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7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6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54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血清载脂蛋白A_1(ApoA_1)在慢性肝病患者病情演变中的意义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对117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者了血清ApoA_1的检测。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7例为1996~1997年住院患者,其中男108例,女9例。年龄20~74岁(平均  相似文献   
2.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在诊断及辨证分型中的意义李筠1毛远丽1张月梅1李连成21解放军302医院北京市1000392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哲里木盟传染病院028000Subjectheadingslivercirhosis/blood;hyalu...  相似文献   
3.
慢性重型肝炎中医辨证与临床分期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索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诊断分期及预后的关系,以指导临床判断病情及遣方用药。方法:95例慢重肝均系住院患者,其中早期14例,中期37例,晚期44例。由专人进行辨证。均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结果:①气阴两虚型的早期发生率为7.70%(1/13),中、晚期发生率为92.30%(12/13),经2χ检验,P<0.05。气阴两虚型在中、晚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早期。临床分期在各证型之间的发生率纵向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95例慢重肝患者于治疗后有效率,在血瘀血热型为51.52%(17/33),脾虚湿困型35.29%(12/34),气阴两虚型15.38%(2/13),脾肾阳虚型42.86%(3/7),肝肾阴虚型50.0%(4/8)。经2χ检验,血瘀血热型有效率明显高于气阴两虚型,P<0.05。气阴两虚型的无效率84.62%(11/13),明显高于血瘀血热型(48.48%(16/33),P<0.05。其他各证型之间的疗效预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以虚证为主者病情重、预后差,特别是气阴皆亏损者,预后更差。因此主张对慢重肝患者的治疗,应注意在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的基础上,强调益气养阴,阴阳双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方剂方后注服药食忌的规律。方法收集和整理古代方书文献中有关方后注服药食忌的记载,采用关联规则等方法分析药物、病证与禁忌食物的关系。结果经整理从39部方书文献中获得包含方后注服药食忌的方剂共有2587首;方后注服药食忌中,支持度较高的禁忌食物为猪肉、生葱、菘菜等,且与其他药物或食物的关联较为紧密。支持度最高的禁忌食物组合为海藻-菘菜,支持度最高的药物与禁忌食物组合为甘草-海藻。主治病证中,风疾最为常见,常忌猪肉、生冷、海藻等;咳喘常忌海藻、菘菜、生葱等;疟疾常忌食生葱、生菜、热食等;痢疾常忌油腻、生冷、热食等;消渴忌猪肉、芜荑、海藻等;水肿常忌咸味、生冷、醋等。结论服药食忌是方后注中的重要内容,药食禁忌与病证禁忌常同时存在,与中药七情理论关系密切。研究和掌握中医服药食忌理论将为中医处方规范化提供客观依据,为保证中医临床疗效提供有益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主动脉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例疾病初期误诊为暴发性心肌炎、最终诊断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主动脉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女,9岁,运动后出现晕厥;心肌酶谱增高,肌钙蛋白阳性;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改变;心脏超声提示心功能下降。经积极治疗后,冠脉CT造影提示左冠状动脉起源于右冠窦。结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主动脉为临床较少见的心血管畸形,部分存在潜在的猝死风险。  相似文献   
6.
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诊治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对18例诊断为IVT的患儿,就其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部分患儿的运动试验(Brace方案)检查结果及临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1.儿童IVT主要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及左心室间隔;2.37%右室流出道IVT患儿有明屁的心悸主诉,且与运动、情绪、感染等有关:90%左室IVT。有心悸、面色苍白;3.右室流出道IVT常伴有频发室性早搏,VT多数为非持续性VT,运动试验VT的诱发率高;左室IVT均呈持续性VT发作,能为心房或心室的程序刺激所诱发;4.腺苷、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能较好地防治,VT的发生;5.大多数儿童,VT具有很好的预后,射频消融能根治IVT。结论 儿童IVT是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或致心律失常因素的一种VT,预后良好。有部分病人在疾病的某个过程需要药物的防治.其中大部分可以发展为不用药,甚至痊愈。对于症状严重、发作频繁的患儿,射频消融可使IVT得以根治。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血清抑制素的浓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前、后血清抑制素的变化,探讨血清抑制素在ICPP的诊断和GnRHa治疗疗效监测中的作用。方法129例(6~9岁)性早熟女童根据第二性征的发育情况,结合骨龄、盆腔B超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结果,将其分为ICPP和单纯乳房早发育(PT),并以6~9岁青春前期的健康女童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性早熟女童及青春前期女童的血清抑制素A和抑制素B水平,并对29例ICPP儿童进行GnRHa治疗,治疗6个月后再次复查血清抑制素A、抑制素B。结果(1)ICPP组的血清抑制素B为52.73ng/L,PT组为32.00ng/L,对照组为8.95ng/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抑制素A在ICPP组、PT组、对照组分别为5.67,5.03,7.55ng/L,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ICPP组,TannerⅢ期的抑制素A7.72ng/L、抑制素B79.60ng/L明显高于TannerⅡ期(抑制素A:4.91ng/L、抑制素B:32.82n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TannerⅡ期的抑制素B与LH峰值、骨龄存在着正相关,rs分别为0.39,0.38,均P<0.05;TannerⅢ期的血清抑制素A与LH峰值、骨龄存在着正相关,rs分别为0.42,0.40,均P<0.05。(3)ICPP女童经GnRHa治疗6个月后,血清抑制素A由治疗前的7.72ng/L下降到4.12ng/L,抑制素B由92.63ng/L下降到26.97ng/L,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CPP女童血清抑制素随着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变化而变化,血清抑制素尤其抑制素B可作为中枢性性早熟诊断的辅助指标,同时可作为GnRHa治疗ICPP疗效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方黄芪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Chevallier半定量计分系统,病理组织学观察等方法,结合细胞外基质(ECM)特殊染色动态变化观察,分析高、低剂量FFHQKL治疗猪血清诱导肝纤维化大鼠的各时间段肝组织学及ECM量的变化,评估复方黄芪颗粒的抗肝纤维化疗效;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造模结束时以及药物治疗各时间段肝组织内MMP-2、TIMP-2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高、低剂量复方黄芪颗粒治疗第2个月、3个月结束时,大鼠肝组织Chevallier纤维化评分均明显减少(P〈0.01)。复方黄芪颗粒高、低剂量治疗组大鼠在治疗第2个月、3个月结束时,TIMP-2蛋白表达明显减弱,MMP-2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复方黄芪颗粒可以在蛋白水平增强MMP-2酶蛋白的表达,同时抑制TIMP-2酶蛋白的表达,促进ECM的降解,从而达到逆转肝纤维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后运动功能和运动风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法乐氏四联症 (TOF)根治术后运动功能和运动风险 ,并探讨相关因素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5 4例TOF根治术后患儿依次进行心电图、2 4小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运动试验。结果 除 13~ 14岁年龄组外 ,其余各组TOF根治术后患儿静息心率和收缩压与正常同龄儿童差异无显著性 ,但其极量心率和最大收缩压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OF术后患儿运动耐量平均为正常同龄标准的 ( 81 7± 13 8) %。运动耐量与肺动脉瓣返流程度、体外循环时间、手术年龄、右室流出道梗阻程度呈负相关。 18例存在室性心律失常的患儿平均运动耐量为 ( 6 9 4± 2 0 1) % ,35例无室性心律失常的患儿平均运动耐量为 ( 85 5± 7 8) %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t=3 2 2 8,P <0 0 1)。2例患儿运动诱发频发多源室性早搏。结论 TOF术后运动功能较正常同龄降低约 2 0 % ,影响运动功能的主要因素包括右室收缩压增高、中 重度肺动脉瓣返流、手术年龄、体外循环时间和心律失常。运动诱发频发多源室早提示存在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异常 ,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风险增高。早期进行手术 ,术后血流动力学正常或接近正常的TOF患儿远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SARS患者肝功能异常情况及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其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48例SARS确诊患者随机分入中西医结合试验组(中西医组)及西医对照组(西医组),中西医组患者服用中药3周,所有患者于第1天检测血清ALT、AST、TBil,以后每周复查1次,中药疗程结束所有患者行末次抽血查肝功能。结果:①所有患者均出现肝功能异常,尤以ALT显著。中西医组和西医组首次查ALT异常总例数分别为20例和8例,疗程结束后异常数分别为13例和19例。在首次及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组和西医组查AST异常例数分别为9例和6例,BTil异常例数分别为11例和7例,疗程结束后两组ALT异常数分别为1例和3例,TBil两组均仅1例异常。②中西医组查ALT达到最高值为(81.54±49.25)U/L,之后平稳下降至末次的最低值(46.92±29.20)U/L,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西医组ALT一直呈上升趋势,最低值为(53.96±48.95)U/L,疗程结束后达到最高值(80.80±56.26)U/L。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ALT平均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SARS患者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有肝功能异常,尤以ALT显著。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减轻肝脏损害、促进肝功能恢复、加速患者病情的全面康复方面要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