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12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7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流性食管炎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属于中医学“吐酸”范畴,受“诸呕吐酸,皆属于热”影响,多认为本病病机为肝火犯胃,胃失和降。然此病病机多端,病性复杂,不仅与肝相关,而且和胆、三焦密切相关,胆与三焦同属少阳,而肝属厥阴,故从厥阴少阳论治反流性食管炎更为恰当。本文详细阐明了厥阴与少阳的生理功能,即推动、疏利全身气机,特别是中焦脾胃气机,同时深入挖掘本病发生病机,总结出厥阴风木冲逆、少阳枢机不利是“吐酸”常见病机,采用疏解少阳、清化湿热、平调寒热、健脾疏肝四个常用治法,从而达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目的,为临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便秘为临床常见疾病,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杨晋翔教授认为便秘虽系大肠传导失职,而病位实在胃肠,二者在五行中皆属土,为至阴之类。脾胃大小肠至阴之类能够正常运转必非赖其本身,而实赖于其他脏腑阳气的推动作用,其中肝主疏泄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肝主疏泄功能有着丰富的内涵,从肝的生理特性出发,不仅在于"肝主升"可条畅情志、气机,来辅助实现脾胃之运化功能,还在于"肝主动"来发动一身少阳之气,推动脾胃脏腑的正常运行,故肝与便秘的发生有着重要关系。基于此,在治疗方面杨晋翔教授从"肝"论治,多采用舒肝通阳以去腐秽、清肝泻火、清利湿热、补血润肠等方法。从肝论治便秘,丰富了便秘的治则理论,对于临床施治便秘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胃黄斑瘤是胃黏膜固有层泡沫样细胞沉积的一种病变,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其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早期胃癌呈正相关性。杨晋翔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黄斑瘤,根据其"虚、滞、热、瘀"的病理特点,强调综合施治,重视通降、通补、调气和血,并注重胃心同治,常获良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解毒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异型增生(Dys)模型大鼠EGFR/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60只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造模组50只。空白组给予SPF级动物标准饮食喂养,持续至实验结束。造模组采用以120 mg/L的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溶液灌胃,每只5 m L/kg,1次/d为主,配合自由饮用0.1%氨水溶液及进食含0.03%雷尼替丁的颗粒状饲料,3种因素联合建立CAG伴Dys大鼠模型。28周末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剩余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维酶素组、益气化瘀解毒法组(中药组),每组各10只,均给予SPF级动物标准饮食喂养,并且每天灌胃1次,维酶素组予维酶素悬浊液2 m L/kg(即维酶素0.3 g/kg),中药组予益气化瘀解毒中药3 m L/kg(含生药9 g/kg),模型组予生理盐水3m L/kg。12周后即实验第40周末处死全部大鼠。选用Western blot法对各组大鼠胃窦部黏膜组织中EGFR、ERK1/2、p-ERK1/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模型组EGFR蛋白表达最高,其次是维酶素组、中药组、空白组;其中,模型组与空白组和中药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中药组与维酶素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ERK1/2蛋白表达最高,其次是维酶素组、中药组、空白组;其中,模型组、维酶素组与空白组和中药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中药组与空白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p-ERK1/2蛋白表达最高,其次是维酶素组、中药组、空白组;其中,模型组与空白组和中药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中药组与维酶素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益气化瘀解毒法可显著抑制EGFR的高表达及EGFR/MAPK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激活,这可能是其治疗CAG伴Dys、逆转胃癌前病变(PLGC)、防治胃癌的有效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清胆和胃颗粒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清胆和胃颗粒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给予清胆和胃颗粒,每次10 g,每日2次,餐后2 h口服;对照组给予复方铝酸铋颗粒,每次1.3 g,每日3次,餐前30 min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胃黏膜病理组织检测,治疗后评价中医症状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胃胀、胃痛、反酸、烧心、纳呆、口苦、口臭、心烦易怒、尿短黄、便秘等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胃胀、纳呆、口苦、口臭、心烦易怒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8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P0.05)。两组复查胃镜患者(治疗组32例、对照组29例)治疗后固有层水肿、血管扩张、炎症积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清胆和胃颗粒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不仅能明显改善患者中医症状,同时能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其证候分布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集10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对证候分布的影响。结果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证型分布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胆湿热证、腑实热结证、肝郁气滞证、瘀毒互结证和内闭外脱证,肝胆湿热证、腑实热结证、肝郁气滞证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余2个证型(P均0.05)。肝郁气滞证和瘀毒互结证在春夏季节分布较多,肝胆湿热证在夏秋季节分布较多,腑实热结证在秋冬季节分布较多。肝郁气滞证在饮食不当、胆管疾病和原因不明病因中分布较多,肝胆湿热证在胆管疾病和饮食不当病因中分布较多。腑实热结证、瘀毒互结证、内闭外脱证的重症发生率较高,肝郁气滞证的重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腑实热结证、瘀毒互结证、内闭外脱证(P均0.05),肝胆湿热证的重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瘀毒互结证和内闭外脱证(P均0.05)。结论肝胆湿热证、腑实热结证和肝郁气滞证是急性胰腺炎最主要的3个证型,急性胰腺炎的证候分布与发病季节、病因和临床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益气化瘀解毒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模型大鼠P21 WAF1和CylinD1基因的影响.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选取50只造模,其余10只为空白组.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维酶素组、消痞颗粒组,每组各11只.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维酶素组予维酶素悬浊液,消痞颗粒组予消痞颗粒中药制备药液,1次/d.连续治疗12周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及Western blot法对各组大鼠P21WAF1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P21 WAF1 mRNA及蛋白表达量消痞颗粒组较模型组及维酶素组显著增高(P<0.05).CyclinD1mRNA及蛋白表达量消痞颗粒组较模型组、维酶素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中医益气化瘀解毒法可以逆转胃黏膜异型增生,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P21 WAF1的表达、抑制CyclinD1的表达,从而恢复P21-CDK-CyclinD1之间的平衡,进而使细胞周期调控恢复正常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赵晶  孟捷  杨晋翔  彭继升 《中医杂志》2012,53(24):2118-2121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的发病机制及消痞颗粒对其作用的机制. 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自然恢复组、消痞颗粒组、维酶素组,每组12只.采用幽门弹簧插入术加灌胃高盐热糊法复制大鼠模型,正常组、模型组于第16周造模成功后处死;消痞颗粒组大鼠于手术1周后,给予浓度为0.6g/ml的消痞颗粒溶液灌胃0.5ml/(100g·d);自然恢复组大鼠于造模16周后,蒸馏水灌胃0.5ml/(100g·d);维酶素组大鼠手术1周后,以浓度为0.4g/ml维霉素混悬液0.5ml/(100g·d)灌胃,各组均每周灌胃6天,12周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结果 模型组与自然恢复组PCNA阳性细胞面密度、Bcl-2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Bax低于正常组(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其余各组PCNA阳性细胞面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消痞颗粒组PCNA面密度明显低于自然恢复组(P<0.05),消痞颗粒组与维酶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痞颗粒组Bcl-2较模型组明显减弱(P<0.05),Bax明显升高(P<0.01);消痞颗粒组与维酶素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降低胃癌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中的PCNA、Bcl-2表达、升高Bax表达可能是消痞颗粒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有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解毒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模型大鼠DNA甲基化酶3b(DNMT3b)基因的影响。方法将60只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50只、空白组10只。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剩余的33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维酶素组、消痞颗粒组,每组11只。模型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维酶素组予维酶素悬浊液,消痞颗粒组予消痞颗粒中药制备药液,各组均每日灌胃1次,连续治疗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DNMT3b蛋白表达量。结果维酶素组、模型组DNMT3b蛋白表达量较空白组均明显升高(P0.01);消痞颗粒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酶素组、消痞颗粒组DNMT3b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降低(P0.01);消痞颗粒组低于维酶素组(P0.01)。结论中医益气化瘀解毒法可以逆转胃黏膜异型增生,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DNMT3b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降浊化瘀合剂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将5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健康教育、改变生活方式等措施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降浊化瘀合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66%,对照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改善ALT、TC及LDL-C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治疗组HOMA-IR及BMI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降浊化瘀合剂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NAFLD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