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和Foxp3+CD4+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儿童川崎病(K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急性期KD患儿40例,同龄健康对照儿童30例.KD患儿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前直接取血备检.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Th17细胞及Foxp3+CD4+T淋巴细胞比例;荧光定量PCR检测其CD4+T淋巴细胞转录因子ROR-γt、Foxp3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其血浆中IL-17、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L-23水平.结果 急性期KD患儿外周血Th17细胞明显升高(P<0.01),而Foxp3+CD4+T淋巴细胞明显降低(P<0.01);急性期KD患儿Th17细胞转录因子ROR-γt转录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Foxp3+CD4+T淋巴细胞转录因子Foxp3表达明显降低(P<0.01);血清IL-6、IL-23和IL-17水平明显升高(Pa<0.01),而TGF-β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Th17促炎性T淋巴细胞高表达和Foxp3+CD4+调节性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导致免疫抑制效应不足是导致儿童KD免疫失衡的重要原因,体内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是引起上述改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定制钢板治疗膝、踝关节周围骨折的方法和初期疗效.方法 对2011年3月至9月收治的13例膝、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为男性;年龄19 ~ 64岁,平均39.8岁.骨折根据AO分型:B型1例,C型12例.骨折发生部位:股骨远端1例,胫骨近端6例,胫骨远端6例.入院后骨折部位均行三维CT扫描(层厚0.7mm),数据通过Mimics 10.01软件分析,再经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UG NX7.0制作个性化钢板,局部消肿后行有限切开微创定制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7~13个月,平均11.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9~33周,平均12.8周.无发生骨折不愈合.膝、踝关节分别应用Neer、Baired-Jackson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9例,良3例,中1例,优良率达92.3%.结论 术前可以利用定制钢板很好地模拟术中情况,定制钢板结合微创技术治疗膝、躁关节周围骨折可以取得肯定的初步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医护人员对癌症患者病情告知的态度及患者与家属的病情告知需求,比较医护人员与家属的告知行为,寻求有效地告知方案.方法 自制三份调查表,分别对某三甲医院的100名医护、100名家属及100例癌症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医护人员并不十分赞同将真实病情完全告知患者,患者及家属的告知需求有显著差异( P<0.05),同样作为告知方医护人员和家属在选择告知方式上无显著差异,在告知时机和告知心理上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医患双方应不断加强癌症告知的认识,注意告知方式和时机的因人而异,重视病情告知后患者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4.
庄超  常红  张秋业  朱海燕 《齐鲁医学杂志》2012,27(2):139-140,143
目的探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SLE病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SLE病儿,女∶男=5.4∶1,中位数年龄为11.5岁;首发症状以皮疹(37.5%)、发热(37.5%)、关节痛(15.6%)、水肿(12.5%)最多见;临床表现以发热(71.9%)、皮疹(62.5%)、水肿(28.1%)、头痛(28.1%)、出血(25.0%)、关节痛(25.0%)最多见。辅助检查:血液系统以贫血最多见(40.6%);泌尿系统以血尿(56.3%)、蛋白尿(43.8%)最多见;免疫学指标以抗核抗体(ANA)阳性(96.9%)、抗双链DNA抗体(dsDNA)阳性(84.4%)、抗核小体抗体阳性(43.8%)、抗SSA抗体阳性(34.4%)多见;C3下降(65.6%),C4下降(59.4%),ESR增快(62.5%)。易误诊疾病依次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明原因发热、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等。结论儿童SLE临床表现复杂,以发热、皮疹、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损害最多见,其中狼疮性肾炎是儿童SLE诊治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49例JIA病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中全身型32例;多关节类6例,其中类风湿因子阳性2例,阴性4例;少关节类7例;与附着点炎症相关性关节炎(ERA)4例。35例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或NSAID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全身型23例,多关节炎型4例,少关节炎型6例,ERA者2例);全身型中4例加用甲氨蝶呤(MTX)或羟氯喹治疗,5例给予甲强龙冲击治疗;2例多关节炎型加用了免疫抑制剂;1例少关节炎型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2例ERA应用了MTX治疗。结论 JIA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特征,强调除外其他系统疾病。JIA临床表现多样,应根据不同个体的疾病活动情况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耳穴压丸联合艾灸对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01月-2016年12月本院肛肠科住院的混合痔手术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将180例混合痔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中药熏洗后中药换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耳穴压丸与艾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肛门疼痛、排尿障碍、出血、水肿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不同时间点排尿障碍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不同时间点水肿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伤口出血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丸联合艾灸能够减轻混合痔患者术后的伤口疼痛,改善术后排尿障碍,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背景: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作为炎症递质,其水平与骨性关节炎病情相关。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性关节炎报道较少。目的:川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兔早期骨性关节炎,观察关节软骨T2值及血清肿瘤坏死闪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并进行分析。方法: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兔仅建立骨性关节炎模型,治疗组在造模后笫4周左膝关节腔内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膝关节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治疗后第2周,1,2,3个月行左后膝关节核磁共振及血消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检查。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T2值降低,无关节腔积液;血清肿瘤坏死因了α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降低:软骨T2值变化与二者呈正相关。MRI能够反映早期关节软骨的生物学改变,可用于评价骨性关节炎治疗前后的改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关节腔内可向软骨分化,为早期骨性关节炎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SLE病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SLE病儿,女∶男=5.4∶1,中位数年龄为11.5岁;首发症状以皮疹(37.5%)、发热(37.5%)、关节痛(15.6%)、水肿(12.5%)最多见;临床表现以发热(71.9%)、皮疹(62.5%)、水肿(28.1%)、头痛(28.1%)、出血(25.0%)、关节痛(25.0%)最多见。辅助检查:血液系统以贫血最多见(40.6%);泌尿系统以血尿(56.3%)、蛋白尿(43.8%)最多见;免疫学指标以抗核抗体(ANA)阳性(96.9%)、抗双链DNA抗体(dsDNA)阳性(84.4%)、抗核小体抗体阳性(43.8%)、抗SSA抗体阳性(34.4%)多见;C3下降(65.6%),C4下降(59.4%),ESR增快(62.5%)。易误诊疾病依次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明原因发热、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等。结论儿童SLE临床表现复杂,以发热、皮疹、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损害最多见,其中狼疮性肾炎是儿童SLE诊治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使用脂肪抑制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FS-3D-FISP)序列动态观察兔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探讨FS-3D-FISP序列对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用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8只,制作骨性关节炎模型,左膝关节腔注射木瓜蛋白酶0.5 ml,右膝关节腔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建模后第1、2、4周行膝关节核磁共振检查,扫描序列采用FS-3D-FISP序列,并取双侧股骨髁部和胫骨平台,观察骨关节大体形态和病理改变.按Outerbridge分级法对软骨病变进行MR图像以及大体标本观察,病理评价使用Collins分级.结果 FS-3D-FISP序列成像与大体标本及病理结果相对照,MR分级与大体标本分级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806,P值<0.001);MRI软骨病损Ⅰ~Ⅱ级为1组,Ⅲ~Ⅳ级为另1组,与病理I~II级,III~IV级分组进行相关对照分析,2组间(Kappa值0.827,P<0.001)分级一致性较高.结论 FS-3D-FISP能准确评价软骨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学术背景:由骨性关节炎所造成的关节软骨缺损,如果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常难以自行完善修复。近年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在特定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软骨细胞。目的:总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骨性关节炎软骨缺损的研究进展。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0-01/2006-12的相关文献,检索词"Mesenchymal stem cells,Osteoarthritis,Cartilage defect,Chondrocyt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共检索到57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骨性关节炎软骨缺损密切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骨性关节炎软骨缺损方面的随机对照试验。所选用的33篇文献中,5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资料综合:①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而呈不断上升趋势,因此需要一种有效的促进软骨修复的治疗方法。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在合适细胞因子调控下可分化为软骨细胞。③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适当支架可以修复软骨缺损;其在体外诱导培养以及体内移植均能生成软骨,组织形态和化学成分与关节透明软骨接近。④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软骨修复方面的研究虽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种子细胞的保存;细胞体外培养中分化增殖的调控机制不十分清楚;产生的软骨组织的生物力学性能不太满意;新生软骨中后期是否发生退化;修复组织内细胞分子生物学特性等。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理想的种子细胞,为修复骨性关节炎软骨缺损提供机会窗口,开启了临床应用干细胞治疗的时代,这将为解决骨性关节炎软骨缺损后难以治愈带来曙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