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评估手术后接受现代放疗技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有症状的放射性肺毒性(SRILT)发生率及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11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且接受术后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的NSCLC患者。采用不良反应评价标准3.0版进行放疗相关肺毒性分级,≥2级定义为SRILT。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潜在的临床因素和剂量学因素。结果 227例患者入组,包括190例肺叶切除术和37例全肺切除术者。23例(10.1%)患者发生了SRILT,均为肺叶切除术后放疗者。放射性肺炎2级17例、3级5例、4级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同步放化疗、较大的PTV、平均肺剂量、V20-V40与SRILT发生率相关(P=0.015、0.048、<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同步放化疗、V20与SRILT发生相关(P=0.017、0.009)。结论 NSCLC术后放疗后SRILT发生率较低,同步放化疗及V20为SRILT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肿瘤三维放疗的原发肿瘤体积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2002-2017年一项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再分析入组患者428例,可生存分析423例。化疗以铂类为基础的二药联合方案,中位化疗4个周期,PTV分界值63Gy,GTV分界值150cm3结果 Cox模型预后分析发现女性、治疗后KPS评分、单器官转移、N0-N1期、腺癌、放疗≥63Gy、4~6个周期化疗、近期有效、治疗后进展服用靶向药物、GTV体积<150cm3是良好预后因素(P均<0.05)。根据不同化放疗方案分层分析发现GTV体积≥150cm3全身化疗基础上联合原发肿瘤放疗剂量≥63Gy生存优于放疗剂量<63Gy (P<0.05)。结论 Ⅳ期NSCLC患者GTV体积≥150cm3,行4~6个周期化疗联合PTV放疗≥63 Gy和GTV体积<150cm3 ,行1~3个周期化疗联合PTV放疗≥63Gy也许延长Ⅳ期NSCLC患者总生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食管鳞状细胞癌行根治性放疗不同放疗剂量对生存的影响,并探讨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16年中国10所医疗中心2344例接受根治性放化疗/放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经1∶2倾向性评分配比(PSM),根据放疗剂量分为低剂量组(EQD2Gy<60Gy)303例,高剂量组(EQD2Gy≥60Gy)606例。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59.6个月。经PSM配比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6.5%、34.7%、27.2%和72.9%、41.7%、34.7%(P=0.018),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2.2%、27.2%、23.1%和58.3%、38.1%、33.9%(P=0.001)。单因素结果显示颈段/胸上段食管癌、临床分期早、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病变长度短、采用IMRT技术、接受同步化疗、EQD2Gy≥60Gy为总生存获益因素(均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肿瘤部位、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否接受同步化疗以及EQD2Gy是影响总生存的重要因素(均P<0.05)。结论 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应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EQD2Gy≥60Gy时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Ⅳ期肺鳞癌原发肿瘤三维放疗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病例源自2项前瞻Ⅱ期临床研究,101例鳞癌中完成研究方案88例,原发肿瘤为化疗同期三维放疗。主要观察终点为OS和PFS。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88例鳞癌患者1、2、3、5年OS和MST分别为42.2%、13.6%、8.7%、3.1%和10个月,≥63 Gy和<63 Gy的1、2、3、5年OS及MST分别为45.7%和39.6%、25.7%和4.5%、17.1%和2.8%、7.1%和0%及11月和10个月(P=0.007);中位PFS分别为9个月和7个月(P=0.032)。4周期化疗同期原发肿瘤剂量≥63 Gy的1、2、3、5年OS和PFS分别为51.9%、29.6%、18.5%、9.9%和9个月,OS和PFS较其他模式显著延长(P=0.001、0.012);多因素分析原发肿瘤剂量≥63 Gy对OS有影响接近统计学意义(P=0.080)。结论 Ⅳ期肺鳞癌原发肿瘤三维放疗可能延长生存,随放化疗强度提高OS和PFS逐渐延长,原发肿瘤≥63 Gy可能影响OS。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研究宫颈癌三维放疗同步化疗过程中不同解剖部位骨髓受照剂量与中性粒细胞毒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6-2018年间接受根治性三维放疗同步化疗的117例宫颈癌患者资料,剂量学参数包括Dmean、V5Gy、V10Gy、V20Gy、V30Gy、V40Gy、V50Gy。用线性回归验证各剂量学参数与中性粒细胞最低值的相关性,用多因素分析进一步验证各剂量学参数与中性粒细胞毒性的相关性。结果 1-4级中性粒细胞毒性发生率分别为10.3%、27.4%、11.1%、10.3%。线性回归显示腰骶椎骨Dmean、V50Gy和髂骨Dmean、V5Gy、V10Gy、V20Gy、V30Gy、V40Gy、V50Gy与中性粒细胞最低值显著相关(P=0.035、<0.001、<0.001、=0.001、=0.003、=0.001、<0.001、<0.001、<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腰骶椎骨V20Gy、V30Gy、V50Gy,髂骨Dmean、V5Gy、V10Gy、V20Gy、V30Gy与2-4级中性粒细胞毒性显著相关(P=0.046、0.038、0.049、0.041、0.039、0.029、0.036、0.029)。结论 宫颈癌根治性三维放疗同步化疗过程中腰骶椎骨中、高照射剂量体积以及髂骨中、低剂量体积与中性粒细胞毒性的发生风险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同期放化疗模式在不同年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生存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两项前瞻性研究的282例Ⅳ期NSCLC临床资料,其中完成≥2周期化疗同期胸部放疗剂量≥36 Gy;青年组(≤45岁)为44例、中年组(46~64岁)为161例、老年组(≥65岁)为77例。不同年龄组临床特征的差异应用χ2检验,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差异和分层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老年病例中男性发病率比中年组和青年组更高。不同年龄组1、2、3、5年总生存(P=0.810);相同性别、病理类型、T分期、N分期、器官转移状态、相同化疗周期、原发肿瘤剂量及相似强度综合治疗模式、近期疗效等总生存均相近(P>0.05);不同年龄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多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对生存无影响(P>0.05)。结论 对可耐受同期放化疗综合治疗模式的不同年龄Ⅳ期NSCLC患者,可获得相似的生存利益且不良反应相近。  相似文献   

8.
肺癌插植放疗中插植针排列规则对肺受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肺部肿瘤的近距离组织间插植放疗插植针的排列规则对肺受照剂量影响。方法 针对15例近距离组织间插植放疗肺癌患者病例,设计不受肋骨限制的插植针规则排列的放疗计划,命名为虚拟计划并与原实际计划进行比较。分别统计当两种计划方案的处方剂量为 10、30、60、120 Gy时肺V5、V20、V30、MLD。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 虚拟计划方案的肺V5、V20、V30、MLD均小于实际计划方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插植针的不规则排列限制了近距离组织间插植放疗在肺受量上进一步降低;所以在插植手术中应尽可能使得插植针规则排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临床Ⅲ期中低位直肠癌经术前同步放化疗后降期以及新辅助治疗评分(NAR)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2006—2014年间本中心收治的经盆腔核磁或腹盆CT确诊的cⅢ期中低位直肠癌195例患者,术前放疗42.0~50.4 Gy (中位数50 Gy,93.8%患者放疗剂量≥50 Gy),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同步化疗于同步放化疗后4—15周(中位数7周) TME手术(R0切除)。分析患者降期(yp0—Ⅱ期)及NAR评分(根据cT、ypT/N分期计算)对预后影响,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3年DFS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随访44个月(6.7~125.5个月),3年DFS为76.8%。术前同步放化疗后降期显著影响3年DFS (92.2%∶56.8%,P=0.000)。全组患者中位NAR评分15.0分(0~65.0分),其中评分低者3年DFS优于评分高者[≤15.0分(90.1%)∶>15.0分(57.0%),P=0.001];在降期患者中低NAR评分仍可获得更好的预后[≤8.4分(95.1%)∶>8.4分(87.5%),P=0.022]。结论 cⅢ期中低位直肠癌经术前同步放化疗后降期者预后相对较好,NAR评分可有效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欧美和亚裔人群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RP)发生率的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与肺癌和RP相关研究,根据研究开展所在地不同将检出研究分为亚洲地区与欧美澳地区研究两类,分别汇总RP发生率数据;在PubMed数据库检索与剂量学参数相关的研究。结果 14项研究共 3190例患者纳入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亚洲地区和欧美澳地区患者≥3级RP发生率相近(4.9%∶4.6%,P=0.895),而5级RP发生率亚洲地区患者显著高于欧美澳地区患者(1.5%∶0.2%,P=0.002),且亚洲组研究中患者肺受量较低。21项研究报道了 肺V20Gy剂量限定标准,进一步分析发现两地区研究间 肺V20Gy剂量限定标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440),亚洲地区研究的肺受量限定可能更为严格。结论 亚洲地区肺癌患者较欧美澳地区患者在放化疗后发生RP概率较高;将单纯基于国外患者研究数据制定的胸部放疗方案应用于亚洲地区患者时,要注意剂量限定标准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同期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放射性肺损伤情况,对其相关因 素进行分析,寻找合理的预测性 指标。 方法 47例符合入组条件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及同期化疗。处方剂量为60Gy常规 放疗,同期化疗方案为NP方案,对三维适形治疗计划及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评 价肺损伤情况。 结果 (1)完全缓解3例, 部分缓解42例,总有效率为95.74%,1年生存率75.78%。全组发生急性放 射性肺炎0级2例,1级20 例,2级17例,3级8例,无4级放射性肺炎发生。(2)与严重放射性肺炎发生呈正相关的剂量 学因素为MLD、肺NTCP,肺V5、 V15、V20。临床资料中仅发现肿瘤GTV与严重放射性肺炎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全肺平均 剂量为放射性肺炎的独立影 响因素。 结论 剂量学因素(MLD、肺NTCP,肺V5、V15、V20)可以较好地预测严重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全肺 平均剂量是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adiation dose of the pelvic bone marrow of different anatomical bony sites and the incidence of neutrophil toxicity dur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radiotherapy concurrent chemotherapy for cervical cancer.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117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who received three-dimensional radiotherapy concurrent chemotherapy from 2016 to 2018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dosimetric parameters included Dmean, V5Gy, V10Gy, V20Gy, V30Gy, V40Gy and V50G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osimetric parameters and the lowest neutrophil count was analyzed by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dosimetric parameters were included into the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model.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s of neutrophil toxicity (grade 1-4) were 10.3%, 27.4%, 11.1% and 10.3%, respectively. Th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mean and V50Gy of lumbosacral vertebrae (LS), the Dmean, V5Gy, V10Gy, V20Gy, V30Gy, V40Gy and V50Gy of the ilium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grade 2-4 neutrophil toxicity (P=0.035、<0.001、<0.001、=0.001、=0.003、=0.001、<0.001、<0.001、<0.001). Multivariate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V20Gy, V30Gy and V50Gy of the LS, the Dmean, V5Gy, V10Gy, V20Gy and V30Gy of the ilium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grade 2-4 neutrophil toxicity (P=0.046、0.038、0.049、0.041、0.039、0.029、0.036、0.029). Conclusion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ree-dimensional radiotherapy concurrent chemotherapy for cervical cancer, the volume of medium-and high-dose of LS and the volume of low-and medium-dose of ilium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risk of neutrophil toxicity.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患者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与各剂 量学因素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6月—2010年12月间首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8 例。从治疗计划系统的剂量体积直方图中获取以下剂量学参数:处方剂量、平均肺剂量(MLD)、正常 肺体积剂量(V5~V50间隔5 Gy)等,分别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各个剂量学参数与放射性肺炎之 间的关系,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寻找预测界值。结果 V5是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预后因素 (χ2=5.15,P=0.023)。患者肺脏的V5超过57%时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可能会增加。结论 临床医师 在审核治疗计划时,除了要考虑V20、V30、MLD等常用参数外,还应关注V5的大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性三维适形放疗(3DCRT)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因素.方法 搜集86例接受根治性3DCRT[处方剂量≥60~66 Gy,1.8~2.0 Gy/(次·d),5 d/周]的NSCLC患者资料,对性别、年龄、吸烟史、心脏病史、肺功能、发病部位、临床分期、病理诊断、是否合并化疗等临床因素以及放疗剂量、射野数量、平均肺受量(MLD)、正常肺体积剂量(V_5~V_(65)间隔5 Gy)等剂量学因素与放射性肺损伤之间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CTC 3.0标准对放射性肺损伤进行分级,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预测因素.结果 中位随访期12个月(1~36个月),12例发生≥3级放射性肺损伤.单因素分析V_5~V_(35)MLD等因素与放射性肺损伤有关,而与全部临床因素、放疗剂量、照射野数、V_(40)~V_(65)等无关.筛选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仅V_5是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独立预后因素(χ~2=5.15,P=0.023).V_5≤45%组放射性肺损伤发病率为2%,V_5>45%组为26%(χ~2=10.24,P=0.001).结论 受照体积可能比受照剂量对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影响更大.众多剂量学因素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相关,其中V_5是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在保留并移位卵巢的ⅠB1-ⅡA2期根治术后需辅助放疗的年轻宫颈癌患者中,评估移位卵巢剂量学参数与临床不同卵巢功能状态之间相关性。方法 回顾2015-2017年间86例患者疗前和疗后2年内移位卵巢功能和临床相关症状,并评价放疗技术中移位卵巢的剂量学参数以及移位卵巢的功能状态之间的相关性。术后放疗采用不同体外保护移位卵巢,68例IMRT或VMAT,18例二维等中心放疗。结果 卵巢和PTV最近距离与卵巢剂量≥V5Gy呈负相关(P=0.025)。V8Gy、Dmean与疗后FSH(为卵巢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呈正相关(P=0.011、0.020)。即V8Gy体积越大Dmean越高,疗后FSH越高卵巢功能越差。二维技术中≥V5Gy低于三维技术,剂量降低明显。疗后卵巢功能正常者平均年龄33.4岁,而卵巢功能衰竭者平均年龄39.6岁(P=0.007)。不同卵巢状态患者间保留卵巢数目、是否同步化疗均相近,但与疗前FSH、E2(雌二醇)水平相关,即疗前FSH水平越高E2越低,疗后卵巢FSH水平越高E2越低。疗前保留卵巢但功能衰竭者均进行了新辅助化疗且年龄略高。结论 年龄,卵巢 V8 Cy、Dmean,悬吊卵巢与 PTV 最近距离,疗前有无新辅助化疗及放疗技术均会影响移位卵巢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放射治疗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71例肺癌放射治疗的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性别、年龄、是否化疗、放疗剂量、V5、V20、平均肺剂量(MLD)等因素与患者3级及以上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171例肺癌放射治疗的患者中,发生3级及以上急性放射性肺损伤50例(29.3%)。单因素分析发现,吸烟、放疗前化疗周期数多、同期放化疗、V5>40%、V20>25%、V20>28%、MLD>10Gy、MLD>13Gy均可导致肺癌患者3级及以上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的升高。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放疗前化疗周期数多、V20>28%、MLD>13Gy与3级及以上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有关。[结论]在肺癌放疗计划设计中,应针对中国肺癌患者的特点,设定适合的物理参数;此外,还需考虑患者的吸烟史、化疗史等个体化因素,尽可能降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