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情绪管理能力对4~6年级小学生交往焦虑与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蚌埠市四、五、六年级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为小学生一般情况、攻击行为量表(AQ)、情绪管理能力量表和交往焦虑量表(IAS)四个部分。采用偏相关和层次回归法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攻击行为方面,男生攻击行为得分(72.74±18.09)高于女生(66.31±17.53)(P<0.01),五年级学生攻击行为得分(71.76±18.06)高于四年级(69.24±18.95)和六年级学生(68.40±17.19)(P<0.05)。三者关系分析显示,控制性别、年级后,攻击行为与情绪管理能力呈负相关(r=-0.463,P<0.01),与交往焦虑呈正相关(r=0.229,P<0.01),情绪管理能力与交往焦虑呈负相关(r=-0.234,P<0.01);情绪管理能力在交往焦虑与攻击行为中起到部分中介和调节作用(P<0.01),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46.08%,而调节作用仅占总效应的3.5%。结论情绪管理能力在4~6年级小学生的交往焦虑与攻击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可以降低交往焦虑程度与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城市学龄期儿童对"二孩"的接纳情况,探索其攻击行为与对"二孩"的接纳程度的关系。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蚌埠市三所小学,抽取2~6年级共计926名小学生中的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中排行老大(简称"一孩")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为儿童基本情况、儿童12-条目攻击行为自评量表、家庭状况、接纳状况评估问卷四部分。结果926名小学生中,独生子女531名(57.34%)、"一孩"395名(42.66%)。"一孩"对"二孩"接纳率明显高于独生子女对"二孩"的接纳率(P < 0.01)。"一孩"在躯体攻击维度的得分高于独生子女在该维度的得分(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躯体攻击和语言攻击倾向高是独生子女对"二孩"接纳的制约因素。年龄增长是"一孩"对"二孩"接纳的促进因素。而躯体攻击、语言攻击和敌意倾向高是"一孩"对"二孩"接纳的制约因素。结论为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减少儿童攻击行为并改善同胞接纳情况,建议父母做好独生子女和"一孩"的心理疏导工作,采用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学校可以尝试混龄教育模式,为儿童父母开展家长学校,促进儿童的"二孩"接纳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模拟营养性肥胖儿童的饮食特点,建立一种适合儿童肥胖研究的幼年大鼠营养性肥胖模型。[方法]将30只SD雌性刚离乳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给予改良的高酯饲料喂养,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8周后测定两组组大鼠的体重、体长和血清瘦素指标。[结果]8周后模型组的体重为和血清瘦素水平分别为(276±15.59)g,(3.60±0.49)μg/L,对照组的体重和血清瘦素水平分别为(252±19.93)g,(3.20±0.36)μg/L,经统计学检验模型组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两组的体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高脂饲料配方组成较为合理,致肥率为50%,致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高中生亚健康状况与自杀行为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城市高中生亚健康状况和自杀行为发生情况,探讨亚健康状况对自杀行为的影响,为中学生自杀风险评估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杀行为问卷和青少年身心健康问卷对安徽省蚌埠市3784名城市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蚌埠市城市高中生自杀行为的亚健康状况因子.结果 蚌埠市高中生亚健康状况检出率为52.70%,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报告率分别为30.5%和3.5%;有亚健康状况的高中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报告率均高于无亚健康状况的高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亚健康状况的加重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检出率也逐渐增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情绪问题、品行问题、社会适应困难维度和躯体活力不足维度为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躯体抵抗力下降、情绪问题、品行问题为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结论 蚌埠市高中生亚健康状况检出率和自杀意念报告率均较高,亚健康和亚健康状况因子对高中生自杀意念、自杀未遂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女中学生青春发动时相、攻击行为、外显自尊和亲子依恋的状况,探索青春发动时相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联机制,揭示外显自尊和亲子依恋在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与攻击行为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对1 130名女中学生进行青春发育状况、攻击行为、外显自尊、亲子依恋的调查。结果:初中女生外显自尊和父子依恋的得分均高于高中女生(P〈0.01),高中女生青春发育得分高于初中女生(P〈0.05)。女中学生青春发动时相与攻击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母子依恋、外显自尊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和P〈0.01);外显自尊和母子依恋在青春发动时相提前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作用大小分别为33.87%和25.98%。标准化回归系数7条显著路径,青春发动时相提前、外显自尊和母子依恋均对攻击行为有直接作用,同时青春发动时相提前通过外显自尊和母子依恋对攻击行为产生间接作用。结论:在攻击行为的预防上,引导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女中学生,正确把握自尊弹性,改善亲子依恋关系,可缓解和降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女中学生的攻击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学生亚健康和网络成瘾的状况,探讨亚健康症状与网络成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蚌埠地区6所中学的2 910名中学生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中学生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和Young网络成瘾自评量表。结果:中学生躯体、心理和身心亚健康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13.6%、55.4%和64.0%,不同年级中学生亚健康症状检出率均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升高;中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9.3%,男生(11.2%)高于女生(6.9%)(P〈0.01),城市(10.7%)高于农村(6.8%)(P〈0.01);网络成瘾组中学生躯体、心理和身心亚健康症状的检出率均高于非成瘾组和不上网组(P〈0.01)。结论:网络成瘾促进了中学生亚健康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学生交往焦虑、人际归因方式和外显自尊的状况,探讨交往焦虑、人际归因方式和外显自尊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外显自尊在人际归因方式和交往焦虑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安徽省蚌埠市4所中学2626名中学生,采用交往焦虑量表、人际归因量表和外显自尊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人际归因方式得分男生高于女生(P0.01);外显自尊得分初中生高于高中生(P0.01)。人际总归因方式及各维度与交往焦虑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1);外显自尊与交往焦虑之间呈负相关关系(P0.01)。外显自尊在人际归因方式对交往焦虑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作用大小约为34.62%,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为52.61%。结论:引导中学生改善消极的人际归因方式,正确把握自尊弹性,可缓解和降低中学生的交往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的骨发育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产对骨骼发育产生不利的作用,早产儿骨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低,代谢性骨病的发病率升高以及身高低于足月产儿。影响早产儿骨发育的因素有早产儿体内钙、磷储备少,排泄多,维生素D水平低,甲状旁腺激素和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低,胎儿期母亲的营养状况以及早期喂养方式等;为促进早产儿的骨发育,必须加强孕期保健以及对早产儿早期合理喂养并进行适度的户外活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父母生育年龄对父母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问题行为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蚌埠市2所幼儿园和2所小学的1-3年级共834名儿童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儿童的问题行为通过长处和困难问卷进行评估,父母社会经济地位通过社会经济地位量表进行评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Bootstrap法构建并检验父母生育年龄对父母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问题行为的中介效应。结果 母亲的社会经济地位(β=-0.109,P=0.003)和生育年龄(β=-0.096,P=0.007)均与儿童多动-注意不能呈负相关,母亲社会经济地位与母亲生育年龄则呈正相关(β=0.236,P<0.001)。母亲生育年龄对母亲社会经济地位和儿童多动-注意不能的部分中介效应为-0.059 (95%CI:-0.110--0.018,P=0.007)。结论 较高的母亲社会经济地位可以减少儿童多动-注意不能的发生。父母在努力提高家庭经济收入的同时,应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养水平,注意儿童问题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低龄儿童独生子女和大孩社会性发展的现状,为促进低年龄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蚌埠市2所幼儿园和2所小学的一至三年级共734名3~9岁独生子女和大孩儿童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儿童及父母的一般情况及儿童社会性评定。  结果  大孩情绪症状异常检出率(27.8%)高于独生子女(17.6%)(χ2=9.45,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独生子女和大孩的社会性发展多动注意不能异常率均随着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升高而降低(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独生子女发生多动注意不能异常的风险低,发生同伴交往问题的风险高(P值均<0.05)。独生子女和大孩的社会性发展亲社会行为方面均为女童的亲社会行为好于男童(OR值分别为1.70,2.85,P<0.05)。对于独生子女,主要带养人为父母时发生困难异常的风险较祖辈等为主要带养人低(OR=1.63,P<0.05);对于大孩,核心家庭发生困难异常的风险较三代家庭低(OR=2.14,P<0.05)。独生子女男童出现多动注意不能、亲社会行为异常的风险高于女童(OR值分别为2.24,1.70,P值均<0.05),出现情绪异常的风险低于女童(OR=0.57,P<0.05)。不同年级间独生子女的社会性发展有差异,随着年级的增加,亲社会行为异常风险低(P<0.05)。  结论  较高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有助于提升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但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父母也应避免过多的物质与精神宠爱。父母应加强自身学习提升社会化教养水平,对待子女一视同仁,提高亲子陪伴质量,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