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制备及鉴定辣椒碱-HP-β-CD包合物,并考察辣椒碱和HP-β-CD之间的包合摩尔比及包合过程的热力学常数.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辣椒碱-HP-β-CD包合物,以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法(XRD)和红外光谱法(IR)对包合物进行鉴定,通过表观溶解度法考察包合物中主客分子之间的包合摩尔比及包合过程的热力学常数.结果:25,35,45℃下辣椒碱和HP-β-CD能形成1:1摩尔比包合物,相溶解度图呈A_L型.结论:辣椒碱-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能显著增大药物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2.
梁小雪  高鸣乡  邱敏  孙丰慧  代敏  任科 《中草药》2020,51(23):5998-6005
目的 探究丁香挥发油的耐药性和丁香挥发油联合喹诺酮类抗生素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活性,为后续丁香挥发油联合抗生素治疗MRSA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丁香挥发油、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棋盘稀释法测定丁香挥发油与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联用的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生长曲线法分析丁香挥发油联合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对MRSA的抑制作用;通过耐药性诱导实验,分析丁香挥发油对MRSA标准株ATCC33591耐药诱导30代后的MIC变化,分析丁香挥发油的耐药性。结果 耐药性分析发现,MRSA临床分离株对莫西沙星的耐药率(88.57%)最高,其次为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77.14%),耐药率相对最低的为诺氟沙星(74.29%)。FIC指数分析显示,丁香挥发油分别与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联用呈现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其中协同作用分别为42.86%、37.15%、34.28%、34.28%,相加作用分别为28.57%、25.71%、22.86%、42.86%,无关作用分别为28.57%、20.00%、42.86%、22.86%,与左氧氟沙星联合使用时17.14%实验菌株呈拮抗作用。生长曲线结果显示,丁香挥发油与喹诺酮类抗生素联用对MRSA有明显的协同抑制作用。诱导耐药实验结果显示,亚抑菌浓度的丁香挥发油连续诱导MRSA菌株30代后,MIC无变化;而相同条件下环丙沙星的MIC升高至原来的16倍,说明丁香挥发油不易产生耐药。结论 丁香挥发油不易产生耐药性;与喹诺酮类抗生素联用时呈现不同的作用,多数MRSA菌株呈协同和相加作用,可降低临床喹诺酮类抗生素抗MRSA感染的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氟哌利多、格拉司琼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120例ASA Ⅰ一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三组,各40例.A组诱导前 5 min 静注氟哌利多 2.5 mg,B组在开始缝皮前静注格拉司琼3 mg、C组(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10 mL.结果: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A组17.5%、B组15%,明显低于C组50%(P<0.05),A组与 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氟哌利多和格拉司琼均可显著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RT-QuIC研究带有D178N突变的朊蛋白的自我转化能力.方法 以带有人PRNP基因的质粒为模板,通过定点突变,构建了带有D178N突变的人PRNP基因,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了带有N端及N端缺失的D178N朊蛋白.分别将此蛋白作为底物,利用RT-QuIC体外纤维形成实时监测系统,对各种突变蛋白体外纤维形成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并对形成纤维蛋白的蛋白酶抗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比较.结果 正确构建了D178N突变的PRNP基因;在RT-QuIC的反应条件下,缺失N端的带有D178N突变的人朊蛋白,即使在不存在prpSc种子的情况下,在体外也能够发生自我转化,且形成的纤维具有蛋白酶抗性;而带有N端的D178N突变的朊蛋白,在RT-QuIC的反应条件下不发生自我转化.结论 朊蛋白N端对D178N突变的朊蛋白自发纤维形成具有一定影响,这为探索和研究遗传型克雅病的致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5.
脑脂肪栓塞综合征是发生于长骨骨折及多发性骨折后的一种急性早期合并症。其中股骨干骨折患者发病率最高,一般在伤后24h内发生明显的脑脂肪栓塞。因此,应早发现,早诊断,治疗措施及时,以免影响治疗,造成患者死亡。本科自1998年以来共收治35例脑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均得到满意的治疗和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6岁。无明确诱因出现发热、乏力、大汗及全身酸痛不适,曾在多家医院治疗。上述症状反复出现,体温多在39℃以上,体重下降明显。入院查体:体温40.3℃,脉搏120/min,呼吸28次/min,血压105/75mmHg。精神萎靡,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干湿啰音。血常规:RBC3.8×10^12/L,WBC6.0×10^9/L,N0.85,Hb110g/L,PLT179×10^9/L,  相似文献   
7.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的根本致病因素,其中高危型HPV(HR-HPV)可引起95%以上的宫颈癌。HPV检测不仅能够提高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敏感性、预警病情发展情况、评估疗效及预后,而且能够延长HPV阴性而细胞学异常者的检查间隔期。目前,HPV检测已成为宫颈疾病的重要防癌筛查手段之一。现就其检测方法及其诊治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烧伤中晚期,特别是大面积烧伤中晚期,残留创面治疗难度较大。自2006年7月起,应用自制蛋黄油纱佐治烧伤中晚期残留创面,收到良好效果,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疗法在老年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本科接诊的老年高血压病患70例,按照电脑随机双盲法分成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35例。予以实验组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予以对照组厄贝沙坦治疗。综合分析2组血压水平的改善情况,比较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比对照组的82.86%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积极联用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进行施治,疗效确切,患者血压水平控制良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