桔梗皂苷D3、去芹糖桔梗皂苷D、桔梗皂苷E、去芹糖桔梗皂苷E 5个活性成分含量,揭示不同采收期桔梗化学成分含量动态积累规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不同生长年限、不同产地桔梗进行综合评价,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产地桔梗各指标成分含量。结果 以春季4月、秋季9~10月、三年生为桔梗的最佳采收期。主成分分析、方差分析表明不同产地桔梗中指标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同一产地不同批次间也有区别;根据主成分分析对不同产地桔梗进行综合评分,排名靠前的产地为甘肃陇南及河南省地区,陕西商洛、安徽亳州、内蒙古赤峰产地次之,山东淄博和山西太原产地排名较后。结论 以多指标成分定量结合化学计量学建立的评价方法明确了桔梗最佳采收期,评价了不同产地桔梗的质量,为桔梗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选山橿挥发油的提取及β-环糊精包合的最佳工艺。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山橿挥发油,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优选提取工艺;以包合物收率及挥发油包合率为考察指标优选包合工艺,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及薄层色谱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别。结果:挥发油最佳提取条件是药材粉碎度24目、浸泡时间0.5 h、提取时间4 h、加10倍量水;包合的最佳工艺为研磨法,最佳条件为β-环糊精与挥发油的比例8:1、加2倍量水、研磨时间60 min。结论:本实验方法可得到较高提取率及稳定的包合物。  相似文献   
6.
7.
浅谈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与中药材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总结近年来中药材生产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与中药材病虫害防治的研究工作和文献报道,论述了我国的中药材及中成药要走向国际市场,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中药生产必须规范化与规模化.即按照GAP生产药材,而中药材生产实施GAP,病虫害防治是急需研究、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8.
不同产地葛根药材的质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对不同产地葛根化学成分和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进行测定,为制定葛根药材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葛根中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的含量;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不同产地葛根中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总黄酮这4类成分和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有较大差别。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作为制订葛根质量标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测定拟缺香茶菜药材中二萜类成分Kamebacetal-A、Kamebacetal-B、肾形香茶菜丙素的方法。方法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SPE-HPLC)测定3个二萜类成分的含量。使用Venusil C18(4.6 mm×250 mm,5μm)反相色谱柱;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流速:1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30 nm。结果拟缺香茶菜中Kamebacetal-A、Kamebacetal-B、肾形香茶菜丙素分别在0.056~0.448 g/L(r=0.999 2),0.002 6~0.020 8 g/L(r=0.999 4),0.016~0.128 g/L(r=0.999 7)内与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53%(RSD=2.16%),96.02%(RSD=2.01%),98.23%(RSD=2.10%)。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准确、稳定,可用于拟缺香茶菜中Kamebacetal-A、Kamebacetal-B、肾形香茶菜丙素的含量测定,为拟缺香茶菜抗肿瘤谱效关系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雷青会  靳景惠  李东阳  魏文君  陈随清  郭涛 《中草药》2024,55(12):3949-3955
目的 对艾绒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ODS、MCI、Sephadex LH-20和prep HPLC等现代色谱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利用MS、NMR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单体化合物结构;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开展新化合物的抗炎活性评价。结果 从艾绒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4S,5S)-5-[(R)-5''-hydroxy-2''-methyl-3''-oxocyclopent-1''-en-1''-yl]-3-methylene-4-(3-oxobutyl)dihydrofuran-2(3H)-one(1)、iso-seco-tanapartholide(2)、3-methoxy-tanapartholide(3)、3-acetyl-iso-seco-tanapartholide(4)、甲基条叶蓟素(5)、圣草酚(6)、泽兰黄素(7)、半齿泽兰素(8)、茵陈色原酮(9)、矢车菊黄素(10)、柚皮素(11)、高圣草酚(12)、异泽兰黄素(13)。化合物1能够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NO的生成量,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值为(31.15±2.30)μmol/L。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并命名为1R-长叶艾菊内酯,化合物4为首次从菊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