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16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7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背景与目的:靶向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被批准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其治疗效应的发挥取决于T淋巴细胞的活化。放射治疗诱导的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可促进免疫反应,但同时辐射诱发的淋巴结细胞减少可能会降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效应。目前不同放疗技术、放疗部位、放疗范围对淋巴细胞的影响都尚不明确。探讨肺部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的不同分割方式及剂量等参数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肺部立体定向放疗的64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SBRT采用90%等剂量线覆盖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PTV为40~65 Gy,分割次数4~13次,生物等效剂量(biological equivalent dose,BED)为60~116 Gy,每天1次,每周照射最多5次。通过收集患者放疗前1周、放疗后1周、放疗后1个月和放疗后3个月的血常规数据,分析SBRT的各项参数与患者外周血绝对淋巴细胞计数变化的相关性。结果: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在放疗后1周和1个月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在放疗后3个月基本恢复到放疗前水平。SBRT的各项参数中分割次数对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较为突出,在放疗后1周和1个月,分割次数≤5次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程度均显著小于分割次数>5次组,分别为(1.68±0.63 vs 0.93±0.34,P=0.021)和(1.60±0.68 vs 0.95±0.41,P=0.004)。而不同分割剂量、总剂量、BED值在放疗前后各组对比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RT治疗后1周和1个月,分割次数≤5次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程度显著小于分割次数>5次组,在SBRT结束后3个月淋巴细计数基本恢复到放疗前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发现区别并为其早期识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7年5月在宁海县第一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诊断为婴幼儿MPP的80例患儿,根据年龄分为<1岁组(20例)和1~3岁组(60例)。记录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特异性肺炎支原体(MP)-Ig M检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肺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发热发生率、热峰、热程,喘鸣音发生率,血常规结果,胸片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肺外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入院时体温、肺外并发症及血清MP-Ig M抗体滴度对住院天数有显著影响(均P<0.05)。结论与幼儿期相比,婴儿期对炎症刺激反应较弱,应针对MPP婴幼儿做到早期迅速诊断,进行有效治疗,防止疾病蔓延造成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神经肌电图检查对足下垂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病特点、病因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以后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门诊无明显外伤的足下垂患者20例,对患侧下肢行神经及相关肌肉检测,通过所得数据分析足下垂患者患病原因。结果:7例诊断为腓总神经病,其中4例以腓骨小头上-下段传导速度减慢、动作电位波幅下降超过50%,为不良姿势、体位导致,3例为局部肿物压迫导致腓骨小头处卡压;7例以腓骨长肌、胫后肌、臀中肌、腰椎旁肌肌神经源性损害为主,诊断为腰5神经根病;6例为腓总神经、胫神经动作电位波幅下降,腓骨长肌、股二头肌长头神经源性损害,臀中肌、腰椎旁肌肌电图未见异常,诊断为坐骨神经病。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查在足下垂患者的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4D剂量分布,探究呼吸运动对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滑窗调强放疗(SW-IMRT)的计划剂量分布的影响,评估在4D剂量模式下呼吸运动引起剂量误差的大小。方法 使用动态胸部模体(CIRS-008A),设定振幅分别为5、10 mm的cos4(x)和sin (x)波形的运动曲线。分别进行4DCT扫描,将最大密度投影(MIP)、平均密度投影(AIP)和10个相位图像发送到计划系统,用于设计3DCRT和滑窗IMRT计划及剂量计算。将AIP计划复制到10个时相,把所有相位的剂量配准并叠加到参考相位,创建得到4D累积剂量分布。利用免冲洗胶片(EBT2)、光释光检测器(OSLD)对计划的平面剂量、点绝对剂量进行分析。结果 3DCRT和滑窗IMRT的预期4D累积剂量与EBT2测量剂量在3%/3mm误差标准下,对于不同呼吸模式的平均γ通过率分别为(98.8±0.78)%和(96.4±1.89)%,两者4D累积剂量分布与OSLD点绝对剂量在靶区内外区域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基于4DCT定位、4D累积剂量分布评估呼吸运动对放疗计划的影响是有必要的。在不同的呼吸模式下,3DCRT 和滑窗IMRT计划实际测得的剂量和预期4D累积剂量显示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Masaoka-Koga分期Ⅲ期胸腺瘤的侵犯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18年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并治疗的 179例Ⅲ期纵隔胸腺瘤患者的肿瘤侵犯特征。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根治性手术组(94例)、姑息性手术组(39例)和单纯活检组(46例)。采用χ2检验比较分类变量,Kaplan-Meier法行生存率计算,log-rank法组间对比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纵隔胸膜受侵(86.0%)是最常见部位,其次为心包(50.8%)、大血管(40.8%)和肺(36.3%)。根治性手术组中大血管受侵者比例明显低于姑息性手术组、单纯活检组(14.9%、79.5%、60.9%,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性质、年龄、放疗与否是影响总生存的独立因素(P<0.001、=0.011、=0.020),手术性质、年龄、放疗与否、侵犯器官数目及病理类型是影响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因素(P<0.001、=0.004、=0.020、=0.023、=0.016)。结论 对于Masaoka-Koga Ⅲ期胸腺瘤,纵隔胸膜是最常见受侵部位,心包、大血管和肺也是常见受侵部位。纵隔胸膜、心包和肺受侵对手术可切除性影响不大,而大血管受侵可明显影响手术可切除性。根治性切除者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明显优于姑息性切除和单纯活检者,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Ⅲ(pN2)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野生型肺腺癌完全切除并辅助化疗患者术后放疗(PORT)的价值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6年间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完全切除的Ⅲ(pN2)期EGFR基因野生型肺腺癌患者 172例,均接受>4个周期含铂两药联合方案辅助化疗,根据术后是否胸部放疗分为PORT组和non-PORT组。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并log-rank法检验,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全组中位总生存期,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0个月,55.9%、28.3%;中位无瘤生存期,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7个月,24.5%、13.0%。PORT组比non-PORT组中位无瘤生存期提高(29个月∶13个月,P=0.001),总生存期有延长的趋势(51个月∶38个月,P=0.151)。亚组分析发现多站N2、N2转移数目≥3个、跳跃性N2患者接受PORT的无瘤生存获益明显(P<0.05),而总生存相近(P>0.05)。结论 完全切除的Ⅲ(pN2)期EGFR基因野生型接受标准辅助化疗肺腺癌患者PORT可能改善无瘤生存并有延长总生存趋势,仍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开发基于蒙特卡罗(MC)的验证平台实现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计划的独立剂量验证。方法 利用EGSnrc/BEAMnrc构建Varian TrueBeam医用直线加速器的机头和准直器模型,并基于机头模型和自编程序搭建患者VMAT计划的独立剂量验证平台,通过平台模拟不同射野大小百分深度剂量(PDD)曲线和离轴比、两个不规则野以及头颈部、胸部和盆腔各1例患者剂量分布。比较不同射野大小PDD曲线和离轴比与蓝水箱测量结果差异,不规则射野与ArcCHECK实测的差异,再通过γ分析法、剂量体积直方图对比分析患者MC模拟剂量、计划系统计算剂量、ArcCHECK实测剂量之间差异,验证平台是否可用于独立剂量验证。结果 对4cm×4cm~40cm×40cm的PDD曲线和离轴比,MC模拟结果和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好。不规则射野MC模拟结果与ArcCHECK实测相比,在3%/2mm、3%/3mm下γ通过率都在98.1%、99.1%以上;3例不同部位VMAT患者MC模拟剂量和ArcCheck实测剂量在3%/2mm、3%/3mm下γ通过率均好于93.8%、95.9%。通过三维γ分析计划系统计算剂量和MC模拟剂量在3%/3mm下鼻咽癌、肺癌、直肠癌的γ通过率分别为95.2%、98.6%、98.9%;在3%/2mm下依次为90.3%、95.1%、96.7%。结论 基于MC开发的验证平台模拟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好,其模拟结果更接近于患者体内真实剂量分布,初步结果显示可用于VMAT计划的精准独立剂量验证。  相似文献   
9.
食管鳞癌新辅助放化疗术后化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新辅助放化疗后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术后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01-01-2012-12-31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加手术的192例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术前化疗共2个周期,方案为顺铂20mg/(m2·d)和氟尿嘧啶400mg/(m2·d)持续静脉滴入5d,同步放疗剂量为40Gy/20次,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手术。患者分组依据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过程中出现的骨髓抑制程度,出现2度及以上骨髓抑制的122例患者术后未再接受其他治疗,即单纯新辅助放化疗加手术(A组);未出现2度及以上骨髓抑制的70例患者均接受术后化疗,即新辅助放化疗加手术结合术后化疗(B组)。B组患者术后接受1~4个周期的化疗,方案同术前化疗。结果 A组1、3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4%、51.9%和43.5%,B组分别为93.0%、58.5%和48.8%,两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0,P=0.238。A组和B组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4.0%和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3,P=0.049。Cox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完全缓解(HR=1.420,95%CI为1.074~1.878,P=0.014,及淋巴结病理阴性(HR=1.979,95%CI为1.221~3.209,P=0.006)与较高的总体生存率相关,而且病理完全缓解(HR=1.273,95%CI为0.994~1.631,P=0.056,及淋巴结病理阴性(HR=1.753,95%CI为1.121~2.742,P=0.004)与较高的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亦相关。亚组分析显示,男性和未完全病理缓解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从术后化疗中获益较多。结论术后化疗不能提高新辅助放化疗后可切除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总体生存率,但可以提高该部分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尤其是男性及新辅助放化疗后未完全病理缓解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对我院1995-01~2005-01接受放射治疗的食管癌术后气管食管沟淋巴结(tracheo esphageal groove lymph node,TGLN)转移8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