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过程中,小鼠调节性T细胞(Tregs)及其亚群的动态变化及其在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BALB/c小鼠脾脏在感染后2、4、6、10、12、16、20周时CD3~+CD4~+CD25~+Foxp3~+Tregs及其亚群的动态变化。结果相对于对照组(13.03±0.65)%,感染后2、4、6、10、12、16、20周实验组小鼠脾脏中CD3~+CD4~+CD25~+Foxp3~+Tregs占CD3~+CD4~+T细胞比例均明显上升(P0.05),并在感染后第6周达到最大值[(19.59±0.49)%,P0.05];同时,相对于对照组(57.22±1.95)%,实验组小鼠脾脏中na?ve Tregs占总Tregs的比例均显著降低;实验组am Tregs的趋势和它恰好相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8.89±2.29)%。结论 Tregs及其亚群在日本血吸虫感染过程中发生了规律性变化,尤其在感染急性期就发生显著改变,提示在日本血吸虫感染过程中,该类细胞不仅在慢性期参与调控虫卵肉芽肿的发展,而且可能在急性期参与了血吸虫的免疫逃避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BALB/c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6~8周后脾脏细胞学的改变情况。方法用日本血吸虫尾蚴腹贴法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小鼠模型。6~8周后观察肝脏、脾脏大小,称重;做脾脏淋巴细胞计数;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淋巴细胞的大小、密度和T、B细胞分类以及Th细胞亚群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SEA)所诱导的特异性抗体IgG的产生情况。结果日本血吸虫感染BALB/c小鼠6~8周后,脾脏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脾脏中出现一群体积明显增大的细胞群,该群细胞表达少量的CD4、CD8、CD19和DX-5分子;Th1/Th2轴发生偏移,Th17细胞数量增多;ELISA结果表明血清中SEA特异性抗体IgG水平明显升高。结论日本血吸虫感染的BALB/c小鼠脾脏出现明显的细胞学改变,尤其是Th1细胞数目下降,浆细胞、Th2细胞及Th17细胞数目增多,为研究日本血吸虫感染后期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免疫病理机制奠定了基...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艾滋病患者和HI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和绝对计数检测 ,研究细胞免疫情况。方法 利用白细胞分类计算和流式细胞分析法对 15例HIV感染者和 2 6例AI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 + ,CD4+ ,CD8+ 的表达及绝对数进行检测。结果 AIDS患者组CD3 + 淋巴细胞数较正常值显著下降 (P <0 0 5 ) ;HIV感染组与艾滋病患者组的CD4+ T淋巴细胞数较正常组显著下降 (P <0 0 1) ;CD8+ T淋巴细胞数显著增高 (P <0 0 1) ;CD4+ /CD8+ 的比值显著倒置。结论 人类感染HIV后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发生显著变化 ,CD4+ 细胞绝对数和CD4+ /CD8+ 比值对于HIV感染的临床进展可以起到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C57BL/6小鼠脾脏不同亚群调节性B细胞的含量。方法使用日本血吸虫尾蚴经腹部感染C57BL/6小鼠,5周后分离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小鼠脾细胞,制备单个细胞悬液。使用细胞表面染色的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CD19~+B细胞含量及表达免疫调节相关分子CD5、CD11b以及PD-1的B细胞亚群的含量。结果 C57BL/6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脾脏B细胞的百分比含量及数目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5~+和CD11b~+B细胞的含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D-1~+B细胞的含量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感染能在C57BL/6小鼠体内诱导CD5~+和CD11b~+调节性B细胞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探讨感染进程中CD4+T细胞亚群的免疫调控作用。方法 通过日本血吸虫尾蚴腹贴法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模型,将18只6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日本血吸虫感染组,每组9只。 通过流式细胞染色计数的方法检测感染3周、5周及8周后小鼠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中Th1、Th2、Th17、Treg细胞变化情况。结果 随着日本血吸虫感染进程,与正常对照小鼠相比,感染小鼠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中Th1、Th2、Th17、Treg细胞比例均显著增加。不同细胞亚群比例增加的趋势不尽相同,其中Th1细胞在感染第3周占比较高但其增长较为缓慢,而感染前3周Th2、Treg细胞占比较低但其增加幅度较大,在第8周达到峰值;Th17细胞比例在感染前3周基本无变化,随后显著增加。结论 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宿主CD4+T细胞亚群比例发生变化,本研究发现感染显著增加小鼠外周血Th1、Th2、Th17、Treg细胞比例,感染后3周内小鼠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以Th1细胞为主,5周后Th2、Th17、Treg细胞逐渐占主导地位。本结果为研究日本血吸虫病免疫病理机制和特征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洪俊  黄其通 《四川医学》2012,33(8):1462-1465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HCV基因型、肝脏炎症以及与IFN-α治疗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41例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进行测定。同时对HCV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未经治疗感染者的激活T细胞(CD3+HLA-DR+)、激活CD4+T细胞(CD4+HLA-DR+、CD4+CD25+)及NK细胞(CD3-CD16/CD56+)均低于正常(P0.05);CD8+T(CD8+CD3+)细胞、激活CD8+T细胞(CD8+HLA-DR+、CD8+CD38+)及B细胞(CD19+)均高于正常(P0.05);在使用干扰素-α(INF-α)对有症状感染者治疗后:INF-α能显著提高受治者外周血激活T细胞(CD3+HLA-DR+)、激活CD4+T细胞(CD4+HLA-DR+、CD4+CD25+)及NK细胞(CD3-CD16/CD56+)的百分比(P0.05);同时降低CD8+T(CD8+CD3+)细胞、激活CD8+T细胞(CD8+HLA-DR+、CD8+CD38+)及B细胞(CD19+)的百分比(P0.05)。另外,还发现在伴有肝脏炎症的患者中,CD8+(CD8+CD3+)细胞、激活CD8+T细胞(CD8+HLA-DR+、CD8+CD38+)要明显高于不伴有炎症的者(P0.05),而NK细胞(CD3-CD16/CD56+)则要显著低于不伴有炎症者(P0.05);不同HCV基因型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存在着较严重的失调;CD8+细胞可能在丙型肝炎患者肝脏的炎症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而INF-α的抗病毒作用的机理之一可能是通过调节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来实现的。不同HCV基因型感染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未见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的临床检测及意义.方法:对192例CIN合并HR-HPV感染患者行HPV DNA载量检测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检测.比较不同CIN级别患者HPV DNA载量水平及分布,对不同CIN级别和不同HPV DNA载量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对CIN级别、HPV DNA载量与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CIN级别越高,HPV DNA载量越高,不同CIN级别患者HPV DNA载量水平及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5).CIN级别越高,其CD3+、CD4+、CD4+/CD8+水平越低,CD8+、CD4+CD25+CD127-水平越高;不同CIN级别、不同HPV DNA载量水平患者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结果显示,CIN级别、HPV DNA载量与CD3+、CD4+、CD4+/CD8+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CD8+、CD4+CD25+CD127-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随HR-HPV感染CIN级别越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异常愈加明显,在CIN的发生、发展及肿瘤免疫逃逸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表达情况对病情预测、免疫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40例AA患者(AA组)及4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A组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及CD16+/56+自然杀伤(NK)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CD3+T淋巴细胞与CD19+B细胞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A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和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AA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异常,调节性T细胞减少可能与AA免疫发病机制有关.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检测在评价AA疗效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贲门癌患者手术前后T 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贲门癌患者手术前后T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方法  32例贲门癌分别于手术前后不同时间 ,测定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的阳性细胞数 ,并与 32例健康义务献血者进行对照。实验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酶标S—P染色法。结果 贲门癌患者手术前与对照组相比T淋巴细胞 (CD3+)、辅助T淋巴细胞 (CD4 +)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抑制性T淋巴细胞 (CD8+)升高明显 (P <0 .0 5 )。术后d3T细胞各亚群与术前无显著差异。术后 6~ 8wkCD3+、CD4 +、CD4 +/CD8+明显升高 ,CD8+明显下降。结论 贲门癌患者可引起T细胞亚群紊乱 ,术后由于切除了肿瘤组织细胞免疫功能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艾滋病患者以及HIV感染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分析 ,研究HIV病毒感染后 ,Naive/MemoryT细胞亚群的变化和细胞的免疫情况。方法 :利用白细胞分类计算和流式细胞分析法对 15例HIV感染者和 2 6例AI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5RO ,CD4 5RA ,CD8和CD38的表达及各型T细胞绝对数进行检测。结果 :AIDS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CD8+ CD38+ 、CD4 5RO+ 细胞数显著性增加 (P <0 .0 1) ,CD4 5RA+ 和CD6 2L+ 细胞数明显下降 (P <0 .0 1)。HIV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 ,CD8+ CD38+ 和CD4 5RO+ 细胞数显著性增加 (P <0 .0 1) ,CD4 5RA+ 细胞数明显下降 (P <0 .0 1)。AIDS患者组与HIV感染组相比 ,CD6 2L+细胞数明显下降 (P <0 .0 1)。结论 :人类感染HIV病毒后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发生显著变化 ,幼稚型T细胞数目减少 ,成熟型T细胞的数目增加 ,有助于对HIV病毒破坏人体免疫系统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获得性纯红再障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本研究通过分析获得性纯红再障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 ,进一步探讨该病的细胞免疫发病机制。方法 用抗人CD3、CD4、CD8、IFN γ及IL 4单抗结合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流式细胞术分析单个核细胞中CD3 +、CD4+、CD8+细胞数Th1、Th2、Tc1、Tc2细胞数以及CD4+/CD8+、Th1/Th2、Tc1/Tc2比值。结果 贫血组患者 ,外周血CD3 +细胞和CD8+细胞明显增加 (P <0 .0 1) ,CD4+/CD8+比例倒置 (P <0 .0 5 ) ;Tc2细胞明显增加 (P <0 .0 5 ) ,Tc1/Tc2比值降低(P <0 .0 5 ) ,治疗后血象恢复的患者各增高的亚群细胞均有所恢复 ,接近正常。结论 在获得性纯红再障患者T细胞明显增高 ,其中主要是CD8+细胞 ,而在CD8+细胞中 ,是Tc2细胞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治疗有效的患者 ,其增高的T细胞亚群降低 ,提示以纠正病人细胞免疫异常为主的治疗方案有益于获得性纯红再障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lymphocyte subsets and regulatory T cells in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 (AL)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Methods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periph...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山茱萸提取物莫诺苷对小鼠T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C57BL/6小鼠脾脏制成单细胞悬液,采用抗CD3、抗CD28功能抗体模拟抗原刺激活化T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和莫诺苷组(10 μmol/L莫诺苷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4+T和CD8+T细胞表面分子CD69、CD25表达水平,以及其增殖、凋亡与分化为Th1、Th2、Treg等细胞的情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中Tbx21、Gata3、淋巴样增强因子1(lymphoid enhance factor 1, LEF1)等mRNA水平;应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4以及TGF-β含量;运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测定细胞β 连环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莫诺苷组中活化T细胞向Th1、Th2、Treg分化比例增加(P<0.05),CD25活化标志增强,T细胞增殖标志Ki67有所增强,但增殖和凋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L-4和Treg细胞相关的TGF-β因子水平增加(P<0.05),但Th1细胞分泌的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bx21、Gata3、LEF1等mRNA水平均增加(P<0.05);蛋白质印迹显示β 连环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结论: 山茱萸提取物莫诺苷可促进小鼠T细胞分化,其机制可能与Wn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CD8 CD28-,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s,Treg)及其亚群表型在大鼠自发免疫耐受形成中的变化,并探讨其在肝移植免疫耐受形成中的作用.方法:(1)建立雄性Brown Norway近交系大鼠(简称BN)到Lewis近交系大鼠(简称LEW)原位肝移植免疫耐受模型(存活>120 d),取同周龄LEW大鼠作为对照组,应用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及脾单个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8 CD28-,CD4 CD25 T细胞亚群比例;(2)应用免疫磁珠分离方法,通过间接法阴性分选和直接法阳性分选两步分离纯化CD8 CD28-,CD4 CD25 T细胞,并对其亚型表型进行检测,比较它们在移植耐受前后的差别.结果:(1)耐受组大鼠外周血及脾单个核细胞中CD8 CD28-,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同对照组比较:CD8 CD28-T细胞增高,外周血为(30.2±5.8)%比(16.4±6.1)%,脾为(23.7±7.2)%比(13.4±5.5)%,P<0.01;CD4 CD25 T细胞无明显差别,外周血为(9.9±3.5)%比(10.4±4.2)%,脾为(15.1±3.7)%比(14.7±4.6)%,P>0.05.(2)CD8 CD28-,CD4 CD25 T细胞的亚型表型检测,①CD8 CD28-T细胞:耐受组为CD152(CTL-4)-,CD11b ,CD25-,CD45RO ;对照组为CD152(CTL-4)-,CD11b ,CD25-,CD45RO部分表达(76%);②CD4 CD25 T细胞:耐受组为CD152(CTL-4) ,CD11b ,CD28 ,CD45 RO ;对照组为CD152(CTL-4) ,CD11b ,CD28 ,CD45 RO .结论:CD8 CD28-Treg细胞在耐受组大鼠外周血及脾单个核细胞中的比例明显增高,而CD4 CD25 Treg细胞则无明显改变,提示CD8 CD28-Treg细胞在大鼠肝移植自发耐受的形成中的作用可能更为重要;CD152(CTL-4)在两种Treg细胞表达差别可能是引起它们作用及表现不同的重要原因;黏附分子CD11b可能同两种Treg细胞的功能均密切相关;CD8 CD28-Treg细胞包含着不同亚群,而CD45RO表达的增加可能同CD8 CD28-Treg细胞发挥抑制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基因小鼠体内淋巴细胞表型特点及干扰素α对其病毒学指标和免疫细胞表型的影响。 方法选取HBV 转基因小鼠和野生型(WT)小鼠,采用ELISA检测HBV转基因小鼠血清HBsAg和HBcAb水平及两组小鼠血 清IL-21及IL-6水平,分离肝、脾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和CD19+B细胞频数;给予9只HBV转基因小鼠 重组鼠源性干扰素α(rmIFN-α)皮下注射,同时9只HBV转基因小鼠相应注射PBS,观察其血清HBsAg、HBV DNA、IL-6、IL-21 水平的变化以及外周血CD4+T和CD19+B细胞频数变化。结果HBV转基因小鼠的血清HBsAg水平较高并能检测到HBcAb, 其血清IL-21及IL-6水平较WT小鼠显著升高(P<0.05);HBV转基因小鼠外周血、肝脏以及脾脏淋巴细胞中CD4+T细胞频数较 WT小鼠均明显低下(P<0.05),但其肝脏CD19+B细胞频数明显高于WT小鼠(P<0.05);HBV转基因小鼠肝内CD4+T细胞频数 与血清HBsAg水平呈负相关,而肝内CD19+B细胞频数与血清HBcAb水平呈正相关;rmIFN-α处理可显著提高HBV 转基因小 鼠外周血CD4+T和CD19+B细胞频数以及血清IL-6水平(P<0.05)。结论HBV转基因小鼠体内淋巴细胞亚群频数异常,外源性 干扰素α可通过调节淋巴细胞亚群频数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引起的肝炎肝硬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和细胞绝对数的特点,并分析其与发生机会性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乙肝病毒引起的肝炎肝硬变患者74例,其中发生院内细菌感染者24例,未发生感染者50例,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对健康人和两组病人的外周血白细胞数、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4^ 、CD8^ T细胞、NK细胞、B细胞)比例和绝对数特点及临床意义进行研究。结果:肝炎肝硬变患者较正常人CD8^ T细胞比例下降,致CD4/CD8比值升高,同时有B细胞比例和绝对数的上升;CD8^ T细胞和NK细胞绝对数下降。患者中发生细菌感染组CD4^ T细胞绝对数、CD8^ T细胞绝对数均较未发生感染组低。结论:乙肝病毒引起的肝炎肝硬化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主要表现为CD8^ T细胞比例和绝对数下降,B细胞比例和绝对数上升和NK细胞数的下降。患者中CD4^ T细胞数和CD8^ T细胞数低者更容易发生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7.
检测了14例慢性血吸虫病(下称慢血)和25例晚期血吸虫病(下称晚血)患者外周血自发性抑制性T细胞(STs)功能,对所有慢血患者和15例晚血患者同时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慢血和晚血患者STs功能均显著增高,CD~+_3(全T细胞)百分比和CD~+_4(辅助性T细胞)/CD~+_8(抑制性/细胞毒T细胞)比值明显降低,CD~+_8细胞百分比升高,CD~+_8细胞百分比和CD~+_4/CD~+_8比值分别与STs功能呈正相关和负相关。对STs功能和T细胞亚群在慢性血吸虫感染免疫调控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化疗前、化疗2周期评价疗效时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率,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率与患者化疗近期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83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化疗2周期评价疗效时外周血中CD3+ T细胞、CD3+/CD4+ T细胞、CD3+/CD8+ T细胞、CD3-/CD16+56+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NK)细胞、 CD3+/CD16+56+ T细胞、CD19+ B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细胞、CD8+/CD28- T细胞和CD8+/CD28+ T细胞比率,结合临床病理进行统计。结果: 疾病控制患者(部分缓解+稳定)化疗后CD4+/CD25+ Treg细胞比率变化较疾病进展患者显著下降(P=0.034)。化疗后Treg细胞比率变化显著影响患者总生存期(P<0.05),化疗后Treg细胞比率降低的患者较升高的患者总生存期显著延长,分别为23.5及9.4个月。结论: 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化疗后Treg细胞比率降低者化疗近期疗效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在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T细胞亚群及血小板中的表达,分析其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ITP患儿及健康儿童外周抗凝静脉血,分离纯化得T细胞和血小板。以PE标记的CD30 mAb和Cy5标记的CD4、CD8 mAb及FITC标记的Fas、FasL mAb作三色流式细胞术,分析ITP患儿Th/Tc、Thl/Th2、Tc1/Tc2细胞Fas、FasL表达的变化;以FITC标记的Fas、FasL mAb作单色流武细胞术,分析ITP患儿血小板Fas、FasL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健康儿童相比,ITP患儿Th、Th1、Th2及Tc、Tc1、Tc2细胞Fas、FasL表达均显著性升高(P〈O.05);同时,111P患儿血小板Fas的表达显著性升高(P〈0.05)而FasL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ITP患儿存在免疫功能失调,T细胞亚群及血小板Fas、FasL表达异常可能与ITP免疫病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