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杭州市初中生自杀倾向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杭州市25所学校中的1802名学生进行全球学校学生健康调查(GSHS)中国问卷调查。结果在过去12个月里,分别有14.5%和6.9%的学生认真想过自杀和制订过自杀计划。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初中生自杀倾向的相关因素有:家长是否理解、是否感到孤独、是否常失眠、是否受欺负等。结论初中生自杀倾向率较高,采取家庭、学校、社会的综合干预措施预防初中生自杀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
伤害     
070896中国城市初中生自杀倾向现状/程玉兰…∥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1).-924~926了解初中生自杀倾向及其相关因素的现状,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北京、杭州、武汉、乌鲁木齐4个城市随机选取100所初中学校的学生9015名进行全球学校学生  相似文献   

3.
北京1 344名初中生自杀倾向与离家出走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初中生自杀倾向与离家出走行为现状和特点,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中学生健康相关行为问卷、对北京市三里屯中学初中生I344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3.5%的初中生在过去12个月连续2周以上感到非常伤心或绝望,不同性别学生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8%的学生在过去12个月想过自杀,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的学生在过去12个月企图自杀;2.0%的学生在过去12个月有过自杀行为。以上4种行为在父母最高学历不同的学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3.3%的学生在过去12个月曾想过离家出走,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初中生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8%的学生在过去12个月曾离家出走,父亲最高学历不同的学生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中生自杀及离家出走的问题值得关注。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以预防和纠正危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中国四城市初中生自杀倾向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城市初中生自杀倾向的流行特点和规律。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于2003年6月采用“全球学校学生健康调查(GSHS)之中国问卷”在中国北京、杭州、武汉、乌鲁木齐四城市各抽取25所普通中学共9015名初中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四城市初中生中自杀意念的出现率为14.4%-20.8%,平均为17.4%;自杀计划的出现率为6.8%-9.7%,平均为8.2%;不同城市间存在差异;初中男生自杀意念的出现率为15.0%,自杀计划的出现率为6.7%;初中女生自杀意念的出现率为19.7%,自杀计划的出现率为9.5%;女生2种自杀行为均高于男生;城市、年龄、性别、年级、被欺负天数、被欺负的类型、有无抑郁症状、有无亲密朋友、是否接受过应对压力的健康教育是初中生自杀倾向的影响因素;初中生被欺负的时间与自杀倾向呈剂量-反应关系。结论中学生自杀倾向的状况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应加强中学生的应对方式训练以及培育和谐的学习与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5.
袁飞  俞晓红  于颖慧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2):1076-1077
目的了解张家港市中学生自杀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健康教育和社会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张家港市普通和重点初、高中以及职业高中16所共5012名初一~高三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张家港市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总体报告率分别为15.3%,6.1%和2.1%,其中自杀意念报告率呈现出随年级升高而逐渐上升的趋势,高中生报告率(18.6%)明显高于初中生(11.2%);普通高中和重点初中学生的各种自杀行为报告率与同阶段学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女性、经常感到孤独、因长相或身体缺陷而被嘲笑、因学习压力感到不愉快、连续2周以上感到伤心绝望、过去1a曾和别人打架、网络成瘾及赌博等均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预防中学生自杀需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并建立起有效的干预机制和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6.
廊坊城市3592名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流行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廊坊城市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现况和流行趋势,为国家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在市区25所学校中随机抽取15所,发放问卷3920份,3592名学生参与了有效调查。结果12.3%的学生有吸烟史,48.2%的学生有饮酒史,1.6%的学生有吸毒史。15.4%的学生参与过赌博性娱乐活动。13.0%的学生有过自杀想法。24.6%的高中生和9.5%的大学生有过性行为。结论廊坊城市青少年影响健康之不良行为问题严重,需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加以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7.
成都市城区初中生故意伤害相关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成都市城区初中生故意伤害相关行为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成都市城区6所初中共1209名学生,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61.3%的学生曾经受过欺侮,男生高于女生(P〈0.01)。25.2%学生经常因学习或成绩感到心情不愉快,13.7%的学生有过自杀意念,39.4%的学生有过离家出走意念。女生自杀意念率和离家出走意念率高于男生(P〈0.01)。结论学校、家庭、社会应引起充分重视,共同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控制和减少故意伤害的发生,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合肥市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合肥市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为学校及卫生部门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合肥市2680名中学生进行健康危险行为问卷调查。结果60.53%的学生有过骑车违规的行为,36.11%的学生报告在过去1年内至少打架1次,10.87%的学生考虑过自杀,6.04%的学生曾制定过自杀计划,2.49%的学生曾实施过自杀,4.30%的学生曾离家出走,24.15%的学生报告有吸烟史,50.91%的学生报告曾喝过酒,0.64%的学生报告使用毒品,3.92%的学生报告有网络成瘾。结论合肥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普遍存在,迫切需要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改善学生生活技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市青少年自杀及自杀相关心理行为状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上海市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6所学校共108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087名被调查的青少年中,过去12个月有117人(10.8%)有自杀行为,其中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的报告人数分别为94人(8.6%)、50人(4.6%)、23人(2.1%)。采取措施自杀的比例,初中生高于高中生、职校生(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是自杀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OR=1.628,95%CI:1.059~2.504)。有526名(48.4%)青少年发生不良心理情绪障碍,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和职校生(P〈0.05),男生经常感到孤独、经常因学习或成绩感到心情不愉快、经常因担心某事而失眠、曾连续2周以上伤心绝望、曾离家出走的比例均高于女生(P均〈0.05)。结论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对重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自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上海市青少年自杀倾向与离家出走的情况。方法 抽取上海市19个区县中27所初级中学、26所高级中学、13所完中和39所中等职业学校,对1年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结果 19.0%的学生在过去的1年中曾感到非常悲伤和无望持续两周以上。不同学校学生和不同性别的发生率在统计上有差异(P<0.01)。13.2%的学生在过去的1年中曾想过自杀,该项发生率在不同类型学校学生的发生率有差异,男女生有差异(P<0.01)。5.1%的学生在过去的1年中曾经为如何自杀制订过计划,1.2%的学生在过去的1年中曾有自杀行为,以上4个变量在中心城区和非中心城区中的差异均没有统计意义(P>0.05)。20.1%的学生调查前过去的1年中想过离家出走。3.1%的学生在调查前过去的1年中离家出走过。结论 青春期是开展自杀预防与控制的重要年龄段,通过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综合干预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蚌埠地区青少年自杀意念、自杀未遂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育和自杀行为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在蚌埠地区抽取在校大中学生7104名进行问卷调查,对影响青少年学生自杀的心理社会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过自杀意念的报告率为28.4,近1年的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0.3。自杀未遂报告率为2.8。198名自杀未遂者中,自杀次数为1次的占67.2;最近一次发生在1年内的占50;自杀结局中有59.1的为放弃;17.1的学生自杀时的想死程度达50~74,9.6的青少年在当时自杀时的想死程度超过75。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学习阶段、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躯体亚健康状况、心理亚健康状况、焦虑、抑郁状况以及述情障碍等9个因素;自杀未遂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学习阶段、心理亚健康状况、焦虑、抑郁以及述情障碍等6个因素。结论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针对青少年自杀的原因,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降低青少年的自杀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济南市初一学生自杀意念现状。方法通过多级随机抽样抽取济南市4所初中550名初一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结果济南市初一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为13.27%。2%曾自杀未遂,6.55%曾故意弄伤自己但不是为了自杀。多数学生对自杀行为持否定态度。自我评价过低、噩梦影响到了日常生活、不宁腿综合征、家人/亲属/朋友/熟人中有自杀未遂者、患有抑郁症是自杀意念的负性影响因素。结论济南市初一学生自杀意念状况不容忽视,应根据其影响因素予以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防治与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及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MHS-CA)、DSM-5一级跨界症状量表(DSM5-L1CCSM)、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儿童期创伤问卷(CTQ)对深圳市某学校914名初中生进行相关评估,进一步分析结果。结果 该校18.9%的初中学生两周内存在自杀企图,20.9%曾有过自杀经历。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志行为(OR=0.923,95%CI:0.868~0.981)、儿童期躯体虐待(OR=1.977,95%CI:1.076~3.630)、物质滥用(OR=4.148,95%CI:2.898~5.939)可能是初中生自杀企图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意志行为(OR=0.898,95%CI:0.844~0.955)、童年期躯体虐待(OR=2.409,95%CI:1.313~4.421)、物质滥用(OR=4.991,95%CI:3.475~7.170)也是初中生自杀经历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该校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发生率较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精神行为症状、童年创伤经历、生活事件等因素影响自杀相关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受虐待经历对初中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影响, 为初中生的自杀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式, 从2020年6—9月对重庆市的调研数据中抽取25个区、县的初中生数据, 纳入分析10 289人。使用儿童期虐待问卷、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等进行调查, 并收集人口学信息、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  结果  初中生自杀意念的报告率为20.93%, 自杀未遂的报告率为10.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控制人口学变量及心理健康水平后, 情感虐待(OR=2.07)和情感忽视(OR=2.03)的发生与自杀意念的相关高于其他3种类型的儿童期虐待(OR躯体忽视=1.19, OR躯体虐待=1.60, OR性虐待=1.37, P值均 < 0.05);性虐待(OR=2.29)和躯体忽视(OR=1.87)的发生与初中生自杀未遂的相关高于其他3种类型的虐待(OR情感虐待=1.63, OR情感忽视=1.59, OR躯体虐待=1.50, P值均 < 0.01)。  结论  5种类型的虐待对初中生的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均有重要影响, 且情感忽视和情感虐待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更大, 性虐待和躯体忽视对自杀未遂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云南省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初步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云南省昆明、丽江和永平3个地区随机抽取20所中学(其中6所是完中)共323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的问卷进行调查。运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过去12个月里,14.23%的中学生曾认真想过自杀,女性自杀意念的报告率显著高于男性。不同城市、年级以及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学生之间自杀意念报告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包括父母亲的管教方式,父亲的文化程度是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结论中学生自杀意念的报告率较高。应联合学校、家庭和社会根据其影响因素给予相应的干预。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中学生性行为现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中学生性行为的现状,为制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政策和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分别抽取广州市8所中学约6 420名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有3.4%的学生曾经发生过性行为。男生的危险性行为的发生高于女生,初中生的危险性行为的发生高于高中生。性行为与吸烟、饮酒、自杀、吸毒等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均有关联性(P〈0.001)。结论应重视青少年过早性行为的发生,并及早干预,减少其他危险行为的发生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成都市区中学生自杀未遂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中学生自杀未遂的出现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级整群抽样法,从成都市区中学中抽取重点中学2所,普通中学1所,职业中学2所,共1393名中学生,用自编调查问卷、Beck抑郁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筛选出自杀未遂者后再调查其原因及方式。采用SPSS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93名青春期中学生中,曾有自杀未遂者36例(2.6%),男女之比1:2. 遂者中33.3%为反复自杀未遂。中学阶段自杀未遂原因以家庭矛盾居多(34.4%),方式以过量服药或服毒居多(50.0%)。青春期自杀未遂危险因素有可疑幻听、吸烟、受同伴欺侮、想成为异性、父母再婚、女性、父亲的拒绝、否认、过度保护、生活事件等。保护因素有家庭和睦。结论:自杀未遂在中学生中并不罕见,临床医生与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其危险因素并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蚌埠市初三年级学生危险行为现状,为采取干预措施保护青少年健康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共抽取蚌埠市14所中学19个班的初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获有效问卷935份。对其伤害行为、吸烟行为、饮酒和药物使用行为、性行为、饮食行为、锻炼行为和上网行为进行调查。结果4.3%的学生从不遵守或很少遵守交通规则,23.0%的学生有打架行为,2.7%的学生曾离家出走,20.6%的学生曾考虑过自杀,18.1%的学生曾经吸烟,64.1%的学生曾经饮酒,有1.4%的学生曾使用过摇头丸;1.2%的学生曾发生过性行为,但只有0.4%的性行为者每次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30.9%的学生认为自己稍胖或很胖,54.0%和75.7%的学生每天吃水果和蔬菜次数≥1次,58.6%的学生每天喝牛奶≥1杯,72.2%的学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参加校内外运动队的学生分别占17.2%和5.0%,9.1%的学生调查前1周上网≥3 d。结论多数伤害行为、吸烟行为、饮酒和药物使用行为、性行为、锻炼行为和上网行为男生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合肥市青少年危害健康相关行为监测结果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了解合肥市青少年危害健康相关行为的现况。方法对合肥市6所青少年心理行为监测点学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初一到高三的学生共2039人。结果意外伤害行为中:4.4%的学生经常骑车带人,3.7%的学生酒后骑车,31.5%的学生骑车摔下,16.2%的学生在无人看护的情况下去野外游泳,5.3%的学生携带刀具,26.0%的学生打架,4.8%的学生因打架受伤治疗,男生、初中生、乡村学生多数行为检出率较高。故意伤害行为中:有自杀意念的有27.7%,制订过自杀计划的有11.8%,自杀未遂的有4.7%。其中女生有自杀意念、自杀计划的明显高于男生。曾经吸烟的有36.3%,近期吸烟的有12.0%,规律性吸烟的有9.7%,曾经饮酒的达55.5%,近期饮酒的有27.7%,喝酒呕吐的有3.8%,男生、高中生、乡村学生吸烟、饮酒的多数行为较高。近7d无大强度课外体育活动的达51.3%,近7d无小强度课外体育活动的占43.6%,采取节食减肥的有12.0%,最近7d至少有3d上网的有4.4%。结论合肥市青少年危害健康相关行为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江苏启东市青少年伤害危险行为现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青少年伤害相关的危险行为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二阶段抽样方法,抽取16所学校(初中、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86个班级共4090名在校学生,采用"江苏省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学生步行乱穿马路、骑自行车违规、非安全场所游泳等非故意伤害危险行为的报告率分别为49.96%,39.99%,11.58%,故意伤害危险行为的发生以学习压力重、离家出走意念、自杀意念的发生率最高,高中生高于初中生(P<0.01),过去1a伤害的发生率为31.67%。结论青少年存在多种易导致伤害的危险行为。教育与卫生部门应针对青少年的性别、年龄特点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以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预防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