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芳  杨云汉  赵雪秋  杨俊丽  杨丽  叶艳青  陈文  杨丽娟 《中草药》2018,49(15):3609-3618
目的制备延胡索乙素与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包合物,并对其包合行为和性能进行研究。方法通过饱和溶液法制备了延胡索乙素(THP)与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二甲基-β-环糊精(DM-β-CD)和三甲基-β-环糊精(TM-β-CD)的包合物;采用Job曲线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确定包合物的包合比和稳定常数;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热重分析(TG)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包合物进行表征;运用分子对接探讨了THP与β-CD及其衍生物的包合模式;测定了包合物的水溶性,在模拟人体胃液和肠液环境下进行了稳定性测试。结果 THP与β-CD及其衍生物的包合比均为1∶1;分子对接表明,THP从大口端进入并贯穿在β-CD和DM-β-CD的空腔中,THP的2个芳香环分别位于大口端和小口端;而对于HP-β-CD和TM-β-CD来说,THP的2个氮杂环呈"V"字型镶嵌到环糊精的空腔内,且2个芳香环都位于环糊精的大口端。结论 THP与β-CD、HP-β-CD、DM-β-CD和TM-β-CD形成包合物后,其溶解度从0.30 mg/m L分别提高到了1.60、3.40、9.13、4.02 mg/m L,且其热稳定性及生物环境稳定性都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长春胺(VIN)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包合物(VIN/HP-β-CD),并对包合物进行表征和性能测定,采用量化计算与分子模拟方法从理论角度研究其包合机制。方法通过饱和溶液法制备VIN/HP-β-CD;以包合物的载药量为指标,选用正交试验筛选VIN/HP-β-CD包合物制备处方与工艺;运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研究VIN与HP-β-CD之间的包合行为,用Job曲线法确定其包合比。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红外吸收光谱(IR)、热分析技术(TG、DSC)和核磁共振(1H-、2D-NMR)对VIN/HP-β-CD包合物进行表征。测定VIN/HP-β-CD包合物的水溶性,并在模拟人体胃液和肠液环境下测试包合物稳定性,进一步采用理论计算研究VIN/HP-β-CD超分子体系的形成机制。结果采用饱和溶液法制备该包合物的最优条件为投料比VIN与HP-β-CD 1∶1,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为7 h,甲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6作为溶剂。包合物的包合比为1∶1,VIN与HP-β-CD形成包合物后,其水溶性从原来的0.04 mg/mL提高到了16.5mg/mL,VIN的热分解温度从240.5℃提高到了306.1℃。1H-NMR与NOESY谱表明包合物是VIN的a环从HP-β-CD的大口端进入而形成的,量化计算与分子对接表明最优包合模式与核磁共振研究结果一致;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表明,在水环境中VIN能深入HP-β-CD的疏水空腔,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加强,空间尺寸匹配较好。结论 VIN与HP-β-CD形成包合物后,水溶性和热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疏水作用、氢键作用和范德华力为包合物形成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莫诺苯腙(MB)与β-环糊精(β-CD)及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包合作用。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莫诺苯腙含量,相溶解度法研究了β-CD及HP-β-CD对莫诺苯腙的包合作用、增溶作用及包合过程中热力学参数变化。结果莫诺苯腙与两种环糊精在包合过程中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G)、焓变(△H)和熵变(△S)均为负值。形成包合物后,莫诺苯腙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显著增加,HP-β-CD对莫诺苯腙的增溶作用强于β-CD,而莫诺苯腙β-CD的稳定常数高于HP-β-CD包合物。结论莫诺苯腙与两种环糊精在水溶液中均可自发形成1∶1(物质的量的比例)可溶性包合物,从而增加了其溶解度,所有包合过程为放热反应。HP-β-CD对莫诺苯腙的增溶作用强于β-CD,而莫诺苯腙β-CD的稳定常数高于HP-β-CD包合物。  相似文献   

4.
人参皂苷Rg3与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东海  侯茂奇  陈继永  李金明  刘珂 《中草药》2006,37(9):1328-1331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_3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在水溶液中的包合作用、包合比及包合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变化。方法采用相溶解度法、薄层色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测定人参皂苷Rg_3与HP-β-CD在水溶液中包合作用、包合比及包合过程中热力学参数变化。结果在水溶液中人参皂苷Rg_3与HP-β-CD均可形成1∶1摩尔比可溶性包合物;人参皂苷Rg3的苷元部分可能嵌入HP-β-CD分子的疏水性空穴中,两个葡萄糖裸露在环糊精腔外。对包合物进行了鉴定和确证,表明人参皂苷Rg_3与羟丙基-β-环糊精已经形成包合物。人参皂苷Rg_3与HP-β-CD在水溶液中的包合过程可自发进行(△G<0),且为放热反应(△H<0),同时也是熵减过程(△S<0)。结论人参皂苷Rg_3与HP-β-CD在水溶液中可自发形成1∶1摩尔比可溶性包合物,从而增加溶解度。选择适宜的包合温度将有利于包合作用的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选蛇床子脂溶性成分的最适宜包合材料。方法:制备β-环糊精(β-CD)、甲基-β-环糊精(M-β-CD)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3种环糊精的包物,并用紫外光谱扫描验证包合物的形成;采用相溶解度法测定3种环糊精对蛇床子脂溶性成分的增溶作用。结果:环糊精包合的蛇床子素在紫外光谱扫描下最大吸收波长消失;蛇床子脂溶性成分在3种环糊精的相溶解度曲线均呈AL型,说明环糊精蛇床子脂溶性成分以1:1的比例进行包合。结论: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对蛇床子脂溶性成分的增溶效应优于其他两种环糊精,因此HP-β-CD为制备蛇床子脂溶性包合物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挥发油是中药中一类重要的活性物质,其成分复杂,稳定性较差。环糊精包合技术常用于改善挥发油的稳定性并利于制剂。目前中药挥发油的包合材料多选用β-环糊精(β-CD),包合工艺评价指标常为包合物的得率及含油率等。包合材料的选择在挥发油包合研究中少有报道。该文以薄荷挥发油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薄荷醇为模型药物,以β-CD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包合材料进行包合,对包合物平衡常数(K)、增溶倍数进行考察,并结合IR,DSC,TG等分析手段验证包合物的形成。结果在0~15 mmol·L~(-1)时,薄荷醇的溶解度随着HP-β-CD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相溶解度图呈AL型,K=3 188.62L·mol~(-1);在0~12.5 mmol·L~(-1)时,薄荷醇的溶解度随β-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呈线性关系,K=818.73 L·mol~(-1);超过12.5mmol·L~(-1)后,随着β-CD浓度的增加呈负向偏离型,相溶解度图呈AN型。表明薄荷醇与β-CD,HP-β-CD的包合行为存在差异,为进一步研究挥发油多组分包合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朱士龙  陈迪钊  李勇  林红卫  段友构 《中草药》2012,43(7):1328-1332
目的研究青藤碱-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性质。方法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青藤碱-β-环糊精包合物,纯化后利用体式显微镜观察各包合物的结晶形态,并通过红外光谱(IR)、差热分析(DSC)、X射线粉末衍射(XRD)、核磁共振氢谱(1H-NMR)等方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对青藤碱-β-CD包合物,XRD检测到一组新的特征衍射峰,2θ分别为6.98°、8.48°、9.74°、9.92°、18.50°;DSC能观察到包合物与物理混合物存在明显不同;IR检测到青藤碱的部分特征吸收峰,受包合物形成的影响其强度降低,峰形变宽,发生位移或消失等现象;1H-NMR能检测到β-CD空腔内壁的两个质子H-3和H-5受包合物形成的影响其化学位移减小。这些表征试验均证实,青藤碱-β-环糊精包合物已经形成。结论青藤碱与β-环糊精可形成稳定的包合物;β-环糊精可显著增加青藤碱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8.
潘娅  蔡文曦 《中成药》2014,(3):506-510
目的研究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对马钱子碱的增溶作用,采用热力学方法考察温度、pH对包合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相溶解度法测定在不同温度、pH条件下β-CD、HP-β-CD对马钱子碱溶解度、包合常数和热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马钱子碱的溶解度随β-CD、HP-β-CD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其相溶解度曲线均为AL型,可形成摩尔比为1∶1的稳定包合物。β-CD在中性条件下其包合常数及增溶作用较大,而HP-β-CD在酸性条件下包合常数及增溶解作用较大。结论β-CD、HP-β-CD均对马钱子碱有较好的增溶作用,HP-β-CD的包合作用要优于β-CD。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磺丁基-β-环糊精(sulfobutyl ether-β-cyclodextrin, SBE-β-CD)为原料制备姜黄素(Curcumin, CUR)包合物,并考察包合物对CUR水溶性的提高作用。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CUR-SBE-β-CD包合物,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以直接压片技术制备舌下片,并对其进行质量考察。结果正交试验表明,最佳制备工艺为投料比(CUR∶SBE-β-CD) 1∶1,包合温度45℃,包合时间1.5 h,乙醇浓度60%。CUR溶解度达到15.892μg/ml,所制舌下片半小时内可溶出完全。结论采用SBE-β-CD包合后可显著提高CUR水溶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及鉴定辣椒碱-HP-β-CD包合物,并考察辣椒碱和HP-β-CD之间的包合摩尔比及包合过程的热力学常数.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辣椒碱-HP-β-CD包合物,以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法(XRD)和红外光谱法(IR)对包合物进行鉴定,通过表观溶解度法考察包合物中主客分子之间的包合摩尔比及包合过程的热力学常数.结果:25,35,45℃下辣椒碱和HP-β-CD能形成1:1摩尔比包合物,相溶解度图呈A_L型.结论:辣椒碱-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能显著增大药物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1.
MTT法测定蛇床子素包合物对阴道毛滴虫的杀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娟  孙宝清  谭桂莲  钟家亮  魏秋芬 《中成药》2011,33(12):2163-2165
目的制备蛇床子素-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考察蛇床子素包合物对阴道毛滴虫的杀灭作用。方法超声法制备蛇床子素HP-β-CD包合物。以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法鉴定包合物的制备结果,MTT法考察蛇床子素的HP-β-CD包合物对阴道毛滴虫的杀灭作用。结果紫外分光光度法与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均表明蛇床子素与HP-β-CD形成了包合物,蛇床子素被包合后,溶解度增加了约40倍,对阴道毛滴虫的杀灭作用与包合前有显著差异。结论蛇床子素-HP-β-CD包合物改善了药物的溶解度,提高了药物的杀灭阴道毛滴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机械球磨法制备的吲哚美辛(Indometacin,IMC)包合物对其溶解度及溶出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IMC/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和IMC/阿拉伯半乳聚糖(AG)包合物体系。通过相溶解度实验、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体外溶出和稳定性实验等对制备的包合物进行考察。结果 相溶解度实验及表征实验表明IMC以无定型状态按照摩尔比1∶1被包合在辅料空腔中,包合物体系被成功制备且明显提高了药物的体外溶出速率。结论 IMC/HP-β-CD和IMC/AG包合物对IMC均有良好的增溶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对二氢杨梅素(DMY)的增溶作用.方法:采用相溶解度法研究不同温度下羟丙基-β-环糊精对二氢杨梅素的包合作用,HPLC测定二氢杨梅素含量.结果:溶液中DMY与HP-β-CD质量浓度呈线性相关,相溶解度曲线呈AL型,包合物中DMY与HP-β-CD物质的量比1∶1,于25,35,45℃下表观稳定常数分别为500.0,944.8,2 449.8mol·L-1.结论:HP-β-CD对DMY有较好的增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3种不同的环糊精[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甲基-β-环糊精(M-β-CD)]对蛇床子素进行包合,比较不同环糊精的包合物对蛇床子素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差示量热分析(DSC)法来表征不同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HPLC法测定包合物中蛇床子素的量及其溶解度;HPLC-MS/MS法测定不同环糊精包合前后,蛇床子素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结果 经IR、SEM、DSC法表明3种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经包合后蛇床子素溶解度显著提高,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β-CD、M-β-CD、HP-β-CD制备的蛇床子素包合物均能显著提高蛇床子素体外溶解度,并能提高其在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5.
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振珅  王兰 《中草药》2012,43(10):1951-1956
目的 制备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CUR-HP-β-CD)包合物,并对其进行性质考察.方法 采用搅拌-冷冻干燥法制备CUR-HP-β-CD包合物,以HPLC法测定姜黄素(CUR)的量;运用正交试验法,以包合率和包合物收率为综合指标,优化CUR-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采用紫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熔点测定验证包合物;通过相溶解度法考察包合物中主客体分子之间的包合物物质的量之比,并对其油水分配系数、表观溶解度和水溶液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 采用搅拌-冷冻干燥法,在温度40℃、CUR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质量比为1∶5(mg/g)、包合时间3h的条件下制备CUR-HP-β-CD包合物.经验证包合率达97%、包合物得率达99%,其冻干粉经鉴别已形成包合物,工艺优化成功.25℃下能形成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包合物,相溶解度图呈AL型,表观溶解度35 μg/mL.样品溶液在室温(25~30℃)自然放置50d后测得包合物质量分数为95%,而CUR原料药则全部分解.结论 以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CUR-HP-β-CD包合物重现性好,工艺稳定,能显著提高CUR的溶解度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环糊精衍生物的非肠道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介绍环糊精衍生物(CDD)在非肠道给药系统中的应用。方法 从环糊精(CD)包合物的释药机制、非肠道应用、安全性等方面概述了其研究进展。结果 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及磺烷基-β-环糊精(SBE-β-CD)在非肠道传递系统中应用得最多,安全性更可靠,对非肠道给药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结论 我国应研究开发环糊精衍生物,以制成更多的适于临床应用的非肠道给药剂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h2与羟丙基-β-环糊精在水溶液中形成的包合物的鉴定及包合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变化。方法分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差热扫描法、红外光谱法和相溶解度法研究人参皂苷Rh2与HP-β-CD的包合产物及包合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变化。结果在水溶液中,人参皂苷Rh2与HP-β-CD形成包合物的相溶解度图呈AL-型;人参皂苷Rh2与HP-β-CD在水溶液中的包合过程可自发进行(ΔG<0),且为放热反应(ΔH<0),同时也是熵减过程(ΔS<0)。结论人参皂苷Rh2与HP-β-CD在水溶液中可自发形成包合物,使其溶解度增加近80倍。选择适宜的包合温度将有利于包合过程的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和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对姜黄素离体角膜渗透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离体角膜扩散实验考察不同质量分数的3种环糊精对姜黄素角膜渗透性的影响。结果β-CD质量分数为0.02%、0.04%、0.06%、0.08%时,姜黄素的角膜表观渗透系数分别增加了1.06、1.03、1.00、0.95倍,同质量分数的HP-β-CD分别增加了1.16、1.19、1.17、1.12倍,质量分数为0.04%、0.06%时,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同质量分数的SBE-β-CD分别增加了1.06、1.23、1.08、0.90倍,质量分数为0.04%时,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以质量分数为0.06%的SBE-β-CD作为促渗剂,姜黄素释放曲线符合零级释放方程(r=0.997 8);角膜水化平均为81.7%。结论 HP-β-CD质量分数为0.04%、0.06%,分别增加表观渗透系数1.19、1.17倍(P0.05);SBE-β-CD为0.04%时,增加1.23倍(P0.05)。SBE-β-CD作为眼用促渗剂使药物的释放过程更加安全有效;3种环糊精促渗剂对角膜无刺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并鉴定α-常春藤皂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BD-HP-β-CD).方法:采取饱和水溶液法制备BD-HP-β-CD,以包合物得率和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温度、时间和搅拌速度对包合工艺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及差示扫描量热法(DSC)鉴定包合物物相,相溶解度法考察HP-β-CD对α-常春藤皂苷(BD)的增溶效果.结果:最佳包合工艺为包合温度37℃,搅拌速度300 r·min-1,包合时间2h,包合物平均得率93.3%,包封率70.7%.BD-HP-β-CD在pH8.5,1.2,6.8介质中表观溶解度较BD分别约提高了4,60,200倍,XRD和DSC中BD的特征峰消失证实包合物已形成.结论:HP-β-CD对BD具有较好的增溶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降香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靖  董诚明  张铁军  廖茂梁 《中成药》2007,29(2):211-214
目的: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降香挥发油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包合物得率、油利用率为考察指标,优选HP-β-CD对降香挥发油的包合工艺。结果:最佳包合工艺为:降香挥发油与HP-β-CD的体积重量比为1:30,HP-β-CD的包合浓度为10%(g/100 mL),包合温度30℃。结论:确定了降香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最佳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