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男性狼疮性肾炎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岚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3,23(4):424-424,426
目的:为了进一步弄清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和血清学特征。方法:对70例男性狼疮性肾炎(LN)和女性70例LN的临床和血清学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男性SLE的发病年龄与女性相似,男性初发症状以盘状红斑、浆膜炎多见,神经系统受累也高于女性,从发病到肾损害时间较短且程度严重,死亡率高于女性。结论;男性SLE病变程度较重,预后相对差。  相似文献   

2.
庄超  常红  张秋业  朱海燕 《齐鲁医学杂志》2012,27(2):139-140,143
目的探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SLE病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SLE病儿,女∶男=5.4∶1,中位数年龄为11.5岁;首发症状以皮疹(37.5%)、发热(37.5%)、关节痛(15.6%)、水肿(12.5%)最多见;临床表现以发热(71.9%)、皮疹(62.5%)、水肿(28.1%)、头痛(28.1%)、出血(25.0%)、关节痛(25.0%)最多见。辅助检查:血液系统以贫血最多见(40.6%);泌尿系统以血尿(56.3%)、蛋白尿(43.8%)最多见;免疫学指标以抗核抗体(ANA)阳性(96.9%)、抗双链DNA抗体(dsDNA)阳性(84.4%)、抗核小体抗体阳性(43.8%)、抗SSA抗体阳性(34.4%)多见;C3下降(65.6%),C4下降(59.4%),ESR增快(62.5%)。易误诊疾病依次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明原因发热、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等。结论儿童SLE临床表现复杂,以发热、皮疹、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损害最多见,其中狼疮性肾炎是儿童SLE诊治重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系统性红斑狼疮242例的临床资料。从首发症状及临床表现分析:发热、关节痛(炎)最多见,其次为皮疹、肾脏损害及心血管与血液学改变。实验室检查以抗核因子最灵敏,LE细胞阳性率也高,且简便易行。盘状红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雷诺氏现象等可先于SLE,其它症状数年出现,应引起警惕。本文同时对SLE的诊断与重叠综合征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男性患者少见,本文对收治的45例进行分析。45例男性SLE占同期住院SLE患者总数的10.5%;发病年龄4~55岁,平均23岁,诊断年龄5~59岁,平均26岁;死亡共6例,占7.5%,分别在确诊后1~6年内死于尿毒症3例,狼疮脑病2例,感染性休克1例。半数以上临床表现为发热(39/45)、肾病(39/45)、关节痛(26/45)、面部红斑(25/45),其次常见的表现有皮肤斑丘疹、肝大及神经精神病。实验室检查常见血小板减少和贫血。肾病、神  相似文献   

5.
伴发大疱损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国内外均有报道,但大疱损害与SLE的关系各家看法不一.现将本院近年来4例伴发大疱损害的SLE报告如下。患者4例,3例女性,1例男性;年龄16~30岁;SLE临床诊断皆符合ARA(1982)标准,其中2例先确诊SLE后出现大疱,另2例先诊为疱病(天疱疮、类天疱疮)后确诊为SLE。例1.甄某某,女,30岁。1979年9月因面部四肢红斑、关节痛、发烧。血沉41mm/h、CH_5040u.C_327u、IgG240u、ANA1:320 (SM),ds DNA17.6%,Hb 9.6g,尿蛋白( )而诊断为SLE,经强的松30mg/d等治疗病情好转而停药。1982年5月复发.发烧,关节痛.面部红斑肿胀及躯干红斑风团,并有多数大疱损害,大疱发生在红斑基础上或健皮上,尼氏征(一),皮损活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的临床特点,探讨儿童SLE发生发展的规律,为儿童SLE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经验。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2006-08~2011-09在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住院的37例首次诊断SLE患儿的年龄、性别、首发症状、实验室检查、免疫学特征等,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①女性发病率较男性发病率高,但是年龄越小,男性所占比例越高。②首发症状中以发热(54.05%)、面部不典型红斑(35.14%)、浮肿(27.03%)及泡沫尿(16.22%)发生率最高;首发症状多样,表现不一。③非首发的临床表现中,血系列中三系中至少1系减少(89.19%)、皮损(67.57%)、发热(59.46%)及蛋白尿(54.05%)发生率高,而关节炎(2/37)、关节痛(9/37)和脱发(2/37)发生率低。④高滴度ANA、抗ds-DNA、C3、C4降低以及抗SSA,在合并狼疮性肾炎组中阳性率与无合并狼疮性肾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儿童SLE多发生在学龄期,女童发病率高;但在低年龄发病时男孩所占比例高。②儿童SLE首发症状中发热、面部不典型红斑发生率高,而且病情表现为多系统器官损害,血液、皮肤、肾脏、骨骼等,少数出现心力衰竭、抽搐,使病情危重而复杂,加大诊断的难度,极易误诊、漏诊。③除ANA、抗ds-DNA、C3、C4外,抗SSA、SSB和CCP也参与SLE发病过程,并且部分抗体可能与狼疮性肾炎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初发症状常为发热、关节痛、皮疹、日光过敏、血沉增快等。以血小板减少,出血倾向为首发症状者少见。本文报告1例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瘢为首发症状的SLE。 患者女性,25岁。1978年(16岁)起反复牙龈出血,鼻(?),月经量多,血小板减小,但无皮疹、  相似文献   

8.
中枢神经系统狼疮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女,21岁,以反复脱发、面部红斑1年伴发热,头痛20天入院。患1年来反复脱发,面部红斑日照加剧。曾住院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以激素为主治疗好转。8个月前停药。5个月前症状加重伴下肢浮肿,尿少,又自服强的松(45mg/日)1个月病情好转。又停药。加天前开始不规则发热,头痛剧烈,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37岁。以不规则发热,全身散在红斑3年,咳嗽,尿潴留20余天,于1987年10月22日入院。3年前因发热、面部红斑、全身关节酸痛来我院诊治。查血:LE( ),ANA( ),ENA( ),RNP( ),dsDNA( )血清总补体下降。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住院20余天。经用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症状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多见于女性,可侵犯全身各器官,60~90%有心血管系统受累表现。现将我院1958年以来40例与心血管有关的临床资料分析讨论于下。临床资料女性34例,男性6例。年龄12~73岁。住院二次以上者共14例,最多一例住院12次。主要临床表现:出现皮肤损害27例,发热36例,关节痛26例,蛋白尿及管型尿36例,其中血尿素氮或非蛋白氮高于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与狼疮肾炎有关的临床和免疫学高危因素.方法 收集150例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其中狼疮肾炎患者57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方法分析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与狼疮肾炎发病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皮肤血管炎、抗dsDNA抗体、RNP、Sm和La/SSB抗体等暴露因素在两组间存在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皮肤血管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在两组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 皮肤血管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为狼疮肾炎的主要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的临床特点 ,对 46例和 2 6 9例女性SLE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 :男性患者 2 1 2 8%有家族史 ,明显高于女性 ;男性病例面部红斑、雷诺氏现象及光敏的发生明显低于女性 ,而胸膜炎和心包炎多于女性 ;确诊时间男性较女性延迟 ;狼疮肾炎的发生率、尿蛋白定量、肾机能损害、病死率、Ⅳ及Ⅴ型狼疮肾炎的比例、抗Sm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 ,而好转率低于女性。上述指标男、女差异均有显著性。提示男性SLE遗传倾向更为明显 ,临床表现不典型 ,肾脏损害更为严重 ,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东莞地区基孔肯雅热的流行特点,为防控该病提供借鉴。【方法】 现场调查92例确诊为基孔肯雅热的患者,分析该病社区聚集流行的人口学、环境学及流行时间的特点。【结果】 92例患者中男性占46.7%,15 ~ 60岁年龄段患者占65.2%,疫区处于城乡结合部,为热带亚热带季候风地区,流行初期布雷指数为77,流行末期降至5以下;病例集聚于1社区,占总发病患者的70.7%,疫情流行半径在5公里以内;患者发热,关节痛,皮疹的发生率分别为95.1%,82.9%,75.6%。【结论】 基孔肯雅热流行具有社区聚集性,疫区的亚热带气候及布雷指数有利于该病的流行,发热、关节痛和皮疹是该病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肾损的发病特点。方法对21例SLE患者进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损组中面部红斑(71.4%)、血液系统损害(71.4%)、关节痛(71.4%)、发热(57.1%)、12腔溃疡(50.0%)、肌肉痛(35.7%)、浆膜炎(19.0%)、神经症状(14.3%)等肾外表现和抗双链DNA抗体(57.1%)、抗SSA抗体(85.7%)、抗SSB抗体(35.7%)、抗核小体抗体(42.3%)、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35.7%)、血清补体C3(71.4%)、血清补体C4(7S,6%)、血沉(78.6%)等免疫学特征阳性发生率较无肾损组有明显升高,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LE肾损患者的肾外表现和免疫学特征复杂,但仍有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弥散量(DLCO)测定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肺间质性病变(ILD)的意义。方法对10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一氧化碳弥散量检测,并与X线胸片、肺部高分辨CT(HRCT)结果相比较;同时测定80例正常人的DLCO和X线胸片作为对照。结果 DLCO(以一氧化碳弥散吸收率<80%为标准)、X线胸片和肺部HRCT在SLE中检测到ILD的比率分别为45%、17%和35%。而正常人的一氧化碳弥散吸收率≥80%,X线胸片均正常。结论 DLCO和HRCT是检测SLE患者ILD的敏感方法,尤其是DLCO敏感性高、不受X线辐射、对ILD损害程度可进行量化、操作简单、费用低、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因此DLCO测定可作为早期监测SLE患者ILD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To know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le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SLE), 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indications of 46 male SLE patients were analys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269 femal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re was family history in 21.28% of male patients. 2. As compared with female SLE patients, pleurisy, pericarditis, lupus nephritis(LN), proteinuria, renal failure, the incidence of types, V-LN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Sm antibody were more common in males while facial erythema, Raynaud's phenomenon and photoallergy were less in male. 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ale and female. 3. The confirmed diagnosis for the male SLE was delayed. The recovery rate was lower and the mortality was higher in male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evident genetic predisposition, atypic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serious renal injury and the worse prognosis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le SLE.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弥漫肺泡出血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EE)合并弥漫肺泡出血(DAH)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SLE合并DAH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和转归.结果 SLE合并DAH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100%)、呼吸困难(88%)、咳嗽(88%)、发热(82%)和咯血(71%).大部分(94%)患者同时合并肾脏受累.近60%合并肺部感染.血红蛋白平均下降(32±11.3)g/L.SLE疾病活动指数平均(17 ±10)分.17例患者全部接受激素治疗,13例并用免疫抑制剂.死亡组机械通气率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 DAH是SEE少见而危重的并发症,与SLE疾病活动有关.常合并狼疮性肾炎.并非所有患者均有咯血表现.  相似文献   

18.
以脑损害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以脑损害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4例以脑损害为首发症状的SLE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对其脑损害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SLE早期发生脑损害多为青年女性(占85.7%),脑损害症状以精神行为异常(42.9%)、癫痫(35.7%)为多见,SLE临床症状以肾脏损害(57.1%)、关节疼痛(50.0%)、面部蝶形红斑(50.0%)多见;免疫学检查抗核抗体阳性14例(100.0%),抗双链DNA抗体阳性10例(71.4%),狼疮细胞阳性8例(57.1%);脑电图检查异常12例(85.7%) 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对症治疗后均恢复良好,无病例死亡结论以脑损害为首发病状的SLE早期诊断困难,对青年女性不明原因的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头痛、偏瘫等症状应进行定期随访,注意排除SLE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磷脂酰肌醇三激酶(PI3-K)在活动性狼疮肾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Th2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沉淀、免疫印迹和RT-PCR技术检测12例正常人和14例活动性狼疮肾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I3-K磷酸化产物、IL-6mRNA和IL-10mRNA表达,观察PI3-K特异性抑制剂PY294002对活动性狼疮肾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6mRNA和IL-10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自发培养时活动性狼疮肾炎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I3-K磷酸化产物明显高于健康对照(1.14±0.23vs0.46±0.12,P=0.023),CD3单抗诱导下活动性狼疮肾炎组PI3-K磷酸化产物表达仍然高于健康对照组(2.09±0.63vs0.65±0.14,P=0.016)。活动性狼疮肾炎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I3-K磷酸化产物表达量与IL-6mRNA和IL-10mRNA呈正相关关系(r=0.652,P=0.008;r=0.718,P=0.007)。PI3-K特异性抑制剂PY294002明显抑制了抗CD3单抗诱导的活动性狼疮肾炎组IL-6mRNA(2.32±0.51vs0.57±0.15,P=0.009)和IL-10mRNA(1.71±0.33vs0.67±0.11,P=0.006)的表达。【结论】PI3-K过度活化可能介导了IL-6和IL-10细胞因子的高效表达而参与狼疮肾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新型免疫抑制剂来氟米特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经过肾活检确诊为过敏性紫癜肾炎、达到肾病综合征程度的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配来氟米特实验组、环磷酰胺对照组及单纯皮质醇激素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患者,总共治疗时间6个月至1年,停药后随访2年.观察治疗前后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皮肤紫癜以及肾炎复发次数及药物不良反应,按照疗效评定标准对比分析来氟米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结束时尿蛋白定量与尿红细胞数均有明显减少(P<0.01),来氟米特组尿蛋白与尿红细胞数又明显少于两对照组(P<0.05),环磷酰胺对照组尿蛋白明显少于单纯皮质醇激素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来氟米特组复发率为6 7%,环磷酰胺对照组复发率为16.7%,单纯皮质醇激素对照组复发率为33.3%.来氟米特组明显低于环磷酰胺组(P<0.01),环磷酰胺组又低于单纯皮质醇激素对照组(P<0.01).结论 来氟米特联合皮质醇激素对过敏性紫癜肾炎的血尿和蛋白尿均有良好的疗效,并且复发率低,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