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疑难疾病,目前已经被公认为胃癌前状态。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独特的优势,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明确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对其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结合近年来中医中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成果,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和辨证分型进行综述,为今后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专方专药、针灸治疗等四个方面,对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了综述。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对病因病机认识不统一;二是,中医证候尚未规范;三是,临床试验科学性差,建议规范中医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安胃汤是广西名中医林寿宁教授在全国名老中医林沛湘教授治疗慢性胃病用药基础上组方而成,在预防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效果显著,独具优势。通过分析、归纳、总结近年来安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文献资料,主要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综述安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为今后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领域的研究及新型中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病机与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病机与证候分布规律,为本病证候规范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近10年来以中医药为主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文献进行整理,并运用SPSS 12.0软件对该病的病机与证候分布规律进行频次统计分析、归纳。结果:122篇文献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以脾胃虚弱所占比例最大,其次分别为肝郁、湿热、阴虚与血瘀等;症状频次较高的有胃脘隐痛、大便稀或溏、胃脘胀满、胃脘灼痛等,胃脘胀痛、胸胁胀痛、食欲减退、胃脘刺痛、泛酸、恶心呕吐、神疲乏力等次之。证候出现频率大小依次为: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胃络瘀血。结论: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病机与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为本病的证候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查阅近10年来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相关文献,整理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论治、动物实验、中医药治疗方法及经验;阐述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与分子生物学的相互关系。方法:将12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中医证候分布将患者分为气阴两亏证(45例)、脾肾阳虚证(38例)、气虚血瘀证(40例),选择同时期45例正常健康人群胃黏膜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患者胃黏膜组织样本和血清中EGF含量及EGFRmRNA的表达量,探讨中医证候与分子生物学表达的关系。结果:对照组与其他3组中医证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亏组患者胃黏膜组织样本血清中EGF含量和EGFRmRNA水平的表达下调,其下调指数与脾肾阳虚证组、气虚血瘀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基本病因病机以气阴两亏为主,通过测定血清EGF含量及EGFRmRNA表达量可以判定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不同证候,因此通过分子生物学基因表达可以进一步判定不同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总结慢性萎缩性胃炎血瘀证的病因病机、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血瘀的关系及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探讨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运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检索系统检索1990—2014年文献,对其中符合要求的21篇文章进行汇总、分析。血瘀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其发生与血液的高粘高凝状态、血液循环障碍等关系密切;中医临床采用辩证分型、基本方加减及中西结合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中医药对本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可减轻临床症状甚至逆转疾病发展趋势,但对本病血瘀证的实验研究仍较匮乏,治疗方法及疗效评判不统一,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5,(12):2297-2299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藏医学中属于"培根胃病"范畴,在防治CAG的医疗实践中,藏医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实用有效的方法,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近几年来,藏医对本病的认识不断深入,但因CAG病机较为复杂,病因病机的认识尚存在异议,临床辨病分型至今尚未完全统一,为本病的辨因施治带来诸多不利。因此,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对藏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文献进行研究,结合藏医理论,分析了藏医药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规律,为今后该病藏医临床和科研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系消化系统常见病,可归于祖国医学的"胃脘痛”、"嘈杂”、"痞满”、"纳呆”等范畴,笔者跟随老师阴斌教授在临床对大量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治疗,发现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变化多端,发病率日益增高,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阴教授运用中医基本理论,抓住本病基本病机,辨证分型,遣方施治,取得了显著成效.兹就分型施治与临证体会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慢性胃炎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中医学根据其临床症状多将其归属于“胃痛”“痞满”“嘈杂”等范畴。为加深中医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认识,本文从病名和病因病机等方面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临床诊治慢性胃病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1.
张琳琪 《河南中医》2003,23(3):68-70
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已成为当前中医界的重大课题之一.近年来,诸多医家从不同角度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证候规范化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由于CRF的中医证候复杂,并且呈动态变化,故应加强对其辨证分型和证候规范化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当代京津冀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及证素分布规律,梳理、阐述该病病因病机.方法 基于河北省中医院《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脾胃病数据库(1911-2018年)》以及《学术期刊脾胃病数据库(1989-2018年)》,整合、建立河北省中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诊治慢性萎缩性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方法: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固定方加减、自拟方、中成药、针灸等方面总结近年来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展,同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结果与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孙月枝 《光明中医》2012,27(6):1232-1233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内科难治病之一,是胃癌的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的发展模式已被国内外多数学者所认同.积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预防胃癌发生的有效方法.笔者长期从事于中医对消化病的临床工作,现将临床中的一点心得与大家分享. 1病因病机 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反复活动发展而来,缺乏系统有效的治疗,致病情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5.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以胃黏膜的炎症、萎缩以及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消化系统疾病。由于CAG发病率高,常伴有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目前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笔者从事中医脾胃病临床工作近30年,临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疗效良好,现将个人体会简述如下。1对病因病机的认识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病因主要有外邪损伤、饮食失调、情志失常、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劳逸过度、失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型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为中医药防治该病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要求的12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症状、中医证型和证素分布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及统计分析。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骨质疏松症主要中医证型分布为气阴两亏证51例(40.16%),脾肾阳虚证28例(22.05%),气虚血瘀证21例(16.54%);中医证素分布情况为气虚者82例(64.57%),阴虚者61例(48.03%),阳虚者28例(22.05%),血瘀者21例(16.54%),气郁者12例(9.45%),湿热者6例(4.72%)。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骨质疏松症基本病因病机为脾肾亏虚,肾虚以气虚、阴虚、阳虚,甚或阴阳两虚为主,脾肾双补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法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复杂证候群及其分布规律。方法:对入选的10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四诊症状和体征进行完整的收集和整理,根据“四特征五阶段”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然后运用统计学定性资料的统计表描述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证候复杂,除脾胃系证候外还伴有肝系、心系、肾系、肺系、大肠系等诸多脏腑病证,其中肝系、心系、肾系病证与脾胃系证候比重相当;脾胃系证候中虚证主要表现为脾阳虚证、脾气虚证、胃阴虚证、胃气虚证、胃阳虚证,脾胃虚弱证或脾胃虚寒证;实证主要表现为胃热证、胃火旺证、胃有瘀血证,脾胃湿热证。其中脾阳虚证、胃阴虚证及脾胃虚弱证是虚证中较为突出的单一证候;胃热证、胃火旺证、胃有瘀血证及脾胃湿热证是实证中较为突出的单一证候。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同时见有1—10个中医证候分型,其中同时存在4~8个证候的患者明显多于其他证候。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以复杂证候群的形式存在,除脾胃系证候外还兼有肝、心、肾等其他脏腑病证,且多存在3个或3个以上证候分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核心症状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为阐明本病关键病机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采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胃镜及病理检查报告构建慢性萎缩性胃炎数据库;采用隐结构模型、关联规则算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核心症状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数据库中共包括四诊信息条目100个,其中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证候、证素分布规律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为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制定统一的临床病例观察表,采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一般情况、四诊信息、C13呼气试验、胃镜检査等各方面资料,分析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候分类与证素特点及其与Hp感染的关系。结果:类肝胃不和证、类肝胃郁热证、类脾胃虛弱证、类胃热内蕴证为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临床常见4个证型,其分布特点为类肝胃不和证、类肝胃郁热证类脾胃虛弱证类胃热内蕴证;Hp阴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常见3个证型,其分布特点为类脾胃虛弱证类肝胃不和证类肝郁脾虛证。结论:建立了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证候分布的因子分析及系统聚类模型,揭示了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候特点,为临床治疗和疗效评价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可行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临床难治性慢性疾病,西医对该病的治疗没有很好的方法。近年临床研究表明,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很好的疗效。通过分析研究近三年以来有关该病的文献,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经验方、中成药、针刺、艾灸、中医其他治疗方法等方面,论述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