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平移合剂与化疗合用对Ⅱ~Ⅲ期肿瘤术后患者抗转移、抗复发作用。方法120例常见肿瘤术后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平移合剂加化疗,对照组单纯化疗,治疗3周期后,观察对肿瘤术后患者1、2年复发转移和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体重、免疫学、不良反应、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并与单纯化疗作对照。结果观察组1、2年复发转移率分别为25.74%、31.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00%、52.00%(P〈0.05);观察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91.43%、7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7%、58.00%(P〈0.05)。平移合剂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调节T细胞亚群的失衡,改善血液流变性并降低化疗的毒副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平移合剂配合化疗对常见肿瘤术后患者具有抗转移、抗复发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消瘀抗瘤方对晚期肿瘤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48例肿瘤合并血瘀证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接受消瘀抗瘤方配合化疗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24例,仅接受化疗治疗,在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接受消瘀抗瘤方配合化疗治疗后,患者血液中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接受化疗的患者治疗后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外明显低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血液中全血高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方程 K 值和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瘀抗瘤方配合化疗治疗肿瘤合并血瘀证临床疗效显著,对患者血瘀证症状有着良好的改善作用,能够使患者血液黏度迅速降低,在临床中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连强  李雁 《江西中医药》2005,36(8):49-50
目的:观察中药消瘀抗瘤方对晚期肿瘤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63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化疗同时服用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化疗,观察8周后两组血液流变学以及血瘀证有关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液粘度降低(P〈0.05),症状好转。结论:消瘀抗瘤方能改善血瘀证症状及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粘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灸法和中药固本抑瘤Ⅲ号联合应用对化疗的辅助作用。方法:将81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3组:单纯化疗对照组(A组,16例)、化疗加固本抑瘤Ⅲ号组(B组,35例)、化疗加固本抑瘤Ⅲ号加灸法组(C组,30例)。根据近期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等评定等效。结果:A组化疗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分、卡氏评分明显下降,疼痛评分下降,舌象评分上升(P<0.05,P<0.01)。B组化疗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分、卡氏评分下降程度减低,疼痛评分、舌象评分未见明显变化。C组化疗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分、卡氏评分及食欲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P<0.01),疼痛评分上升,舌象评分下降(P<0.05)。结论:中药固本抑瘤Ⅲ号及中药固本抑瘤Ⅲ号加灸法配合化疗可明显改善化疗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药结合化疗防治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91例患者分为治疗组97例和对照组94例。对照组采用健择+顺铂化疗;治疗组在化疗期间服用抗瘤增效方,化疗结束后服用肺岩宁方。观察两组无瘤生存期、复发转移情况、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肿瘤标志物变化。结果治疗组中位无瘤生存期为33.13个月,1、2、3年复发转移率分别为27.84%、43.30%、57.73%;对照组中位无瘤生存期20.87个月,1、2、3年复发转移率分别为29.79%、55.32%、73.40%;两组中位无瘤生存期、2和3年复发转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生活质量、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等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结合化疗能够延长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的无瘤生存期,抑制其术后复发转移,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消瘤平移合剂含药血清对肝癌H-7402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选择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与人肝癌H-7402细胞共同孵育,于不同时间观察,并与空白血清作对照。结果:消瘤平移合剂含药血清可显著抑制H-7402细胞的增长;H-7402细胞在显微镜下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亚G1峰,凋亡呈含药血清浓度、时间依赖性特点,对照组及5%、10%含药血清作用24h,其凋亡率分别为0.49%、5.58%、8.46%,48h凋亡率分别为0.83%、11.58%、14.25%;bcl-2基因检测显示bcl-2基因表达受抑。结论:消瘤平移合剂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发挥其临床抗肿瘤、抗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宇健合剂抑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长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对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TSGF)分泌的影响.方法:对79例有病理或细胞学诊断并有可测量病灶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常规化疗组(TP或GP方案)、综合治疗组(TP或GP方案+宇健合剂),宇健合剂组(单纯服用宇健合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瘤体变化、临床症状变化和中医症状疗效,评价生活质量和测定血清TSGF水平.结果:宇健合剂组和综合治疗组患者的PR+SD分别为54.17%、82.14%与常规化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宇健合剂能稳定肿瘤,改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宇健合剂组和综合治疗组血清TSGF水平显著降低.结论:宇健合剂具有明显的抗肺癌生长转移的作用,显著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TSGF分泌,协同化疗起到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淋巴瘤4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消瘤解毒汤加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44例,并与单纯用化疗治疗的38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44例中,完全缓解39例(88.64%),部分缓解4例(9.09%),无变化1例(2.27%);对照组38例中,完全缓解23例(60.53%),部分解9例(23.68%),无变化6例(15.7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即治疗组较对照组的疗效为优。本资料同时显示:NHL完全缓解后,再次合理地进行抗复发治疗,对控制肿瘤的再复发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健脾消瘤方预防大肠癌术后转移复发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观察健脾消瘤方合并化疗预防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疗效。将 53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28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仅用化疗,治疗组在化疗同时服健脾消瘤方 6个月。结果:治疗组转移复发率少于对照组(P<0 .05),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健脾消瘤方配合化疗能减少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作用优于单纯化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对小鼠肺腺癌爪垫皮下移植后的抑瘤及抗转移作用,方法:将雌性T739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荷瘤对照组,单纯化疗组,化疗加中药组,化疗加中药加灸组,根据抑瘤率及肺转移率和体重等评价疗效。结果:纯化疗组织瘤率为15.6%,平均肺转移级别为1.13;化疗加中药组抑瘤率为22.5%,平均肺转移级别为0.33;化疗加中药加灸法组抑瘤率为19%,平均肺转移级别为0.28,平均肺转移级别后两组与荷瘤对照组比差异显著(P<0.05),中药及其与灸法配合化疗能一定程度上防止化疗引起的体重下降,结论:中药复方固本抑瘤III号及其与灸法配合化疗能提高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11.
放疗联合人参多糖注射液治疗鼻咽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放射治疗联合人参多糖注射液治疗鼻咽癌的疗铲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1例初治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放疗联合人参多糖组(64例)和常规放疗组(67例),观察两组局部消退率,1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有主无远外转移生存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自然镣伤(NK)细胞活性及淋巴因子-激活杀伤(LAK)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3个月临床检查,放疗联合人参多糖组和常规放疗组鼻咽肿瘤完全消退率分别为96.6%和93.3%,颈淋巴结转移灶完全消退率分别为85.7%和78.0%,鼻咽肿瘤CT消退率分别为60.3%和51.7%;放疗后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及96.5%,放疗后1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4.4%及74.6%,放疗后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3.8%及88.1%。放疗联合人参多糖组外周血NK细胞及LAK细胞活性增高,T3、T4值增高(均P<0.05),常规放陪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3、T4值降低(P<0.05),NK细胞、LNK细胞活性差异无是生,未发现人参多糖有毒副作用。结论:人参多糖在放疗中对改善鼻咽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作用,并减轻放疗反应和改善患者一般状况。  相似文献   

12.
晋中恒 《河北中医》2005,27(12):898-899
目的 观察扶正通痹汤治疗风寒湿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4例风寒湿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6例服用西药非甾体抗感染药常规治疗,治疗组128例应用扶正通痹汤治疗。14日为1个疗程,1~2个疗程后,比较2组疗效、胃肠反应发生率、6个月内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2%,胃肠反应发生率5.5%,6个月内复发率30.5%;对照组总有效率80.3%,胃肠反应发生率56、6%,6个月内复发率75.0%。2组总有效率、胃肠反应发生率及6个月内复发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扶正通痹汤治疗风寒湿痹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药胃肠安防治进展期胃癌术后转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中药胃肠安对进展期胃癌术后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分组对照,将148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分为胃肠安组、化疗组和胃肠安加化疗组(简称中西医组)。观察3组患者的生存率、转移率、生存质量和转移复发后带瘤生存时间。结果:胃肠安组的术后1、2、3年生存期分别为93.23%、79.34%、71.78%,中西医组分别为89.51%、69.77%、55.76%,明显高于化疗组的83.86%、59.33%、49.43%(P<0.05);胃肠安组与中西医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2、3年转移率胃肠安组分别为15.25%、28.81%、33.90%,中西医组分别为15.52%、41.38%、46.55%,但只有术后1年转移率胃肠安组及中西医组与化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3年转移率差异无显著性,但均明显低于化疗组(分别为35.48%,45.16%,51.61%)。胃肠安组的生存质量和复发转移后的生存时间明显好于化疗组(P<0.05)。结论:中药胃肠安对胃癌术后患者的复发转移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健脾消癌方及其拆方对肠癌模型裸鼠体质量、瘤体、转移率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抗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x L(B-cell lymphoma/leukemia-x L,Bcl-x L)和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裸鼠肠癌原位瘤模型,分为模型组,健脾益气组(15 g·kg-1),化瘀解毒组(15 g·kg-1),健脾消癌方组(全方组,15 g·kg-1),5-氟尿嘧啶组(5-Fu,20 mg·kg-1),共5组。分别予以相应药物干预4周,观察裸鼠体重、瘤体抑制率、转移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Bcl-x L,Bax蛋白表达。结果:健脾益气组、全方组体重下降低于模型组(P0.05),化瘀解毒组体重下降高于模型组(P0.05);健脾益气组对瘤体的抑制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与空白组比较,化瘀解毒组、全方组对瘤体均有较好抑制作用(P0.05);各组均出现不同程度地转移,其中模型组、健脾益气组总体转移率达90%,化瘀解毒组、全方组转移率分别为70%,60%,低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化瘀解毒组及全方组能够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Caspase-3,Bcl-x L蛋白表达(P0.01)。结论:健脾消癌方中健脾益气组优势在于稳定体重,化瘀解毒组优势在于抑制肿瘤,抑制转移;全方组能够稳定体质量,抑制肿瘤,抑制转移,全方配伍疗效最优,其抗肿瘤机制可能是上调凋亡相关蛋白Bax及下调Caspase-3,Bcl-x L,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健脾化瘀法辨证论治对大肠癌术后II期和III期化疗后的患者进行口服中药防止复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50例患者,分为两组,中药治疗组和空白组,观察1年的时间,比较两组的1年无病生存率、复发转移率、临床症状积分、KPS评分、体重和肿瘤标志物。结果:两组1年无病生存率和复发转移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药组3个月即能明显改善症状积分,9个月与对照组积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6个月开始治疗组体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9个月开始治疗组KP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2个月体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PS评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治疗后第9个月体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KP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直至观察结束,各时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健脾化瘀法辨证论治能明显改善大肠癌术后II期和III期化疗后的患者的不适症状,提高KPS评分和增加体重。  相似文献   

16.
乳复方治疗乳腺癌术后受体三阴患者3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乳复方对乳腺癌术后受体三阴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9例乳腺癌术后受体三阴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同时服用乳复方,对照组仅采用相同的西医治疗.随访5年,观察乳复方对乳腺癌术后受体三阴患者5年复发转移率与无疾病进展生存期的影响.结果:除4例因失访而脱落外,对完成5年随访的65例患者进行疗效评价,治疗组5年复发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75.68%和50.00%,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数量、原发肿瘤大小对乳腺癌术后的复发转移有影响,治疗组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复方能降低乳腺癌术后患者5年复发转移率,改善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前列腺汤口服配合直肠给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血瘀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前列腺炎血瘀湿热证患者1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前列腺汤口服配合直肠给药治疗。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8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3%(55/58)、治愈率为51.72%(30/58),对照组分别为74.14%(43/58)、37.93%(22/58),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NIH-CPSI及PS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汤口服配合直肠给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睡眠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中药(简称中药)联合化疗对大肠癌术后脾虚证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4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用中药加化疗治疗,对照组(21例)单用化疗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脾虚症状的改善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肿瘤缓解率分别为39.5%和33.3%;中医脾虚证候疗效:控显率治疗组(72.1%)与对照组(19.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活血中药联合化疗对改善大肠癌术后患者脾虚症状,减轻化疗部分不良反应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养阴活血方对鼻咽癌放疗减毒增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中药养阴活血方对鼻咽癌放疗减毒增效的作用。方法:将100例初治鼻咽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中药养阴活血方配合常规放疗组50例,B组为单纯常规放疗组50例,观察两组的急性放射反应及放疗按时完成率、鼻咽原发灶及颈部肿大淋巴结的消退情况、放疗后1、3年生存率、复发率与转移率。结果:放疗后两组的口咽粘膜急性放射反应总的发生率基本相似,但A组的程度比B组轻,因此放疗按时完成率A组为98%,B组为84%(χ^2=4.40,P<0.05)。外照射剂量达50Gy时鼻咽原发灶消失率:A组为74%、B组为52%;前者高于后者(χ^2=4.29,P<0.05)。治疗后1、3年生存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两组3年生存者复发及转移率:A组为17.95%、B组为33.3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92,P<0.05)。结论:中药养阴活血方配合鼻咽癌放疗可以减轻放疗反应,提高放疗按时完成率,从而减少放疗后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金宁方加味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抑制复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观察标准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手术后采用TP方案辅助化疗,治疗组在化疗基础上口服金宁方加味。观察两组在各随访节点的中医临床证候疗效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情况,并评价肿瘤复发转移与患者生存质量。结果治疗组中医临床证候疗效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CA199、CA125)的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其中1年期对比CA12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1年内复发转移率分别为33.33%、47.22%;治疗组的生存曲线稍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金宁方加味配合术后辅助化疗,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的复发或转移情况有一定抑制作用,对主要血清肿瘤标志物有相对稳定持久的控制作用,能明显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