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针刺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的临床疗效,探索一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方法。方法: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针刺法治疗,对照组用药物疗法。同时,应用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神经功能缺损(NFD)评分表、主要症状观察(MS)评分表,观察中医证候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后两组HDS、NFD、MS评分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两组HDS、NFD、MS评分差值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腰膝酸软、倦怠思卧、表情呆板、思维迟钝、小便失禁等临床症状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针刺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2.
舌针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观察舌针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舌针治疗(选穴:心穴、脾穴、肾穴)结合药物(都可喜)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单纯药物(都可喜)治疗,10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00%,对照组为73.6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舌针结合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3.
张延军 《新中医》2012,(12):34-3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12年4月间在本院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老年性痴呆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中药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轻度痴呆5例,中度痴呆18例,重度痴呆11例;对照组轻度痴呆6例,中度痴呆19例,重度痴呆9例。2组治疗前痴呆病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经治疗后观察组轻度痴呆15例,中度痴呆18例,重度痴呆1例,轻度痴呆比例为44.12%,重度痴呆比例为2.94%;对照组轻度痴呆8例,中度痴呆16例,重度痴呆10例,轻度痴呆比例为23.53%,重度痴呆比例为29.41%,2组轻度痴呆比例、重度痴呆比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O.05)。观察组治疗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3.53%,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MMSE评分为(15.34±1.98)分,治疗后为(20.23±2.31)分;对照组治疗前MMSE评分为(14.12±1.57)分,治疗后为(17.43±2.09)分。2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痴呆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龙首参葛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150例口服龙首参葛丸,对照组150例口服脑复康。2组均治疗8周为1疗程,治疗5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00%,对照组为48.7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龙首参葛丸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醒脑启智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将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2例,对照组90例,治疗组服用醒脑启智胶囊,对照组服用舒血宁片,6周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精神状态简易速检表(MMSE)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R)积分以及血脂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ADL—R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MMSE和ADL—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甘油三酯、胆固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还可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P〈0.05),对照组可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P〈0.05),治疗后治疗组甘油三酯、胆固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醒脑启智胶囊可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血脂代谢,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疗效优于舒血宁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儿咳喘宁口服液对寒哮证儿童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3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小儿咳喘宁口服液,疗程1周。观察治疗后肺功能的变化。结果:临床控制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用力呼气蜂流速(PEF)、最大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及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预计值百分比(FEV1%)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意义(P〈0.05,P〈0.01);但治疗组PEF、FVC、FEV1、FEV1%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PEF昼夜波动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PEF昼夜波动率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咳喘宁口服液治疗哮喘的总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电针郄穴治疗无先兆型血管性头痛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思平  熊家轩 《新中医》2005,37(12):59-60
目的:观察电针郄穴治疗无先兆型血管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无先兆型血管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手足三阳经郄穴法治疗(取穴:双侧温溜、会宗、养老、梁丘、外丘、金门);对照组采用西比灵胶囊口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疼痛时间的变化,评定即时及近期疗效。结果:治疗后即时总有效率2组均为93.33%,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5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2月疼痛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疼痛积分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郄穴治疗无先兆型血管性头痛疗效显著,验证了郄穴治疗痛证、血证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百岁方口服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百岁方口服液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DSM-IV诊断标准的VD虱,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37例,对照组28例,分别采用百岁方口服液及脑复康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变化,以及简易智力状态速检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积分的改变,血流变学,血小板聚集试验,血脂分析等项指标。结果:临床观察表明百岁方口服液能改善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流变性,提高患者多种智力量表积分。治疗组显效率24.32%,总有效率75.68%,对照组分别为10.71%,60.7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百岁方口服液能够促进学习记忆的恢复和改善临床症状,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方法。方法: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用头针久留针法;西药组用药物疗法。同时,应用长谷川 痴呆修改量表(HDS)、神经功能缺损(NFD)评分表、主要症状观察(MS)评分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后两组HDS、NFD、MS评分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两组HDS、NFD、MS评分差值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剌组总有效率为86.8%,西药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久留针法对于血管性痴呆患者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0.
电针治疗中重度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中重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中医证候积分表(SDSVD)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1个月后,根据MMSE、ADL、SDSVD量表评价,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是76.7%、30.0%、33.3%;对照组分别是30.0%、0.03%、10.0%,两组MMSE、ADL、SDSVD疗效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P〈0.05)。治疗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随访,根据MMSE、ADL量表评价,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是60.9%、34.8%;对照组有效率分别是34.8%、21.7%。两组MMSE、ADL疗效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治疗中重度血管性痴呆是治疗中重度血管性痴呆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照组口服尼麦角林治疗,运用长谷川痴呆修订量表(HDS)测评。结果治疗组显效8例,有效23例,无效9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为77.5%;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19例,无效16例,恶化3例,总有效率为5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提高HDS评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脑合剂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临床电生理、循环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法随机对照研究,将68例患者分为健脑合剂治疗组38例,舒脑宁、脑复康对照组30例。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脑电地形图及脑血流速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52.63%,优于对照组的43.33%(P<0.01)。对轻、中、重度的痴呆均有效,尤其对轻、中度疗效更为突出。脑血流速度指标除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外,其余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尤其对大脑中动脉(MCA)和血流速度异常降低的左侧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血流有显著的增高作用。对照组治疗后的平均血流速度也有一定的增高(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对脑电地形图的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65.79%和16.67%,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和脑电地形图检测为VD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依据,健脑合剂治疗能加快脑循环流速,并显著改善VD患者脑部中枢神经细胞的功能活动状态。  相似文献   

13.
嗅三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嗅三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以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用嗅三针刺激疗法,并施以电针(疏密波,3.85~6.25 Hz,0.8~1.0 mA),留针1 h,每日1次,连续治疗5 d后休息2 d为1疗程,共治疗10个疗程;药物组用口服药物疗法(都可喜),每次40 mg,每日2次,连服5 d后休息2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0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社会活动能力调查表(FAQ)评分。结果:针刺组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0%;药物组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HDS、MMSE上升,FAQ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针刺组的HDS、MMSE、FAQ改变比药物组更明显(P<0.05)。结论:嗅三针对于血管性痴呆患者具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脑智通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1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脑智通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VD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8例。治疗组以脑智通胶囊(由丹参、白参、何首乌、黄精、赤芍、红花、黄芪等组成)治疗;对照组以尼莫地平治疗。检测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R)、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社会活动功能调查(FAQ)及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显著,其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55.56%,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同时治疗组NO含量下降。结论:脑智通胶囊可以改善VD患者的智能状态,调整自由基代谢,疗效优于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参芎补肾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 将符合研究要求的66例轻度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与对照组19例,治疗组给予参芎补肾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片(经重新包装为胶囊)口服.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认知能力、日常生活能力、中医证候积分和脑神经递质的变化. 结果 治疗组认知能力总有效率74.46%,对照组总有效率68.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并且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全脑乙酰胆碱、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有明显改善作用(P<0.05或P<0.01),且对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芎补肾胶囊对轻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疗效肯定,其部分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脑内神经递质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健脑益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双盲临床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开展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疗效观察及评定方法的研究。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符合VD纳入标准的轻中度患者242例,其中中药治疗组89例(口服健脑益智颗粒),西药对照组106例(口服喜得镇),安慰剂组47例,治疗60天后,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Blessed行为量表(BBS)和中医症状分级评分的方法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8.4%,较安慰剂组及西药对照组治疗效果为优。该药在整体调节,改善全身机能状况方面优势明显,不仅对轻中度VD智能障碍的核心症状及智能障碍所致的功能活动下降具有改善作用,而且具有明显减轻或消除周边症状的作用。结论:健脑益智颗粒治疗VD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化瘀通络灸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临床干预,观察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讨认知功能的改变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30例VD患者,分为化瘀通络灸组15例与西药组15例。化瘀通络灸组予艾灸治疗,3次/周;西药组予盐酸多奈哌齐口服,5 mg/晚;两组均口服尼莫地平为基础治疗,30 mg,3次/d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及12周后MMSE、ADL量表积分及血清BDNF、VEGF水平的变化。结果:化瘀通络灸组治疗后MMSE、ADL量表评分、血清BDNF、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各量表积分及血清BDNF、VEGF水平与西药组比较均显著增高(P<0.01)。化瘀通络灸组总有效率93.3%(14/15),西药组总有效率53.3%(8/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通络灸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能通过增加VEGF、BDNF的表达,保护受损的血管及神经元,促进新神经元的形成,从而改善VD患者的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为临床诊断和治疗VD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回神丹颗粒剂治疗老年期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全部病例分为观察组(n=118),对照组(n=30).观察组服用回神丹颗粒剂,对照组服用西药喜得镇.采用国际通用智力量表(MMSE)评分标准,观察两组患者在时间定向力、空间定向力、语言功能等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83%,对照组为60.00%,对两组有效病例追踪观察6个月,观察组好转维持率为99.06%,恶化率为0.94%;对照组好转维持率为83.33%,恶化率为16.67%.结论回神丹治疗血管痴呆疗效可靠且持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艾灸疗法在改善血管性痴呆(VD)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肽物质方面的作用,探讨艾灸治疗VD的部分机制.方法:875例VD患者随机分成艾灸组(43例)和西药组(44例).艾灸组隔附子片灸百会,悬灸神庭、大椎;西药组口服吡拉西坦素片,经4个疗程治疗后,比较治疗前后智能检查量表(HDS)、智能改变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变化,与学习记忆相关脑脊液中的活性物质生长抑素(SS)、精氨酸加压素(AVP)水平.结果:艾灸组总有效率为81.4%(35/43),优于西药组的63.6%(28/44)(P<0.01).两组治疗前后HDS、MMSE与ADL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P<0.01),艾灸组MMSE、ADL量表评分改善优于西药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脑脊液SS、AV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1),艾灸组治疗后SS、AVP水平与西药组比较明显改善(P<0.05,P<0.01).结论:艾灸无论在改善临床症状积分还是在调控与学习记忆相关的神经肽物质方面均优于口服吡拉西坦素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脑补肾丸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VD提供相应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90例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60 mg/次,3次/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给予口服健脑补肾丸(15粒/次,2次/d)联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VD患者疗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对照组45例VD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7.8%;观察组45例,治疗有效率为95.6%,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D患者MMSE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CRP与IL-6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脑补肾丸联合尼莫地平治疗VD可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降低其血液流变学指标,获得显著疗效,这可能与对CRP与IL-6水平的改善有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深入探讨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